06.14 文明離校是最好的感恩

又到畢業季,大學畢業生即將走出校門,開啟人生新階段。不少學校的學生會向即將離校的同學發出文明離校的倡議,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積極呼應,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良好素養。

文明離校,既是一個大學畢業生的道德和行為底線,又是一種高標準的自我要求。不少學校的文明離校倡議都呼籲同學們,在享受母校美好時光的最後時刻,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嚴於律己,愛護學校公共設施,保持宿舍衛生整潔,按規定辦好各項離校手續,主動結清各類欠款,如期履行助學貸款合同等。這些倡議涉及道德、規則和誠信方面的底線要求,相信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都樂於接受,並認真履行。同時,很多學校和學生主動設計了很多溫暖的離校活動,比如把畢業生不用的圖書“漂流”給在校生,這些活動展示了畢業生對母校的感情。

文明離校是最好的感恩

文明離校,是對母校和社會最好的感恩。能走進大學校門接受高等教育,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都是同齡人中的幸運兒。要知道,當下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是42.7%,就是到2020年,高等教育進入基本普及階段,毛入學率達到了50%,能進入大學校門的,仍然只是同齡人中的一部分。以中國高等教育總體上的公益性而論,從國家對高等教育的巨大投入,到黨和政府“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莊嚴承諾,可以說,我們每一個有幸上了大學的人,都多享受了一份經濟社會發展的紅利。感恩父母、感恩學校、感恩社會,理應成為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基本情感。在即將離校的日子裡,對學校和老師的培養培育深懷感恩之心,守住一言一行的底線,不做讓別人厭惡、令自己悔恨的事,就是最好的感恩。

文明離校,是邁向社會大門最好的自我修練。在校期間,大多數同學通過實習和其他渠道,盡力增加對社會和職場的瞭解,也在觀察和思考從校園到社會的場景轉換,對大學畢業生提出了何種新期待。重規則,守底線,時刻注意把控自己的情緒,對一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是最為重要的能力之一,更是參與社會和市場競爭的必備素質。這種能力和素質不會突然從天上掉下來,而是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多少年來潤物無聲的精心培育,更來自每一個人自覺自勵的自我塑造。可以肯定地說,一個大學畢業生,沒有規則和底線意識,不能時時處處信守規則和底線,認為逞一時之快就是瀟灑大氣有範兒,只能增加自己融入社會和職場的障礙,為個人的發展自我設限,如不能及時修正,最終將留下諸多遺憾。文明離校,就是信守規則和底線的表現。

從學生轉變成為社會人,身份的悄然變化,意味著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進入了另一個考場,必須獨立面對各種考驗,必須承擔對自己和家庭的責任。在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性轉換中,有一點焦慮和暫時的不適應,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學校要多關心學生畢業前的生活學習狀況,關心併為學生的就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同時也有責任對同學們進行有針對性的畢業教育,引導大家以積極開放的心態面對未來,相信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廣闊的人生舞臺。

同學們在大學校園裡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更重要的文明素養。對學弟學妹來說,畢業生的一言一行都有示範作用,以榜樣思維要求自己,希望每一位即將離校的大學生,能給學弟學妹當好示範。相信絕大多數畢業生,都能以實際行動文明離校,為母校,為自己,也為學弟學妹留下美好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