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日本也有兵书,号称专门克制孙子兵法,实战效果惊人

我军有缺乏大规模实战经验以及对外交流有限的弊端,通过加强与军事相关领域交叉学科知识的普及,加深对假想敌全方位的了解,研究相关战例等战争历史,在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上扩展官兵的视野和知识,促进对国际军事前沿动态的关注,鼓励对国防军队热点进行新的解读,比如,日本关于未来中日战争的书籍及其军事思想和动态,对我军行动和日军相应反制进行了预测,可以为我军借鉴参考,作为我军了解假想敌窗口之一。

日本军事战争哲学之祖——《斗战经》

日本也有兵书,号称专门克制孙子兵法,实战效果惊人

一国战争军事机器的运作风格,根植于客观环境、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在近现代史上给我国造成惨痛战争伤害、且至今未能充分反省道歉的日本,我军在任何时候对其进行何种程度的分析研究都不过分。充分了解日本的民族精神及人文性格,理解其对于日本军事战争的影响,对于把握未来战争规律走向、潜在风险,具有重大借鉴价值。

日本遵守秩序、从众心理、森严等级观念下极强的服从意识等民族文化,客观上与军队高度秩序化的要求相一致,这也是二战初期日军战力较强的原因之一;作为资源贫乏的岛国,其对战争资源精打细算,运用颇为高效,往往能以相对较少兵力实现较大作战目标,作战效率较高。这一传统延续到今天,则是日本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中国军队正进入体制改革的关键期,日本式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可以作为了解对手军队及作战运作机制的情报,另一方面其精细化的管理运营模式也具有借鉴价值。

了解假想敌,意义远远胜过了解自己。国内从不缺乏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却鲜有对日本类似兵书——《斗战经》的研究;类似的,我们执着于自己的春秋战国,却少有真正了解对其近现代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日本战国史;我们津津乐道于所谓的“权谋”;却少有对日本军事战争思维的分析研究。这部日本人号称专门克制《孙子兵法》的书,以“真锐”为核心, 突出“一击必杀”,其军事理念无论是在日本战国时期还是在二战侵略战争均体现的淋漓尽致。日军在中途岛海战、莱特湾海战的作战想定,与其在战国及万历朝鲜战争时期“钓野伏”战术一脉相承;而“神风”自杀攻击则完全是“舍奸”战术的20世纪翻版。遗憾的是,我国对该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日式兵法的了解恐怕还不如美国人所著《菊与刀》;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日本人对《孙子兵法》的研读,正是在这基础上,《斗战经》才得以形成。因此,对《斗战经》进行解读,是破解日本军事战争理念的一种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已将我们解剖无数次,而我们却未曾解剖过对手一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并非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与之打交道,而是以想象中的“日本人应该怎么样”去打交道;日本人崇尚武力,尊崇强者;而我们却总是强调 “以德报怨”,值得深思。

日本军事战争特点——周密情报、精锐突袭

日本也有兵书,号称专门克制孙子兵法,实战效果惊人

日军在情报保障下以小股精锐突袭的战法,从万历朝鲜战争、日本战国延续至二战,可以说是“忍者”文化的某种传承。松山战役中日军8人夜袭远征军炮阵地得手;冲绳战役中日军特种部队乘坐滑翔机偷袭美军机场炸毁多架飞机和油库;甚至左权将军也牺牲于日军挺进杀人队的突袭中;不仅仅是陆军,日海军屡屡出击的袖珍潜艇也是例证;及至日本出版的未来中日战争军事小说中,仍有日军通过潜艇输送特种部队用迫击炮偷袭我海岛机场歼-20战机的设想。

如果说日军突袭与其他军队的有何不同,则是其与情报保障高度结合的特点。依托对华兵要地志调查,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甚至拥有比中国军队更丰富细致的情报来源。情报对日军的重要影响,在珍珠港偷袭和中途岛海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得到充分情报保障,由此在偷袭珍珠港时大获全胜,而在战争开始后,美军对日本侨民实行隔离政策,导致日军陷入“情报黑洞”,无法得到爆发前的情报支持,情报的缺失是导致中途岛海战惨败的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与抗美援朝的比较分析和“互参式”研究法

日本也有兵书,号称专门克制孙子兵法,实战效果惊人

二战后,美日战史学者(部分系当时参战的双方军事人员)举办过多次太平洋战争研讨会,此类“互参式”研究法对于战争经验教训的提炼极有帮助。对日军在松山战役、太平洋战争岛屿防御战中的作战形态,与志愿军铁原阻击战、上甘岭防御战进行比较,分析在战斗组织、防御理念、阵地构筑、水粮药弹后勤资源的配置保存等方面的细节差异;以及日军在马来亚战役和缅甸战役中的穿插行动与志愿军在二次战役中的穿插行动的对比研究;对今天的我军依旧具有参考价值。战争管理方面,抗美援朝美空军多采用建制内人员的轮调整补代替整建制轮换,新老飞行员之间的交接训练比较完善,新飞行员有老手带领,先飞次要且危险性较低的任务,等到经验较多才担任高危任务,这样的衔接方式,不但减少新飞行员的损失,在经验的传承上更不间断。而志愿军空军则采取一定时间段整建制轮换;优点是同僚见彼此熟悉程度更高,致命缺点则是宝贵实战经验无法传承。后者导致的结果,是许多新部队经过血的洗礼,刚在实战中生存下来、拥有实战经验后即被调离;而后续部队在没有老手的带领下,又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从头学起。鲜血换来的教训在今天依旧值得从管理学角度解读分析,更值得在未来国防军事斗争中借鉴参考。

本文作者 :桂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