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民族服裝服飾 內蒙古文化旅遊重要符號

民族服裝服飾 內蒙古文化旅遊重要符號

扎賚特代表隊展示傳統服飾。

在中國旅遊日內蒙古分會場上,第15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興安盟及其它盟市選派的20支代表隊帶來的包括冬季傳統、現代成衣、現代禮服、行業工裝、飾品、帽子、中小學生校服、現代體育休閒成衣等蒙古族服裝服飾展演成為活動亮點,民族服裝服飾已經成為內蒙古文化旅遊發展的重要符號。

穿在身上的文化

5月的鄂爾多斯草原綠草如茵,山花爛漫,牛羊成群,牧歌悠揚。鄂爾多斯草原腹地,蒙古族一個古老部落——鄂爾多斯部落長居於此。

5月,鄂爾多斯已經走進旅遊旺季,鄂爾多斯部落姑娘阿茹娜在自己的民族服飾工作室忙得不亦樂乎。“來鄂爾多斯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我的民族服裝也賣的越來越好。”

阿茹娜從小就喜歡屬於本部落的民族服裝,“小時候趁媽媽不注意偷偷幫媽媽剪布料剪得不對還被媽媽狠狠地罵了一頓。”

如今而立之年的阿茹娜已經是鄂爾多斯市小有名氣的民族服飾設計師。她介紹,鄂爾多斯地區的蒙古袍較長,兩側開衩,大襟右邊係扣,男子喜歡穿藍色或棕色袍,長袍較肥大,女子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綢質袍,比較緊身。鄂爾多斯部落蒙古袍,不論男女,一般都備有腰帶,而且扎腰帶有一定的講究和規矩。未婚女子扎腰帶,要在身後留出穗頭,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貴。布斯貴為蒙古語,漢意為沒有腰帶,代替腰帶的則是緊身短坎肩,以此來分辨未婚與已婚,穿上坎肩就說明這個婦女可以生育了。男子均扎腰帶,扎時將袍子向上提,為的是騎馬方便,也顯得矯健瀟灑。腰帶上還要繫上鼻菸壺、蒙古刀、手巾等,手巾顏色各種各樣,多用布、綢、緞等料。

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巴爾虎服飾技藝傳承人敖仁其其格大媽從6歲時就開始和祖奶奶學習製作蒙古袍、帽子、頭飾、腰帶、靴子及各種配飾。敖仁其其格說,巴爾虎是蒙古族中歷史最悠久的部落之一,巴爾虎女子服飾中的盤羊角式頭飾、燈籠袖無腰帶斷腰長袍和四開衩下襬的對襟長坎肩最有特點。

布里亞特姑娘斯日格瑪說,我覺得布里亞特部落服裝服飾最好看,男子一般冬季戴紅纓角帽,帽邊和帽耳是羔皮或水獺皮等貴重皮毛,脖子上圍有長毛絨圍巾,身著羊皮長袍,扎綵綢腰帶,腳穿自制布里亞特式厚氈高腰蒙古靴。女裝同男裝一樣的帽子和靴子,女士袍前胸打褶,已婚女子著肩部打褶的長袍。肩部是否打褶是女性已婚、未婚的醒目標誌。

此前,斯日格瑪設計的布里亞特服裝分別在2016年中俄蒙國際服裝服飾藝術節暨呼倫貝爾少數民族服裝服飾大賽和第13屆中國·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中國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上獲得第二名佳績。

蒙古族服裝服飾繼承了亞洲草原幾千年來的遊牧文明傳統,受到了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等民族服飾文化影響,吸收了北方諸遊牧民族和中原、西方服飾部分特點之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服飾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獨立的發展空間,蒙古族服飾類型和種類不斷增多,部落間的文化也產生變化形成蒙古族不同部落服飾的獨有特點。目前,在內蒙古,有巴爾虎服飾、布里亞特服飾、鄂爾多斯服飾、科爾沁服飾等28個蒙古族部落服飾。

如今,擁有800多年曆史的蒙古族傳統服飾已經成為中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族服飾之光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內蒙古參加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了。”參加第15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開幕式的河北服裝設計師高曉鵬說:“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對服裝設計的時尚理念有更高的要求,來這裡看新穎別緻的民族服飾,可以找尋不一樣的創作靈感。”

近年來,內蒙古將民族服飾做為向遊客展示獨特地方文化的有力載體,通過組織不同形式的民族服裝服飾展示活動,提高內蒙古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

內蒙古已經成功舉辦了14屆中國蒙古族服裝藝術節和多屆冬季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經過多年培育打造,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作為內蒙古節慶旅遊產品日臻完善,已經成為內蒙古草原旅遊的大型知名品牌活動,在傳承草原文化、展示草原旅遊魅力、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深受內蒙古各族人民和國內外遊客的喜愛。

去年年底,自治區旅發委組織的“美在內蒙古——霓尚草原”第14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有142 支參賽隊、1300 多人參賽,還有來自國內外的7支表演隊以及問鼎國際舞臺的時裝隊加盟助陣, 來自蒙古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國寶級藝術家登場獻藝, 是歷屆規模最大、比賽項目最多、社會關注度最高的。

第15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突破以往利用1個月集中辦活動的做法,從5月持續到10月,利用半年時間在每個盟市、每個月都舉辦有特色的民族服裝服飾展示活動,持續形成亮點擴大影響。同時,建設集中的蒙古族服裝服飾文化特色街區、小鎮、文化創意園區等,延長旅遊產業鏈條。

在自治區旅發委帶動下,呼倫貝爾、包頭、通遼等盟市積極開展民族服裝服飾藝術節,部分景區也將民族服裝服飾展演作為一項讓遊客瞭解內蒙古的必備旅遊項目。

當服裝遇見旅遊

隨著內蒙古民族服裝服飾展演活動日益頻繁,品牌效應凸顯,眾多景區為提升文化內涵,積極研發設立民族服裝服飾展示、互動等旅遊項目。

烏蘭察布市黃花溝旅遊區把蒙古族服裝服飾展演作為文藝演出的重要組成部分。

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在傳承中創新,以“鄂爾多斯婚禮”為藍本,推出了鄂爾多斯婚禮實景舞臺劇,華麗的鄂爾多斯部落服裝服飾和精彩的劇情為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吸睛無數。

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總經理牛永憨說,遊客來內蒙古除了要看遼闊的草原,更為重要是要體驗蒙古族濃郁的民族風情,我們在民族文化上做文章,讓遊客穿上蒙古族服裝服飾,品嚐原汁原味的蒙古美食,觀看蒙古族文化演出,讓地方文化與旅遊產品完美融合在一起。

民族服裝服飾已經成為旅遊融合文化的最好載體,同時,旅遊也成為挖掘民族服裝服飾市場的最強動力。

呼倫貝爾作為全國重要的草原旅遊勝地,每年夏季都有大批遊客前來觀光遊覽。日前,筆者在海拉爾區溫州城步行街部分民族用品店看到遊客不時進出商店,挑選購買民族特色商品,生意紅火。這些商店掛滿了顏色鮮亮、款式各異的民族服飾,貨架上整齊擺放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和生活用品,如太陽花項鍊、皮質鑰匙鏈等。

諾圖格民族用品店銷售員說,很多顧客都來定製傳統民族服飾去參加民族婚禮、那達慕大會和祭祀等重要活動,每年旅遊旺季生意最紅火,不少外地遊客定製民族服飾留念。

位於康巴什象棋廣場的孟克珠瑪文化中心,於2015年6月底投入運營,中心一期啟動1.1萬平方米,其中蒙古族服裝服飾是主打旅遊商品之一。

旅遊帶動民族服裝服飾銷售,同時也帶動民族服裝服飾生產企業的快速崛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內蒙古民族服裝服飾生產企業有千餘家。(任阿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