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要进口粮食?

用户54634456429


我国粮食前几年连年丰收确实不假,但是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且人口总量较大,人均粮食消费量较高,每年产出的超过6亿吨的粮食并不足够我国14亿人口的日常消费,为了让国人吃的更好,吃得更多,我们迫不得已每年要进口上亿吨的粮食!

中国人的主粮自己来把控!

笔者给大家算一笔账,我国每年超过7亿吨的粮食总消费量里面,有6亿吨左右都是我们国家自己产的粮食,有一亿吨以上是进口的外国粮食,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大概在85%左右,可以保证我们国家自己的碗里装的几乎全部都是中国粮。

特别是在主粮领域,也就是稻谷、小麦和玉米领域,我国的国产粮食占据了绝对的支配地位,留给进口粮食的位置和空间确实很低,整体来说不到百分之一!

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我国当年度生产玉米2.15亿吨,生产稻谷2亿吨,生产小麦1.3亿吨,总计产量接近5.5亿吨!而我国进口的玉米、小麦和稻谷总量还不急550万吨,真的是不及国产主粮总产量的1%。

中国人的油瓶子受制于人!

既然我国每年进口的主粮总量并不算高,但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进口粮食总量却能够高达上亿吨呢?其实这上亿吨中有绝大多数都是大豆,2017年其总量接近了一亿吨!占据了我国进口粮食总量的93%左右。

中国人吃的一半以上的食用油都是进口大豆压榨而来,几乎中国人吃的所以肉蛋奶都离不开进口大豆压榨后的产物——豆粕来作为饲料。

可以这么说,中国人的饭碗都是盛的中国粮,但是中国人的油瓶子却被外人把控。

所以我国现在的生活条件有那么大的改善,背后有着如此的辛酸。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6.13


粮油市场报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农产品其实中国能够自给自足,有些还有多余的,可是国家还是每年在进口?其实这里面的原因也是很多的,不是某个单一的原因造成的。

其一就是有一些农产品中国确实不能自己满足,比如大豆,这个必须得进口,国内不能满足除了进口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其二就是政治因素,比如进口日本的大米,都知道中国的大米其实差不多是可以满足本国需求的,但是每年进口的大米却很多,当然这里面的国家也很多,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等,日本进口量其实是非常少的,更多的因素是政治原因,当然日本的大米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市场所以才会进口。

其三就是确实存在市场,都知道现在进口的在国内好卖,国产的不好卖,不管是科技产婆还是零食,农产品等等都一样,现在很多超市可以看到有一个专门卖进口零食的地方,里面的商品贵但是卖的却很好。现在的国人崇洋媚外不必一百年前的差,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市场存在国家进口也是理所当然的。即使你不进口很多人也会跑到国外去买的,比如去日本买马桶盖,买电饭煲等等。

其四就是为了拉低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保持农产品价格上涨不过快。其实可以看到中国进口大宗的农产品,比如玉米,大豆这些比国内的还是要便宜很多的,因为国外的一些国家的农业水平比中国的确实好很多,成本低很多,而这些产品如果只是依靠本国生产的话,按照市场经济来的话,价格就会越来越高。价格上涨过快,不管是对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三农帝国


我觉得,我国如今的问题具有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特征,并不是我们没有粮食,也不是我们的粮食产量过低,却是我们的粮食结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乃至于我们的农业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是农业生产的结构不足。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我们大批量生产的都是高产量的杂交水稻等高产量粮食,这些农产品的特点是产量很高,但是实际上的品质却并没有达到其产量该有的高度,这就导致了中国农业生产的低档次产品处于长期过剩的情况下,但是像高档农产品却出现了断档,举例来说日本的和牛,泰国的香米这些都是在中国市场上卖出高价的农产品,然而国内农产品虽然数量众多真正品质上能够达到类似水平的农产品却几乎没有,这种结构性短缺和低档次产品过剩构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第一大问题。

  二是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问题。我们一直都说所谓的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是以工业的机械化大生产取代了以手工作坊为代表的个人小生产,这个取代不仅在工业领域,更在农业领域,美国1%的农业人口养活了美国3亿的人,还有大量的余力可以出口,让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大国,这就是机械化大生产带来的好处。然而,中国从几千年到现在一直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我们的农业生产叫做精耕细作,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下,农业生产的效率极低,是一种低效率的竞争,完全无法和真正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抗衡,这也就导致了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很低,我们的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成本很高,自然难以和进口产品抗衡。

  三是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在中国的农村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还有一个问题,这就是农村人口的问题,一方面中国正在一个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在这个进程中必然大量的农民成为了市民,另一方面则是农业的低收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原先的农业生产进入城市务工,中国多达2.8亿的农民工就是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农村留守的往往都是老弱妇孺,但我们不要忘了在中国当前的生产条件下,农业依然是一个重体力劳动产业,更何况农业科技不仅需要青壮年更需要高素质人才,这都是农村留守的人口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是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下降。2001年以来,全国耕地在不断减少,虽然在2007年起,农村土地整治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要求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土地复垦开发力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然而,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从统计数据上不断下降,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农村的耕地面积已经从2009年的20.31亿亩下降到目前的20.25亿亩,从数据上来说,虽然这个下降还不算太厉害,但是实际情况土地的质量却是堪忧的,不仅有着农村土地的污染问题、肥力下降问题、盐碱化问题等等,让人不容乐观。

综述:其实我国对粮食的保护是非常严谨的,并不是像网上传得那样大量进口,适当的进口粮食、保证一定的粮食进口渠道,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都是非常必要的。





小温豫生活


为什么要进口粮食?专家说是粮食的多样性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我就奇怪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效到这块为什么就不灵了呢?按市场经济的理论来看,缺什么,什么就贵,农民就会种什么。可我国80%的大豆要进口,为什么农民就是不种呢?80%进口,20%自产,这就是说进口数量是国产数量的4倍。如果停止进口,让国产大豆的价格涨4倍,看看农民会不会去种?

还有专家说,国内粮价十几年来没有涨价,不是进口粮食造成的,进口最多的只是大豆。那么请问,种植大豆要不要占用土地?当然要,哪怕是转基因的,也得要在土地上转。进口得越多,国内种植就越少,农民就会要么让本该种植大豆的土地荒芜,要么就会改种其它作物——粮食必然就多了,当然就年年丰收了,也当然就不可能让粮食涨价了。

国内大豆亩产很难达到800公斤,而杂交水稻早就超过1000公斤了。相同面积收获的水稻要比收获的大豆多20%,也就是说,进口大豆空置下的农田面积,要此种植同样数量的稻谷占用的农田面积还要多20%。

还有,近几年来,说是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实行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让国内粮食价格长期稳定地高企于国外,这是给了粮食进口商多么难得的商机!进口商们能不雇佣公知寻找各种借口大量进口吗?

1.3亿吨的进口,按每人年均800斤的基本口粮计算,可以养活3亿人口。也就是说,整个美国全在进口了。这种特大规模的进口,不仅让进口商赚得盆满钵满,形成了垄断的利益集团,还垄断了操控着国内粮食价格,是让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造成大部分土地荒芜的直接原因。


廿七梧桐


作为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头等大事。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我们也时常看到,我国的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民补贴进一步加强等相关消息,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也常年维持在高位,2018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15亿吨。既然持续增产,那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粮食呢?


1.人均粮食占有量并不算高

从总量上看,1978年到2017年年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从3.05亿吨增长到6.18亿吨,在人口增加44.4%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增加了102.7%,粮食自给率达到95%,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一直不算高,21世纪初,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大约只有380公斤左右,直到2013年,我国的人均占有粮食才达到440公斤,而世界粮农组织认为人均400公斤可达到营养均衡的安全线。

即便如此,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仍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美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达到800公斤,欧洲的人均粮食产量也达到了570公斤,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还是存在缺口。

2.进口粮食用作粮食储备

和其他大宗商品一样,我国生产和进口的粮食除了用来给大家消费,还有一个重要用途,那就是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当出现夏量或秋粮减产,或者进口不足的情况时,囤粮就发挥了它的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还有临储玉米储备1.2亿吨以上,临储稻谷库存1亿吨左右,临储小麦库存7400万吨,临储大豆库存800万吨左右。由于库存太多,去年中粮储还特地加强了去库存力度,全年销售了1.3亿吨的粮棉油。

3.进口粮食补足生产

目前,我国的三大主粮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肉类,禽蛋,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产量都稳居世界第一,但大豆,牛奶,白糖这类农产品则需要从国外进口。

其中缘由,就关系到国内生产的农作物质量和成本问题了。以大豆为例,由于我国的大豆种植亩产低效益不高,因此即便有高额补贴,农民仍然不愿意种植大豆。再加上,对于大豆榨油厂来说,国外的转基因大豆生产成本是国产大豆成本的三分之二,出油率还比国产大豆高出15%,因此油企都是选用进口大豆作为原料,这进一步积压了国产大豆的市场,因此大豆需要大量从巴西,美国等地进口。

类似的,由于人们现在都追求高品质,大量购买东北大米,泰国香米,南方的早籼稻已经没多少市场了。另外,我国的小麦质量不佳,使得市场上做面包用的小麦也长期依赖进口。总的来说,是市场创造了需求,使得进口量增加,本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也只是为此创造了环境而已。


金十数据


我国过去十多年,粮食十连增,我们自己生产了很多粮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我们依然进口了很多粮食!这是为什么呢?

1.最近,全球迎来了粮食大丰收,国外的粮食便宜,品质也还不错。所以,很多企业从国外进口了粮食,这样成本低,卖价高,可以赚很多钱,利润空间更大!

2.从2013年开始,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降低了很多农产品的进口关税,比如大米和奶制品,导致外国的粮食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急剧提高,国内的粮食竞争力下降,人们更愿意买国外的粮食。国内的粮食就容易滞销,价格也变得低迷!

3.中国人有一个劣根性,就是不自信,对自己的产品缺乏信心。很多人宁愿花大价钱买外国车,也不愿意买便宜的国产车。尽管国产车也还可以!比如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粮食也一样。

4.便宜的进口粮食和奶制品正在砸掉中国农民的饭碗!所以自由贸易对国内的农民不利,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5.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国产的东西成本高,可能当局有意扩大进口粮食的规模,拉低粮食价格,降低通胀率。因为房子涨价太多,怎么也要确保粮食价格稳定!


高中数学邓老师


其实,我国粮食即吃饭问题早已解决,现在已是自给有余。去年我国粮食总产己突破一万三千亿斤,人均九百斤还多,足够人人吃饱。并且,近年稻谷玉米己出现库存积压,小麦现在也开始出现积压。总积压估计在五千亿斤以上。现在正为解决粮食积压而发愁。在黑龙江、湖南等肥水条件很好的高产地区要休耕五六千万亩就是其中一项措施。我国吃饭问题绝对没有出现受制于外国的现象,我们不但吃饱而且有余啊!

我国近年每年进口玉米、稻谷、小麦一千亿斤左右。这与我国粮食总产一万二三千亿斤,占比是很小的。

近年每年进口大豆近亿吨大豆,是在吃饱基础上解决吃好的问题。就是增加油和肉蛋奶供应,让人们吃好啊。一亿吨大豆加工成二千万公斤豆油,八千万公斤豆粕饲料增加了油和肉蛋奶供应啊!如果这点大豆受制于人,人家断供,不过油和肉蛋奶供应出问题,吃饭问题是不会受影响的。

我国十四亿人口吃饭问题,自己不解决,谁能为我们解决。全世界粮食市场的粮食尽数拿来,够我们吃几天!中国粮食出问题,世界也出问题了啊。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绝对有能力有把握解决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决不会再出现上世纪曾经的饥荒了


科老师1


就农业而言,进口粮食不能说是为了人民意愿,十四亿人口,九亿是农民,谁占多数!大量的农产品进口,对九亿农民意味着什么?官方数据是我国有十八亿亩耕地,九亿农民平均每人二亩,按现在的农产品价格,如果只种粮油作物,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如果实行家庭农场,合作社让少部分搞农业,以一个家庭农场三口之家为单位,承包六十亩地,他的年均纯收入不会超过三万元,三千个家庭把地全种了,投入的人口不过一亿,剩下的八亿农民里,七零后,六零后,五零后,四零后,他们靠什么生活呢?而正是这个群体,为祖国建设,繁荣昌盛,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豆类,我们国家或者确实有短版,如华北地区有的地方,就现有的大豆品种,已不能种植,种了几乎无收成,但主粮类,猪肉,决不应该进口。而是挖掘自身潜力做到平衡,特殊的国情,让人感觉市场经济并不适合中国农业。其码,农业实行计划经济,土地不存在一点浪费……


一缕炊烟109574161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国粮食并不够吃!

大家不要以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其实不然!

我国人口本来就众多且人均粮食消费量较高,如果你仔细看完本文,你就会改变你之前的认知,原来国产的粮食真的是不够吃啊!

我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

虽然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高达6亿吨以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

熟悉我国粮食市场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在年底发布本年度的粮食产量数据,笔者查阅了国家统计局于2017年12月8日发布的《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得知,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6.18亿吨,为历史第二高水平,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具体来看,2017年,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产量分别为:

玉米2.25亿吨,稻谷2.09亿吨,小麦1.30亿吨。

我国年人均粮食消费量445公斤!

即便是如此,我国人民发挥着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用不辞辛苦的劳动才得以用占世界耕地总量7%的面积产出22%的全世界粮食产量,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

数据显示:

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仅为1.13亿吨,人均消费量为208.9公斤,

到了2016年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16亿吨,人均消费量为445.7公斤。

建国以来,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而且单就人均粮食消费量来看,我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我们的邻国——印度的两倍左右。

我国粮食进口世界第一!

但是抵不过我国近14亿的人口总量,加上近年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虽然我们生产出了全世界最多的粮食,但依旧不够国人来食用,依旧有超过一亿吨的缺口,只能靠进口来弥补!

2017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超过了1亿吨,创下了历史记录,同时也稳坐世界粮食进口第一大国的“宝座”。

中国人现在不仅要吃的饱,还得讲究吃得好,不进口粮食真的达不到。


钟情三农


国际贸易本来就是有买有卖,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生产自己需要的全部产品,就算是自己可以生产的产品,也涉及到成本上进口更便宜的问题,比如中国是煤炭出口大国,但是中国同样也是煤炭进口大国,说到底,取决于各种实际需求,

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并不代表中国粮食可以完全满足需求,因此,保持一定规模的粮食进口是必要的,

中国进口粮食是wto规则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不能光出口不进口,那样既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关系,也不利于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国进口粮食是生产成本的需要,中国人多地少,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粮食生产成本较高,而世界上有些国家耕地面积庞大,土地肥沃,机械化程度高,粮食生产成本低,中国进口粮食比国内种植的还要便宜,这样中国进口粮食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让部分人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制造业等中国有优势的产业,这样更符合经济规律,有人会说,这不利于中国粮食安全,如果进口比例合理的话,不会损害中国粮食安全,

中国进口粮食是满足缺口的需要,中国的耕地面积相对人口数量并不宽裕,如果用中国耕地生产全部粮食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经济规律,因此用中国有限的耕地生产主粮,主粮以外的品种可以依靠进口解决,这样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豆,中国每年进口几千万吨大豆,如果不是进口,靠中国的耕地是不足以生产足够的大豆,而且势必会挤压种植主粮的土地,进口大豆可以省出大量的耕地用于生产主粮,大豆属于油料作物,重要性不如主粮,中美贸易争端涉及到大豆,但是对中国民众的心理并没有多大冲击,如果不是大豆是主粮那麻烦就大了,吃不上饭和吃不上油是不同的概念,

因此,中国进口粮食是非常符合国情和市场规律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