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作为战国四公子,他们各自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战国后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他们都能力出众,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可以称得上是各个国家的支柱,然而他们各自的结局却大相径庭。

作为战国四公子,他们各自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1. 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是齐国王室,其父田婴在齐威王时期被封在薛地。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而田文的母亲身份也十分卑微,又恰逢是五月五出生,田婴觉得这个时间出生的婴儿不吉利,男的会妨害父亲,女的会妨害母亲,就要求田文的母亲把他丢掉。但田文的母亲并没有听从他的命令,而是把田文偷偷藏了起来,并慢慢抚养长大。后来,由于田文聪慧过人,于是在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在田婴死后,继承了他的爵位。

孟尝君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秦昭王时期,曾派人邀请田文到秦国出任相国,后来有人在昭王面前诋毁他,昭王便有了杀死孟尝君的念头,于是上演了鸡鸣狗盗的故事。成功逃脱的孟尝君十分记恨秦国,竟然率领齐国的军队,联合魏国和韩国攻打秦国,并迫使秦国求和。

孟尝君虽然能力出众但是心胸却十分狭隘。起初,他从秦国逃亡时曾路过赵国,赵国人早有耳闻孟尝君的大名,于是争相前往观看。由于孟尝君身材矮小,人群中便有人嘲讽说:“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渺小丈夫耳”。听到这些言辞的孟尝君勃然大怒,竟然下令屠灭了整个县城,然后扬长而去。

孟尝君自私和狭隘的性格终究是为他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自从他从齐国出亡并亲手策划了五国伐齐后,没有了强大齐国作为靠山的孟尝君孤立无援,只能据守在自己的封地薛地。后来病死在了薛地,得到消息的魏国和齐国联手攻破了城邑,并屠灭了孟尝君全族。

作为战国四公子,他们各自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2. 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中唯一一个不是出身贵族的人。顷襄王时期,黄歇因为博学多闻,能言善辩,被楚王派去出使秦国。当时的秦国以白起为将,在华阳之战中大败韩魏,迫使韩国和魏国依附秦国,于是秦王有了出兵伐楚的想法。黄歇这次出使成功将祸水再次引向韩魏,从而使楚国避免了与秦国的战争。也因为这次出色的表现,黄歇慢慢的受到了楚王的重用,并在后来随同太子完一同入质秦国。在这期间,黄歇又成功策划了太子归楚继位的事件,这使得他的身价水涨船高,归国后被拜为相国并封为春申君。

春申君在楚国的权势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便是野心的增长,甚至产生了不该有的念头。楚考烈王在位期间,由于没有子嗣,黄歇便想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玩一把狸猫换太子的把戏。黄歇有一个名叫李园的家臣,李园为了讨好春申君,就将自己姿色出众的妹妹进献给了他。后来李园的妹妹怀上了春申君的儿子,于是李园就对春申君献计说:“现在楚王继位已经二十多年了,但却一直没有子嗣,倘若有一天楚王驾崩了,您的权势势必会被别人取而代之,您不如趁我妹妹刚刚怀孕,还不明显的时机,将她进献给楚王,如果她生下的是男婴,一定会被立为太子,这样一来,您就可以永远把持楚国的朝政,您的地位也会越来越稳固啊!”此时的春申君可以说是利令智昏,便听从了李园的建议。

后来果然不出李园所料,被诞下的男婴顺利获得了太子之位,但是暗藏的杀机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楚考烈王因病去世,李园先于春申君进入了王宫,并伏甲士于棘门两侧,春申君根本没有想到李园会杀人灭口,毫无防备的他,刚一进门就被枭去了首级,并被投于棘门之外。随后李园带兵屠杀了春申君一家老小。

作为战国四公子,他们各自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3. 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是为王的弟弟。昭王去世后,魏安釐王继承了国君之位,封其弟无忌为信陵君。

信陵君可以说是战国四公子中真正的爱士之人。魏国有一个叫侯赢的门监,很有才能。信陵君听说后想以厚金赠之,来与他结交。侯赢为人廉洁,坚辞不受。于是信陵君广邀宾客,宴请侯赢,并亲自驾车屈尊前往侯生家。侯赢看到信陵君后,不但没有敬意,反而面露轻蔑之色。信陵君并没有生气,而且越发谦卑恭谨,这些举动使得信陵君广受赞誉。后来由于窃符救赵的原因,信陵君暂时寄居在了赵国。他听说赵国有一个叫薛公和一个叫毛公的隐士十分贤能,就亲自前往拜谒,并步履从游,相谈甚欢。

信陵君不仅爱惜贤士,其个人才能也十分出众。魏安釐王三十年,秦国趁信陵君在赵国避难的时机出兵攻打魏国,得知此事的信陵君,匆匆回国,并遍告诸侯求取援军。燕赵楚齐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联军部队击败秦国大将蒙骜,迫使秦国撤兵,此后数年不敢对魏用兵。

这些举动都让信陵君声威远播,然而,这也引起了魏王的忌惮,于是越来越疏远他。有志难伸的信陵君郁郁寡欢,只能终日饮酒作乐,最后病酒而卒。

作为战国四公子,他们各自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4. 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贵族,也是信陵君的姐夫。赵胜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多次出任相国,可以说在赵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原君招贤纳士素以贤能著称,然而改变赵国命运的长平之战,竟也因平原君而起。

经过伊阙之战后的韩国可以说是强弩之末了,精锐部队尽死,对于秦国的进攻变得毫无还手之力。秦军经过长期对韩国的蚕食,对于上党地区可以说是志在必得。然而,上当太守冯亭不愿降秦,于是产生了归附赵国的想法。起初,得知此事的赵孝成王犹豫不决,占领上党必然会遭到秦国的疯狂报复,但是到手的肥肉又不忍心丢弃,于是向大臣们征求意见。平阳君赵豹看出了这是韩国的嫁祸之计,在于将祸水引向赵国,从而获得喘息的时机,于是反对收取上党郡。平原君赵胜却对赵王说:“发百万之众,攻打一座城池一年也未必可以攻破,现在不用用兵就可以得到这么一块战略要地,实在是机不可失啊!”听到赵胜这么说,赵王终于下定了决心,派大将廉颇前往接收上党地区。结果长平之战由此而起,赵国损失惨重。

后来秦军围困了邯郸,平原君一方面散尽家财以助军资,另一方面奔走于楚国和魏国,联络援军,终于击退了秦军。秦军败走后,赵王想要封赏平原君,平原君却坚辞不受。

平原君是在赵孝成王十五年,因病去世的,子孙也继承了他的爵位。可以说是战国四公子中下场最好的。

战国四公子各有各的性格和特点,他们以他们的能力为那个乱世凭添了几分可能性,也让那个乱世变得更为纷繁复杂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