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评价世界杯巨星C罗年入上亿美金却不给儿子买iPhone?

陈益洲


听说每个对育儿有要求的家长都关注了格格巫育儿日记。

世界杯巨星C罗虽然日进斗金,但C罗并不溺爱儿子,家教十分严格,曾经拒绝了孩子要求买IPHONE的要求,说要想买手机就自己挣钱去。他对此表示说“我不可能控制一切,但教育是我能给他的最佳礼物”,从这句话里面,我们体会到了C罗对儿子的浓浓情深,因为"孩子:父母对你最好的爱,就是教会你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很多名人都是虽然有钱,但是不会因此宠坏孩子,因为培养好孩子,让孩子们自己拥有有挣钱的能力,才是做父母最正确的一件事。

01

虽然出生于首富家庭,比尔盖茨的太太梅琳达希望他们的孩子少接触奢华习气。她深知无限制的给予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首富家的孩子,也跟很多普通家庭的小孩一样:有限的零花钱,在家要做家务,到了13岁,才能拥有第一部手机。

梅琳达还和比尔一起决定,捐出所有家产!在他们与巴菲特3人中最后一人

去世20年内,基金会必须把所有钱统!统!花!光!然后关门大吉。因为这些最酷的富翁,都不要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无穷匮的财富,他们希望用这一代人的钱,解决这一代人的问题。

盖茨说“让孩子们拥有巨额的财富不是一件好事,这会影响他们做的每一件事,妨碍他们走出自己的路。”

02

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留给子女最完美的财富数量是“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又不至于让他们无所事事”。

据报道,巴菲特正是这样做的,他的三个成年子女只能分得他700亿美元财富的一小部分,其余的都将捐献给慈善机构。

他的子女都走上了各自选择的道路,也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因为他们希望这辈子,自己不光能顶着世界首富的子女的称号,还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作出贡献,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03

杨绛先生是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杨绛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家庭和睦,对女儿的教育也是十分成功。


杨绛出身的家庭条件很好,毕竟在那个年代能够出国留学的家庭真是凤角麟毛。但她的父母曾说过,不留任何遗产给子女,只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4个女儿都送上了最好的学校,能够有条件就送出国进修。

正如《杨绛谈往事》一书作者吴学昭所说:开明的家长,和睦的家人,廉正的家风,不留任何遗产给子女,只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的家庭,在旧中国并不多见。杨绛的性格形成,与家庭环境和父母亲的影响很有关系。

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才是父母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你觉得呢?

【格格巫育儿日记:育儿自媒体,育儿达人,专注科学育儿、亲子阅读,青云计划获奖者】


格格巫育儿


这件事上我绝对支持C罗,哈哈,我不会承认是因为他太帅!

富甲一方也罢、官居高位也罢,若子女教育太失败,那么终究富贵不过三代。

讲个我好朋友的故事,大家就会有所体会。

我怎么看“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我年轻的时候不能理解,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慢慢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不得不说,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我朋友家里是搞煤矿的,后来开了好几家公司,所以大家懂的,家里是相当富裕了。但朋友的母亲从来都不奢华浪费,还是过着年轻时节俭但健康、开心的生活。自己种菜、做饭,自己打扫家里,没请保姆,也从来不去奢侈品店血拼,就是穿的舒服干净适合自己就行。

他妈妈的以身作则,对我朋友影响特别大。他虽然是男孩子,但做饭、养花养草、打扫卫生样样精通,甚至还会做衣服,简直全能,最关键的是,朋友读了北京一流大学的博士,现在三甲医院当心内科医生。

而他爸爸,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坚定一个信念:“咱家要出个读书人”。所以,对于朋友上学、深造极度支持,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朋友买书,各种文化类、医学类、书法类优质书籍,堆满家里一间屋。他爸爸总说,你的未来要靠自己,老爸能给你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拥有知识、教养和更好的思维方式。

他曾经买过一件gap的衬衣,穿了一段时间袖子破了个洞,他自己把两个袖子裁裁剪剪,居然改成了短袖。我们开玩笑说:“你是中国最不像富二代的富二代”。他却说,父母的财产是父母辛苦拼来的,他们供我读到博士,就是对我最大的投资,到此为止,以后我会自己奋斗。

我小时候父母收入也不高,但对我的合理要求都会尽力满足,也不会在我面前流露出经济上有困难、家里穷这样的情绪。当然我本身也比较节省,不会胡乱花钱。

虽然有人觉得我父母这样做,会让我不懂钱来之不易,但我现在依然感激父母,因为他们的做法让我心里有底气、更自信,我会觉得同学们能拥有的我也能拥有,只是在于我是否选择去拥有而已。


我记得我上了大学后,一位闺蜜说,刚见你时,总觉得你身上有股不知哪来的自信,俗称“穷横”,哈哈,我笑,也许正是这种底气和自信,鼓励我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做出更勇敢的选择。

C罗这句话值得点赞:“我不能控制一切,但教育是最佳礼物!”

为何我支持C罗的做法,还有一个原因。

对于孩子所有要求不加思考的接受,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也让孩子失去自我掌控的机会。


正如C罗说的,即便他驰骋足坛,家财万贯,但谁能知道未来变化如何,也许一朝意外,就会让他家产散尽。谁都无法控制一切,如果苦难来临,父母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能给孩子的,就只有坚强的奋斗精神,以及比别人更优秀、更高级的思维和眼界,而这些,都是教育的产物。


史玉柱大起大落,家财散尽还复来,靠的是头脑;褚时健80岁创业,一生跌宕,考的还是头脑;连万达公子王思聪都开始用高级的商业眼光,着手改变中国电影的浮躁局面了,靠的还是优秀的思维和头脑。

大家都知道,未来拼的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或许我们做不到给孩子一流的教育,但也要力争给孩子更优质、全面的教育。所以我真的特别赞同“对孩子最好的投资是教育,而不是财富”这个观点。

穷养也好,富养也罢,最关键的是,让孩子的思想不贫穷。


小毛阿姨聊营养


想看有趣又有料的数码科技资讯,点击右上角关注吧,微头条互动有抽奖哦~

其实这个涉及到了C罗本人的教育观念,也不是什么错误观念,我们外人也没权干涉,只能看看戏,吃吃瓜。

并不是说有钱了,就什么都买,可能C罗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想宠溺儿子,想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再说了,C罗差这点钱吗?他会差这一个iPhone的钱?

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虽然大家都是屏幕后面的操控者,但谁能保证自己不会被手机操控呢?我也不是没见过手机上瘾的儿童。C罗这一番话,更想的是告诉他儿子,来之不易的道理。毕竟一求既得,对于小孩子来说还不能说是好事。

想想自己第一台手机是自己多大的时候得到的,或者自己给自己小孩第一台手机又是几岁?想必就能理解到C罗的心情了吧。

而且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不好,很容易在网络的世界里迷失自我,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家长日常还没空陪伴自己的小孩。这样对未成年人的监管更少了,直面他们这个年龄不能看到的东西的几率就更高了。

关于这点,我们还是应该理解C罗的,毕竟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出色, 能出人头地。而且现在小天才手表什么的智能手表,都能满足和孩子通讯的要求。所以小天才手表考虑一下!还不会手机上瘾,美滋滋一举两得!

想起我的第一台手机,还是初中时候,考了年级第一,爸妈送的诺基亚,真是怀念。不知道各位第一台手机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不如我们在评论区讨论讨论?


找靓机


支持C罗!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大概是见证过很多由盛而衰的案例,才总结出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但是,现在这句话恐怕有点不太适用了,很多家族财富都得到了多代传承,在国外这类案例非常多。欧洲有很多古老的贵族,至今仍然兴旺。

但也有传承失败了,比如我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叫《金钱世界》,讲的是前世界首富,世界知名石油大王保罗·盖蒂(1892—1976)的一生。保罗·盖蒂靠石油,靠自己的拼搏成为了世界首富,但却败在了传承上,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后代都是纨绔子弟,最终卖掉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石油帝国,把钱分了。如今这个家族虽然还有信托基金,但是已经没有以前的辉煌了。

如今,依旧活跃的家族,比如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之所以能持续数百年,是因为家教的原因。一些家族留下的家书已经出版成书,比如《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等等,都是可以去学习的。

希望通过教育,让自己的后代能够传承财富,甚至创造财富。

每天坚持原创,已经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也希望各位能够给些鼓励,关注,点赞,留言都可以!感谢读者,感谢粉丝的长久陪伴!

赵冰峰财经


我不是一个球迷,甚至我都不喜欢足球这种比赛项目,可是葡萄牙皇马巨星C罗却突然闯进我的生活。因为他拒绝给孩子买ophone手机,这位外国老爸的举动却触动了亿万中国家长的内心。一部手机也勾起了我对一位中国老爸同是关于手机的回忆。

我以前在乡下教书时的一个同事张老师,他家儿子特别优秀,那年高考后,他儿子像父亲提出要求,想买一部手机,张老师说,上大学怎么也得给你买一部手机,以后你上学去了联系起来也方便。那你想要个啥样的手机,那会没有苹果手机,也没有现在这些智能手机,最好的手机就是诺基亚,儿子说买部诺基亚吧。老张没用过手机也不知道啥诺基亚不诺基亚的,就同意了。那天父子俩去城里诺基亚专卖店去给儿子买。因为舍不得车票钱,老张和儿子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去的城里。到了店里,一问最新款的诺基亚3800多元。而老张因为不懂手机价格就带了500元钱。所以父子俩又骑着自行车回来了。路上老张做儿子的工作,买个便宜点的,一个学生别买那么贵的,儿子还是很喜欢诺基亚,老张心里咬牙,既然儿子喜欢,懂事的孩子从来没有提出过啥要求就买吧。可是老张一个人赚钱,老婆没有工资,日子过的很是艰难。儿子大学的学费还没有凑齐呢。后来看到屋里囤积的新收的小麦,对,卖掉吧,给孩子买部手机!

老张带着儿子拿编织袋子在那里装小麦,装了满满一三马子小麦,儿子说爸爸这么多小麦全卖了?老张说这么多小麦也不一定够那个手机的钱!儿子看着装上车的小麦,二话没说就往下卸车,老张问为啥?儿子说,我不买手机了,这么多小麦就换一个小小的手机,我不买了,要买我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去买。

那年老张的儿子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开学时他没有拿着手机。在大学里他除了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通过勤工俭学积攒自己的学费。大学四年就头一年开学时向家里要过学费,后来就没有再要过一分钱。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进去了华为公司,他凭借自己的技术入股华为公司,每年有几百万的收入。可是他除了使用自己公司的手机,再也没有使用过其它昂贵的手机。就连工作需要他买了一辆汽车,也仅仅十几万而已。他把积攒下来的钱给老张在我市买了一套大房子,后来觉得父亲离北京太远,就又按揭给父亲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

我觉得老张教育孩子是成功的。给不了孩子优越的家庭条件,却给予了孩子吃苦耐劳,努力进取,不攀比,想要什么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的品质。这样的品质却是最珍贵的财富。

明星爸爸也好,百姓爸爸也罢,他们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不能用金钱比较。C罗的财势可以给孩子摘下他喜欢的任何一颗星星,可是C罗拒绝为儿子摘星,要摘星自己动手,架梯登高,有能力攀的高,你就摘取最亮的那颗星。你的能力决定你的收获。都说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看这C罗就不简单。

C罗我挺你!给你大大的赞,从此我开始关注足球。C罗加油!





浅浅的教育


最近满屏都是世界杯的新闻,C罗刚好也是话题人物,而最近C罗不给自己儿子买 iPhone的新闻也火了,根据C罗的说法就是你想买可以但是要自己赚钱买!这样的教育方式我觉得是非常棒的,并不因为自己是个超级富豪就随意溺爱儿子,其实在教育后代方面可能越有钱的人对于这一方面越看重,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最重要的是C罗的这个儿子还小才只有8岁而已,就国内来说也很少会给8岁的小孩子购买手机吧,换做是我我也是不会买的,这么小要是给买手机了会导致沉迷和加速眼睛近视的,说实话现在的近视眼十个有九个是因为玩手机导致的,包括我自己就是的,给自己的小孩买手机不是为了他好,而是害了他!



其实一台iPhone算不了什么,而国内有部分青少年就有一些攀比心理了,哭着闹着要父母给自己买,甚至于有些大学生还分期、luo贷就是为了一台手机,这绝对和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其实盲目攀比是大家常常遇到的事,比手机、比车子、比房子何尝不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先做的“榜样”?



当然了按照我们科技数码圈的思维来看,iPhone绝对是值得购买的,相信以后C罗的儿子也会优先选择iPhone,其实有一个方法就是C罗不用买手机了,那就是C罗成为苹果的代言人,那么全家就能免费用iPhone了,当然了这只是我一个搞笑的假设,苹果公司好像还没怎么请过名人代言吧~


水哥爱搞机


他不给儿子买手机,不是因为没有钱。恰恰相反,他有的是钱。但是为什么不买?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去除外国人教育中崇尚独立性这一点不谈。C罗不给孩子买手机的原因应该与我们一样。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功能强大!几乎在手机上可以为所欲为。手机为孩子打开的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但也是同样充满诱惑、危险!孩子很容易上瘾,形成依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标准,这也属于一种精神疾病了。

C罗当然不想让孩子变成神经病!

记得在英国教育考察期间,我遍访英国教育部、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发觉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何对待孩子带手机?

我曾经向他们的教育部专家提问过。英国人的做法比我们还要激进,直接不准携带手机上学。这在中国几乎不可想象!估计有的学生家长会打到学校来!哈哈哈~

记得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女孩。人蛮聪明、漂亮,小学时成绩还名列前茅。到了初中,向妈妈提出买部手机。手机到手,从此成绩一落千丈,沦为倒数。如果要收掉她手机,就威胁要离家出走或者自杀。她妈妈痛心疾首的对我说: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给女儿买了手机~~

孩子最后去读了职业学校。

话题回来,C罗不给孩子买手机估计是基于这几点考虑吧。

一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想要,自己挣钱买。

二是防止孩子因手机而荒废学业。乃至影响人生。

三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毕竟孩子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不一而足。


姑苏讲堂


很多国外的育儿经验和方法,都强调孩子的独立自主。这样的教育方式,值得现在的家长反思和学习。

在国外,金钱方面,要让孩子自己努力去获得,不仅仅是C罗,不给孩子买iphone类似的做法,还有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富豪都曾宣称自己将捐出遗产,用于慈善事业,不把过多财产留给子女。



他们认为,一旦孩子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拥有大笔财产,可能无法做出明智的抉择,过于依赖父母,从而不能健康的、有意义的生活。

而且,这些富豪们通过将自己的财产捐出,目的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种做法也是为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让他们更加了解真善美,拥有更广阔的心胸。

除了独立的金钱观,在孩子的自尊方面,很多外国人也倡导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成人应该像尊重其他成年人一样,也同样的去尊重孩子。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作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永远不是财产,而是如何有意义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如何让自己成长。

财富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的斗志。如果,财富对于孩子造成的障碍已经多过于对他的好处,家长确实需要审慎的对待财富。

回到作为一个人,什么东西最重要这一点。我们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才是最重要的。而优良的品质中,可能有,忠诚,孝顺,自信、慷慨,但是拥有很多财富绝不属于优良的品质。

孩子必须懂得如何正确的运用财富。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金钱,孩子对金钱就会更加珍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以己度人,这样才会对他人努力的劳动成果,产生尊敬之情。

否则,远离了正确的金钱观,孩子可能会出现身份歧视。比如以前发生的“我爸是李刚”事件,不正是这个孩子认为自己爸爸有钱有权,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从而歧视他人、践踏他人的自尊吗?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清洁工人、留守老人或儿童受到歧视,正是因为他们贫弱。那些高傲的人,具有错误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认为贫弱的人毫无价值,而无法尊重他人。

C罗的教育方法,在中国人看来可能过于严酷。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教育方法,总是认为孩子是宝,要把最好的给孩子。殊不知溺爱等于毁了孩子。爱孩子就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优良的品质吧。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双手赚取的任何事物,都不丢人。


作者:舒心(Annie妈妈育儿),情绪教练、正面管教讲师、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儿童财商讲师。欢迎关注我,并与我交流。


Annie妈妈育儿


就靠这个教育理念,值得我为C罗疯狂打电话啊!

家庭教育绝对不只是给孩子为孩子买买买,而是要树立一个好的世界观、价值观。

不光是C罗,科技界的大佬们,对自家孩子的电子设备限制都是很严的。

比如,首富比尔盖茨,他女儿在14岁以前,都是不给买手机的。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甚至禁止自家孩子玩新开发的ipad…

知道为啥吗?

不仅仅是要教会孩子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不是天下掉下的,父母也不是自己的取款机。

更重要的是,电子设备虽然说这个时代的标配,但它其中的信息泛滥、偏娱乐性,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要知道,网络社会里能更快得到反馈,每次玩一关游戏、更新一次朋友圈,都在消耗最为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如果孩子对网络、对社交媒体太过依赖,他们甚至会逃避现实,不再把克服现实中的挑战为重心,而是躲在屏幕后虚度时光。

说到这,我发现自己的任务艰巨啊!

我有一个初中的弟弟和妹妹,他们总是吵着要买手机,而我爸妈的应对方式也只是说:考试靠到前几名就给买。

但这样,难以避免让他们形成“学习就是为了拿到手机”的错觉,而忽视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很难从学习中得到该有的乐趣。

作为长姐,我今年夏天打算好好“教导”他们,第一步,就是我做个好例子,限制不必要的刷手机行为。

第二步,带他们去图书馆找书看。

并让他们主动记录每天的感受。

第三步,还在构思中,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告诉我哦!

总之,不光是C罗在行动,任何一个不想让自己孩子落后的家长们,都值得停下来思考怎么去做一个好的教育者哦。

一个人在教育上有多大的话语权,不是看他生养了多少孩子,而是看他在教育这件事上有没有去观察、学习、反思、改进。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C罗的原因之一吧。

你觉得呢,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欢迎留言讨论哦!

我是Mindy,95后英语达人,每天分享学习资讯,更多精彩,不要错过


Mindy与桥上彩虹


C罗,我想喜不喜欢足球的人基本上都会知道他的。世界著名球星,日进斗金,拥有无数的财富。然而当儿子让他买一个iphone给自己的时候,却被C罗一口拒绝,还对他说了句,“想要就自己赚钱买!”


C罗并不溺爱儿子,家教十分严格。C罗说,他想传达给儿子的理念是:任何东西都不是轻易获得的,要凭自己的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不可能控制一切,但教育是我能给他的最佳礼物。”


不禁要为C罗的教育理念点赞——生活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靠别人。


教会孩子能力比教给孩子金钱更重要。


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从不溺爱。他病危时,要求尝一口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会做,郑板桥就命他请教厨师,儿子将馒头做好时,郑板桥已经咽气。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法国总统戴高乐执政的11年间,他的家庭成员从未因他的缘故得到过任何例外的提升,亲属子女也没被安排在政府部门任职或谋取利益。戴高乐还不准孩子们抛头露面,搞特殊化。戴高乐鼓励自己的子女说,必须从小就抛弃“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观念,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而不是依靠父亲去取得特权。

泰国总理他信是东南亚著名的“电信大亨”,家里十分富裕。2004年3月,他信的小女儿贝东丹高考结束后,他信把女儿送到曼谷一家麦当劳餐厅里打工。他信说:“我就是想让她有这个经历,让她了解生活,因为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出生时父母就是有身份的人。钱不是关键,我们想让她获得一些经历。”


反观一些富二代,星二代用着父亲的钱,过着纸醉金迷,奢侈糜烂的生活,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过上一帆风顺,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我们不可能给孩子准备花不完的金钱,也不可能用我们的地位和社交保护孩子一辈子。但是我们可以教会孩子生存的能力和强大的内心,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三观。即使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任何的困难,他们都会凭借自己的能力平安度过,过上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