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做為一個家長回看自主招生

又到了高校自主招生開始階段了,高三學生和家長開始考慮和準備參加自主招生選拔。回想當年自己帶孩子走過的自招之路,有些感悟想與大家分享。

一、自招到底是什麼?

自招不是救命稻草,它只是一種保障。有,不一定用得上。沒有,不一定有需要。就像一份小小的保險,期限內,沒出事,保險沒用上。出了事,不在保險範圍內,保險也沒用上。出事了,也享受到了保險,但是保險金太少,沒改變本質,只是改善一點點。

具體來說。第一種情況是,你申請了幾所學校的自主招生,沒能通過。沒啥可說了了。

第二種情況:你獲得了一所學校的自招資格,降二十分。又分為如下情況:A情況:你考試成績遠超該校,你選擇去了更好的學校。B情況,你的成績正常就夠了,又沒有更好的選擇,你去了該學校。C情況:你的成績降分後,依然不夠,只好選擇去下一檔的學校。D情況:你正好用了上,皆大歡喜。

你會發現,正好用上的可能性並不很大。看看周圍每年申報的情況,去年我覺得幾乎所有的人都有各種條件,裸考的學生非常少。尤其是在兒子學校。但最後真正走了自招的呢?比例大大減少,就是這種情況。

所以在申請自招的時候,就要放平心態,不寄希望於自招,只把他當成多一個選擇,反正也沒太多投入,也沒太大影響。

我們去年拿到了大工的金融專業自招降二十分。按照孩子的情況,基本上必保了。心態就好很多。因為大工是我們在高中期間的目標底線,而孩子最後階段狀態不好,又遇到些身體問題,最後階段感覺考上大工都沒把握了。有了這個保險,就放心很多,雖然不是最想去的數學專業。在後面的備考和報考時,心態更好,選擇起來也更放心。

二、自招到底怎麼選擇?

自主招生是在考前申請,考後考查。但事實上,志願的選擇和填報是在考前早早就已經完成了的。也就是考前報志願。高考的時候是正常發揮?還是超常失常?都無法預測。

因為絕大多數學校都只允許你申請三所,就算有的學校可以申請五所,但你只要選擇了一所只允許申請三所的,那其它也就沒意義了。

那申請哪三所學校呢?我們選擇了高中低三個層次。畢竟初審也是有通過率的,而越是好學校,申請的學生條件也越好,我們通過的機率也越低,至少要保一保的。

其實看似有幾十所學校都有自主招生,但到每一個學生,選擇的餘地是很小的。我們是數競省二,上一層的學校就沒資格申請了。而過低的學校也沒必要。這樣在適合的學校中,就只有不到十所,大工是必選的,然後再高一層就是山東大學,兒子最想去山大的數學,也毫不猶豫地報了,再好一點兒的學校選了東南大學。不過我覺得夠嗆能通過,就算通過,他的分也很難達到,但是選擇一所高一些的學校,是想給他一些壓力,最後階段再衝一衝。

初審結束,三所學校都給了通過。這個時候才是最糾結的呢。到底是保底呢?還是衝高?

東南第一個被放棄,因為感覺通過學校考核可能性小,而且就算通過,降二十分也不一定夠。

山東大學數學專業是兒子最嚮往的,如果能考上那是最理想的了。如果放棄自招,不降分,基本上考不上。就算考上,也可能進不了數學專業。自招降二十分有可能夠,但如果這樣分也不夠,裸分上大工數學就很懸。

報大工吧?很大的可能是裸分就夠了。但是可以保專業,畢竟大工太多專業是兒子不想去的,一但調劑就很慘了。

另外考慮到通過山東大學學校考核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尤其是聽說往年遼寧通過率就很低,而大工是很看重他們的,最終還是從安全角度考慮,選擇了大工。沒想到最後專業排名僅差一名,沒能進入數學專業。大工的好處是可以選擇三個專業,我們進入了第二志願——金融專業。

三、如何準備?

首先是網上報名。自主招生材料很多是硬件,比如競賽獲獎,在校成績。所以自薦和推薦這些都只是錦上添花,只要讓審核的老師覺得你是認真對待的,不是糊弄,基本上用處不大。有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只要複印、蓋章、掃描上傳(有些學校需要郵寄)就可以了。很多人關心自薦信怎麼寫?其實如果硬件夠硬,都能過。否則就算你寫的天花亂墜,沒有硬件支持,意義也不大。

很多機構承諾保過初審,也不是靠寫出來的,還是要弄很多材料,但是你沒真本事,就算過了初審,學校考核也可能過不去。除非是那些免筆試的學校。通過這個也看到代理自招申請真是非常掙錢又無風險的生意啊。基本上是無本生意。幫忙整理下材料,寫寫信,填填表,畢竟初審通過率很高,通過了就掙到錢了,沒通過也沒損失什麼。報的再低點兒,通過率更高。所以我覺得,如果不是家長確實弄不明白程序或者太懶,就自己弄就行了。就算是找機構幫助弄,也一定要自己把握好,不能偏聽偏信。

初審結束,通過與否,都該靜下心好好複習備考了。高考結束,去學校參加筆試面試。大部分筆試都有數學物理英語的考查,有一個分數線,通過以後才有資格面試。或者全體參加面試,面試設一條線,過線的按筆試成績排序,兒子就是在報數學的學生中差了一分。

面試通常多人一組,有問答,也有小組合作完成項目,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綜合考查。面試過程中要表現自己,但也不要過度。其實這種事情主要看眼緣,老師見的學生多了,常常觀察一會兒就知道大致是哪種孩子。裝也裝不來。

四、志願填報

如果要享受自主招生,就必需把自主招生學校填報到第一志願。那麼當你知道分數的時候,如果基本肯定能上這個學校了,其它的志願看似真的沒什麼填報的必要了。那麼你就假設今年該校分數線高的反常,你居然沒考上,然後按正常情況填報其它志願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糾結的是,敢不敢放棄自招衝一個想去的學校。比如去年的四川大學,他的數學專業是第一年在遼寧招生,按照往年情況,我兒子有可能夠川大的錄取線,但是不夠數學專業。而且如果放棄自招,把川大做為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的大工對於他也是同樣的情形,肯定能上,專業不保。對於把專業做為第一選擇的我們,還是沒敢試。

還有一個選擇,就是提前批,這個是可以衝一下的,如果去了更好的學校呢?而且就算沒考上,也有自招學校接著嘛,這個時候的心情是很爽的。可以大膽衝自己想去的好學校,又不用擔心失敗會有不良後果。我們就這樣去了南科大。其實一直也沒把握能考上的,但畢竟有大工兜底嘛,報唄。當然也有人糾結哪個更好,但這近一年的事實證明,我們還是覺得南科大更好。不過當時我們也不敢確定,如果大工給了我們數學專業資格,沒準還真的放棄提前批老老實實去大工了。

不管怎麼說,有機會就要爭取,自主招生還是要準備的。雖然最終也沒用上,但過程中還是有很多收穫。無論對於家長還是孩子。家長更清楚了高考報考的很多事情,孩子在準備的過程和去學校考核的過程中,也學到很多東西,鍛鍊了一些方面的能力。

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也在成長,我們共同努力,成為更好的人,過更好的人生。

最後預祝所有考生和家長都能得償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