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甩掉抱怨,改写你的人生

甩掉抱怨,改写你的人生

如果我们折断自己的手指就能够改变自我,那么我们将听到很多手指折断的声音。但是,改变自己并非像折断手指那么简单。培养积极的品质、减少消极的品性,将有助于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我们是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创造者

一个词就能够破坏你的生活,这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价值了,那么“毫无价值”这个词给你带来的想象是否让你觉得未来一片黯淡?假如你因为别人的无能而抱怨他,那么“无能”这个词是否会影响你对那个人的看法?这种抱怨型的假设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和做法。语言学家本杰明·沃夫曾宣称,我们的语言就像一面歪曲的透镜,我们通过它来了解这个世界。他说,我们将终生受其欺骗。

你的话或许可以代表现实,但现实的东西并非是真实的事情。如果你想给自己下定义,那么你就要观察自己。比如,如果你认为“有力的”这个词适合你,那么你很可能信心十足地面对生活;但是,如果你认为“毫无价值”或“无能”这些具有抱怨性的词适合你,那么你就很容易掉进抱怨的陷阱中。幸运的是,如果你不喜欢这种“标签”,你可以试着改变它。

莎士比亚曾说过:“无论玫瑰叫什么名字,它都一样芳香宜人。”名字和其所指的实体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青蛙并不知道自己叫青蛙,我们可以给它起别的名字,但它还是不会知道自己叫什么。我们能够认出青蛙,是因为它有绿色的皮肤和有蹼的脚掌还有可以攻击飞虫的舌头。我们使用名字进行沟通。因此,“青蛙”这个词就显得很重要了。然而,如果你认为你的名字就代表了你的为人,那么你是在自欺欺人。认为自己“很棒”或“很失败”都是在给自己传达错误的信息。和不知道自己名字的青蛙不同,我们对自己的名字都很重视。这就是词语的力量,然而,我们却经常用它来制造错觉。

对抱怨的命名进行分类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在对抱怨命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你可以学到很多设计自己未来的方法。通过远离过分的抱怨,你可以自信、积极地面对未来。丰富在这个领域的知识,积极开发处理过分抱怨的方法,将有助于我们过上一种振奋人心、令人满意而且充满成就感的生活。

在这一章中,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抱怨的标签能影响我们的未来和我们生活的道路。

慎用概括性语词

大多数人都会意识到,一个特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因此,仅仅用一个简单的词或短语来描述一个人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过,当被描述过一些积极的词汇,如“有礼貌”、“很友好”或“心灵手巧”时,很少有人会为之抱怨;但是当被描述为一些消极的词语,如“白痴”时,多数人都会为之愤怒。当然,没有人喜欢别人用一个简单的词或短语给自己定性,因为这实在是太狭隘了。

人们喜欢分类思考,我们无法否认这个现实。实际上,对人或事物进行分类将有利于我们进行沟通。我们每天都会用一些抽象的词来描述别人,如男人、女人、老人、儿童等等。大多数的分类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是有利的,但也不尽然。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误用那些代表过分抱怨思想的类别,如“白痴”等。

给别人冠以某个名字或称号能够产生一种错觉,即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分类了解这个人。更何况,我们在某些时候会误用这些分类,如在描述别人时带有某种过分抱怨的思想,或者不管是否正确就对某人的动机或意图进行分类等等。

我们通常用“大无畏”、“优秀”或“无耻”、“坏蛋”等概括性的词语来描述一个人的好坏。比如,汤米在关厨房窗户时不小心弄碎了玻璃,妈妈听到后跑到厨房,对儿子大喊道:“坏小子,瞧瞧你都干了些什么!赶快打扫打扫,先不要吃饭了!”

在这个例子里,汤米的妈妈用“坏”这个词对汤米的动机或意图进行了分类。汤米打碎了玻璃是因为他是坏孩子吗?按照这种推理方法,如果汤米不坏,玻璃就不会碎了;因为玻璃碎了,所以汤米是坏孩子。多么荒谬啊!这种循环论证的方法生动地展示了过分抱怨的思想是如何导致惩罚的过程。在这个例子中,汤米因弄碎了玻璃而遭到了惩罚—没吃晚饭。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更严重的是,汤米可能会因此而贬低了对自己的评价。

人们在描述一个人总体的“本质”对经常会使用抱怨分类的这种方法,但是,这个过程绝对是不合理的。用一个简单的词就可以解释一个人的“本质”吗?那个人能接受别人用这个词表示对他“本质”的分类吗?

我们在描述别人的时候通常会给他们分类。但在分类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漏掉一些重要的步骤。为了更客观地对他人进行分类,我们首先应该铭记称号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然后才对其进行分类,最后,我们需要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证明这个称号的合理性,并留意一些特殊情况。另外,我们还需要从整体上评价这个称号的重要性。这种有条件的分析形式能够有效地防止把别人划入某种有限的类别。

亚里士多德把人性划分为两个极端。他认为,人是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好”或“坏”、“健康”或“多病”、“主动”或“被动”、“强壮”或“虚弱”、“有罪”或“清白”。根据这个观点,如果你是健康的,那么你就不是多病的;如果你是主动的,那么你就不是被动的;如果你是有罪的,那么你就不是清白的。

我们可以自信地把生物划分为动物和植物,或根据性别、年龄或种族把人进行分类。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人们不同的特征,如爱交友的、抑郁的或机智的等等对人进行分类。但这些特征是一个统一的联合体。因此,这种“或者……或者……”式的观点并不适合于以上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而且……”式的观点或许更合适。

在对人的性格和行为进行分类的问题上,我们通常拥有选择权。比如,你的邻居借了你的刈草机,但是当他向你归还时,你却没有在家,因此,他把刈草机放在了自己家的车库里。凑巧的是,由于要赶飞机—他要去度假3周,而在赶飞机之前却忘记了归还。看着你家草坪的杂草越长越高,你有点愤怒了。此时,你认为你的邻居是个谨慎的人,还是个健忘的人?你会因为你的邻居没有及时归还刈草机而将其定义为不可靠的人,还是会因为他帮你保管了东西而把其定义为考虑周到的朋友?无论你做出什么评价,你都在进行选择。

持极端观点的人认为,我们应该彻底地消除掉特征称号,因为它们在误导人们的思想。然而,一些性格的称号在某些时候是很有用的。比如,通常我们会说吉尔是个勤奋、热情、敢于面对挑战的人,由于有大量证据的存在,所以这种描述就比较客观地说明了吉尔的部分特征。实际上,我们不能消除带有特征的称号,但我们可以对描述的方式进行选择。

名词、动词和责备

因为我们的语言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用于描述分类的词语,所以分类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经常误用这些描述性的词语。比如,说某人懒惰,特别是当他(她)的情况比较复杂时,我们就将其描述为“懒惰”的人,那么此时,我们就误用了“懒惰”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我使用了诸如“抱怨陷阱”、“安慰吸毒者”等描述性的词语。这些分类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别人。出于过分抱怨的动机对人进行分类是绝对错误的。

当我们说“莱恩是个诈骗犯”时,我们已对其进行了分类。但是,当我们说“莱恩是个卑鄙的诈骗犯”时,我们是带着某种过分抱怨的思想对其进行分类的。为了增加有效性,我们还举了一个例子—“莱恩在买报纸时没有付钱”,很显然,这个证据是站不住脚的。

给他人起一个抱怨型的称号会毁坏他们的名声。如果莱恩因挪用公款而坐牢,那么“诈骗犯”这个称号很明显适用于那些挪用公款的人。然而,堕落的诈骗犯很容易导致我们产生过分抱怨的思想。当我们把这种思想应用于自己本身时,其危险性就更加明显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那么此时,你仅仅用了这一句话就把自己进行了分类—抱怨性的分类。这显然是荒谬的。但事实上,每天都会有很多人陷入这种抱怨的陷阱中,他们几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

如果我们在为自己分类时使用了一些消极的名词、形容词以及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动词,那么很明显我们已经掉进了抱怨的陷阱中。美国哲学家乔治·桑特亚纳曾经指出,“简单的一个词‘是’(is)能够把不同的事特连接起来,并对它们进行区分,但遗憾的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普通语音学的创立者艾尔弗莱德·科尔祖博斯基曾经辩论说,“是”(to be)容易歪曲人们的身份。(如果你对如何避免使用to be感兴趣,那么请参阅第二十章,留意一下我是如何避免使用“to be”的。)

从以上的简单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给他人进行分类时使用一些诸如“诈骗犯”之类的抱怨性词语是多么荒唐。或许,我们的语言构造、社会形式以及经历是我们不能完全避免过分抱怨思想的根源。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接受教育,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这种抱怨的思想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重新组织我们的语言来克服过分抱怨的思想将有利于我们远离抱怨的陷阱。这种明显的思想发展过程也将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好处,如作出更好的选择、获得情感自由等等。

请全面地看待每一个人

“自我”是自我观念的复合体,它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随着观念和形式的变化,“自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加强或减弱。我们的“自我”感情代表着我们的自我观念,但是自我观念是通过不同形式组成的。在与别人相处的问题上,你可以持有高度的社会性自我观念;当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的时候,你可以持有“工作”性的自我观念;当你把自己当做明星或傻瓜时,你可以持有一种“运动”性的自我观念。由于人类的复杂性和易变性,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或许会采取不同的行动。实际上,人们有很多可以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人是个复杂的统一体,他有众多的特征,其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种复合型的观点。这种观点对那些鼓吹自己“极为完美”或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错误而过分贬低自己的人极为适用。不管这种复合型的观点对自我发展是多么的有用,但是它在法庭上是不会起什么作用的。因为法庭上所关注的是判定被告有罪或无罪以及决定其是否该受到惩罚。在一个业绩占重要地位的企业中,这种观点的作用可能微不足道。然而,从“自我”理解和接受的角度来说,这种观点却是极为重要的。既然这本书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所以这种复合型的标准是很有效用的。

如果你能够全面地观察一个人,那么你会发现,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的特征、特性、情感以及信仰和行为方式。我们的生活由大量的思想和行为组成,其中很多还处于不停地发展变化中。我们有众多的品行和品质,我们通常称之为“能力”。例如,才智就是由大量不同的才能组成的,抽象论证、口头表达和定向能力都属于“才智”的内容。另外,人们在不同的人面前,如伴侣、家人、朋友或同事面前通常会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就可能出现一种现象—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看法不同。因此,仅仅根据某个人的某个称号就匆匆对其进行评论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

给某个人一个固定的称号是缺乏理性的。然而,在具体情况下对人进行具体分析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放弃自己的偏爱和兴趣。你没有必要从整体上对一个人进行评价,你只需对一个人的具体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然而,在把人与行为分离的问题上转变得越快,就越能拓宽反应的选择面。

如何评价“自我”?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曾经说过,人是有价值的,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他可以辨别是非。但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却对此辩论道,我们不能确定某一个人的综合价值。他警告说,尽管人们能够评估自己是否有价值,但这种综合价值是随意的,而且是不断地发生变化。埃利斯表示,如果你坚持要确定自己的个人价值,那么你可以说你是有价值的,因为你还活着。

客观评价自身的价值

突发性的价值思想包括以下这些观点:你如果表现出色,你就有价值。一个人的价值与其表现成正比。通常情况下,当人们达不到自己预想的价值标准时,他们就可能落入自我抱怨的陷阱中。下面,我们就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出发,对突发性的价值和超越这种抱怨思想的过程进行考察:

多克一瘸一拐地往家走,他深感绝望。他的护士生病回家了,而此时他无法再找一个。因此,他整天忙乱不堪。回到家,他感到自己像一个失败者。然而就在这时,他变换了思维角度,想到了自己为获得医学的学位努力了很长时间,3个孩子目前都已经工作了,而且都有不错的表现。更何况,他处理急诊的能力已经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另外,他还经常参加志愿者的义诊活动。想到这些,多克重新恢复了自己往日的平静—这对多克来说就是一个突发性的价值。

你很容易就可以把自己归类为有用或无用的人。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自己做出积极的综合评价与对自己做出消极的综合评价都一样有瑕疵。比如,在股票投资方面,你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购买菲德特·威德特公司的股票,而在购买的当天,该股票就上涨了4点,此时,你会为自己的英明决定而兴奋不已。但是在第二天,菲德特·威德特公司宣布破产,此时你知道自己的投资已经化为乌有。以上两种情况的主角都是你自己本人,其主要不同就在于当你做出有利的决定时,你能够从中获利;当这个决定导致不好的结果时,你使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你的业绩是你自己的发展情况。但是,你怎么对你的业绩进行总体评价呢?如果你获得了奥运会100米短跑的冠军,这对你意味着什么?这是否意味着你就是一位胜利者?当你品尝到胜利的喜悦,并从中获得非常多的好处时,你如何设计自己的未来?

从复合型观点来看,业绩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内容,但它并不能决定你的总体价值。比如,你能够改善自己的业绩吗?你的业绩可能会变糟吗?在以上两种情况中,你的总体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所改变的只是业绩本身的质量。

如果你还未摆脱突发性价值陷阱的束缚,下面的方法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牛津英语词典把“轻蔑”这个词解释为经常把某种事物估计为无价值的习惯。习惯于抱怨自己的人常常会掉进这种无价值的习惯陷阱中。过分自我抱怨会让人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既然这种极端的自我抱怨所代表的习惯很值得怀疑,那么在自我抱怨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轻蔑”这个词,或许这将有助于你改变这种消极的想法。

改善自己的内部世界

大多数小说都有3个层次:形势、意外事件和人物的动机。人物的信仰、价值、智能、态度、个性、动机、欲望、刺激、愿望和情感对于故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你或许想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改写:你会把自己自信的观点、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以及迎接挑战的意愿编入故事中。通过理解和应用复合型观点,你可以让自己远离自我约束的思想造成的消极影响。这些变化将大大增加人生的趣味性。

在完善自我的问题上,如果你致力于改变自己人生的外部世界,那么你重视的是改善自己的外在环境;如果你致力于改善自己的内部世界,那么你重视的是改进自己的内心观点。然而,要想真正改善自己生命的价值,只重视某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从内到外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改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改善自己的一生。

扮演叙述性的角色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人生故事的某些部分,那么就改变它吧!精神病学家埃里克·伯尔尼发现,人们总是在不时地重复着自己生命的过去。因此,当你发现人们不停地在警告自己不要犯同样错误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惊奇了。

比如,约翰非常渴望与萨曼塔约会。他竭力要求萨曼塔陪他出去,但却显得很不自然。他知道自己应该更“酷”些,然而,每当他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显得很不自然。深思熟虑后,他认为自己有某种“社会缺陷”,并常常抱怨自己是个失败者。约翰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应该抱怨自己。

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指出,我们应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生活。通过经常扪心自问,我们可以改变那些不现实的、不好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例如,改变过分抱怨的思想不仅包括要放弃这种思想,还应该包括计划和实行一种新的思想价值观。这种方法有利于我们发展一种新型的思想体系,并最终使我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约翰应该按照凯利的方法,逐步战胜自己的恐惧感,以便自信地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约翰列举了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确定了自己想要具备的特征和品质,策划出了自己新的生活,然后开始付诸行动。凯利指出,人们使用这种方法就像科学家在寻找新的发现一样。

如果你想检验一下凯利的改变方法,那么就请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写一篇简短的叙述文字,列举出你希望达到而且比较现实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把无抱怨的主题列入自己的目标,如宽容、理解、友好地看待别人,对待朋友。

执行计划,时刻注意实验结果,并用结果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试验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它没有对和错,重要的是,它能够对你以后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只有当你坦然地面对试验结果反馈的信息并做一些调整时,该试验才可能产生积极的效用。正如每位作家都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曾明确地指出,没有反馈的试验是不会带来进步的。如果你不注意到这一点,那么你将延续以前的错误方式,根本不知道哪种试验能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相反,如果你时刻注意到试验的反馈,并做出积极的调整,那么你很快就会取得巨大的进步。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但我们能够不断地进步。如果你的生活或事业没有任何目标、步骤或反馈,那么谈何自我发展?目标规定分类,步骤列出标准,反馈提供评估和改善的方向。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面,这种反馈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编写自己人生故事的时候,最好把各种反馈写在其中。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包括欢乐、胜利、失败、爱情、友情、沉默、挑战、争执、友谊、无私、失望、痛苦以及各种挫折的经历。人生总是伴随着学习、改变、发展和进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积极发扬自己的优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故事没有尽头,就看自己如何编写了。

最理想的社会剧本

在以上列出的角色中,如果你是最好的那种,你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涉及你完美的内心品质。既然这种品质指的是你已经具有的某些品行,那么你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支持你选择的角色。

对剧本进行好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扮演好的新角色,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分析。为了达到最理想的社会表现形式,我们可以试试以下4个步骤的框架:

(1)写下周围环境的形势。事情是在哪里发生的?形势具有挑战性吗?在场的都是些什么类型的人?是什么因素促使周围的环境有利于你表现自己的长处?

(2)你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品质?比如,你感到自然还是感到拘束?你是在极力表现自己还是在表达对别人的关心?你是否传达了接受别人的态度?你是否表现出了自己的高智商?你经历或表达了何种情感?你是否只注意到了周围的事情而忘记了注意自己?

(3)描述一下是什么让这种经历成为你最完美的经历?

(4)在测试新主题的时候,假想自己正处于巅峰状态。要尽力达到最佳的思想状态。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是这样理解选择的力量的,他写道:

我说起此事时总是无穷无尽地摇头叹息:

面对林中的两条岔路,

而我—

必须一往直前,

这所有的一切是多么的不同啊!

分类的思想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复合型“自我”的观点。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做出的选择就是我们本章讨论的重点。

如果我们折断自己的手指就能够改变自我,那么我们将听到很多手指折断的声音。但是,改变自己并非像折断手指那么简单。在我们的人生故事中除去不必要的抱怨,将有利于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如何除去那些不必要的抱怨呢?这不仅包括积极地培养高尚的品质、增加美好生活的经历,还包括主动远离那些弊大于利的事情。培养积极的品质、减少消极的品性,将有助于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