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让我泪流满面

文│郑守忠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如果父亲还活着的话,他已百岁高龄。

他平凡的抗日经历令我兄妹们无比敬佩。

他在国难之时表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择决,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担当付出,投身于抗日烽火燃烧的岁月,把自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在了一起。

我的村,地处太行山深腹部,名字叫东落菇堰村。

1941年冬,武委会主任郑兴茂带领民兵在沙岩梁割了重达50斤电线,据点侵略军对外联络几经瘫痪,日军为此狗急跳墙。

1943年春,一可疑之人来到我村打探八路军住在谁家,其举动引起村警和村长的警觉,随即通知郑兴茂带民兵对其进行控制,并派民兵扭送到辛庄村,经区政府审讯确认,那个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奸,从此,鬼子少了“一条腿”,民间又少了一大害。

这些史料记述中,郑兴茂,就是我的父亲。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东落菇堰村,北面与辛庄村接壤,那时,辛庄村属解放区,也是区政府和八路军所在地,自然就成为日军的重要军事目标,双方的拉锯战大多发生于我村及其附近。

东落菇堰村南面与鬼子据点相距仅三四公里,是我方与敌方的缓冲地带,地理位置特别且重要。

为动员全民抗日,我党着眼于在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武装民众壮大革命力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武装委会就是当时共产党在各村建立的民兵力量组织,父亲于1941年至1943年任武委会主任,我的父亲与众多热血青年一起携手并肩,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割电线,破交通,抓汉奸,扰日军,守护故土,支持主力部队抗日。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其实,父亲除了担任过武委会主任外,还管理过粮秣,专为八路军筹集贮存调拨粮食,类似于今天军粮供应站的职能。

母亲曾目睹过父亲做账时的情景:每每在夜深人静之时,堵严可能透光的窗户,点上烟雾弥漫的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架锃亮的算盘,一摞厚厚的账本,时而珠算,时而书写。做完账时,父亲鼻孔被油烟薰成两个黑窟窿,双目也成了熊猫眼。父亲经手的账目,丁是丁,卯是卯,经常受到区政府和八路军首长的夸奖。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我们知道父亲最惊险的一幕,就发生在他管理粮秣期间。

深秋一天的黄昏时分,鬼子在翻译官的带领下乌烟瘴气地来到我村,目的是要找到为八路管粮秣的人。

这群狗杂种在村的东南西北胡乱地搜查了一阵无果后,落脚到村中央一棵大槐树下,鬼子拄着洋刀,旁边的洋狗吐着红舌头,小队长模样的日军叽哩哇喇一阵,翻译官就对着各家各户喊一阵:指认出八路粮秣来,皇军大大地有偿!恶眉碜眼,着实吓人。

还真有个贱骨头,这家伙用那寒碜马爬的手指向了我家方向。

得到指示后的鬼子,像一群无头苍蝇向我家冲来。一直在院墙里观察动静的爷爷迅捷揭开茅石板,一把拉过我父亲摁进茅坑里躲藏起来。粪便污物漫过双肩浸透衣服,刺鼻的氨气让人睁不开眼,又呛又冷,父亲不敢吱声。

鬼子“咣当”一声踢开了大街门进到我家后,嘿呀荒天又撬铺柜又掀炕席还揭起燎穽(本地音liaoqing用于存放炉灰的地穴),旮旯缝罅寻了个遍,但什么也没发现,鬼子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找得人会藏在臭气熏天的茅坑里。

鬼子返出街门口嘟囔着八嘎牙路,狠狠地给了那个贱骨头两记耳光,收兵回营。就这样,父亲躲过了一次生死却难!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至今,我们老宅里还保存着父亲当年使用过的那杆16两秤(十六两为一斤)。至于那架算盘,我孩童时在街门当玩具玩耍时不慎丢失。算盘是檀木的。

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存于我们心中,他的教诲使兄妹们终生受益。父亲为人谦和低调,做事平实稳妥,对他的抗日活动经历只字不提,可越是这样,越激起我们对父亲那段经历的探究。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那是五十年代的一个盛夏,村里来了两位陌生人,一位身着军装,另一位穿着便装,一进村就打听郑三小家住在哪,村民并不知晓,随后找到村干部交流一番后,村书记才确认原来他们要找的就是我父亲。书记让村主任把来客带到了我家。

恰巧我大哥刚从完校回来,正要进当丛窑时,被我母亲拦了下来说屋里有客人不能进去。

他好奇地透过窗户向屋里张望,只见他们仨人席炕而坐,身着军装的那位客人居中,我父亲与那位便装分坐两侧。军装者从挎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红布包,一边递给我父亲一边说着什么。另一位客人则飞快地在本子上写着,好像是在记录他们的谈话内容。

他看见,父亲手捧那个红布包,双手颤抖,两眼挂满了泪花。他侧耳隐隐约约听见来者对父亲说你是有功劳的还问我父亲有什么困难要求尽管提出来,父亲喃喃道你们没忘记我没啥没啥不给首长添麻烦。送走客人后,我母亲探问究竟,父亲拿着那个小红包淡定地说他们是给我送这个来了。好似刚才的事情就这么简单。

多年以后,母亲才知道那块红布里包着的是我父亲左手无名指的一个关节!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原来,父亲在八路军部队里给首长喂过马,切草过程中战马因炮声受惊,慌乱中不小心被切草刀切了一个关节,当时紧急处理后那个部位就留存于部队卫生所。

那个红布包后来一直放置在我家铺柜暗夹一个导火索盒子里,我们兄妹们都知道,但是谁也不敢拆开看。父亲健在时,明确嘱咐母亲当他百年之后,一定要将那截断指随他而葬。

1981年伏天,父亲在劳作一天后突然离开了我们。我们找出红布包,默默地放在了父亲的左手旁,如同他完整地来这个世界,祈祷他完整地去另一个世界。

兄妹们儿时聚在一起,话题自然也离不开马,父亲为什么对马情有独钟呢?

他在农业社喂过牲口,在生产队也喂过牲口,可谓百喂不厌。

无论在哪个饲养场,他对马呀、骡呀、驴呀精心饲养,饲草切得短短的,鬃毛梳得顺顺的,圈里保持的干干净净,牲口头头健康强壮。更为奇怪的是父亲在饲养过程中好像经常与牲口倒舌。

我们长大懂事后才找到答案,父亲一直以来是把村里的牲口当作八路军的战马来饲养,对父亲来说,是经历延续,也是情节寄托。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听筷子兄弟的《父亲》│再听已是曲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