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新生命的誕生對全家人來說都是大喜事,寶寶的一顰一笑都能牽動父母的心絃。每一對父母都是從零開始的,由於經驗不足,對於新生兒出現的一些“異常”現象很是驚慌失措,但是這些可能只是一些正常的生理現象。因此年輕父母瞭解新生兒時期的一些生理現象很有必要。有些新生兒異常現象完全是正常的,新手爸媽不必太過驚慌,其實這些都需要新手爸媽多多學習,才能照顧好寶寶。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一、乳房腫大

新生兒出生幾天後可能會出現乳房腫脹,甚至一些女嬰的乳房處可能還會流出類似乳汁一樣的液體,而且有一些人認為不及時給女孩擠乳頭的話,可能會造成女孩乳頭髮育不良,形成內陷,所以就會給女孩擠乳頭。其實,新生兒的乳頭內陷,乳房腫大,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新生兒乳房增大,是胎兒期母體雌激素影響的結果,等到寶寶長到2周左右的時候這種現象會自動消失,寶寶的乳頭會發育正常。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新生兒乳房腫脹,千萬不要擠壓,如果不慎把乳頭擠破,會帶進細菌,造成乳腺紅腫、發炎,嚴重的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如果是女嬰,擠壓造成乳腺發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成年後會影響乳汁分泌。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二、臍帶處潮溼

我們知道新生兒的臍帶在剛出生後的幾天是溼潤的,還沒有長好,等到長一段時間會自然乾燥而脫落,慢慢的長好。但是如果5天之後臍帶的根部還是溼溼的有水,那有可能是感染了,爸媽一定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一定要在醫生的建議下處理。當然如果只是偶爾的一次潮溼出水,家長可以用酒精消消炎,做好清潔工作。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三、上皮珠、馬牙和螳螂嘴

有的新生兒口腔硬顎上,可見一些白色小珠,醫學上稱為上皮珠。上皮珠是細胞脫落不完全所致,對寶寶沒有任何影響 ,幾天後就會自行消失,不必處理,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上皮珠要用乾淨的白布蹭掉,這是很危險的,因為新生兒口腔黏膜非常嬌嫩,即使是輕輕摩擦,也會使黏膜受損,引起細菌感染,嚴重者可引起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四、生理性黃疸

大約半數以上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5天會出現皮膚鞏膜黃染現象,在一週內達到高峰,10~12天逐漸消退,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約持續一個月。這是正常現象,稱作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期間,只要能吃上母乳,很快會自然消退。

但如果出現時間比生理性黃疸早、重,或消退時間過晚,都屬於病理性黃疸。媽咪應在寶貝出生1~2周內密切觀察黃疸的發展情況,如皮膚呈橘黃色,白眼球及眼淚都已發黃,尿呈深黃色且能染黃尿布,說明黃疸已超出正常的範圍,應立即就醫。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五、假月經

有些女寶寶在出生1周左右陰道有血性分泌物,爸媽完全不必驚慌。這是因為妊娠後期孕媽體內的雌激素進入到了胎寶體內,胎寶陰道上皮及子宮內膜受母體雌激素影響,出現與女性排卵期相仿的情況。出生後母體雌激素影響突然中斷,女寶便出現類似月經的現象。這種情況無需處理,不要慌張,幾天過後會自己消失。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六、生理性體重下降

相當一部分新生兒出生後可能出現體重下降,出生3—5天后降至最低點。這是因為寶寶出生後要排出胎便和小便,還會吐出一些出生過程中吸入的羊水,皮膚蒸發和出汗也會丟失一些水分,再加上剛出生的新生兒食量較小,最終會導致了新生兒體重的下降。但是爸媽放寬心,大約出生10天左右,寶寶的體重就可以恢復到出生時體重。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七、身上“胎記”多

常常看到一些剛出生或出生不久的新生兒,頭上、脖子上、屁股上、腳上、眼睛上等出現紅色或紫色的印記。有的媽媽擔心這些“胎記”會影響美觀,其實這些“胎記”大多會慢慢消退,屬正常的生理現象,大多是生產的時候受擠壓引起的。但有的確實是胎記,甚至是先天性血管瘤。媽媽若擔心,可交由醫生確診一下。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八、粟粒疹

剛出生第一眼就可以看到寶寶鼻頭上有一些的針尖大小的黃白色小點,這叫粟粒疹,長得多或少因人而異,略高出於皮膚,也有少數散在於面部。這是由於皮脂儲留引起的,大概幾天左右就可以消失。

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真的不是病,爸媽別驚慌

九、生理性脫皮

新生兒出生後2周左右會出現脫皮的現象,皮膚先是破皮,然後就開始脫落。多數是手背腳背等部位。媽媽不必擔心,這是新生兒皮膚正常的代謝過程,舊的細胞脫落,新的馬上就會長出來,不需要進行治療。

希望以上介紹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我是秋秋育兒經,歡迎寶爸寶媽們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