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艺术生更容易上重点大学?那是你没有吃过他们的苦

周五,高考成绩将出炉,无论是否是预想中的成绩,但求无愧于12年的努力。

祝福每个高考生如愿随心。高考是一场自己对战自己的漫长拉锯战,很多人以为艺术特长生凭借天赋走了升学捷径,实际上他们是凭借努力地走了一般人很难走过的钢丝,这条路未必便捷,却十足辛苦。

艺术特长生,其实准确的应被称呼为高水平艺术团学生。

艺术生更容易上重点大学?那是你没有吃过他们的苦

左诗语目前是浙大文琴舞团的团长。小知和她的采访约在下午两点,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排练厅热得仿佛一个蒸笼。她穿着一双黑色拖鞋,小心翼翼一步一挪地走了进来,问她要不要改到有空调的办公室采访,她说:没事啊,都习惯了。前两天是浙大文琴“浙年夏天”的艺术专场演出。

表演前几天,诗语在排练的时候下叉,地上铺的地胶翻起来了,给刮了一层皮,但用她的话说“只要不是骨折都没什么大事儿”。

这两年高校招收的艺术生越来越少了,到现在每届只有两个名额,在这种大型户外表演里特长生需要承担专场所有的任务,但是“疲惫”、“辛苦”这类词很少从诗语的口中说出。

事实上这种磕磕碰碰对诗语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上一次专场的时候,她手指疑似骨折整个肿了起来,她也只是用棉签包着固定了一下就继续走台,直到一整天排练结束了才自己去医院拍了片子。

“疼痛”这两个字从他们选择走艺术这条路开始就成为了最习以为常的感觉。

宁蒙是文琴舞蹈团的前任团长,中学时候有一位特别厉害的舞蹈老师来学校选人,老师只招收男生,而他“有幸”成为其中一个。

宁蒙从小学习跳舞,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但基本功这种东西就是“三天不练门外汉”。所以他花了六个月的时间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来重拾舞蹈。

他把基本功训练比喻成拉牛皮筋,“老师知道你们到哪个点会崩,那只要不扯坏了,就一点点开,总会拉到最大限度的”。

夏天对艺术生来说是训练的最好时间,因为筋骨活络,学生更容易“出功”。

三十几度的教室从来不开空调,空气里弥漫着大汗淋漓的味道。男生怕热往往只穿一条裤衩,女生则会为了减肥穿上厚厚的减肥裤,有时候还会自己在腰部缠上保鲜膜,两个小时以后撕开了里面全是水,头发上甚至会结出白花花的盐粒子。

所有的训练项目里,压腿是最痛苦又最基本的内容。老师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让学生爬进固定把杆,在把杆和墙面几十厘米的空隙里,把腿一百八十度贴近墙面;这还不够,那就把矿泉水瓶子塞到腿下面,老师在身后按着,让腿超过一百八十度保持不动。

这样的动作一般人保持五分钟就开始全身发抖了,宁蒙有一次耗了一个多小时,等到最后放下来的时候一条腿已经毫无知觉了。这时候老师拿出了活血化淤的药油扔给了他,让他们自己拍一拍隔天继续练。

艺术生更容易上重点大学?那是你没有吃过他们的苦

艺术特长生的艰辛不仅在肉体,更多时候是在精神。除了需要应对内在的孤独、迷茫,还要面对外在的“偏见”。

杨文婧是高一末才决定走艺术这条路的。这在艺术特长生里算是少数,同时也带有极大的“劣势”。

重庆培养艺术特长生的氛围很好,好老师是“稀缺资源”,更多时候学生处于一种“被选择”的状态,像杨文婧这类很迟才决定艺术道路学生在老师看来收益风险比明显不够理想,因此不怎么受欢迎。

有一次听别人说起某位老师很有经验,父母立马带文婧去见了老师,在练功房,杨文婧第一次看到了同龄女孩子们,她们大多有了十年以上的积累,技巧和基本功都是那时的她难以望其项背的水准,文婧的自信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母亲试图和老师交流,但老师表现出来的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一直把他们晾到排练结束才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我刚才忘了你们在这儿了”。

在等待的几十分钟的时间里,杨文婧第一次从母亲那里看到“低声下气”是什么样子。说到这儿,眼前这个一米七几的姑娘咬了咬嘴唇,看着地面笑了一下,眼里却噙着泪。

如果说高考之前的偏见是针对个人,那么大学生活里的“偏见”则在有意无意地考验着整个集体。

一方面,高校里的艺术特长生很容易同学收获羡艳的目光——他们有自己的特长爱好,而且大多颜值出众。但另一方面,他们容易被认为“学习不好”或者是“不需要学习”。

事实恰恰相反,近年来高校的艺术特长生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高校会把降分资格控制在20分左右,这样一来,如果学生在被艺术训练牵扯了许多精力的前提下还是能够进入高校就读的话,基本上还是具有匹配该高校教学进度的学习潜质的。再加上,考入艺术团的特长生们在大学学业方面接受的考核和其他普通生几乎是一样的。

艺术生更容易上重点大学?那是你没有吃过他们的苦

不可否认的是,艺术特长生在大学学习有他们的天然优势。生活历练会让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比同龄学生更加成熟,而长年的舞蹈训练让他们拥有了了绝佳的舞台感

大学很多课程需要presentation,就读于社科大类的杨文婧常常会被小组同学推荐做展示人;

而作为传媒大类的学生,每次遇上需要小组合作出视频作品,左诗语一定是镜头里的C位;

宁蒙说,身体表达是有逻辑的,艺术特长生会用身体表达自己,自然也会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

说到报考艺术特长生,三名同学给出的建议里都包含了“慎重”一词,文琴舞团指导老师赵丹丹老师也表达了相同意思。

在她看来,只有两种学生适合报考艺术特长生:一是有很高天赋的,二是从小练到大的。

赵丹丹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她曾经去过宁波镇海中学参观,当时有一个条件非常好的姑娘来咨询她艺术高考的事情,女孩很喜欢舞蹈,小时候学过很长一段时间,外在条件也相当不错,但是丹丹老师还是给出了反对的意见。

一方面,艺术特长生对软开、技术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不是从小不间断练习要在高中重新开始是很困难的事情;

另一方面,女生本身的成绩不错,如果保持现在的学习轨迹,完全有可能通过努力凭借学业成绩进入不错的大学,而艺术高考则需要面对当年招生政策、同期报考人员、临场发挥情况等等不可控因素。

当然,舞团里也有凭借天赋和努力考入高校的励志故事,左诗语算其中一个。她是高一才开始全面训练的,基本功很弱但是“舞感”非常好,就是老师说的那种什么舞都能上手的那种。她为弥补劣势付出的艰辛绝非一般人能够承受。

高中三年,左诗语几乎没有吃过晚饭,她会利用晚自习之前的一段时间自己一个人去空教室里练习,晚上寝室熄灯了,她就拿一个瑜伽垫自己趴在上面横叉,最狠的时候她会直接在瑜伽垫上睡觉,这样白天的“功”会很明显地好起来,但是大部分时候她都会在半夜被痛醒,然后爬起来重新回到床上。

其实,艺术特长生在毕业以后未必会把艺术当作职业,浙江大学文琴舞团学生的专业和毕业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他们之中有被央视春晚节目组看中却最终选择留校就职的,有凭借优异成绩和语言特长本科毕业直接去日本高薪企业工作的,还有进入美国、英国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的,今年大四的杨文婧就要在九月份进入科研实力全英top5的布里斯托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

但是,这个过程的艺术训练和熏陶却会成为一辈子的财富。一方面,多年艺术训练吃过的苦会融成艺术特长生骨子里坚韧不服输的基因,让他们在自己认定的事情上展现出非同一般的执着和努力。

另一方面,他们会对艺术对审美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比西方迟了很多年,美国中学生在剧院观看演出的时候,中国的学生大多在教室里奋笔疾书,大学教育实际上承担起了艺术普及的重要功能,舞台上大放光彩的艺术特长生不仅是一名受益者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推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