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中國家庭部門債務風險處於較危險水平

“由於中國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偏低,所以家庭債務/GDP的測算槓桿率方式會低估中國家庭部門債務問題的嚴重性。以家庭債務/家庭可支配收入測算,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高達110.9%,已經超越美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採取高投資帶動高增長的發展模式,由此使得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續下降,從而導致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偏低。2017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不足45%,而發達經濟體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比重一般在60%以上。陳彥斌表示,鑑於居民收入是衡量居民償債能力的核心指標,因此用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來衡量家庭債務狀況是更準確的做法。由此計算得到,截至2017年末,中國家庭部門的槓桿率高達110.9%,甚至已經高於美國家庭部門的槓桿率水平(108.1%)。人民大學的宏觀研究團隊發現,當前普遍觀點認為中國家庭部門的整體槓桿率水平不高,甚至還存在一定的加槓桿空間。但實際上,中國家庭部門的債務風險已然不低。“居民部門而言,雖然槓桿率(48.4%)低於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76.1%),但是已顯著高於新興經濟體平均水平(39.8%)。”陳彥斌稱。不僅如此,也有跡象表明,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的攀升速度過快。截至2017年末,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在過去5年上升了18.7個百分點。相比之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家庭部門槓桿率在5年之內的上升幅度也不過18.8個百分點。報告認為,中國家庭部門債務分佈不均,部分家庭的債務風險已經處於較為危險的水平。由於中國家庭部門債務主要以房貸為主(佔比在60%以上),而揹負房貸的主要是城市家庭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家庭,因此對於中國家庭部門而言,很可能是較小一部分人群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家庭債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