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吕后为什么能请到“商山四皓”?

薄荷女生


先说结论吧,我认为吕后根本没请来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

既然刘邦没见过“商山四皓”,他又怎么知道吕后请来的就是这四位呢?我认为,吕后也请不到商山四皓,实际上只是张良看出刘邦已经不准备废长立幼了,但戚夫人催得紧,刘邦需要一个理由来搪塞,于是张良建议吕后找来四个人说是商山四皓,给刘邦一个台阶下,绝了戚夫人让刘邦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想,大家心照不宣。

(张良)

找商山四皓的起源,是因为刘邦宠信戚夫人,而吕后和太子刘盈都不讨刘邦欢心。刘邦起了废长立幼的心思,想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惊慌,寻张良问计,张良提出刘邦屡次想请商山四皓出山,总不能如愿,如果刘盈能请动四位,刘邦必然认可刘盈能力,使太子之位稳固。于是,在一次宴席上,刘邦看到刘盈背后站着四个须发皓白的老人,询问姓名,得知就是商山四皓。大为震惊,从此绝了废刘盈的念头,也告知了戚夫人,戚夫人伤心却又无可奈何。

(刘邦)

这个故事疑点很多。商山四皓既然是著名的隐士,脾气大得很,皇帝派人请都永远不肯出来,为什么刘盈吕后就能请出来?官方解释是刘邦看不起儒生,而刘盈礼贤下士。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刘邦完全看不起儒生,请他们四人做什么?如果四人是因为刘盈礼贤下士而出山,又怎么会站在刘盈身后出席宴席?刘盈那么年轻坐着,四个八九十岁的老人站着,这到底体现什么礼贤下士了?商山四皓这么掉价像四个马仔一样站在身后?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不过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出戏罢了。

刘邦是何等聪明的人,他虽然确实喜欢刘如意超过刘盈,也真的动过废长立幼的心,但是当看到众臣的反对,他也不见得会一意孤行。胡亥以幼子身份继位导致天下大乱的局面不过没多少年前,刘邦自然明白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只是之前许诺戚夫人了;刘邦是真爱戚夫人,要拒绝她只能找个契机才行,张良多了解刘邦,他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刘邦立如意的心思动摇了,只要一件能让他搪塞过去的事情发生,刘盈的位子就不可撼动了。

(戚夫人)

所以,当吕后向张良求教时,张良让吕后找“商山四皓”,当然也告诉了吕后,并不用真的请那四个老顽固出山,找四个老头就行。而刘邦在宴席上看到四个老人,听到他们自我介绍是商山四皓时,刘邦也就不去追究真假。这件事,刘邦、吕后、张良心照不宣,甚至可能连戚夫人都知道四皓是假的,但刘邦认了,她也没办法质疑,只好哭着给刘邦跳舞,已经明白儿子如意跟大位无缘了。


伊耆角木


在刘盈保住太子名位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以为是张良的谋略和“商山四皓”的威望,让吕后保住了太子,其实,真正保住太子的,恰恰是吕后自己,张良和“商山四皓”等等,不过是红花绿叶,陪衬而已,倘无吕后的胆识和决心,纵有“商山四皓”又能如何?能让皇帝刘邦打消决定吗?刘邦已经几次要动刘盈而让如意上位,都进入朝堂公议的程序了,谁能撼动皇帝一言九鼎的决策?吕后!她就是这样拼出来的!

吕后是一个极其不简单的女人。她在刘邦最落魄的时候,紧紧相随,不离不弃,体现了吕后对刘邦的信赖和执著,一个女人如此,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当年,刘邦因释放自己押解的囚徒,被朝廷追捕,他抛下妻子儿女,自己逃入深山老林。丈夫犯了事,烂摊子丢给了妻子吕雉,吕雉因此被官府抓进了大牢,遭受牢狱之灾,在牢里,甚至还受到狱卒的调戏与欺凌,一个女人,为了丈夫,已经很牺牲了,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弱女子能够承受的重量了。

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一场彭城大战,刘邦被打得只身逃跑,父母和妻子都被项羽抓了,吕后自己成了阶下囚,但还要照顾刘邦的父亲和孩子,确保他们最后都活着与刘邦团聚。这不仅是吕后对丈夫刘邦有牺牲精神,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她的能力,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吕后在为刘邦善后的工作中,是做了很多擦屁股的事、解决了刘邦很多后顾之忧的,吕后的功劳,丝毫不亚于刘邦手下那些征战的将士。

刘邦慢慢由亭长变成了沛公、汉王、皇帝。在这一角色的转变中,权力大了,人心就开始变了。刘邦自然感激吕后,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感激只是感激,他真正喜爱的,却是戚夫人,爱屋及乌,还爱与戚夫人生下的儿子刘如意,经常说与吕后生的刘盈仁弱,不类我,如意类我。后来,便开始推动废除刘盈,立如意为太子。

吕后吓死了,母以子贵,刘盈做不了太子,就成不了皇帝,谪长子当不了皇帝,她这个母亲的地位也会跟着也会一落千丈。吕氏从来都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她主动出击,因此找张良,在张良的帮助下,她想主意、花重金,最后请动了刘邦当年都没的请动的“商山四皓”来辅佐刘盈。当刘邦看到刘盈背后跟着的“商山四皓”后,对戚夫人长叹一声,说人家羽翼已丰,地位再也不能撼动。于是,只得放弃废长立幼的打算,吕后赢了。

吕后后来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残忍地杀害了她。吕后最初心肠可能没有这么狠毒吧?是坎坷的经历和残酷的权力斗争,让吕后成了一个强悍、霸道、凶残的人。


帝国的脸谱


商山四皓是文化人,一个比一个清高,可以说他们是隐居在深山里的世外高人。这样的人,才不会低声下气的去服侍刘邦的。

要知道刘邦可是最瞧不起儒生的,他爱羞辱儒生不说,关键的时候,他还总爱拿儒生的帽子去撒尿,这样的人,商山四皓怎么可能会去服侍刘邦,让刘邦来羞辱自己的。


你看郦食其是个儒生,当初他去见刘邦的时候,刘邦正在洗脚。他听说郦食其来求见,等到郦食其来到他跟前,他的脚都没洗完。

当时,郦食其就很想发飙,他告诉刘邦你不是想得到天下吗?难道想成就大事的人,就是么样对待长者的吗?

当时的郦食其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刘邦听郦食其这样说,才知道原来郦食其是个高人,于是他立刻向郦食其道歉。


还有陆贾,就是写世说新语的那个大神,刘邦当初也羞辱过他。他告诉刘邦你能马上得天下,难道你还能在马上守天下吗?

一句话把刘邦给问懵逼了,但是,即使这样,刘邦照样不怎么看好儒生。

所以为了不至于受这种鸟气,商山四皓就不去刘邦那里讨骂了。

到了吕后的时候,吕后是想让商山四皓来帮助自己的儿子刘盈。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可以说为了请商山四皓来,他是不惜花费任何血本的。


为了表示自己最大的情义,吕后就派了太子刘盈亲自去上门拜访他们。并且带了大量的珍贵礼物,还许诺给他们高官来做。

商山四皓并非油盐不进的家伙,皇室里的人,大汉王朝的接班人,对他们如此的客气,这是他们最大的荣耀。所以为了成就太子刘盈,同时也是为了成就自己。他们就随着刘盈来到了朝中。

就是商山四皓保住了太子刘盈的位置,刘邦见到这四个老头后,再也不提换太子的事情了。

这就是刘邦不能请他们来,吕后可以请他们来的原因。


史学达人


刘邦喜欢开空头支票,有时连这玩意也不用。所以,差不多请不来人,何况是这种"良禽择主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隐士。吕后去请,是让她娘家兄弟"卑词厚礼″外加高官厚禄弄出来的。


"商山四皓",待价而贾的典型例子,在吕泽之的金钱重禄之下,立刻土崩瓦解,与真正的"义不受辱"的隐士相比,真的是几个假货而己。刘邦的几次请不动,就是必然的了。因为他舍不得东西,所以白跑。

这几个老头在秦始皇时就有名声。秦始皇的高压政策和"焚书坑儒",让这四个老头敬而远之,躲入商山不出仕。让不养闲人的皇帝气恨不己。这倒罢了。好在秦朝统治不长。风云一晃,到了初汉极需人才时期,他们沒找到好老板,又看不起刘邦轻贱读书人的样子,又入林泉。这辈子怕是没机会了。但是,机会还是来了。



刘邦看不起己立太子刘盈,几回要废太子,之后立"类己"的三子刘如意。急得吕后上火。想办法要保住太子位。有人提醒她找张良。张良先以皇帝家事为借口,不想卷入其中。后来经不住人说,你是太子的老师,太子一废,你当老师的还是有责任的。张良才献了一计,就是找素为刘邦敬重的这四个老头跟着太子出入招人耳目。太子带着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奇,夏黄公上殿去朝见皇帝。刘邦一见,长叹一声,心中陣阵悲凉,以后再也不提废太子的事了。



张良是主谋,他保住了太子位不动摇,也应该保得住戚夫人母子的平安,但是,他沒有出一丁儿力来伸一下援手。

这四个老头,就这样栖在朝堂上一阵子,太子继位以后,不知所踪。


劉一千五


高祖五年(前202),项羽兵败,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此前,刘邦已经立了吕雉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到了晚年,刘邦认为刘盈生性仁弱,担心皇权旁落,常存废嫡另立之意。后来,刘邦欲以宠姬戚夫人之子如意来取代刘盈。

上图刘邦

太子的废立是一件大事,当廷臣们知道了刘邦的想法后,立即上书谏阻。太子太傅叔孙通劝阻说:“过去晋献公因骊姬的缘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因此动乱了数十年,为天下所耻笑。秦朝因不早定扶苏,致使胡亥诈立,自取灭亡,这是你所亲见的事。现今太子仁孝,名闻天下。吕后与你共赴急难、辛苦备尝,你怎么可以背弃于她!你如果一定要‘废适而立少’,那你先杀掉我。”

上图叔孙通

叔孙通这一番引经据典、以死相争的话,使刘邦无言以对,只得说“吾听公”,表示听从叔孙通的意见。据《汉书·张良传》记载,刘邦的这种表白不过是为了应付应付叔孙通,“阳许之,犹欲易之”,仍无意改变初衷。

刘邦欲易太子,最紧张的当数吕后。吕后惶恐终日,无计可施。有人建议她问计于张良。张良献策说:“我听说有四个皇上最尊敬的人,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和甪里先生。他们避乱隐居在商山。因为四个人都是老年高士,德高望重,被称为‘商山四皓’。皇上曾礼请他们出山,但他们鉴于皇上好谩骂侮辱儒士,隐居不出。如果太子能客客气气地写一封书信,卑辞厚礼,再找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到商山跑一趟,说不定能把他们四个请来。请来之后,让他们陪着太子上朝。如果皇上看见了,或许对太子有所帮助。”于是,吕后依计而行,果然请来“商山四皓”,让他们做了太子的门客。


邓海春


吕后是请不来商山四皓的,商山四皓能出山全靠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商山四皓秦末汉初著名的隐士,他们原本是秦始皇时期70博士官中的四位,后来为了躲避秦末动乱就隐居了起来,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为了笼络人心,就想找当时的名士出山为其效力,可惜这四人就是不出来,这对建立一代帝国的刘邦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一代帝王邀请不出山的商山四皓,太子刘盈一邀请他们就出来,其中关键点就在于商山四皓之一的黄石公与张良关系莫逆,张良在年轻时曾得到过黄石公的指点,张良所得的《太公兵法》就是黄石公所赠与的。现如今邀请之人带着太子刘盈言辞恳切的书信,再加上张良的情面(也许张良也会写一封书信,列举太子的种种好处)等因素作用之下,商山四皓怀着美好的幻想出山。

突然见到太子身边有自己梦寐以求的商山四皓的辅佐,刘邦怎能不惊喜,他也从这件事上看出来,太子是得人心的,朝臣是反对其更换太子的,自己虽然喜欢戚夫人,喜欢刘如意但以后治理国家毕竟依靠的是朝中大臣,人心向背他比谁都懂,为了国家长久运行,更换太子之事只能作罢。

另外有人说商山四皓吕后根本没有请来,只是随便拉四个老头代替的,这一点我倒觉得不可能,首先这四人在当上都是有名有姓的存在,四人之一的黄石公和张良有关系,谁也不能保证朝廷中的其他大臣和这四人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再其次刘盈请来四人之后,经常带着这四人出入,那么见到这四人的人肯定不少,若是有假,吕后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么?在皇位更迭不稳的情况下,吕后等人不会去冒这个风险的,万一被察觉岂不是落人口实?最后刘邦很重视四人,上有所喜,下必投之,他们的一言一行定有好事之人向刘邦汇报,种种因素作用之下,四人只可能是真,不可能是假。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商山四皓: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

这四人因不满秦皇苛政,遂隐居商山,又因他们——“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所以被世人称为“商山四皓”。刘邦屡次诏这四人入廷为官,但都遭到了拒绝。

而刘邦这时候比较宠爱戚夫人以及戚夫人所出的刘如意,所以想废黜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吕后遂求张良出面说服刘邦。张良怜悯吕后境遇的同时为吕后献计:“让太子写一封措辞谦逊的信,用真心实意打动他们,他们才有可能出山辅佐,另外还要带上丰厚的礼品以示诚意,还要用舒适的专车接送,表达对他们的重视,再以贵宾之礼相待,然后让他们跟随太子,皇上如果知道了,对刘盈能力上的看法会有所改观,也许能收回成命。”吕后依照张良的方法,果然请出了“商山四皓”。

高祖十一年,英布起兵谋反。刘邦想派刘盈前往平叛,就是商山四皓出的主意,不让刘盈去,还是让刘邦自己去比较稳妥。并让吕后去哭诉,说明将士都是刘邦的人,刘盈未必能指挥好他们。

其实本来刘邦也信不过刘盈的实力,所以亲自出征,并且得胜而归,在摆庆功宴的时候,刘邦看到刘盈身后四人,便问何人,得到的答案是——商山四皓。

刘邦和奇怪,为什么我请你们不来,反倒来追随太子呢?

“商山四皓”就对刘邦说:“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

由于“商山四皓”的出现,刘邦最终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古今通史


每个人都有他生活的基础,就像在中国不怕美国的法律,在美国不怕中国的刑法,不在中东不怕伊斯兰教律。

所谓文化人,也有他们的社会关系。皇帝可以得罪,圈子里的朋友不能得罪,因为你会无法在圈子里立足。藐视皇权还能带来荣誉的提升,人往往就是这样。像明朝的官员那样,争着抢着挨皇帝的打,挨了打地位就能在官员中有很大的提升。这样畸形的意识形态也是明朝崩坏的原因。

所以说刘邦失败,吕后请到有以下原因。

一,用心程度。刘邦只是听说有四个人很厉害,做了皇帝就想请吃个饭大家谈谈,也成就一下自己爱才的名声。但是吕后拿请出四个人当做稳定儿子地位的重要事项,不像刘邦做做样子,吕后是下了功夫的。显然要比刘邦给的价码高,也更能深入掌握四个人的社会基础。皇帝可以得罪,掌握你的社会基础的人是万不能得罪的。

二,请的方式不一样。刘邦是召,吕后是请。一个在两者关系里属于被动,一个属于主动。人就是这样,很多事你让别人觉得是被迫就会事半功倍,你让别人觉得是自己主动的就会事倍功半。这就是积极性的问题。

三,辅助已经成功的皇帝和幼小的皇储二者来说。显然皇储能更听他们的话,小孩子一无所知,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一个成功的帝王,对世界的认识是把头埋在书里的书呆子不能比的。显然他们在二者之间获得的尊重程度是不同的。

最后,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四个人可以稳定皇储地位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吕后的成功在于,在刘邦身边和官场深度的布局,到处都是吕后的人。所以刘邦说太子已成气候,这四个人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决定性的因数。

至于为什么要把他们说成决定性的因数,恐怕又是有心之人刻意抬高自己的举措。


樊净


刘邦请不到的原因:

且看张良怎么说?“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什么意思?四皓认为刘邦对人无礼,喜欢骂人,所以隐匿山中不愿为汉臣。

四皓自己怎么说?“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什么意思?陛下你轻视士子,待人无礼,我们不愿意受到侮辱,所以就藏起来了。

总结起来,就是四皓听说刘邦爱骂人,所以不愿搭理他。

吕后怎么请到呢?

张良怎么说?“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什么意思,你要大把的金银财物,让太子亲自写信,态度极其谦卑,用安车这等隆重的礼节接来。

四皓怎么说?“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我们听说太子为人仁孝,对待士子极其恭敬,天下多的是为太子效死力之人,所以我们就来了。

总结起来,太子尊重人。

当然,四皓对刘邦的解释,未尝不是一种为太子造势。


纳特帕格sfk


这个问题可在史记的张良传记中找到答案。刘邦晚年因为宠爱戚姬,几次欲废除太子刘盈,改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忙向张良求问计策,张良说到,商山有隐居的四老,如果太子能得到四老的支持,就应该没有问题。

据说,此四人为先秦时期的名人,刘邦得知此事后,先后数次派人去请四人出仕,但都避而不见。那么,吕后是为什么就能请的动四人呢?

张良说,四人者皆老矣,皆因上轻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臣。然上高此四人,今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宜来。

四老对刘邦说,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仕。天下莫不延颈为太子死,故臣等来尔。

这就是说,并非吕后有什么高招,而是用了张良说的,礼贤下士,且由太子带上许多金玉财帛,恭恭敬敬的去请,这四老自然也就请出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