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今日話題:讀書到底有沒有用?

寄語丨有志者事竟成!

經常看見在知乎上,有人提問:

我幾個表叔都是殺豬賣豬肉,都發了財,這幾年回家蓋了別墅,買了奔馳奧迪寶馬,身價好幾千萬。每年過年回家都開回去,令人羨慕。就連目前相對來說較窮的舅舅,賣洗髮水,做了10年,現在也是百萬的身家。他們文化水平都不高,多數是小學至初中的水平。

更多考研乾貨,關注微信公眾號:【南京文登考研社】

反觀不少表哥表姐在名牌大學(211和985)畢業,但都只是每月領正常工資,月薪五千到一萬,不久家裡面都基本幫付了首付買了房子。找找對象談談戀愛,人生至此,每天輕鬆享樂,按時工作。沒有任何想去創業或者賺大錢的念頭,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高學歷的表哥們更應該能利用手中的資源進行創業,甚至超過我的表叔,做得更加好,而不是每個月領著一定的薪水。為什麼他們沒有這種念頭呢?

我並不是想說讀書無用論,讀書是有用的,而是想說,學歷在這個社會是個問題,也不是個問題。微觀到自己身邊的親戚,宏觀到整個科技行業和金融行業,名校出身的更是數不勝數!

那麼問題來了,有些人又跳出來說了,你那個是倖存者效應,那麼好,整個北大清華復旦中山畢業出來的都是富豪嗎?那麼我可不可說,這些是否也是倖存者效應呢?也有很多失敗者對吧?

以下回答,來自知乎作者Falcon Leo:

毋庸置疑這篇文章觸痛了某些人,畢竟很多人想要快樂地生活下去,靠的是創造與重複假象不斷地麻痺自己,這也正是絕大多數人傳播讀書無用論的根本動機。

在此授權所有公眾號在標明作者的前提下自由轉載此文,不用再私信詢問我了,希望每一個讀完這篇文章的人,下一次能夠理直氣壯地對高唱反智主義的LOSER們說:“讀書無用什麼的,我們自謙的時候說說而已,你們別當真了。”


一、為什麼會有“讀書無用論”?


今日話題:讀書到底有沒有用?Table 1: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2009 (SAUS, table 232)

今日話題:讀書到底有沒有用?Table 2:Unemployment Rates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圖一是美國社會收入和最高學歷的關係,圖二是美國社會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數據來自SAUS和BLS。

最高學歷群體比高中學歷群體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個教育階層都顯示出明顯的級差,這個差距稱不稱得上天壤雲泥?

答主是研究public health的,在社會統計領域,有無數權威統計資料證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預期壽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會責任感水平等等幾乎所有的人類社會指標都呈無可爭議的正相關。

可是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在中國社會還能引起爭議?換句話說,為什麼這年頭網上越來越多這樣大肆地鼓吹讀書無用論和反智主義的人?


今日話題:讀書到底有沒有用?圖來自新華網(2005年1月20日,數據是有點老了),受過本科以上教育的網民不到30%,研究生以上學歷的網民僅佔3%。


網絡沒有學歷門檻,所以大部分網絡話語權是掌握在低教育程度群體手中的,他們出於自身利益與社會認同感,當然會極力貶低教育的價值。比如此前70%的網友要求高考取消數學,是因為數學沒用,還是因為數學考試的存在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一目瞭然。

更多考研乾貨,關注微信公眾號:【南京文登考研社】


今日話題:讀書到底有沒有用?2011年中國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關係


從圖中明顯可知,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勞動者有一個質的飛躍(超過2.5倍的差距)。

然而即使如此,僅看此統計數據,也可以明顯感受到中國不同受教育階級之間的收入鴻溝。再有人願意輕賤讀書人,再有人願意自欺欺人,他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即使在中國,知識改變命運這一真理也仍然成立。

2、讀書無用論在中國多有市場?

這個問題不太好定量回答,不太可能設置一個survey去統計人們對讀書價值的判斷。但是定性地答一答還是挺隨意的。用坊間流傳甚廣的兩個小故事來展開:

a.同一件事, 博士後花了90萬, 農民工190塊搞定。

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裡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90萬,成功解決了問題。

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1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臺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1、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2、學歷不夠的人很有創造力;3、能吹是多麼的重要。

b.美國宇航員在太空很鬱悶,失重條件下鋼筆和圓珠筆總是寫不了字。美國科學家花費了10年時間100 億美元終於研製出能在失重條件下使用的鋼筆。而與此同時,蘇聯宇航員在太空一直用鉛筆。

這兩故事吧,答主是聽過不下三十次了,在火車上,在小學/初中同學聚會上,從爸媽的朋友那裡,從同事那裡...不一枚舉。有一個共同點是,他們在跟你說這些故事的時候,一定是用一種洋洋得意且雙眼斜睨著你的秘之表情,只差指著鼻子對你說:“你們讀書有什麼用,越讀越傻,文盲才是人類精英”了。

不用想也知道答主對這兩個故事有多麼的深惡痛絕。第二個故事闢謠很多,說說第一個故事,且不論聯合利華可不可能擺個電風扇在生產線邊上吹盒子,即使它也這麼做了,那麼多生產線,每一條僱傭一個工人撿箱子,一年的工資獎金加起來也不止90萬。

讀過書的人稍微動腦子想想就知道這故事有多漏洞百出,可是人們就愛說呀,不僅愛說,還要煞有介事地加上個123條結論,你們這些臭老九,看了怕不怕?說回到之前提過的動機問題。

為什麼要揭示道德與受教育水平的關係?實在是因為“讀書越多道德越敗壞”是一種流傳甚廣的反智主義論調,它的危害比起“讀書越多賺錢越少”還尤有甚之!不少讀書無用論的擁躉,儘管嘴上叫囂學歷和收入無關,實際上自己內心深處是絕不相信的,比如評論裡很多知友說的:“如果土豪們覺得讀書無用,為何還要花大價錢送孩子上貴族學校、出國深造呢?“

3、學歷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

有一些人,他們不直接說讀書沒用,但是愛扯國內外差距,然後順勢說起中國高考制度的不合理性,順便提一提國內參差不齊的高等教育質量,看得人眼花繚亂。其實這也是讀書無用論的一個分支——“在中國讀書無用論”,典型的論調有”並不是我考不起大學,只是高考制度有問題“,”中國的大學教育質量太差,我不願意浪費時間“云云。看得人又好氣又好笑,真是阿Q精神的活樣板。

說回來,那些說“學歷不等於受教育程度”的人,請等你們拿到高學歷之後再說這話吧。我承認中國的大學教育不是很好,但拿到學歷的資格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比爾蓋茨確實從哈佛大學退學了,但他申請哈佛時的SAT分數是1590分(滿分1600),如果有人能在高考中拿到類似的分數,然後選擇不上大學創業,我相信他也能一樣取得成功。

4、收入和絕對財富呈正相關不是常識嗎?

說真的很不願意寫這一塊,因為社會學領域收入和絕對財富呈正相關這難道不是常識嗎?可是居然真的有人認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可能更高但是絕對財富更少...理由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讀書讀傻了所以只會拿死工資,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加敢闖敢拼,懂得投資、創業,自己當老闆所以積累的絕對財富更多...

收入和絕對財富的關係絕對是正相關,還不是線性正相關而是J型曲線,絕對財富隨著收入增長呈指數增長,因為消費增長的速度並沒有收入增長的快。

從二戰以後,全世界範圍內的投資回報率都比GDP增長率高2-4個百分點,經濟學上馬太效應可以很好解釋這一現象。


再來一張圖說明吧:
今日話題:讀書到底有沒有用?

美聯儲St.Louis 分部的統計數據,說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需大於40歲)的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淨財富超過100萬美元的比例的關係。可見絕對財富的級差比收入級差觸目驚心多了。碩士學歷以上家庭比高中學歷家庭的百萬富翁比例高30倍,請感受一下。

更多考研乾貨,關注微信公眾號:【南京文登考研社】

寫得比較匆忙,有不對的地方,敬請指出,謝謝。

(PS:您您覺得現如今這個社會,讀書有用嗎?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