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刘煜辉说我们可能要过3到5年的苦日子,你怎么看?

神經病LY_


刘煜辉所说的苦日子,当然不是指过去那样的苦日子,而是现行条件下的苦日子。而且,这个苦日子,不只是广大居民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企业更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只有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才有可能比较好地度过这段相对艰难的日子。

事实也是,这些年来,尽管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但是,我们都比较顺利地度过了,且获得了许多新的发展机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出口受阻,一定程度上,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有投资做支撑,特别是4万亿投资,让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和各类基础设施投资进入了一波新的快速增长行情,因此,经济也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势头。

现实的状况是,由于过度的基建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度放开,也使得各类负债快速增加,负债风险不断积聚。特别是融资平台和开发企业、国有企业,都出现了严重的杠杆率过高现象,负债规模明显超出企业可承受能力。因此,去杠杆便成了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一项工作。问题是,去杠杆很有必要,但去杠杆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高负债率企业,原本就是依靠债务滚动滚动维持生存的。一旦要求去杠杆,就极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即便资金链不断裂,也是苦日子的开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是需要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的。

企业的苦日子开始了,对员工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的。收入增长、就业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那么,居民的苦日子也会增多。特别是受去杠杆影响比较大的企业,过苦日子的思想准备更要充分一点。不然,会无力承受和应对。

如果仅仅是去杠杆,应对起来还算难度不是十分的大。但是,现在又遇到了与美国的贸易纠纷。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回潮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也明显增多,且有些白热化。如此,无疑又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影响,增加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自然,也会给企业和居民带来一定的伤害,企业发展、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等,也存在更多不确定性。所以过苦日子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

所以说需要过一段时间苦日子,决不是说经济发展已经遇到了迈不过的坎,而是多重矛盾积聚到了一起。去产能、去杠杆、贸易纠纷、供给侧改革等,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需要同舟共济,需要齐心协力。如果盲目乐观,就会在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与其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把问题想得复杂一点,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点,就算困难没有那么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做好过苦日子、紧日子的准备,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确立的意识。


谭浩俊


刘煜辉说的我们可能要过3—5年的苦日子,我是部分赞同的。为什么是部分赞同呢?我的观点:

一、什么样的日子才算苦日子

二、我们不是“可能”要过苦日子,而是肯定要过苦日子

三、我们的苦日子不是3—5年

1.先说第一点,什么样的日子才算苦日子。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先要弄清楚“我们”是谁,“我们”是指那些中等收入以下的大部分工薪阶层和农业农村人员,小规模个体经营者,城镇无业人员等社会底层,不包括那些富裕阶层。

所谓“苦日子”,是相对改革开放多年后我们享受的发展红利,收入可观,消费低廉,大手大脚搞惯了,想买什么,随手下单,吃饭购物,不问价,只要上档次,牌子好,买回的衣服不喜欢,扔了,买回的食品,不合口味,扔了。以后这种习惯就不行了,你的收入少了,钱不好赚了,还有房子的压力,孩子教育的压力,养老的压力,你必须得手紧,必须得会过日子。说以后会过苦日子,并不是说回到解放前,没饭吃没衣穿了。

以后是:赚钱不容易,花钱须谨慎!

2.再说第二个问题,刘煜辉说“可能”要过苦日子,我认为是肯定要过苦日子。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现在收入减少,钱不好赚了,拿工资的工资收入赶不上物价涨幅,外出务工的找不到合适工作,经商的生意难做,实体店纷纷关门,网店也开始萧条。

二是高房价,一家几口几代人的辛苦钱都堆在了房子上,几十年的还贷压力,会让房奴一族喘不过气。

3.我们的苦日子不是3—5年,时间会更长。

什么东西都有周期,都有规律。现在的情况是:

经济增速趋缓,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将来可能会转为中速,因为基数越来越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内需与出口都开始显现疲态,加上贸易战开打,世界经济都不乐观。

物价还在上涨通道,特别是高房价造成社会消费疲软,钱都要攒下交给房子,而房子是否进入下降通道,还不能判定。所以,以后我们会感觉到钱不值钱而又很难赚钱,只有节省过紧巴日子了。

更为重要的是,有两大群体会举步维艰,一是大学生,每年8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出来找不到合适工作,找到工作的也只能糊口,没有家庭资助根本不谈买房。二是农民工群体,外出找不到合适岗位,工资也低,回去也找不到出路,甚至有些人回不去了,特别是那些在城里购房的人,若失去收入,他们的生活来源确实令人发愁。

什么东西都有周期,这一轮房价上涨已有十年,是不是还在上升通道,我认为可能会慢慢进入下降通道。但房价即使下行也是缓慢的,而你的收入根不上,日子还是会艰难的,房价跌了你照样买不起。

物价进入上涨通道,也不是三五年的事,工厂招不到人,土地成本用工成本都在上涨。

总之,高房价,低收入,物价上涨,钱不值钱这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所以,以后要学会过紧日子,节俭,少浪费,广开收入来路,才是我们要做的。穿名牌,坐豪车,住洋房,喝洋酒,跳舞泡妹等习惯都要改改了。度过这个周期,好日子就又来了!



无语石1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在新浪财经的“重塑内生动力—2018上市公司论坛暨金牌董秘盛典”上的主题演讲《从“贸易战”到“去杠杆”》,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简单来说中国可能要思考可能要经历一个3到5年苦日子的阶段。”。

他说:“所谓的苦日子,实际在中国更狭义的层面理解,就是政府要过苦日子。广义财政要压缩,政府对外、对内大手大脚好无截止的软预算的花钱一定要改变。我们转向非常明确是各种补贴都砍掉了,光伏、机场、棚改都要砍,原来各个地方开的所谓的工业园、搞的PPP的特色小镇这些乱七八糟的项目都在清理。这是非常明确的财政收缩的情况。”

这句话的背景,是有来源的。核心在于分配问题,这个分配,不是微观领域的分配,而是宏观领域的分配,就是说财政、银行,分走到“蛋糕”太大了。

“分配的问题,财政一家15%的速度,整个经济只有不到10%的增长,大头是财政税收哪去了,银行再拿去一大块,融资的成本上升,其他的分子还有多少呢?一定分不了多少,增长肯定是不行的。”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在经济增速只有不到10%,但财政收入增速却高达15%,财政收入哪儿来的?税收!

而税收就是从企业的利润,甚至成本上来到。也就是中国企业有可能没赚到多少钱,利润的流向过多的由税收与银行拿走了。这个从2018年世界500强也可以佐证,中国进入2018年世界500强大企业,上榜的中国银行有10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集团,数量上超过了上榜的8家美国银行。

笔者术哥02年入市,潜心研究股票十多年,并集结了一批"民间股神",总结了一套选牛股成功率极高的抄底战法,深受股民喜爱,特此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技术看市】,每天讲解双龙战法选牛股思路,很多朋友学会后,抓住了不少涨停牛股。刚刚也是有很多粉丝朋友说,看了您直播讲解,也是成功抓住了华控赛格80多个点的收益,要不要继续加仓。

华控赛格,是在股价回踩的时候选出,截止目前涨幅高达82%,很多相信了本人的新股民,看了微信直播讲解的粉丝朋友都是抓到这波收益,这也是长期看术哥直播微信的粉丝朋友所能把握的利润!

深赛格,我是根据双龙战法及时选出讲解,轻松收获58%以上的涨幅,恭喜当时看到笔者选股思路文章的股友及时把握住了该股这波行情。

从上图可以看到此股的走势是不是跟上面讲到的两只股票类似呢,都是经过一段时间下跌洗盘回踩底部支撑后企稳拉升,目前该股也是再次下跌回踩支撑线附近,相信讲到这里大家都清楚了,该股后期走势,就不在这里多点评了,会在选股文章持续跟踪讲解。

本人在定期跟踪研究很久的几只类似华控赛格、深赛格的股票已经选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微信公众号:技术看市)查看,最后,如果手中有个股被套,不知道如何解套,买卖点把握不好的朋友,都可以与笔者取得联系,本人看到后,必当鼎力相助!


用户9084425971229


刘煜辉所说的可能要过3到5年的苦日子,表示认同。


财智成功认为:假如我们继续在高房价高地价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过5年苦日子都是一种奢望,也许会是10年,甚至20年或更久。这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从宏观层面的判断。


我国最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可歌可泣,但是究其原因,不外乎几个条件:

1、人口红利-劳动力充足,工资低廉;

2、出口红利-加入WTO,获得广泛的国际市场,出口创汇;

3、外资红利-外资大量进入,带来资金、技术、管理;

4、资源红利-低价出口资源,换取外汇;

5、土地红利-以低成本土地,吸引企业投资,房地产业兴起;

6、环保红利-污染成本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迅速发展;


后发展的国家,可以通过开放吸收最新的国际科技成果,快速建立起工业基础。依托国际市场和国内廉价劳动力,快速发展经济。


但是到如今,上述红利基本已经结束或者已到瓶颈,而房价已经达到一个令人担心的高度,已经全方面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


人口红利不在,而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未富先老。


高房价下,放开二胎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人口增速会持续下滑,人口会不断减少,因为生得起,也养不起了;


美元加息,吸引世界财富回流美国,资产价格已经严重高估的国家就会出现资产泡沫破裂的现象。而贸易争端则精准打击出口,可谓稳准狠。


出口减少,则意味着过剩产能无处可去,只能减产或内销。


依然是高房价,实际当前消费已经出现萎缩。拼多多之所以兴起,就因为消费降级已经成为部分人的必然需求。


房地产行业耗用了太多宝贵的资金,钢筋混凝土一旦建成,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将不再有一分好处。背负二三十年债务的人们,拿什么消费?敢大肆消费吗?


社会资金大量向房地产行业汇聚,最大的原因则是投资实业风险大,不赚钱,赚钱难。这种情况下,创新创业到底让谁上呢?


中小企业解决了大半就业,但是高利润行业很难进入,有着天然的壁垒。融资难,融资贵,又经常遭遇拖欠货款,三角债,各路刁难,生存环境艰难。


如今货币又要放水,如何能精准的放到缺钱的中小企业身上,这需要技术,这很难。最怕又迎来房价新一轮上涨,让债务更加膨胀。


总而言之,问题很多,房子问题是关键。


锁定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哪怕十年限售,同时禁止二套房以上贷款,将首付提高至五成。大幅减少财政支出,将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改善营商环境,真真正正的大幅减税。也许,这样能让苦日子缩短一些。


财智成功


从10年以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们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苦日子!

且不说别的,就从GDP增速就可以看出来,以前是双位数,后来是8-9,现在呢?6-6.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经济确实在放缓。

我们不可能维持持续的高增长,以前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投资开始放缓,我们不可能像10年前那样,修路修房子,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基建建设,产能是足够了,但是国内不需要这么多的基建建设了。

出口不用说了,人民币前几年一直涨,出口被限制了一大块,原本是世界工厂,结果世界工厂都搬去了东南亚。以前在美国买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现在去,都是泰国,越南。虽然这两年开始贬值,可是工厂都搬了,人工成本也涨起来了,怎么竞争?

所以现在拉动GDP的主要靠消费,消费这几年已经占据了GDP的50%,可是人口的问题已经很突出了,在逐渐老年化,货币相对购买能力逐渐减弱的情况下,消费能力又能提升多少呢?

让我们看看人口,这几年新生人口数量逐渐减少,二胎都不足以扭转这个趋势。要知道随着老龄化的出现,适龄生育的妇女数量也在减少。而生育后带来的各种问题,比如上学,比如住房,比如婚嫁,都给新增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按照这个进程,就算我们能维持当前1700万每年的新增人口,人均寿命76岁,76年后,人口总数也只有12.5亿,更何况新增人口总数还在逐年大幅递减。

所以我们看到了国家提出的经济转型,看到了各类传统企业的举步维艰,看到了市场的债务高企,看到了银行出现的各种不良,看到了债转股,降杠杆等各种政策的提出,因为我们的很多企业真的很困难。

所以在经济的转型中,一边要维持经济增速的稳定,一边要淘汰旧的产能,提供更多更新的产能,这种经济的阵痛是必不可少的。是不是3-5年我并不清楚,但是这不会是一个特别短的时间。

当然,我们并不是没有好的一面,我们在某些方面确实在快速追赶美国,只是还没有到全面超越的那一天。贸易战开打以来中美股市的总总表现就可以证明,我们依然只是一个挑战者,还是不被市场看好的那一个,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掰手腕的能力。

如果苦日子过去就能换来全面的超越,我并不怕过苦日子,阵痛总会过去。


瞌睡虫的窝



结论: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实现关键一跃,需要忍耐和煎熬。


过去四十年,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但到今天,则已经难以为继,现在又出现一个新名词:高质量增长。


我国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刚刚超过9000美元,都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要想实现关键一跃,需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飞跃。


在这个当口,一方面需要转型,告别过去高杠杠、粗放式增长;另一方面,美国不再给我们战略机遇期,在这个时刻,打起了贸易战。



经济学家刘煜辉,阐述的很明白,此时此刻,中国唯有完成内部调整,其实对政策来讲,确定的选项主要是通过内部经济的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过去通货膨胀式的经济增长的模式的转变来对应完成,很明显的方向就是广义财政的收缩。


而这个调整也是痛苦的,需要经历一个3到5年苦日子的阶段,具体来讲,以下方面:


1、政府财政压缩。过去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保持两位数,一直超过GDP增长;未来,要缩衣节食,之前大手大脚无节制的软预算都要砍掉;


2、金融去杠杠。一方面,地方债务居高不下;一方面,工业园、PPP项目等如火如荼。影子银行,超过以股票、债券等为代表的社会融资。这些都是未来几年需要高度关注的;

3、培育新经济。比如医疗健康、生物制药、生物科技,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许多风险基金,也是看到这个方向,比如前海梧桐,第一条准则,就是只投资新经济。


虽然现在阵痛是很难受,但是,退后是中等收入陷阱;向前再进一步,则海阔天空,若能够以几年的困难,换得未来的一片坦途,也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


胡兄财观


刘煜辉所说得苦日子,不知以何为标准。是解放前42年日侵时,还是解放战争47年前后?抑或是毛执政时60年左右?我不再往前说是因为42年前后记事的人还活着。比较以往,现在的日子,以及以前好几十年的生活,可以说国人过得非常幸福,活在以上我列举的三个年份,那帮人我们的父祖辈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可能做梦也没有梦到过,而今,他们只要活着的,却都过上了这样的好日子!

现在们零零后,已满十八岁了,也算成人了,跟他们说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历史,也许连他们的父母辈都不愿听,这个代沟已很久远了。所以我才对题主的所谓苦日子,有太多的感触及想要表达的。

我是66年生人,对六十年代初吃不饱饭的日子,只听长辈讲过,那时地瓜干5元一斤,能顶现在二三百元钱吧,榆树叶子和树皮都吃光了,地里所有能吃不中毒的草也都吃完了,实在饿的受不了就吃杨树槐树等等并不养人的树叶树皮吃,请问所有活着的同胞们,那样的日子叫不叫苦?没有鞋穿的人在没有遇到没有脚的人之前,总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里最苦的人,苦和乐都是相对的,没有永远的苦,只有身在福中不知足也!

我在会写作文的年月,大约78.79年左右,就记得写过生在红旗下长在甜水里,在偏僻的农村,没有受过饥饿的困扰,能饿不死还有书念,便好象觉得活在天堂一般的幸运,那时怎么会想到电视手机互联网,能知道有飞机大炮也算你博览群书了,再能在村头的大道(省道)上看到辆吉普车就算你见多识广了!这物质和精神的贫乏,连八零九零后听起来也象天方夜谭吧!

所以说,苦日子对我们这拔人,根本就不是什么苦,我们早已过了太多的苦日子了,这话对90,00后或有些许的剌激吧!愿他们能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想一想父祖辈的辛苦,脚踏实地的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正道!





黄羽飞云超


关键是我们这里的定义!这个我们到底是指的谁?是普通老百姓,还是那些非富即贵的人,还是谁谁谁?


苦日子到底是能够艰苦到什么境界,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还是少喝两瓶茅台、少抽两包中华烟?

如果是老百姓,反正目前面对高房价带来的生活压力、面对昂贵的医疗甚至假药假疫苗,老百姓已经是活得很不容易了,至于未来2到5年,估计也是差不多,影响也不会太大!

但如果是一些利益集团,代表着某些非富即贵的对象,他们这些年来应该是赚取了不少的不义之财,这些对他们来说,少赚点,少喝点、少抽点,估计影响也不会太大!

所以从贸易战到去杠杠,我们肯定会受到影响,这个应该大到国家,下到老百姓,只不过影响的大小而已!


但这个苦日子究竟是什么具体的日子,这些经济学家并没有说清楚,而我们究竟指的对象是谁,也没有说清楚,真不知道这些空洞的不接地气的话都说说给谁听的!


据此入市,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养成好习惯,看完就点赞,祝腰缠万贯!金鼎股战场欢迎您的点赞!


金鼎股战场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表达了对经济基本面的担忧。不过,针对当前经济局势,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释放出宏观调控全面宽松的信号。 我们是不是过苦日子,关键要看这些政策执行的效力。



紧日子有可能过成苦日子

2015年提出过紧日子,当年GDP增速首次破“7”,为6.9%。2016年GDP增速下滑到6.7%。2017年,GDP增速7年来首次实现回升,达到6.9%。本以为紧日子结束,没想到,三年后,紧日子有可能要过成苦日子。

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与以往不同,国内”去杠杆”带来的融资冲击非常明显,国外贸易争端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国内外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速明显不如预期。

我国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6.7%,而一季度增速6.8%。上半年出口承压,贸易顺差9013.2亿元,收窄26.7%,净出口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上半年,投资增速和工业增速难掩下行压力,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均持续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比5月回落0.8个百分点。

至少紧日子还会持续

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明确的全面宽松信号。从货币政策看,过去两年的”去杠杆”正逐步向”稳杠杆”过渡。23日,央行祭出502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为有史以来单次最大规模的MLF操作,再度确认货币政策转向。从财政政策看,政策定调为”更加积极”。

如果宽松宏观调控政策进展顺利,融资环境大幅改善,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望进一步提升。不过,随着贸易战的影响持续释放,预计经济仍有一定下行压力。

至少紧日子,还得过。

…………………………………………………………………


史晨昱


刘先生的演讲非常专业,看看这张片子就知道了。

反正我这水平看着是云里雾里、一头雾水。

刘先生预测经济大势会出现三种可能性:

无论发生哪种情况,都有可能要“过三到五年苦日子”。

太专业的分析我这水平看不懂,但苦日子不用看懂,我一直深有体会。

刘先生说的是苦日子是今后的事,我的感觉是这苦日子早就提前三五年来到了。

现在哪个行业特别景气?哪门生意比较好做?就连街边摆摊的贩夫走卒,都明显感觉到大伙现在手里真没钱了。

美国在那边一叫唤,我们这边的反应就特别吓人,数数中兴通讯有几个跌停板吧!

如今中美贸易战正火花四溅,山雨欲来风满楼,春江水寒鸭先感,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吧!

至于苦日子要过多三年还是五年还是更多年,过着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