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媽媽,我怕!”孩子做噩夢是正常的嗎?

我的寶寶1歲多了,他晚上睡覺會做噩夢嗎?為什麼會做噩夢呢?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噩夢是怎麼一回事?

大多數1-4歲的孩子都有過不愉快的噩夢的經驗,24%的2-5歲的兒童都曾經經歷長時間的噩夢。

“媽媽,我怕!”孩子做噩夢是正常的嗎?

舉個栗子:如果寶寶21:00睡,07:00醒的情況下,灰色部分為易做噩夢的時間段

在一夜的睡眠中,大多數孩子會有兩個時間段在做噩夢:第一個是剛睡著的兩個小時內,這時做的噩夢就會比較真實,會使孩子從夢中驚醒,不敢再次入睡;第二個是睡醒前的三小時內,多數孩子會夢到白天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他們會突然醒來,發出喊叫或哭泣聲,表現得非常害怕、驚嚇,有的還會全身出冷汗、心跳加快。

孩子做噩夢的原因在於白天引起孩子衝突的事件和經歷,如搬家、上幼兒園、生病、家庭衝突等,這些事情往往會增加孩子的負擔和壓力。

如果大人做了一場噩夢,不管夢到了什麼,至少知道那只是一場夢。可是孩子就不一樣了,由於他們不能清楚地分辨現實與夢境的區別,所以當他們從噩夢中驚醒後,總是沉浸在恐懼、焦慮的情緒中,顯得極度不安。


孩子做噩夢了該怎麼辦呢?

噩夢是孩子想象力發育過程的正常表現,不是所有的噩夢都可以避免的,但是父母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儘量避免噩夢的產生:

陪伴安撫

如果孩子從噩夢中驚醒,最好的安慰方法就是陪在他的身邊,讓他知道自己是安全的,直到他平復情緒。此時可以靜靜坐在他的身邊,給他蓋上一條溫暖的毛毯,給他一個安撫玩具。如果孩子不願意讓爸爸媽媽離開,那就再多陪一會兒,等到他完全睡著後再離開。

“媽媽,我怕!”孩子做噩夢是正常的嗎?

留盞小夜燈

可以在孩子的房間裡的留一盞小夜燈,臥室的門可以半開著,或是小聲地放著睡眠音樂,給孩子足夠多的安全感,讓他的漆黑的夜晚感覺到情感上有保障,幫助孩子夜間醒來時克服害怕心理。

不要強制性地中斷睡眠

如果確定孩子正在做夢,那就允許他自己醒過來,而不是強迫他中斷睡眠。夢中被搖醒和噩夢一樣,都會令人受到驚嚇。而且這麼做還可能阻礙孩子做夢,這樣就無法達到大腦對噩夢“建設性”的解決。如果噩夢的強度足以使孩子翻來覆去,那麼孩子一般會自己醒來。

白天找出做噩夢的原因

不要在夜間討論噩夢的內容,最好在白天找出做噩夢的原因。如果孩子稍大一些,在做了噩夢後,可以引導他與媽媽交流他所做的噩夢。即便講起來可能是一個虎頭蛇尾的故事,家長也應該表現出濃厚的樂趣。另外,還可以鼓勵孩子把夢境畫下來,畫完後,再揉成團扔掉。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釋放孩子內心的恐懼,還能減少日後做噩夢的發生頻率。

“媽媽,我怕!”孩子做噩夢是正常的嗎?

確保充足的睡眠

確保孩子充足的睡眠。如果孩子睡眠不足,特別是快速眼動睡眠期睡眠剝奪,就會增加孩子夜間做夢的頻次。

避免給孩子講恐怖故事或看恐怖的電視節目

“媽媽,我怕!”孩子做噩夢是正常的嗎?

(如果你有更多寶寶睡眠/育兒方面的困惑,歡迎到微信訂閱號“寶寶睡”和我們聊一聊)

——END——

“媽媽,我怕!”孩子做噩夢是正常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