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学生为何屡屡被骗传销魔窟?

等一个人T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具体说明一下。

在传销组织的邀约人当中,重点就列出了大学生,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这样的人,便于管理。

但是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相对浅薄,大部分人还处在非黑即白的二元文化世界里。不能有效的识别传销骗局。


惊雷文学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取得利益。(来自百度百科词条)

提到传销,我就想到了现在在看的电视剧《猎场》,胡歌扮演的郑秋冬在老白的推荐了进入了一家公司上班,老板见郑成功很有演讲的激情,就安排他去广西做了直销的讲师,向学员介绍公司产品,其实就是传销洗脑。郑成功此时是一名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的社会人,当他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时,他因为对金钱的渴望走不出来了。那么大学生呢,为什么也会陷入传销魔窟呢?

原因一,传销的洗脑能力是极强的,大学生是在象牙塔里的人,对于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各种险恶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传销每每打着介绍工作,实现伟大理想的借口骗取大学生的信任,这是传销自身的欺骗性,使得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

原因二,传销的一大诱惑力就是让你用一年的时间变成百万富翁,人生赢家,这对于没有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是极大的诱惑力。这对于那些贪小便宜急于成功的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一条路。尤其是被现实生活逼到绝路的人,更是一条冒险尝试的路。大学生自身的抵抗力不够,社会阅历少,就能够被美好的期望洗脑。

原因三,大学生进入传销有部分是因为朋友熟人的原因,被诱骗进去的。大学的班级和初中高中的班级在联系紧密程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大学生更多的是和舍友待在一起,或是有几个比较好的朋友,一旦有一个人进入传销,那么他是很有可能将最好的朋友拉下水,因为同学情谊就一起陷入了传销泥潭。

就算朋友意识到是传销,想要将陷入其中的人拉出来,只要那个人自己没有反应过来,那么朋友的所作所为是没有太大的用处,甚至会是友尽的导火索。

还有家人搞传销带动家人的。这个在我身边就有发生。我自己的舅舅就被骗去传销,还是家人去救回来的,一直把他锁在家里很久害怕他又自己偷偷跑回去。在舅舅在传销泥潭时,他还好几次打电话发短信给我其他舅舅叔叔们,说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方法。幸好我的家人都有了解过传销的相关知识,才没有被拉下水。

但是我妈妈的一个朋友她成功地将自己的两个姐姐拉下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八年也没有回来,三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被破坏了。

原因四,《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到的群体效应也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刚进入时就相信传销,但是在了解了具体的流程和看到那么多人都在奋斗时,就会在传销组织的一日日的洗脑中,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作用下,将一点点念头逐渐放大,以致于变成行动。这就是所谓的群体效应和从众效应。

原因五,我们在学校的教育里很少有提到传销的,对于什么是传销怎样辨识,都是依靠学生自己的课外学习,我们在面对一个传销新闻时只会凭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一番评论,对于其真正的危害和如何辨识摆脱并不能良好的掌握。这是在教育方面的一点缺失,尽管现在有专门的反传销组织,但是和大学生距离较远,学习少,辨别能力弱。

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应该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传销它总是披着各种各样的外壳,依靠人们急于成功和求富的心理,将人一步步拽入深渊。一夜暴富是陷阱,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生理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能够在诱惑前禁住考验。一入传销深似海,毁家也毁自己。


孤港里的猫愿i


教育分三个阶段:

一、认知教育阶段;

二、技能教育阶段;

三、财商教育阶段;

大学生只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教育,还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不具备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所以很容易上当被骗。


耶格张峰


大学生之所以屡屡被骗进入传销,是因为他太想赚钱了,而且想着不劳而获,通过投入一笔钱,赚回来十倍百倍的钱,不管道德不道德。

多层级分销,本身就是一种先进的商业模式,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被有意之人用在了错误的地方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