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他被稱為古代第一美男,一生痴情,卻非要死磕官場,最後成了悲劇

他被稱為古代第一美男,一生痴情,卻非要死磕官場,最後成了悲劇

1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

他小時候就非常聰明出眾,據說12歲就會吟詩作賦,大人們見了沒有不誇的,都說他是終軍、賈誼一樣的人物。終軍、賈誼是誰呢?他們都是西漢時非常有才華的人,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少年得志,年紀輕輕就已經揚名立萬了。

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也說明了人們對他的期許。

然而當他長大之後,人們很快就忘了他曾經是個神童。這主要是因為,他實在是太帥了——不,太美了。

後世的吃瓜群眾曾津津有味地評出了古代四大美男,然而就像評選春秋五霸一樣,人們的口味並不一致,幾個版本里的美男都不一樣,但是無論怎麼排,潘安都是穩穩的第一。

後世的人都對潘安的美這麼深信不疑,同時代的人就更是對潘安迷得發狂。擁有盛世美顏的潘安,年紀輕輕就名動洛陽城,他因為喜歡和當時的另一個帥哥夏侯湛一起駕車出遊,就被時人豔羨地稱為“連璧”。

在他的粉絲裡,尤以廣大女同志們最為痴狂——從二八少女直到六旬老嫗,可謂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每次潘安外行時,她們就瘋狂地對他吹口哨、扔水果,以至他的牛車一出去就被扔滿了水果,於是就這樣誕生了一個形容男人美貌的成語:擲果盈車

在追星這件事上,西晉的男女老少絕不想輸給任何時代。

當時的兩個才子兼醜男張載、左思,直接模仿起了潘安,也駕車出行,幻想著也受到潘安一樣的待遇。但結果很慘,張載被小孩子扔石子,左思則被一幫女人吐唾沫。

想抄襲潘安的原創耍帥方式,他的粉絲們可不答應。

可見潘安的美貌是多麼的深入人心。

他被稱為古代第一美男,一生痴情,卻非要死磕官場,最後成了悲劇

2

靠顏值就可以吃飯的潘安,還有一手好文采。

西晉文壇上被公認的兩位文學巨擘,一位是陸機,另一位就是潘安。鍾嶸的《詩品》這樣評價:“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鍾嶸說,潘安的才華就像長江一樣,浩浩湯湯,滔滔不絕。

不管是詩,還是散文辭賦,他樣樣精通,人們這樣評價他的文章:爛若披錦,無處不善——他的文采燦爛,就像張掛的錦繡,沒有一處不好。

在那時,文壇上最看重的文體是辭賦,而潘安很不巧,最會寫、成就最高的就是辭賦,他寫了很多名篇,《秋興賦》、《閒居賦》、《籍田賦》、《西征賦》等等,隨便拿一篇出來,就足以碾壓同時代的人。

論寫詩,鍾嶸的《詩品》品評了兩漢到南朝的122位詩人,評出了上、中、下品,其中上品的詩人只有11人,而潘安就是這11人中的一個,排名力壓曹操、曹丕、嵇康、陶淵明等大咖。

雖然後世的看法不一,但卻說明,至少在當時,潘安的詩是更加主流的,獲得了更多的喜愛和肯定。

文學上的成就,更加使潘安聲名遠揚。

在當時,你要說自己不知道潘安是誰,估計大家會以一種看外星人似的眼光看你:

你Y剛穿越來的吧?!

他被稱為古代第一美男,一生痴情,卻非要死磕官場,最後成了悲劇

3

你很難想象,潘安還是絕世一個好男人。

潘安從小就和名儒楊肇的女兒楊容姬訂了婚,兩人青梅竹馬,並在二十四歲時成婚。做為搶走“國民老公”的女人,楊容姬可謂是全民公敵,然而更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是,潘安寵愛了她整整一輩子。從她少年直到早逝,她的一生受盡這個第一美男子的寵愛。

更為難得的是,哪怕她去世了,哪怕他們的子女都夭折了,哪怕潘安身居高位,他也只愛這一個人,沒有給過其他女人任何機會。

這在西晉那個汙濁放蕩的大環境裡,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卻又是那麼的熠熠生輝。

即使世上所有人都把男人的渣視為理所應當,這個美男子也依舊不改初心,只戀一人。

他和楊容姬做了26年夫妻,舉案齊眉,琴瑟和鳴,風雨同舟,後人專門為他們發明了一個成語——潘楊之好,用來形容夫妻關係的美好。

楊容姬去世後,潘安悲痛不已,為亡妻服喪一年之久,並且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三首《悼亡詩》。

其中一首這樣寫道: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春風緣隙來,晨霤承簷滴。寢息何時忘,沈憂日盈積。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三首《悼亡詩》情深義重,感人肺腑,令無數人大為讚賞,就連大詩人李商隱也曾寫下讚美潘安的詩句:“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

因為潘安寫了《悼亡詩》,後來,“悼亡詩”就成了專門悼念亡妻的詩題,我們所熟知的元稹、蘇軾就是此中高手。

雖然魏晉時迎來了一次社會大變革,但女子的地位仍然十分低微,潘安卻這麼高調地宣揚他對妻子的思慕,除了深情所至,我們找不到其他任何理由。

他被稱為古代第一美男,一生痴情,卻非要死磕官場,最後成了悲劇

4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集美貌與才華的絕世好男人,沒有去拍電影,也沒有去當什麼編劇導演,卻非要立志在官場上闖出一片天地。

當然了,那個時代也沒有條件讓他做演員或編劇,那時候,人們定義一個男人的成功,就是看他官做多大、做了什麼事業。

其他的什麼比如顏值、文采,人們是不太看重的的,或者只看做對於官場進階的助益而已。

在那個時代,成功只有一種,就是官場上的成功。

這種關於成功的偏見,在古代社會釀成了無數悲劇,每個時代都屢見不鮮,很不幸,潘安就是其中一個。

潘安顯然不服氣人們只給予他美男子、文學家的標籤,他竭力想向世人證明,他不但有政治理想,而且也有政治才能。

然而在他剛入仕不久,正好趕上了晉武帝司馬炎親自下田耕種的主題活動,本來這就是個皇帝做秀的活動,大家拍個合照就可以散了的這種。

但是潘安卻寫了一篇熱情洋溢、文采斐然的辭賦《籍田賦》,來謳歌皇帝熱愛勞動親自下田的偉大事蹟,文章寫得很好,卻同時引來了很多大臣的忌妒。

“你這麼會拍馬屁,不如冷板凳先坐幾年?”

潘安很無奈,拍馬屁也有錯啊。

誰知道,這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從二十直到三十多歲,正是一個人的黃金時期,卻落得個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境遇。潘安很愁,愁得這個美男子頭髮都直接白了。

人到中年,依然一事無成,總是特別容易焦慮。

後人就把潘安的中年白髮叫做“潘鬢”,比喻中年危機(未老先衰)。

他被稱為古代第一美男,一生痴情,卻非要死磕官場,最後成了悲劇

5

直到他三十多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河陽縣令的職位。

在河陽,他看見當地的疾苦,就號召百姓廣種桃樹,不但能綠化荒山,也能增加點收入。

於是,每到春天,全縣漫山遍野的都開遍了桃花,非常好看,足為美景。

“河陽一縣花”的名聲不脛而走,潘安也被親切地稱為“花縣令”,這又給後世的詩人留下了一個典故。

在河陽,潘安政績卓著,充分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但因為他的母親生病,潘安不得已辭職回家,賦閒期間,他寫出了《閒居賦》,表達一下自己不同凡響的高尚情操。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要退出官場,事實上,他對官場的事依然很上心。自視甚高的他看到一些平庸之輩佔據高位,心中很是不平,於是就寫了一段話來諷刺這些人:

閣道東,有大牛。王濟鞅,裴楷鞧,和嶠刺促不得休。

文字大意是,山濤、王濟、裴楷這些大臣都是辣雞,只有和嶠勉強還行。

很明顯,這下又惹麻煩了,直接後果是,他賦閒了很久也沒有得到新的任命,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才被任命為懷縣縣令。

在懷縣,潘安依然幹得不錯,史書上對於他治理河陽、懷縣的成績,只有八個字的評價:“頻宰二邑,勤於政績”。

後來他又被調回京城,擔任一些不入流的小官。

終晉武帝司馬炎一世,潘安沒有得到過朝廷的重用,而這時潘安已經40多歲了。

我們輕易便可以想象得到,潘安會遭到什麼樣的冷眼嘲諷,這時,美男子、文學家這些標籤都失去了價值,反而成為了人們加以嘲笑的談資。

“長得再帥名氣再大又怎麼樣,還不是做個小官。”

這對心高氣傲的潘安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恥辱,這種恥辱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壓力,迫使潘安想盡辦法去改變。

哪怕這種改變是致命的。

他被稱為古代第一美男,一生痴情,卻非要死磕官場,最後成了悲劇

6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去世,潘安也迎來了人生轉機。

外戚楊駿輔政,為了裝點門庭,他引用名氣很大卻屢受排擠的潘安擔任太傅主簿。就這樣,潘安成了楊駿的秘書。

本以為搭上了輔政大臣,從此就平步青雲。但潘安低估了當時政局的風雲詭譎,他萬萬沒有料到,僅僅一年之後,太傅楊駿就被皇后賈南風聯手楚王司馬瑋誅殺了。

而做為楊駿的屬官,潘安也在被誅殺的名單上。對於這個結果,潘安是淚流滿面的,壞事沒怎麼參與,好處沒怎麼得到,卻要陪楊駿一起死。

幸好他有個熟人公孫宏是楚王司馬瑋的長史,早年間,潘安曾於公孫宏有恩,在公孫宏的運作下,這才僥倖逃過一劫。

但潘安卻好像開竅了,他忽然領悟到,他之所以懷才不遇,不是“懷才”不多,而是真的“不遇”,沒有真正的貴人提攜,又怎麼可能官運亨通呢?

他又搭上了賈充的繼嗣、皇后賈南風的侄子賈謐。

潘安早前就在賈充的幕府工作過,這次倒也不算改換門庭。而且尤為關鍵的一點是,晉惠帝白痴無能,皇后賈南風掌握大權,賈謐更是因此而能左右朝局,是當時大腿最粗的存在。

抱上這條大腿之後,潘安從一個剛剛脫險的罪人,扶搖直上,從長安令、著作郎一直升為了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郎,直接進入了西晉朝廷的權力中樞!

潘安蹉跎了二十多年,卻一朝登上龍門,走上人生巔峰,他終於揚眉吐氣,用事實狠狠回擊了曾經嘲笑過自己的人。

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他其實只是離深淵近了一步。

他被稱為古代第一美男,一生痴情,卻非要死磕官場,最後成了悲劇

7

賈謐是一個文藝青年,非常喜歡吟詩作賦,於是招攬天下英才,搞了一個文學小團體,號稱“二十四友”,以潘安為首,其他還有石崇、陸機、陸雲、劉琨、左思、劉猛等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他們經常在一起飲酒賦詩,石崇的金谷園,更是他們的指定招待會所,擁有VIP年卡的他們,在一個無盡奢華的園子裡逍遙自在,用文字和酒精燃燒著他們的生命。

人一旦嘗過了權力和享樂的滋味,就很難再放下了。潘安也是如此,他知道自己的權力來自於誰,為了維繫現有的權力、得到更大的權力,他知道,他必須要做點什麼。

哪怕賈后、賈謐都不得人心、名聲惡臭,他也在所不惜。

於是他對賈謐極盡諂媚之事,當面曲意奉承不說,甚至賈謐的車馬離開了,他還要對著飛揚的塵土拜一拜,因為這個拍馬屁的姿勢實在太過奇葩,就有了這樣一個成語:望塵而拜

誰也想不到,一個寫出《閒居賦》的高士,竟然能做出這麼噁心的事。

但接著他做了一件更噁心、也更致命的事。

當時,賈后、賈謐和太子司馬燏矛盾重重,賈氏一黨想廢掉太子,於是趁太子大醉,讓太子手抄了一份謀反材料。在“鐵證”面前,太子被廢,接著又被賈后殺害。

而這份謀反材料,就是潘安所寫。

潘安助紂為虐,幫著製造了西晉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起冤假錯案,從而使西晉的政局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把“八王之亂”推向了高潮。

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和心腹孫秀利用民憤,起兵誅殺賈后,賈謐等人也被殺害,司馬倫、孫秀趁機接掌了朝政。

而潘安卻和孫秀一向有嫌隙,為了保全自己,他特地找到孫秀示好:“大人難道還記得我們以前那些不愉快的事嗎?”

孫秀是一個睚眥必報的小人,他斬釘截鐵地答道:“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很快,潘安就被逮捕,與石崇等人一同問斬。

看見潘安,石崇很意外:你怎麼也來了?

潘安說:這不就是“白首同所歸”嗎?

原來,潘安曾經寫給石崇的詩裡就有這麼兩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現在他們如願了。

死時,潘安才54歲。

他被稱為古代第一美男,一生痴情,卻非要死磕官場,最後成了悲劇

8

潘安的一生很悲劇。

他用盡力氣想要擺脫美男子的標籤,想要在事業上證明自己,可最後卻是一場空。

他寫了很多詩文,在文學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卻不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

他一生痴情,用心不二,卻被後人當做無恥文人的典範。

他所做的一切,都被否定了,有的被自己否定,有的被別人否定。

人們記住的,只有他作為一個男人的美貌。

世間最諷刺的,莫過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