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印錢”能拯救人類嗎?也許真行……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玩過“強手”棋,簡單說,就是在桌子上玩的紙質版“大富翁”。幾個玩家輪流擲骰子,走到空地就可以造房子,走到別人的地盤就得付錢。每次玩這個遊戲,我就喜歡做“央行”這個角色,為什麼呢?還不是因為能管錢麼——別看小夥伴們扮演華爾街大亨花錢一時爽,破產要錢的時候還不得求著我?

換在今天,真不知道美聯儲主席有沒有跟我當年一樣的優越感。

說回正題,近日來新冠肺炎表現出肆虐全球的徵兆,韓國、意大利、日本、伊朗一個個倒下了,而國內的局面倒開始有所緩和,劇情反轉得讓人猝不及防。全球資本市場在疫情面前不堪一擊,上週各國股市驚現大跌,歐美股市普遍周跌10%以上,數十萬億美元灰飛煙滅。

面對岌岌可危的經濟前景,美聯儲終於按奈不住了。原本市場認為其會在3月18日的例行議息會議上降息(25或50個基點),結果美聯儲3月3日臨時召開會議,宣佈降低聯邦基金利率50個基點至1%-1.25%,遠超市場預期。不過,資本市場在當天並沒有太領情,美國股市很快由短暫的上升轉為下跌——這情節就好像“突然對瞞著病情的病人說,你想吃啥就吃點啥吧”,你讓病人怎麼想呢?

美聯儲的這一招,基本宣告全球重啟貨幣寬鬆週期,各國也有了跟隨的充分理由。為應對疫情,目前全球已有多國宣佈了10多年來規模最大的緊急財政方案,而財政開支的急速上升,最需要有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持,否則各國財政怕是難以持續。

比如日本的安倍首相承諾推出超2700億日元的緊急財政支出方案,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則表示央行會在必要時穩定市場。事實上日本一直是目前最大的財政與貨幣雙寬鬆國家,面對疫情和東京奧運會,同時加大財政支出和印錢力度是必然選擇。

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歐洲國家意大利,則計劃推出高達36億歐元的措施來穩定經濟。與日本不同的是,意大利沒有印錢的權利,面對原本就巨大的財政窟窿,只能寄希望於歐元區網開一面的援助了——事實上歐洲央行自去年9月就已經重啟印錢模式了。

另一個疫情嚴重的國家,韓國則準備了一項超過100億美元的財政額外支出預算,目前市場預計其央行可能跟隨財政支出政策降息,鑑於目前韓國1.25%的利率水平,將來是不是走向印錢也不免令人遐想。

然而,印錢能拯救人類嗎?

是的。答案也許出乎意料,雖然印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不是充分條件),但某些情況下確實有必要。通俗點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貨幣總是與國家主權聯繫在一起。縱觀人類的發展歷史,之所以能發展出“國家”這一社會組織形式,最重要的功能是當人類面對重大災難性事件時,可以共同分擔風險。換句話說,國家也是一種“保險”。為什麼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大一統的時間很長,以至於很早便形成一個統一國家的概念,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地處全球最大的陸地——歐亞大陸的一端,以及毗鄰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強大的季風變化導致自然災害頻發,在與洪水、乾旱、風暴的對抗當中,一個強大的國家體制顯得尤為重要。相比之下,歐洲雖然與中國面積相同,但國家數量卻相當多。在面對巨災時,歐洲的表現如何呢?要知道中世紀一場鼠疫曾讓1/3的歐洲人口喪生。

貨幣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要素,貨幣主權是一國政府最重要的權利。貨幣的發行與運行,是國家運行機能的重要保障,當然也包括上述提到的這種“保險”機制。世界上最早的現代紙幣是英格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17世紀末到18世紀末,英格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為英國籌措英法戰爭費用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1797年英格蘭銀行不再履行紙幣的金銀幣兌換義務後,歷史上有政府首次享受到了鑄幣稅帶來的巨大誘惑。貨幣發行就此成為了國家機器“核心部件”之一,讓政府能夠短時間內透支信用,並集中起社會資源,再通過財政有計劃地分配出去。

就這樣,在國家行使其“保險”機制上,貨幣發行開始扮演重要角色。不論是為戰爭籌款,還是應對重大災難,一旦需要國家集中社會資源,貨幣發行這種看似無形、表面無痛的措施,比需要投票制定的法律,或是依賴高效執行與貫徹的行政命令傳遞要有效的多。它沒有政治正確與否的爭議,不侵害人權,不妨礙自由,給人民留下的,僅僅是分攤到每個人頭上的通脹而已,與戰勝重大危機的迫切性相比,簡直不值一提。財政負責花,貨幣負責印,資本主義國家就這樣用“市場化”的方式集中起資源,對抗一次又一次的危機,拯救人類。

相比之下,累計8萬多人感染,疫情影響嚴重百倍的中國,目前也僅僅降息10個基點。經過大風大浪的中國人,選擇的是“大禹治水”,而不是“開閘放水”。也許在一個具備強大動員能力的國家裡,印錢不顯得那麼緊迫吧?

本文源自看懂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