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国和欧盟就贸易战达成协议,其他国家会怎么应对?

阿拉丁的神灯123



这份协议是一个“停战协议”,但要想签署美欧的“自由贸易”这样的一个“和平协议”还有一段路要走。特朗普和容克达成的是一个大方向,但具体什么时候实现所谓“在非汽车类产品达成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这个目标没有时间表,下一步,在每一个领域需要双方的技术官员进一步地谈判,而且欧盟内部有27个国家,各自的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这个谈判的过程在短期内不会有结果。贸易谈判存在的不确定性很多,比如日本和欧盟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从2013年就开始了,如果没有特朗普上台可能还会谈下去。如果共和党中期选举失利,美国的政策会不会有调整?俄罗斯的天然气比美国要便宜很多,为什么要在北溪2号在建的情况下还要花高价从美国买天然气,美国能给予什么补偿?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的“长臂管辖”能不能对欧洲企业给予“豁免”?等等,都是需要讨价还价的。这个谈判的复杂性在于除了欧盟要和特朗普这个不讲信誉的人谈判外,欧盟内部还有多边协商的过程。至于说双方提到的目标在此前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贸易声明中也经常听到,所以现在要冷静观察,不要乱了阵脚。


所谓“其他国家怎么应对”,也分为几大类:一是日本、加拿大这样的美国盟友,他们迟早会入群,但后入群的特朗普肯定要狠狠敲一笔,所以也要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当双边谈谈变成多边参与的时候,博弈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就会加大,这就给其他国家以机会。二是东方大国这样的“领袖国家”,大国的地位不是靠谈出来的,而是靠打出来的,贸易上也是如此。所以能做的就是立足于打,但这种贸易战既要展现出坚定的国家意志,也要在现有的国际贸易规则内打,可能要付出比其他国家更多的牺牲,这样才有可能拉起一批中小国家。如果说美欧代表的是发达国家的利益的话,那么东方大国为首的金砖国家也可以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三是中小国家。中小国家面临着选择,要么接受美欧苛刻的“入群”条件,要么拥抱东方大国这个大市场,现在还是观望居多,大部分还是墙头草。不过他们将是促进“和谈”的力量。


上个世纪的那场战争,我们在军事上打出了大国地位,华盛顿树立的战争纪念碑至今仍是对美国的警告;也许只有在经济领域和美国扳扳手腕,必须在中期选举前狠狠地打疼了他,才能让特朗普这样的疯子坐到谈判桌前,成为在“没有打赢的贸易战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总统。


云霄飞翼


美国和欧盟现在是“基本上”达成零关税协议,从协议来看,欧盟增加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以及天然气的采购,换取美国取消工业产品的关税壁垒。

由于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差额不是很大,大概每年1000亿美元左右,欧盟只有增加对美国农业产品和天然气的采购很容易,把顺差抹平。

但是在旧的国际贸易统计方式,是不包含服务业业在内的,如果包含服务业在内,欧盟和美国之间根本不存在顺差,反而是贸易逆差。旧的国际贸易统计的都是以实物商品为主,但像现在的信息软件服务类并不计算在内。如果计算在内,美国和欧洲在双边贸易中一直都占便宜,所以特朗普在打贸易战的时候,欧盟抓住美国谷歌等信息软件企业来罚款,真的抓到了美国的痛脚。

如果把服务业算进去,美国和欧盟在双边贸易中并不吃亏,以每年实物产品贸易有逆差为借口,和欧盟打贸易战。欧盟不但对美国商品进行关税报复,还对美国的软件信息服务企业进行惩罚,贸易战打下去,吃亏的是美国。

这么欧盟答应增加进口美国的农业产品以及天然气是给特朗普台阶下,因为贸易战已经损害到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内部反对特朗普滥用关税权力的呼声高涨,并且限制特朗普在这方面的权力,特朗普也玩不下去,和欧盟恢复正常贸易是必然的。

不过由于特朗普和全球进行贸易战,对美国的农业产品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欧洲出手帮他一把。

对欧洲特朗普可以取消关税,恢复正常的自由贸易,但是对世界上别的国家就不会,特朗普代表的是美国制造业资本家的利益,他必须要为这个团体服务,平衡美国和世界制造业商品进口贸易这块是不会放手的,他放弃了欧洲的份额,等于把欧洲的份额分摊给其他国家。像墨西哥、加拿大、日本、以及其他的工业产品出口大国都是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

接下来大家如何面对美国在工业制品方面的贸易打压是个严重的问题,弄不好损失会很大。原来大家都抓住美国的农业产品往死里揍,但现在美国的农业产品有欧洲给他托盘,特朗普可以放开手脚来干。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拖住美国,想办法摆脱美国在信息软件服务业对世界的控制,然后抓住美国的这些科技公司往死里罚款,对美国的科技金融业进行报复性打击。

只不过,首先要找这些信息软件的代替品才行,如果找不到,只能等着被美国宰,除此之外还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对抗美国的关税大棒。


一号风手


《道可道非:发展硬道理的自作聪明自欺欺人》

财富蛋糕的大小问题,是如何解决需求端与供给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问题。切分蛋糕的比例高低问题,是如何解决个人占有社会财富总量的利益分配不平衡矛盾问题。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掩盖利益分配不平衡的矛盾,就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无止境的自欺欺人。

因为各自切分蛋糕的比例,永远只能在100%总份额内进行调整,而不可能创造出超过100%限度的新空间。不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的经济食物链贫富分化斗争,就是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非此即彼的“道路之争”,绝不是靠空洞的“开放包容互利共享合作共赢”就能够模糊过去。否则,自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到原始奴隶制小康社会“公私之变”以来,特别是从“民主法治”的古希腊奴隶制商业城邦和斯巴达商业军国主义时代以来,就不会有这种古希腊式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天下兴亡周期律了。发展到了网络信息高新科技时代,也就不存在私有化商业化拜金主义“纸牌屋游戏”的“货币贸易战争”了!


网闻博报


欧盟接连宣布两个消息,说明欧洲已经“屈服”。其实在前两天德国总理就是放出“和解”信息,“欧洲决定配合美国,但未来欧洲要寻求独立”。后半句可以忽略。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发动的“贸易战”,看似是无差别攻击,其实都是量身定做。有人说欧盟和日本签署的贸易协定逼迫美国在欧洲让步。真的是这样吗?

欧洲和日本同属一个阶层的工业发展类型,产业结构类似度很高。互签贸易协定无法做出量来,因此象征性意义更大。有对美国示威的意图在内,但对美国来说,都是几乎没什么威胁。

对于美国来说,日本只是次等主要市场。真正战场在欧洲。大家看下统计每年超过5000亿美元的相互贸易市场只有中美,中欧和欧美三方市场。

欧洲此时让步有很大嫌疑背后“捅刀子”的意味。贸易战一旦开打主战场必然是这三大贸易市场。欧洲此时“拉稀”即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原因有两点,特朗普最早提出欧美零关税壁垒。被欧盟拒绝,欧洲虽然相对产业链完整。但规模风散,成本过高。在大产业方面,美国有很大优势。成本不对等,优势自然在美国一方。

从欧盟宣布的只能看到结果,就近作出何种让步。现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欧盟准备“捅别国刀子。”一为取悦美国,形成集合联盟;二为转移美国“攻击”焦点,有可能成为美国“帮凶”,一起对付别国。

最近美国一系列动作都说明,发动贸易战是有差别攻击。虽然对主要经济体都实施攻击,但差别很大。尤其对欧盟设置的门槛,虽然难,但相对容易谈妥和接受。因此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有更深层次的谋划,值得警惕。


核子猎潜艇



别慌!别慌!别慌!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还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呢!现在仅仅是以谈判来解决贸易争端达成了共识,以及在非汽车工业品等领域达成了减少关税壁垒的意向而已,欧盟的朝野大多不看好欧盟与美国的会晤成果。

7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华盛顿举行了三个小时的会晤,在非汽车汽配工业品等领域减少壁垒,取消关税方面,达成了合作的意向,为此发布了联合声明。

然而,特朗普与容克的联合声明虽然很美,但细节却很模糊,离达成协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博弈等着双方,充满着很大的不确定。英国《卫报》对特朗普与容克的会晤持唱衰态度,称欧盟和美国仅仅是恢复了一些基本对话,试图避免灾难发生的会谈并不成功。

这是为什么?首先,美国并没有取消已经对欧盟开征的钢铁与铝的关税,这让欧盟非常失望。同时,美国向欧盟要求的“零关税”也没有实现。

其次,本次会晤,双方并没有触及欧盟最在意、最担忧的汽车及汽配关税,如果美欧无法解决争端,特朗普极有可能对来自欧盟的进口汽车及零配件加征关税,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商的欧盟不得不被迫应战,实施反制。

欧盟驻美国大使戴维·奥沙利文上周发出警告:汽车关税可能导致其他经济体对美国约2940亿美元出口商品采取报复性措施。如果欧盟敢于就此报复美国,那之前的谈判与协议将有可能毁于一旦,美欧的贸易大战几乎无法阻止。因此,容克访问华盛顿,与特朗普的会晤成果,仅仅是暂时阻止美欧贸易战陷入不可救药的境地,并没有完全消除潜在的风险。

为此,德国《今日新闻》大声疾呼“欧洲人不应该抱有太大希望,协议的实质谈判阶段尚未开始,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想在特朗普身上占点便宜,门都没有,我们德国、欧盟要耐心,要小心!


飞狼


美国和欧盟就贸易问题达成协议,这对于世界其它国家,尤其是那些发展中国家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当然,面对新的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无论是越南还是印度,它们都必须拿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


在欧盟和美国就贸易问题达成协议之前,欧盟和日本在7月17号正式签署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双边自贸协定。欧盟在新的双边自贸协定中承诺将取消99%的日本产品关税,而日本则承诺将立即取消94%的欧盟产品的关税,并且日本对欧盟产品取消关税的比例将会在未来几年内提高到99%。实际上在欧盟和日本正式签署双边自贸协定之前,双方已经就此进行了多年的谈判。

原本日本和欧盟在双边自贸协定的一些细节性问题上始终难以达成共识,导致协议的签署时间一拖再拖,不过当日本和欧盟共同面临来自于美国的贸易压力,双方最终便很快弥合了分歧,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个目前世界最大规模自贸区的成立。日本和欧盟自贸区的形成对美国必然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这大概也是这次特朗普和欧盟达成妥协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欧盟领导人)


如果欧盟和美国最终能够签署一份新的双边自贸协定,那么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必然也会在压力之下跟美国签署新的自贸协定。于是我们最终有可能看到的结果就是,世界最主要的那些发达经济体之间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贸易体系,这个庞大的自由贸易体系将会把其它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这样的结果对于印度和越南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而言无疑是一个糟糕的消息。

不要低估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战略决心,如果能够形成一个将亚洲大国(此处指越南邻国)排除在外的新的自贸体系,那么他们都会乐见其成,尤其是像特朗普这样一直对世贸组织存在很大不满情绪的人。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发现,美国政府在世界范围内威胁发动的一系列贸易战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个排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庞大自贸区。


(七国集团领导人)

当然对于亚洲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应对发达国家之间自贸协定的最根本方法还是要扩大内需,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加大国内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另外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新兴的发展中大国需要加强对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市场的开拓,通过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签署自贸协定来扩大自己的出口规模。总之不管各国面临的挑战多么艰巨,只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应对困难并化解挑战,那么各国依然可以获得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姓先生


这个所谓协议虽然签署了,但是离最终执行还有很远的距离,到了最后欧盟怎么“买单”的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目前美国急切出口的大宗商品天然气和大豆会怎样进入欧洲(不是欧盟,欧盟代替不了欧洲)?目前,俄罗斯的天然气占到了欧洲进口的40%,特别是东欧国家对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极大!虽然俄罗斯也涨价,但只是5,6个欧元€,而美国的则是7欧元€起价!并且将来对美国天然气形成依赖之后……美国人黑着呢!一涨再涨的价格欧洲怎么能承受的起?

去年“东部强国”购买了美国3000万吨大豆,这个庞大的数量根本不是欧洲能消化的了的!到时候会像“难民配额”那样强制性配额消化吗?大豆的问题让欧洲头疼,还有肉类呢?据称美国目前肉类及肉类制品由于“东部”不买了,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而欧洲的肉类生产大国德法丹麦西班牙……则认为这是欧洲肉类进入“东部”的好时机……现在倒好,美国的肉类怎么消化?

目前欧洲与美国的产业高度重合!前面说的大豆、肉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核心的“钢铝”、汽车、飞机……按照工业产能和人均工资、购地价格、税收……来看,美国当然有优势!如果“零关税”欧洲这些产业将严重的受到美国货的冲击!如果欧洲生产商不想被挤垮只能去美国建厂,这样一来又严重的冲击了欧洲的就业形式。


欧洲–美国都想着大量出口而非大量进口,他们之间签署协议只是“乙方”(卖方)自嗨!他们并非真心实意的愿意“互利互惠”!在国际市场都视对方为“眼中钉”,假如有机会都想着打垮对方(波音vs空客就是这样)所以,就算签订的什么协议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最多就是面子上好看罢了?至于其他国家观望就好!差不多70年前被全面封锁又能怎么样?现在国力极大的增强,还是技术输出国、资本输出国当然就更没啥可怕的了!自己稳住阵脚就行,至于什么“联欧抗美”、“联俄抗美”都不可靠,历史已经证明要想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


皇家橡树1972


北京时间7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共同会见记者时宣布,美国和欧盟就缓和当前紧张的贸易关系达成共识。双方表示,将致力于消除关税和贸易壁垒,避免当前一触即发的贸易战。

这的确是让人有些意外的。毕竟过去两个月里,美欧围绕关税和贸易可谓剑拔弩张,大有大打出手之势,可没想到,这么快二者居然就握手言和。

当然,妥协也不是没有迹象可循。7月17日,拖延日久的《日欧自由贸易协定》达成,欧洲获得了应对美国的筹码。再加上此次容克访美前,默克尔也已经放出了软话,表示现在愿意与美国合作——这意味着欧洲也给美国留了台阶。由此可见,欧盟有意愿跟美国媾和的。而反观特朗普,虽然他之前对欧洲气势汹汹,但一则欧美毕竟是传统铁杆盟友,美国国内与欧开战的阻力一直十分强大;其次,中美贸易战已经爆发,美国再要跟欧洲开战,本来也比较勉强。这种情况下,不管其表面如何,但就其国情而言,实际上也有与欧媾和的意思。既然如此,双方在剑拔弩张之后,再各让一步,这实际上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所谓的各让一步,究竟是否公平?或者说,美欧的这次和解,究竟是谁占到了便宜?

很多人评论说,欧洲是这次和解的大赢家——毕竟从战术逻辑上看,是欧洲之前的强硬立场和精心准备(与日签订自贸协议),才让特朗普改变了态度。而此次媾和后,欧洲顺利的祸水东引——让美国的目标集中对准中国,自己成功逃过一劫。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在云石君看来,答案正好相反——虽然为了这次媾和,欧洲可谓用心良苦,也做了精心谋划,但从结果来看,美国才是真正的大赢家,欧洲在“术”这个层面的上蹿下跳,并不能改变大势层面被美国压制的总体格局。说直白点,欧洲确实不折不扣的输了。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这次的美欧媾和,严格来说并不是达成终战协议,而仅仅只是个临时性的休兵而已。最终美欧能不能达成协议,还得根据后续谈判的结果而定——换句话说,欧盟只是暂时性的警报解除。

可为了这个暂时性的警报解除,欧盟又付出了什么代价呢?

我们简单列表下双方谈判各自所获得的“好处”:

欧盟方面,它承诺将进口美国更多的大豆;同意进口更多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双方将强化战略能源合作;欧盟同意医疗产品将遵守监管标准;同意降低工业关税。

而美国方面,特朗普答应接下来的具体谈判期间,不会对汽车及零部件提升关税,并重新评估钢铝关税。

这么一列,其实细心点的童鞋就会发现门道:欧洲对美国做出的承诺,都是实实在在的割肉;而美国,仅仅只是答应不对欧洲进行惩罚而已——最关键的是,这个不惩罚的让步,还仅限于谈判期间,这也就是说,如果谈判结果不合美国的心意,或者说谈崩了,那美国照罚不误!

欧盟主动向美国喂了这么一大块肉,才仅仅换来个美国同意与它谈判的资格而已,光从这性价比,就足以可见欧盟在这一轮博弈中的窝囊!

而接下来的谈判中,欧盟要想让美国罢手,还必须支付更惨重的代价——在会谈结束后的媒体见面会上,特朗普称,双方同意致力于零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并停止对非汽车类产品的补贴措施。

特朗普此言,实际上是给接下来谈判的结果做了个预先设定——欧盟必须跟美国实现零关税——至少是接近零关税!

这对欧盟来说可以说是非常恐怖的。关税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表面上这仅仅只是一种税收,但实质上,它是弱势经济体的一种保护。防止自家弱势经济体系被外部强势工业体质优价廉的商品给冲垮。

欧盟虽然也是世界一流经济体,工业门类齐全,档次也不低,但比起美国,依然还是有所不足——不仅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创新力不足,而且由于欧盟体制问题,其产业格局相对分散,整合程度不如美国;同时,欧盟由于大多采取高福利高税收制度,工人懒得要死,福利却好的要命,所以其生产成本也高于美国。至于农业方面,欧洲的集中程度也相对较低,不能跟美国那种大型机械化农场相比。所以,一旦美欧零关税实施,欧洲经济将不可避免的遭受重创!

而损失这么多,欧盟能从美国那里得到什么——了主要的东西就一个,保证自己的对美汽车出口不遭受限制。

牺牲这么多产业,仅仅换来一个汽车出口的保障。这实在是有些不划算。虽然汽车出口的确是欧洲的出口大项,美国又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出口市场,但为了这么一个品类,这么一个市场,让自己的经济蒙受如此巨大的损失这波操作不管怎么看都极不值当。

不值,还要答应美国条件,同意致力于零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并停止对非汽车类产品的补贴措施(这番表述意味着,欧盟大致上会答应条件,只是在细节层面会给自己多争取些保留利益),欧盟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欧盟之所以会这么怂,根子还在于其先天的结构性缺陷。

众所周知,欧盟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仅仅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联合组织而已。而且这个组织相对松散,欧盟中枢对各国并不具备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欧盟能够维持下去,一是靠合作共赢的理念和逻辑,以及德法二元轴心,尤其是德国的带动引领,才能将大家整合在一起。

只不过,德国是个弱势领袖,政治和军事上更是个不折不扣的侏儒,它能够主导欧盟,主要还是凭着其经济优势。

而在德国经济中,汽车行业占据着核心地位,是德国经济的命门所系。同时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汽车出口是维护德国经济的关键(德系车占据全球汽车出口市场的20%),美国又是德国汽车的最大市场。这就决定了,如果美国对德系车下死手,德国经济就会遭受重创。

这下德国就受不了了。何况美国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加码,将制裁范围扩大到西门子等其他德国制造,那德国真有可能被玩残废——换句话说,美欧真打贸易战的话,美国虽然不能直接打死欧盟,但完全有能力精准的打残德国。

这下德国就必须权衡了。德国本身是个工业国,其工业水平世界一流——虽然因国家体量限制,所以门类不可能太齐全,但几项优势工业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所以欧盟跟美国零关税,对德国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多影响——它的核心产业,美国制造是拼不过的;真正受影响的,不过是法国这种半吊子货,以及东欧、南欧的那些欧猪国家乃至农业大国。

美国拿汽车说事,摆明了是要以德国为突破口。如果欧盟向美国认怂,那么自己依然可以保全,最后倒霉的是别国;但如果德国选择死扛,那等于是以一己之躯,为其他欧盟国家挨枪——这等于是自己把自己当成了棒槌!

这样一算,德国率领欧盟对抗美国的决心就大为削弱。

当然,德国要认怂也是有很大副作用的。毕竟德国是欧盟领袖,如果它死道友不死贫道,其在欧盟的领袖地位将大大衰落——甚至欧盟因此分崩离析也不无可能。

对这样的后果,德国当然也心知肚明。但问题是,它如果死顶,不仅依然没用,反而下场更惨!

因为欧盟本身只是一个国际组织,德国能当上领袖,全靠经济实力。现在跟美国去死扛,后果必然是自己经济大衰。没了经济实力,德国也就hold不住这帮小弟了。到时候依旧摆脱不了欧盟解散、或者德国被撵下台的惨淡结局。

认怂,死道友不死贫道;死顶,不仅贫道依然要死,至于那些道友,照样也是树倒猢狲散的结局。两害相权取其轻,德国只能先顾自己——至于道友,先把这关应付过去,再想办法挽回吧!

这就有了容克访美前夕,默克尔那句“我们现在依然需要和美国合作”的话。虽然法国等兄弟国对此坚决反对,但在美国的强大压力面前,德国基于自己国家利益,别无选择!

德国不仅是欧盟领袖,还是欧洲经济核心,它既然决定向美国认怂,欧盟其他国家就算想死顶都不行,欧盟也就只好整体妥协了。

这就是欧盟的悲剧。如果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德国仅仅是欧盟的一个省的话,那特朗普的计策根本不可能成功——就算德国工业再重要,中枢也不会为单单一个省的利益而牺牲大局,中枢更不会允许一个省为了保全自身,而将其他省抛弃!

但欧盟只是一个国际组织,德国又只是个靠经济维持老大地位的领袖——而且这个领袖的地位还相对弱势,对其他兄弟国家并不具备绝对的控制力。这种格局下,特朗普拿德国经济做威胁,就打中了欧盟的七寸。在特朗普的精准打击下,欧盟这个看上去不逊于美国的庞然大物,最终就因内部的各怀鬼胎,而不得不缴械投降。

当然,德国虽然向美国投降,但并不代表它愿意接受失败的结局,它更不愿意欧盟就此分崩离析。尽管这次的投降,会让欧洲伙伴遭受巨大损失,进而大大降低德国的威望,但德国毕竟经济底子还在——这就决定了它还有号令三军的筹码。

当然,光有筹码是没用的。死道友不死贫道这种事,肯定会让各国大失所望,德国也不可能自家筹码全分出去,弥补各国因对美投降而蒙受的损失。所以德国要想重振威望,凝聚欧盟的人心,那就必须堤内损失堤外补,从外面捞回足够的好处。只有补偿了欧盟各国,德国才有脸面继续当这个欧盟老大,各国也才有信心和动力,继续把欧盟这个体系给维持下去。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堤内损失堤外补?答案不言而喻——放眼全球,除了美国,还能有足够的肉来弥补欧盟的,就只剩东方大国一家了。所以,与美国一起,加入对东方大国制裁,很有可能成为美欧正式协议达成后,欧盟的下一阶段战略选择。

不可讳言,未来的东方大国,将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那么,对美欧(未来还会包括日本,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韩国、台湾)的贸易大战,东方大国该如何应对?它究竟有没有胜算?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861节——贸易战之第五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持续收看全部云石君原创文章。


云石君


新的贸易规则,要在现在的总统特朗普的商业规则下,重新制定了。

背景:在欧委会主席容克到美国谈关税问题之前,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起来到日本,跟安倍晋三谈贸易协定。当地时间7月17日,欧盟和日本签署了一项内容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承诺取消99%的关税。这一次日本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了,建立一个覆盖6亿人口经贸区。

特朗普看了上面这张照片,心里狠的牙痒痒。

容克17日在东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天欧盟与日本签署经济伙伴协议,这是世界贸易的一个转折点。” 图斯克指出,日本与欧盟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相信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安倍发言时指出,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增加的背景下,日本与欧盟将成为自由贸易的旗手。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原本美国和欧盟怒怼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来回忆一下容克和特朗普在会谈之前的表态:

上图为美国优先、不要挡特朗普的道

美国6月1日起向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加征高关税,同时正在考虑向这三方的汽车及其零配件加征关税。

容克表示:美方若执意出台汽车税,欧盟已在考虑反制清单,其中将考虑对美产煤炭、药品和化学产品等征收报复性关税。

为了牵制美国,给美国上眼药。在容克去美国之前,先和日本把自由贸易协定谈下来,形成了6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这个美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荣克和特朗普用三个小时,就把贸易协定谈成了。日本的"功劳功不可没"啊!这次日本和欧盟的统一战线,不得不让美国重视起来了。到底是应该继续坚持政策呢还是听从欧盟的,两者都是一条不通的路。日本是美国的盟友,这个时候美国就要重视起欧盟和日本的的自由贸易协定了。

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局面的世界,是特朗普一手制造出来的,撕毁贸易规则的是特朗普,重新制定“美国优先”的贸易规则,又在特朗普手里制定出来了。难道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吗?

其他国家就应该效仿欧盟和日本的这种做法,跟美国没有什么好扯淡的。谈的拢就谈的,谈不拢的话,就找其他国家,扩大贸易的对象。把本国市场里美国的份额给其他国家,另外要加大科技投入,美国为什么这么牛,不就是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 是老大吗?


阿拉丁的神灯123


如果以为西方发达国家只是“退出”WTO这个群,自己再拉一个“自由公平贸易群”这么简单,那就错了。美国和欧盟、日本如果只是组成世界最大的“零关税贸易群”并不可怕,怕只怕美国的用心不仅仅是“美国优先”,而且要“美国霸权优先”,借此机会拉帮结派全力打压亚洲崛起的大国,以排除其全球霸主地位的任何可能威胁,那就非常危险了。

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自由公平贸易群”,那么亚洲大国也可以自己拉群;欧盟需要美国的市场,可以按照美国的规则和美国建群;欧盟也不会舍得扔掉亚洲大国的市场,也可能和亚洲大国谈判,按照双方能够接受的条件一起另外建群。但是如果西方国家的“自由公平贸易群”是带着政治目的,有意要打压一些国家,以舍弃这些国家的市场为代价,达到永久性压制新兴崛起国家,从而保证自己在地球上的最“先进性”,那就非常可怕了。

更有甚之,如果西方国家以这个“自由公平贸易群”为基础,有条件地接受一些“二等群成员”,拉拢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完全挤压政治对手国家的生存空间,那么,亚洲大国面临的形势就会非常困难。

特朗普的这盘棋下得很大,很凶,很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