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女子冒充“清朝格格”騙得360萬,這事真不能怪騙子

近日,山東菏澤警方破獲一起假冒清朝格格特大詐騙案。男子潘某某夥同40歲女子梁某假稱自己是清朝格格,擁有清朝國庫的開庫權,詐騙受害人聶女士360萬元。騙子告訴聶女士,投資後一週內能得到3600萬元的高額回報,過了春節就會再返還3.6億元。

女子冒充“清朝格格”騙得360萬,這事真不能怪騙子

看到這樣的新聞,只能呵呵了,這事真不能怪騙子,如此低劣的手法,如此不真實的謊言,竟使聶女士上了套,聶同志這智商,我都懷疑她怎麼賺的這360萬塊錢。

上當受騙的案例形形色色,但受騙的實質卻有著驚人的一致,“輕信、貪利”是所有受騙者受騙的最直接原因,閱歷淺、缺乏相應教育又是造成輕信和貪利的直接原因。騙子和被騙者兩種基本社會角色,演繹了形形色色的騙與被騙、防騙與再被騙的不同原生態,騙錢騙色、騙名騙利,各有花招。

女子冒充“清朝格格”騙得360萬,這事真不能怪騙子

像前幾天審判的徐玉玉電信詐騙案,這類詐騙案件得用人們的大喜、大悲、恐慌、恐懼心理,這些時候是人的心理最脆弱的時候,判斷往往缺少理性。所以騙局往往以刺激性信息為前站,先讓大家迅速產生激烈情緒,緊接著以其它的身份獲得受騙者信任,使受害人失去警惕意識和反抗意識。這種詐騙的手法,其實也是利用了人們的輕信心理。

女子冒充“清朝格格”騙得360萬,這事真不能怪騙子

從認知和心理缺陷來認識謊言如何對普通人產生影響,我們需要通過學校的人文教育和社會宣傳來提高民眾的理性思考水平,這樣的啟蒙教育很能幫助瞭解欺騙的運作機制,也能看到自己易於上當受騙的心理弱點。其實,有了這兩條,我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增強,被欺騙和利用的危險也就自然會降低。

【不停的老兩】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