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填報志願報冷門專業,就業時就會遇冷嗎?這些專業國家可有大用處

一直以來,學生家長問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填寫高考志願時應不應該報熱門專業呢?

在這裡,小編就想反問了,難道冷門專業畢業了就不好就業了嗎?

其實,所謂的冷門和熱門專業,大多數情況是人們依據社會供求關係以及就業的體面程度、經濟收入來考慮的。

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是否就該對這些冷門專業避而遠之?是不是學了冷門專業,就一定會就業遇冷,不如那些學熱門專業的“錢”途光明呢?

填報志願報冷門專業,就業時就會遇冷嗎?這些專業國家可有大用處

1.那些你不知道幹什麼的專業

想了解哪些專業是冷門其實很簡單。翻開高招專業目錄,總有那麼幾個名字會引起你的疑問。

不少考生一遇到名字都沒聽說過的專業,第一反應就是將它們打入冷門專業的行列。

面對陌生專業,其實只要有一點求知慾,網上搜搜資料,就能從這些專業中發現契機。

比如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早已脫離了房屋排水這些簡單的概念。現如今,如何確保水資源的安全與潔淨越來越受到重視,給水排水專業人才也越來越緊俏。雖然該專業名字顯得很專,卻是寬口徑專業,因而也擁有較廣的就業面。

還有一類專業,讓人感覺並不陌生,但人們容易根據專業名稱望文生義,自以為了解,卻並不知道專業的真正內涵。比如地質學專業,很多人對其的印象還停留在挖山找礦、挖地打井的場景中。

其實,這門學科在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超高溫高壓技術和同位素示蹤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下,在解決能源、資源、生態環境、防治自然災害和開發新型材料的工作中都有重要作用。

填報志願報冷門專業,就業時就會遇冷嗎?這些專業國家可有大用處

2.那些你知道幹什麼也不想學的專業

還有一類冷門專業,就是大家普遍覺得熟悉,但因為擔心其就業面太窄,或離熱門的行業領域太遠而視為畏途。

諸如歷史、哲學、數學、物理這樣的文、理基礎性學科,往往被大家當成“學問”,卻不知道這些學問如何應用,或者是不瞭解這些學問對就業有什麼用。

似乎讀了這些基礎性學科專業,要麼一直讀到博士留校,要麼只能到中小學去教授相關科目,“學無所用”的疑慮把不少人擋在了這些專業門外。

曾經,哲學專業一直是文科狀元的理想。如今,這曾經的“思想殿堂”卻成為調劑專業的“收容所”。

填報志願報冷門專業,就業時就會遇冷嗎?這些專業國家可有大用處

從招生人數來看,哲學專業不及1萬的招生人數僅是工學招生人數的零頭,大多還是被“調劑”的。

但是哲學專業也在“冷”中求變!去年11月24日,財政部、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通過實行資金分類管理,建立間接成本補償機制和績效獎勵制度,下放預算編制和調劑權限等方式,力求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師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同時不少高校的哲學院系開始了自己的交叉學科實驗項目。

北京市教委年初發布的《2016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北京地區在本科及以上就業中,哲學專業的就業率最高,竟達到99.02%。

然而,相關招聘網站統計顯示,就連公認比較容易進入對口行業的金融專業,其對口率也不到一半。從這個角度講,學習哲學最後發現就業不對口,未必比學習法律最後無法對口就業損失更多。

就業不對口看似是一個負面現象,但如果以大就業的眼光來看,自畢業分配工作的人才市場計劃經濟解體後,“學什麼未必幹什麼”正體現瞭如今人才市場選擇的豐富性與活力。

填報志願報冷門專業,就業時就會遇冷嗎?這些專業國家可有大用處

3.那些你或許還沒發現的“潛力股”

在不同時代,冷門與熱門專業也可能發生逆轉。

比如計算機專業,在今天看來無疑是大學裡最熱門的專業之一,似乎學了計算機不但不愁找工作,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也指日可待,讓眾多考生爭相報考立志做“碼農”。

然而,從計算機誕生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的相當一段時間裡,計算機程序員還只是一個以女性佔主導,類似於話務員、打字員那樣的安穩工作,就業崗位也十分有限,更難和創業、創新、打拼、發展潛力這些詞聯繫在一起。

直到家用電腦的普及,以及其後互聯網大潮的到來,才讓計算機專業搖身變為大學裡的熱門,但此前卻絕少有人預料到它會像今天這樣火爆。

因而,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冷門專業,它與之相對,熱門專業一旦培養規模過大,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導致專業價值的貶值,出現就業難、就業不對口現象嚴重的情況。

填報志願報冷門專業,就業時就會遇冷嗎?這些專業國家可有大用處

很多考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和考量,但立志選擇一些比較冷門的專業,也要為前途做好充足打算。畢竟冷門專業社會需求總量較小,在有限的崗位裡往往需要學歷更為高端的人才。

是否做好深造的準備,或者通過輔修專業等手段增加自己的擇業空間,如何通過課外學習提高綜合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力,都是選擇冷門專業的考生需要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