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在中國,有句成語說,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意思是為死去的人造塔,

畢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

此成語由佛教中而來,

在佛教大正藏經集部《佛說罵意經》中佛雲:

“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

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

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這裡的浮屠是梵語佛陀的音譯,又名佛塔。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早期的佛塔是一個半圓形的大土冢,

完全是墳墓的形式。

用來供奉佛舍利、經卷或法物。

根據佛教文獻記載,

佛陀釋迦牟尼涅槃後火化形成舍利,

被當地八個國王收取,

分別建塔加以供奉。

在釋迦牟尼一生中有紀念意義的八個地點,

如誕生處的蘭毗尼花園、

成道處的尼連禪河、

法處的鹿野苑、

安居處的祗陀園,

從忉利天下處的桑迦屍國曲女城,

化度分別僧處的王舍城、

將入涅盤處的毗耶離城,

涅盤處的拘屍那城,

建造了八大靈塔,

依次稱作

聚蓮塔、菩提塔、

吉祥塔、神變塔、

天降塔、和平塔、

勝利塔、涅槃塔,

這些塔都是有紀念意義的。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佛教於公元一世紀始入中國,

歷經漢化而形成漢傳佛教,

佛塔樣式也由覆缽式塔漢化為,

亭閣式塔、樓閣式塔,

又由樓閣式塔衍生出密簷式塔。

中國的佛塔有木塔、磚塔等建材類型,

許多佛塔會刻有建塔碑記﹑佛像﹑佛經等。

佛塔種類

按層級分: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

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

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等。

按形狀分:方塔﹑圓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等,

另有大塔﹑多寶塔﹑瑜祗塔﹑寶篋印塔﹑

五輪塔﹑卵塔﹑無縫塔﹑樓閣式塔﹑

密簷塔﹑金剛寶座塔﹑墓塔﹑板塔婆﹑角塔婆。

按建築材料分:磚塔﹑石塔﹑玉塔﹑

沙塔﹑泥塔﹑土塔﹑糞塔﹑

鐵塔﹑銅塔﹑金塔﹑銀塔﹑

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寶塔﹑香塔。

按性質意義分:祈福塔﹑報恩塔﹑法身塔﹑壽塔。

等等,當然還有其他分類,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中國佛塔的高度從數寸之小到數十丈都有,

一般來說,不論佛塔的形態、大小如何,

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的。

塔基有四方形、圓形、多角形,

塔身以階梯層層向上壘築,逐漸收攏。

在中國,若論塔的數量和它們形式的多樣,

風格的豐富,可以說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各種極富有建築裝飾美感的塔,

與山川、河流、村落,

共同構築了中華民族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如果問中國最大的舍利塔在哪裡?

看這裡,就在位於南京棲霞古寺。

棲霞寺舍利塔的整體結構緊湊,

雕飾華美,塔八角五簷,

是研究南唐建築的重要實物,

中國佛塔藝術的精品之作,

是南方非常少見的密簷式塔。

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元年(483年),

舍利塔後於隋朝仁壽元年(601年),

復修原為五層方形木塔。

現存石塔系五代南唐(937~975年)重建。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棲霞寺舍利塔為密簷式,五級八面。

自下而上分為塔座、塔身和塔剎3部分,

通高18米,全用白色石灰岩石砌造。

塔座3層,自下而上為基座、須彌座和仰蓮座。

基座平面雕刻遊於海水和祥雲之中的龍、鳳、魚、鱉等紋飾,

側面雕石榴、鳳凰圖案。

須彌座上下疊澀部分,

側面雕覆蓮及石榴、獅子、鳳凰紋飾,

中間束腰部分作八面體,

8個轉角處均雕作半圓形角柱,

柱上浮雕力士和立龍形象,

柱間浮雕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圖”。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須彌座上置有三層蓮瓣的仰蓮座,

以承塔身。塔身5層,

每層均出簷深遠,簷口呈曲線,

上刻蓮紋圓形瓦當和重唇滴水,背端飾龍頭。

第一層較高,約3米,撩簷石立雕飛天形象,

八面轉角雕作仿木倚柱,柱上設闌額,

東西兩面正中分別浮雕文殊、普賢像,

南北兩面雕石門,門柱鐫刻經文,

其餘四面各雕一尊天王像。

第二層高約1米,再上各層高度逐層減低。

不設門,各層的8面都雕出兩座圓拱狀石龕,

龕內浮雕一坐佛。塔剎5層,各有蓮花雕飾。

這種設臺座的密簷式塔為現存石塔中最早的實例。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梁思成與林徽因曾經考察過棲霞寺舍利塔,

他們稱讚舍利塔重修工程

“開我國修葺古建未有之佳例”。

在梁思成所著《中國建築史》第六章第六節

《五代、宋、遼、金之實物》中

第二段《磚石塔幢》,

計有400餘字、附圖2幀。全文如下:

棲霞寺舍利塔在江蘇江寧縣棲霞山棲霞寺。塔全部石造,平面八角形,共五層。初層塔身頗高,立於堂皇富麗之須彌座及仰蓮座上。須彌座下更有階基兩級,最下乃敞闊之階基也。階基地栿之上,壓闌石之下,以間柱分間,其上週施勾片斗子蜀柱勾欄,正面則置踏道以升降,角上則立八角形望柱。須彌座下方澀兩級,鐫壓地隱起鬥八水浪龍鳳寶相華等文,雕刻極精。須彌座束腰刻佛跡圖。塔身每角立倚柱,正面刻作門形,其餘各面浮雕金剛菩薩等像。柱頭之間有闌額,但無斗拱,僅出混石一層以承簷。以上各層塔身低矮,每面作二龕像,各層簷均刻作椽子瓦隴形塔下部埋沒已久,至民國十九年重修,始將階基掘出,並得殘勾欄一段,因得照式補制,恢復舊觀(第80圖)。全部重修工作,除塔剎形制或有可疑外,至為謹慎精審,開我國修葺古建未有之佳例。其計劃人乃中國營造學社社員,中央大學建築系盧樹森劉敦楨二教授也,塔之建造年代無確實紀錄,然考其建築形制與雕刻作風,當為五代吳越王朝物。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佛塔雖然是一種建築物,

但是人們卻可藉此積累功德。

繞塔簡單而又方便,

因此不少佛教徒都會“見塔必繞”,

《右繞佛塔功德經》雲:

“一切諸天龍,夜叉鬼神等,

皆親近供養,斯由右繞塔。”

意思是說:一切天龍、夜叉、鬼神

都會對你親近供養,

而不會肆意加害。

那麼繞塔時,應該左繞還是右繞呢?

繞塔時一定要右繞,

《華嚴經》中也說“右繞三匝”。

繞塔必須順時針,如果逆時針方向繞,

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非常大的過失。

右繞佛塔的功德非常大。

在佛經中記載這麼一段故事,

往昔有批商人到海里取寶,

途中遇到鯨魚的危害,幾乎被它吞食時,

他們大聲地念佛號,鯨魚閉口而死。

後來鯨魚轉生為人,名叫須瑞迦塔,

他從小就入寺為僧,最後獲得了阿羅漢果。

那他獲得聖果的因緣是什麼呢?

原來他前生曾是一隻蒼蠅,

聞到佛塔周圍的牛糞味,

很幸運地繞塔一週。

另有一種說法是,蒼蠅停於浮在佛塔周圍的牛糞上,

當水流經佛塔四周時,蒼蠅也跟著繞塔一週。

以此功德,他在佛陀出世時證悟了聖果。

所以大家不要認為繞塔一匝

或禮塔一次的功德不大,

因為佛塔是威力強大的聖境,

稍作一點微小的善行,

都足以讓我們淨罪積資。

《一切如來秘密舍利陀羅尼經》雲::

“乃至應墮阿鼻地獄者,若於此塔一禮拜、

一轉繞,彼等皆能得以解脫。”

因此,到了有佛塔的地方一定要轉繞,

不要拍個照片就馬上離開了。

繞塔方法

為什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居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繞行佛塔,需禮佛(或問訊)三拜,然後緩行,

當須右繞,不可左轉。

繞塔可繞三匝、七匝或九匝(以單數為吉祥),

總之繞的越多,功德越大。

右繞佛塔,需恭敬至誠,合掌當胸,持唸佛號,

如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嗡嘛呢叭咪吽,

或默唸,或出聲念。

繞行佛塔,需低頭收攝眼根,

不得左右顧視,不得踏傷蟲蟻,不得隨地吐痰。

繞行佛塔,需端正身心,消除煩惱雜念,

發露懺悔罪業,也可祈求心中的美好願望。

繞行佛塔,需生起利益眾生的菩提心,

不得中間停步與人閒談雜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