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1945年的德军还有700万士兵,却为何被迫投降?

二战打到1945年,两年前还战无不胜的德军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在各条战线上都被打得一溃千里。年初在东线,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一下子将德军击退了500公里,几乎将德军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全部消灭。在西线的阿登战役中,德军拼尽最后一丝力量偷袭美军,结果差点被美军用“美元”砸死!就是最稳固的意大利战线在当年的四月份也被打开了缺口。到希特勒自杀前的战线已经完全崩溃,就连最痴心妄想的希特勒也识趣的自杀了。但是问题是,德军投降时德军总计还有将近700万的军队,为何战争却打不下去了呢?

1945年的德军还有700万士兵,却为何被迫投降?

二战德军

很多人认为在战争中战败的一方的兵力数量肯定是随着战争进程而不断的减少,这样的观点对于一场战役或者一场小型的局部战争来说很可能是使用的。但是对于二战这种大规模的全面战争来说就不适用了。全面战争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生死存亡的战争,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交战规模和地域越来越大,双方肯定会竭尽全力动用一切人力物力将战争进行到底。损失一个人就要补充更多的人来压倒对方,这就意味着交战双方的士兵人数越来越多。

1945年的德军还有700万士兵,却为何被迫投降?

二战德军作战地域很广

1945年的德军还有700万士兵,却为何被迫投降?

比如二战早期日本鬼子刚刚发动侵华战争时期,其现役总兵力不过区区百万人,陆军才70万人。但是面对伟大的中国抗日民众的顽强抵抗,这些兵力分散的越来越广,它就不可避免的增加军队数量。到了1941年末期,它又自不量力的开辟了太平洋战场,兵力需求就更大,只好不顾自身的工业能力增加军队数量,到其投降时日军人数已经高达300万。其工业能力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么多的军队,这也是导致其战线崩溃的主要原因。

1945年的德军还有700万士兵,却为何被迫投降?

德军每年的兵力损耗很大

作为日军“祖师爷”的德军同样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德军的军队人数在短时期内经历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在1937年底,德军总计才有60余万人。但是到了1939年就激增到了将近200万人;到了1941年达到了700万;在1943年宣布总动员后膨胀到了1300万。这样快速扩军的前提当然是德国发达的工业基础和成熟完善的军事体制。

1945年的德军还有700万士兵,却为何被迫投降?

博物馆德军装备

但是1943年德军的作战地域简直到了极限,陆地战场南边到了非洲,东到高加索,北到北冰洋沿岸。对手也不仅仅是一个法国或者波兰,而是同样有着一千多万大军的苏联和一个已经完全动员起来的大英帝国,最关键的是背后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它不仅拥有着最丰厚的物质和科技力量,而且同样动员了1000多万大军准备随时踏平第三帝国的土地。如此看来德军这在战争末期剩余的700万在盟军的铁蹄下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再打就是彻底的灰飞烟灭。

1945年的德军还有700万士兵,却为何被迫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