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62个红手印

62个红手印

62个红手印

这些鲜红的手印印在纸上,更印在了父老乡亲们的心里

今年6月,郝金龙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结束了,然而他刚刚收拾好行李、交接完工作,人还没离开时,两页按满62名村民红手印的申请书就先他一步到了自治区扶贫办。

“在他的帮扶和指导下,我们嘎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贫困户脱了贫,日子越来越好,现在他任期结束了,我们舍不得他走,为了金山嘎查的发展,我们恳请上级领导让他延长帮扶时间,继续带领我们脱贫奔小康。”申请书上字不多,却句句实在。

62个红手印

兴安盟扎赉特旗宝力根花苏木金山嘎查第一书记包宝山是第一个摁下手印的人,他说:“帮扶干部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我们亲眼看到了嘎查的变化,让郝书记留任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62个红手印

郝金龙是自治区扶贫办派驻扎赉特旗宝力根花苏木金山嘎查的驻村干部。2016年5月,29岁的郝金龙肩负驻村帮扶重任,来到了金山嘎查。初来乍到,生活条件差、语言不通、不熟悉嘎查工作、“两委”班子组织涣散,开展工作非常困难。然而,军人出身、从事扶贫工作多年的郝金龙,天生就有着不服输的闯劲儿与干劲儿。来到嘎查2年多的时间里,郝金龙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和感情,听实话、办实事,用真情赢得了嘎查群众的信赖。

在郝金龙办公室的墙上,一幅“扶无定法”的毛笔字挂在醒目的位置,这是郝金龙的工作法则。

62个红手印

“面对贫困户,要有方法,但并无定法,只要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有助于脱贫致富,就是最好的办法。”郝金龙说,脱贫致富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提高贫困户的产业收入,让他们有持续的增收渠道。为此,郝金龙结合“菜单式扶贫政策”,协调帮扶资金,集中精力帮助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同时,针对不同贫困户的特点与需求,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发展产业。

62个红手印62个红手印

在孟繁海的小院里,牛壮猪肥、鸡鸭成群。孟繁海是金山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儿身患残疾,女儿在读大学,全家收入仅靠30多亩玉米地,生活拮据。去年,依靠着郝金龙帮助选定的庭院经济项目,老孟打了个“翻身仗”。“我家能脱贫,多亏郝书记给张罗的这些家禽家畜,再有2个月小牛犊就可以卖了,3头牛犊能卖2万元,小笨鸡也能卖出6000元,加上今年的土地收成也不错,还有我在嘎查当环卫工人的工资,今年不仅能还完外债,还有不少存款呢!”孟繁海高兴地说。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相恒义 孙一帆 胡日查 来春誉 见习记者 高敏娜

校对:董柏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