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一问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个“不知”?

“一问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个“不知”?

“一问三不知”是指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

  • 1 “一问三不知”这个典故的溯源: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中记载,晋国的苟瑶率兵围攻郑国,齐平公怕对齐国构成威胁,派陈成子率军援救。

苟瑶见陈成子部队军容整齐,担心打不过遂命使者前去游说,谁知被陈成子识破,苟瑶更是犹豫不定。

晋国使者走后,有个叫苟寅的部将报告:“有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营门,准备把齐军全部消灭。”

陈成子正颜厉色道:“即使晋军派出一千辆以上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会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

君子谋划一件辜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会向上报告。

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7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一问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个“不知”?

后人遂根据此话概括出“一问三不知”一词。

《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

邓拓在他的《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对“始、中、终”做了很详细的阐述:

  1. “‘始’,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
  2. ‘中’,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过程在内。
  3. ‘终’,这就是事物发展变法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所以“ 三不知”就是指对于事物的开始,发展和结果都不了解。

  • 2 “三不知”还有突然、一下子的用法。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说道:“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用“三不知”表示匆匆忙忙、冒冒失失。

《金瓶梅》十三回里有“那西门庆三不知正进门,两个撞了个满怀。”可见,“三不知”还有突然、一下子的用法。

清代无名氏所作《定情人》中写道:小姐一见彩云,就问她:“我刚与若霞说的几句话,怎就三不知不见了你,你到哪里去了这半晌?”

而到现代,“三不知”就只是表示对情况一无所知了。

“一问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个“不知”?

  • 3 “一问三不知”在今天的新含义。

第一个新含义: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工作不称职的时候,可以说这个人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它的原始涵义对于今天的职场人士非常有警示意义。

它告诫今天的我们在做事情,做决定或者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对事物发展的开始,发展与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才可以行动。

相反的,“三不知”就是不知道事情的开端,不知道事情的发展,不知道事情的结果。

第二个新含义:当我们形容一个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关心与己无关的事情时,也可以用这个成语。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