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庞中华的字算不算误入歧途,对我们后来练字人的有益教训是什么?

陈德霖


我发现有些国人有个特色,一些狗屁不懂的人特别喜欢和擅长充当内行,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刷存在感,这是很荒唐,很可笑的现象,而这种现象还特别突出。



庞中华的字写的还是不错的,比较工整,中规中矩,可以列入硬笔书法家的行列,而且也影响到了很多人练习庞体字帖,也有很多人,从此写了一笔好字,这是我们乐于见到的,练习书法也是一种好习惯,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练习书法,庞中华是有贡献的。


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人写字跟狗扒拉似的,还一本正经的批评庞中华,这就可笑了,不知道他们所说的误入歧途是什么意思,我倒觉得是看别人写了一手好字,羡慕嫉妒恨,所以这类人,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杠精,就是看着不顺眼,看那不顺眼,问他,庞中华的字,啥问题,他们啥也说不出来,他们就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这种批评没有任何意义,就是单纯的发泄,喷子喷而已。

我倒觉得,对于我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对这个对那个批评,不如踏踏实实选一个练习,当你写的好了,再去批评,也能说到点子上,自己写字跟狗扒样,说别人总是贻笑大方。

尤其对于我们的学生,无论谁的字帖,找一本练习,总比你的任性自由体好的多,在这些字帖里,庞中华的字还真是最适合练习的,如果你有对书法的审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如果两眼一抹黑,不如找本庞中华的字帖,也会学有所成。


韩东言


说庞中华的字误人歧途,我不是很认可。我就是庞体的受益者。

90年代初的时候,大约92年左右,我刚上初中。我们那个班写字好的很多,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们开始了买字帖练字。

那个时候,周围没有太多的字帖,书店里卖的全部清一色庞中华的字帖。

庞体很受学生的欢迎。大家都在学庞体,还比赛谁学的像。

我是庞体粉丝的其中一位。学的还算可以,能达到个中等水平。就我这水平,都把同桌羡慕的不行,没事的时候,他老拿我的作业临摹。为此,我得意了好一阵子。

后来,慢慢的,上高中、读大学。书店里的字帖已经不限于庞体了,那个时候,顾仲安、钱沛云、田英章等等已经开始崭露头角、闪亮登场了。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审美的角度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作为曾经的书法明星,庞中华由一枝独秀,开始面临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局面。

市场曾经把庞中华捧到了顶峰,让他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也还是市场,让英雄迟暮,独自品味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滋味。

渐渐的,庞体开始慢慢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有些东西,强求不得。

这么多年,虽然自己的字有所提高,我也认识了老师,加入了书法协会。但是,作为曾经的书法的启蒙人、领路人,我还是打心底里尊敬中华老师,因为他让我喜欢了书法,让我体会到学好书法的乐趣和益处。

如果哪一天,有幸遇到他,我肯定会虔诚地向他鞠一躬,以此表达我的敬意。这是我们70后那代人对书法的情怀,对书法贡献者的情怀。

如果非得让我说,他对后人有益的教训是什么。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优胜劣汰,花儿不可能永远红。不光是他,即使现在红的发紫的那些所谓书法明星,都会有这么一天。

品味历史,解读书法,我是堯堯1978!感谢关注!

-END-


堯堯1978


谈不上误入=_=歧途吧。

我也是庞中华字帖的受益者。那个时代,上世纪80-90年代,出字帖的人很少,庞中华真的是一股清流,打开了从拙劣到看的下去的小小转变。虽然他的毛笔字可能确实功力一般,但钢笔字还是过得去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甚至出现了误入歧途的言论。这种言论我认为是不对的。


虽然有些过时,但绝不至于太差,起码比一般没练过字的人好看多了,足矣。以我为例,没练庞中华字帖以前,字非常难看,不成体统。练了一年左右吧,居然像个样子,好看多了。我在上师范的时候,大约是88-90年,练了两年,无论间架结构还是整体水平,都提高了不少。起码看起来顺眼多了。所以,随意抹黑是不可取的。但现在,我的字还有庞中华的影子,虽然有所改变,但基本属于“庞体”类型。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庞中华的字并不可取,落后于时代,不是那么好看。但在当时是最流行也是唯一的可练字帖,我们别无选择。庞中华热之后,才慢慢有别的字帖出现,但影响力应该是逊于庞中华字帖的。





至于教训,谈不上吧。好歹改善了自己的字迹,足矣。

欢迎关注大侠,欢迎评论留言,谢谢大家!


大侠来也


“误入歧途”你是不是在搞笑?

我不知道题主是什么的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出于什么目的说出这样的话。

庞中华的字简直就是学钢笔字者的启明星,导航灯,指引标。那一个初学者不是视为神明般的爱戴。对我们学习钢笔字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楷模。



如果题主也是传授钢笔字的从业者,你的目的就是出于羡慕嫉妒恨了。你这么牛✘,你出版过什么样的作品,被人学习,仿效。不妨拿出来看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高下自有评判。躲在阴暗处诋毁别人是不道德的。

如果题主是一位学习者,在你的练习的道路上,出现了那种偏差?也说出来给大家分享,看看什么原因?

是你傻,还是你很傻。才大放厥词,不知羞耻。

庞中华作为钢笔字的大家,已经在这条路上浸淫多年,手法,水平如火纯清,登峰造极。但硬笔书法毕竟不像毛笔字,有它的局限性。到达一定高度,再难以提升,突破。——高手多寂寞,高处不胜寒。



再后来,庞中华的字开始向隶书靠拢。在写作当中有了自己的习惯,难免会有一点随意行,大家发现没有,庞老师的字后来左右结构都偏大。最后一笔竖划拉的很长,这对初学者来说就有点难,有点不必要的做法。

说的不好,

大家探讨。


老郭看世态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问得很善意,也很值得说。

回答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

一、庞中华先生有他的历史地位

二、现在练字不要学庞中华

二三十年前,庞中华是推广练字的第一人,但是有时代的局限性。几十年过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改变了,我们不能以现在要求当时的人。不要贬低庞中华先生,但现在不是庞中华的时代,我们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庞中华,硬笔第一人。

庞中华,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四川达州市人,生于1945年10月21日,1965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探专业。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

自1980年以来,有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其图书总印数已突破1亿5千万册。他创办的庞中华硬笔书法中心及学院, 迄今已培养学员120余万人。

上面的数字,都是保守数字,当时庞中华的风潮和支持者,比现在任何一位书法家都要搞。

在1980到2000年前,庞中华先生是书法界最有人气的。

他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学钢笔字。他的出现让当时很多年轻人,喜欢写硬笔字。

庞中华先生会乐器,特别擅长手风琴,他的视频硬笔课程很有趣。

1980年之后,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慢慢解决,开始想着精神层面的事情,庞中华先生让练字成为一部分人精神层面的事情,这是很伟大的。庞中华先生的字是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甚至可以说,庞中华先生以练字,填充了当时有些年轻人,工作之外的活动方式。

到底是时代造就了庞中华,还是庞中华创造了一个时代,不好说。

我们不要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人们的选择。以前一支永生钢笔,或者一支英雄钢笔,一本本子,很多年轻人的标配。现在呢?

我们要肯定庞中华先生做出的贡献,庞中华先生是硬笔史上的第一人。

我一向不认同,“硬笔书法”这个说法。但是要在历史中选一个,推广硬笔字,推广硬笔书写第一人的话,毫无疑问只能是庞中华先生。

但是,时代不同了,时间空间,整体环境都不同了。庞中华先生的硬笔字,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硬笔,不再像硬笔了。

我们现在已经不是1980,1990年代,很多人对事物的追求,要求比20年前高很多。庞中华先生的字,已经不符合现在的需求。

先看一下庞中华先生的字,先看硬笔字。如下。

庞中华先生的硬笔字,直接说就是江湖体,是一种比较工整的江湖体,有一定的美感。字形趋扁,笔画和结构都比较一般。虽然庞中华先生肯定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临过古人的字,但是肯定超过现在,没有练过字的人写的字,比大部分人的字要工整。

字写得好不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事情,字写得工整好辨认,就已经超过绝大部分人的字。

再看看软笔字。

庞中华先生的字,是篆书,隶书,楷书融合而成的。他的字很有魔力,很好学。学了之后,很长时间都会受到影响。至今为止,很多人仍然身受影响。40岁到50岁的人,很多人字写的扁扁,宽宽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受庞中华影响。

硬笔练字,认为字宽宽扁扁的字是好字,这当然是不好的。但是现在一些专攻硬笔的人,硬是把硬笔写出一定的毛笔效果。

比如赵贺新的硬笔字,如下。

现在有些人写硬笔,是追求这样的效果的。我们现在是一个能够追求细致精细精神生活的时代。

庞中华先生的字和赵贺新的字,都太过了。

庞中华先生的字,便与书写,不够细致。

赵贺新的字,过于精细,忽略了硬笔的书写性。

庞中华先生用毛笔写硬笔,赵贺新用硬笔写毛笔。他们的方向都过于极端,不推荐,现在人学。

一人有感

现在是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只要一看到馆阁体(台阁体),或者说明清大臣的字。馆阁体不是书法,一连串的原因就来了。但是也有一群人觉得庞中华的字,是书法。

很多人对庞中华先生,多了不少自己人生的回忆,不客观。庞中华先生的字,就是江湖体。

庞中华先生的字,属于过去的时代。硬笔书法,因为庞中华先生出现而产生。

书法的载体是毛笔。毛笔练到一定程度,硬笔绝对不会差。

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学毛笔成本不高。你学了毛笔字之后,写硬笔字一定没有任何问题。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的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看到这个题目,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初中。那时候,跟着一位老师不算正式地练习书法,他推崇的硬笔帖是田英章的,而对庞中华非常不屑,理由我下面会讲。但我首先要说的是,其实练书法不是只描描红、临临帖就行,还需要学习书法理论、认真研究各种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路线等,而且无论练硬笔还是软笔,最好的学习样板其实都应该去找古代名家的,这并不是就意味着当代的字帖不好,而是中国书法在历代已经形成了那么多经过长久检验的榜样,为什么不“取法乎上”呢?这些都是我在初中和高中时跟着两位老师练习书法后得到的经验,当然我一直没有特别正式、深入地练习,因此也不算很专业,所以接下来对问题的回答也只是简单谈谈。

庞中华在九十年代风靡中国,跟汪国真、周国平、余秋雨一样,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家。但跟另外几个名字一样,庞中华的流行也是时代使然,在八十年代的文化热迅速褪去、理想主义戛然而止后,借着市场化与大众传媒、流行文化兴起的潮流,占领了人们略显荒芜的精神世界。因此在今天回首去看,不光庞中华,我们会对那个时候许许多多的名字都进行重新思考,也确实发现,那个时代走红的文化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根据庞中华的公开简历看,他开始真正练字是从在华北地址勘探队做地质队员时开始的,在此之前他既没有家学,也没有接受过任何书法训练。他的练习就是自己不断地写,描摹报纸上的字体,非常勤奋用功,但并不等于系统专业。他也尽可能找了各种毛笔字帖进行研究,但依然属于自学。再后来,庞中华确实拜了个师,拜的谁呢——文怀沙,文前几日刚刚去世,关于其人其事不难找,大家简单搜索一下,就知道这是个什么“大师”了。

看庞中华的隶书和行书,比例结构几乎没什么差别

所以庞中华的硬笔书法,既缺乏毛笔功底,也缺少系统理论和专业指导。因此我们看他的字,没有清晰的师承痕迹,更像是自创的。而自创之中,有些东西其实就不太符合书法的基本规范了,比如他的字无论正楷、行楷还是隶书在比例上都是“矮胖”的;又比如他的字在很多地方的处理上过度夸张、俗笔太多,这种俗笔常常是初学者自以为高妙的炫技,而且你仔细观察庞字的很多横、竖、点,把毛笔中的顿笔、提笔、回峰等简单外化到了硬笔上,但总体来看又在气韵上缺少真正的筋骨;再比如,庞的很多行书的练笔完全是“瞎连”,间架结构也有很多问题。

庞中华的行书,很多“连笔”是不是直观就很不自然?

对比来看,田英章的字确实能看出更深的功底来,不愧为家学。当然田英章其人也有叫人指摘的地方,因为这里跟问题没太大关系,所以不做详解了。

这是田英章的硬笔行书

再来对比看下庞中华和田英章的毛笔书法


徐鹏远


庞中华是时代造就的英雄,正如聂卫平一样。在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人们渴望知识,庞中华的出现,点燃了人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庞中华们是书法普及的奠基人。

当然,不可否认,由于庞中华自身能力的问题,他的书法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他本人也并未系统地学习书法,我们不能以专业的苛刻的目光要求他。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庞中华可以算是一个书法的启蒙老师,对待启蒙老师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他的水平如世界冠军的教练一样高。启蒙老师的作用在于他将我们引进书法之门,要想深造你还得找更好的老师,就如中学老师教不了大学课程一样。

这里还要说一个观点,老师千万不要让学生只写自己的字,学生也不要以为世上除了老师外没有其他书法家。为什么要提这一点,现在社会上某人楷书大行其道,其门下弟子众多,一旦网上上有人对这种楷书提出批评,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其门下弟子都是要群起而攻之的。我们不能做好井底之蛙,所谓兼听则明是也。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庞中华字帖,在八十年代,风靡文化届,算硬笔书法家,不为过。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临帖,是学习,是取长补短,更是促进自已奋进的标杆。眼里容不下别人的缺点,处处挑毛病,都不与你能耐,半斤八两,是需要掂量掂量的。没有胸怀壮志容山水的胸襟,成大事难!

一个普通人,能写到庞中华硬笔书法这份上,想比生活之中够用了,洒脱自如,清淅可辨。工整大气,中规中矩。一些别有居心者,偏说不,自己的字如果拿出来,恐对不起自己的滔滔大言。

生活中,讲实用,中看不中用是摆设。是空中楼阁。更是大伽表榜自己的护身符。想凌驾于人,总得有点过人之处,则怎么坐上大伽的宝座,从而指手划脚,说长道短呢!

比起那些丑书,谁又在误人子弟呢?大家都懂!

庞中华硬笔字帖,在我参军的几年里,本人临过,也确实受益,改变了连自己写完都不认识的字。练习当初,就点横竖,,。等偏旁,足练有一年,再合体。再排部。到今天仍然是半吊子,但学到了气势,洒脱,豪放,,,

一个人,不亦以小节,而污他人一世血汗,正确地初心,往往是正确的走向。人云亦云取之,笑谈也!


文之秋


庞中华是中国硬笔书法早期的启蒙者之一。当时能写得一手规矩、具备线条美的,手持庞中华字帖的可以称得起是文艺青年了。


凡事“先到为主”,在硬笔书法还未百花齐放的时代,庞中华能独领风骚已经实属不易。能受到那个时代的追捧自然有他的道理。拿起庞中华的作品,结体严谨规矩,布局匀称大方、运笔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作者一丝不苟地治学精神,称之为书法家一点也不为过。


然鹅,很多人临了字帖后,没有掌握临帖的要领,或者没有坚持下去,导致字体不如意,却发起了牢骚,指责老师给带沟里去了。这就如同,学习成绩差怪老师教得不好,炒菜口味差怪炉子,做买卖赔了怪产品……

练习书法讲究要领,一幅好作品的产生确实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可遇不可求。每当发誓学习书法的时候,要先问问自己:


一、自己喜欢字帖里面的字体吗?我随大流学字还是真心要把字写体面?

二、我周围的工具准备好了吗?钢笔是不是适合练字?

三、我每天能坚持几个小时的练字时间?

四、有没有老师同学一起练习进步?老师是不是负责任?

……


其实,类似问题我在头条问答里面反省了不少。总之,在众多的因素里面找到问题解决并克服,每天进步一点就好。总有一天,你发现学习的像就进步了;你能创作作品就进步了;你找到同频同趣的同学就进步了;你找到老师字帖里面的问题也进步了……


误入歧途的学习不是老师的原因,是学艺不精的后果。


庞中华的字帖,时至今日依然有它可取之处。对初学者也仍然适用。


你有什么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最低成本学习硬笔书法,头条视频对书法学习有所帮助!


---------------------------------

秀墨斋--中小学硬笔书法启蒙者


成功从调整开始


庞先生的字算不上误入歧途,至多算是个性比较突出而已。曾经看到过庞先生自己的回忆录,提到庞先生自己当初手里没有多少碑帖资料可以借鉴,大多时候都是靠自己的悟性和钻研,很多时候就是拿着报纸上的印刷体当字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体风格。成名之后的庞先生也曾在毛笔书写上下过不小的功夫。可能是在硬笔上的习惯已深,庞先生的毛笔字一直都带有不少自己的硬笔字的特点。

平心而论,庞先生在普及推广硬笔书法上是做过很大贡献的。尤其是在80年代,庞先生的字帖让很多人喜欢上了硬笔书法。本人当初临习的第一本硬笔字帖就是庞先生的。但是庞先生的字个性很强,尤其时起笔和收笔的动作比较明显,很容易让初学者过于注重起笔和收笔的动作,而忽视了对整个笔画的行笔过程和字形的把握。上手相对容易,但是写好很难。这恐怕也是学庞先生的字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写好的人并不多的一个原因吧。

学习庞先生的字一旦有了一定的成绩后,如果想该学其它字体,会非常困难。写庞字的很多书写习惯,到了其它的字体里面,很多都成了败笔的原因。基本上要话很多时间克服掉这些习惯才行,这比从头练习一种新的字体还麻烦。本人就曾经花费了好几年时间,才把原来写庞字带来的书写习惯基本克服掉。说以说庞字不适合初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如果有一定的书写基础和控笔能力了,又非常喜欢庞字,练一练是无可厚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