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水经注》里的禹都(安邑)

△又西南过安邑县西。

安邑,禹都也。禹娶涂山氏女,思恋本国,筑台以望之,今城南门台基犹存。

余按:《礼》天子诸侯台门,隅阿相降而已,未必一如书传也。故晋邑矣,春秋时,魏绛自魏徙此。昔文侯悬师经之琴于其门以为言戒也。武侯二年,又城安邑,盖增广之。秦使左更白起取安邑,置河东郡。王莽更名洮队,县曰河东也。有项宁都学道升仙,忽复还此,河东号曰斥仙。汉世又有闵仲叔,隐遁市邑,罕有知者,后以识胆而去。

安邑(禹都),即今夏县禹王城遗址。禹王城遗址的大城,城形状如梯形,总面积13平方千米。四面城墙皆板筑夯打而成,北墙和西墙保存较好,一般残存2米,最高达5米,南墙和东墙保存较差,东墙南段已没有一点痕迹。除北墙外,其余城墙都不直。东墙长1530米,西墙长4980米,随地形起伏而曲折,是四个城墙中弯曲最多的,南墙长3565米,北墙长2100米,外侧有护城壕。大城没有经过发掘,遗物堆积一般厚2米左右。城北部有战国时代的灰坑和灰层。城中部偏东的庙后辛庄以北,调查发现了一处战国中晚期的手工业作坊,文化遗物有锛、锄、镢、斧等器具的陶范、平首布陶范及陶罐、陶盆、铁锛等。据实物和文献考证,大城即战国时魏都安邑。禹王城遗址的中城为方形,总面积6平方千米。其西、南两城墙分别是大城的西墙和南墙的一部分,北墙长1522米,高1—5米不等,东墙现存长960米。城内遗物丰富,堆积层厚2米左右,有战国时代遗存,但主要是汉代遗存。从出土遗物分析,中城稍晚于大城,应为秦汉时河东郡治[7]。

《水经注》里的禹都(安邑)

山西省夏县禹王城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