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茶余品读三教经典心得之《本际经》一

各位好,写了将近一年的风水,偶尔也想写点别的了,这几天安排了一下今年剩下五个月的阅读计划,打算花点时间回头去再读一点经书,选了三本:道家《本际经》,佛家《妙法莲华经》,儒家《诗经》。再以后读一点诸子百家的经典,选择了《尸子》、《墨子》、《列子》、《庄子》,然后读读《辽史》,估计一年的读书计划就差不多够了。至于要写的这个系列,只是我的读书笔记。

开篇用一段宋真宗赵祯的《劝学》与诸君共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关于这段文字,有一点多嘴说一句,我读到过两个版本,一个是上面写的这个,还有一个版本就是流传极广,人尽皆知的"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写的这个版本是在日本回流国内的《古文真宝》中读到的,仔细分析一下内容,我觉得"书中有女颜如玉"读起来更合理一些。

好了,废话少说,书归正传。

太玄真一本際妙經

元始天尊時在協晨靈觀峻嶒之臺,與太上道君及十二億萬高真上聖,俱坐白玉師子之座,具宣秘要,開闡妙門。自非天尊同業共行入道界人,不預斯集。是時天尊即放五色微妙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國土,光中演出種種類音,各隨風俗,聞者皆解。宣說諸法悉是無常,苦惱穢惡,无自在者,須臾變滅,猶如夢幻。汝等咸應生厭離想,雖復神仙壽億萬劫,終必死壞,三清眾聖念念無常,是故世間無可保者。

元始天尊為汝等故,權應見身,教導汝等,並得開度。諸未度者,為後世因緣,功成事遂,誓願剋滿。今當反神,還乎無為湛寂,常恒不動之處。汝等若有疑網之心,恣來啟問,當為演說。是吾最後委訣之辭,宜各及時,勿懷憂悔。復以神力震動大地,周回旋轉,驚駭物心。當爾之日,三惡眾生皆得休暇,人天之報各蒙增益,無諸苦惱障難之事,莫不一時遠近俱集,其眾無量,不可勝言。是時大眾咸同一心,瞻仰道君,目不暫眴,裁悲止慟,而說偈言:

元始無上天人師,今捨大慈離生死。獨反善寂妙一源,不住世間染塵滓。真智淳淨無礙身,譬喻言辭莫能疑。非是我等所知見,何能觀之悟玄理。我等始發上乘心,猶如初生小犢子。唯願應身大慈悲,法乳飲餧成壯齒。天尊應現无比身,一切含生所怙恃。云何一旦棄本誓,世間孤露失依止。善哉世眼大道君,了達真應無終始。願為勸請元始尊,覆護眾生如父子。

太上道君為眾生故,從座而起,稽首天尊:唯願大哀愍傷一切,久留妙應,常在世間教導利益,使得成就,咸蒙啟度,普入法門。

开篇无非是这部经的缘起,我一个凡夫俗子没有太多感想。

在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到,道经和佛经开始的格式与内容基本都一样,一大票准圣、次级准圣簇拥一位大圣,在某个洞天福地(反正就是平常人去不了的地方)聚会开个爬梯,准圣以下不拘哪位,提个问题出来,大圣予以解答,从这个问题以及答案中,我们如果能细心体会的话,一定会在思维、善恶、修学、人生等等很多方面有所感悟。

经书离我们普通人貌似很远,但是,我倒是觉得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论佛经还是道经,我都当做心理学或者是社会学的书籍来读,所谓宗教,说到底,只是普通人的一个心理寄托,他并不神秘,经书也并不难懂,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出发点去读,之所以我们觉得难,仅仅是因为文字晦涩,并不是道理有多深奥,其实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我认为是由于其中所讲述的道理是谁都能懂的,之所以文字晦涩,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敬畏,如果像我似的聊起天来满嘴胡柴,一点正形都没有,我估计也就没有经典了,不仅仅是写的人心怀敬畏,读的人也要心怀敬畏,圣人说上士畏因,下士畏果,普通人一定会在大祸临头才知道害怕,而不是在做事之前畏惧所作所为将会引发什么恶果,世上最艰难的是自律。真想读懂经典,就要专心在晦涩的文字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道理,专心就会专注,专注就会精进,精进就会有敬畏,有敬畏就不会走歪路,就像《大学》里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普通人,能够修身齐家足够了,治国平天下离我们稍微有点远。

关于敬畏的话题,在《妙法莲华经》的部分我会聊聊我对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的看法,道经这部分就先不说了,用郭德纲的一首定场诗做这一篇的结尾: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远报儿女,近在己身。

苍天有眼,报应分明。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018.7.25于云水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