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从“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起

从古希腊到近代欧洲,出现的哲学家灿若星云,他们不但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更有自己的语言标志。如苏格拉底的“知道自己无知”,柏拉图的“精神恋爱”,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人的思想为自然立法”……

现在,我要说的同样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

从“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起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内容当然不止这么一句话。他说宇宙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不断将旧事物转换成新事物。所以他的思想核心在一个“变”字。

就像“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也是因为“变”,河水在不停地流动,第一次和第二次踏入时,水已经变了。我们从时间轴上看,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

从最原始的地心说但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现在我们认为的宇宙观,无一不体现了宇宙“变”的本质。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我们将时间细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切片,我们几回看不到变化。但是这几乎令人无法察觉的变化推动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从“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起

变化不仅仅是时间的积累,也是各方力量的综合。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且平凡的,但是亿要个平凡的人的点滴力量造就了伟大的进程。举个栗子,金字塔,其工程的伟大让每一个现在的人都惊叹。

但不可否认,它一定是人类的杰作。还比如中国的长城。同样印证了平凡造就伟大。这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所以恩格斯高度赞扬的赫拉克利特的“变”的思想。

无论什么样的变都不能分离时间孤立存在。虽然变是一个动态过程,但是若令时间暂停,变就暂停了,它也成了一个状态过程。时间,多么神奇的东西。

它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的见证。时间不能存储,它永远都是那一瞬。一瞬一瞬,又一瞬,无穷多个一瞬构成了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过去和未来。

从“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起

有一个很有趣的猜测,说时间和我们都是一直存在的,从过去到未来。时间的刻度上记录了那个瞬间的各个事物的状态,我们只在这个瞬间的维度上存在,也就是说我们有无数多个瞬间活着。

换句话说,世界在某一个时刻是静止的,不同的时间刻度存在着不同的世界状态。如果有一个高维度的生物,可以跨越时间的刻度,那个生物就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

这听起来相识天方夜谭,但有一个物理现象我们都知道。假设在距离地球100光年的某个星球,于某一天向地球发射了一束光,那么地球接收到光是在100后,也就是说,那个星球上的人看到的地球是100年后的地球。

再假设那个星球的人能通过超光速飞船先于光到达地球,那他就能在地球人看到自己,就等于说他同时存在于那个星球和地球。

从“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起

所以爱因斯坦说时间是绝对的,任何物质不能超越光速。但是例外出现了,那就是黑洞,引力大得连光都不能逃脱。

真还是应了那句话,凡事没有绝对。或许我们今天确认的东西,在未来就是错误的呢,还是归结到了变化。总之,时间终会让一切真相大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