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因為一個土雞蛋,他們與通泉街道林場苗寨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一個土雞蛋,他們成功開啟了“大學生村官+互聯網+農產品+貧困戶”的扶貧模式;

因為一個土雞蛋,他們把施展才華的舞臺放在了農村……

他們就是馬龍區通泉街道大學生村官工作室團隊,一群可親可敬的90後大學生村官。扶貧攻堅的路上,一直有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大學生村官”這個名字叫得更加響亮。

一個團隊: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中成長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在家裡,他們是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工作崗位上,他們朝氣蓬勃的壯小夥;在生活中,他們是團結互助的一家人。說起通泉街道大學生村官工作室團隊,無論是隨時和他們相處的街道、村社幹部,還是偶爾和他們打交道的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群年青人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敢闖敢幹。

“是什麼把這群年青的90後緊緊聯繫在了一起,是什麼支撐這個團隊發展?”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訪了通泉街道大學生村官工作室團隊。“離開大學校園來到農村後,每天和村組幹部、農戶打交道,他們的一言一行對我們的觸動很大,尤其是貧困戶艱苦的生活讓我們有了很多感觸和想法。

我們幾個大學生村官聚在一起的時候,大家就想,能不能成立一個工作室,力所能及的為貧困戶做點事,讓他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就是因為這個想法,我們就成立了通泉街道大學生村官工作室。”通泉街道大學生村官工作室發起人劉錦說。

正是“力所能及為貧困戶做點事,讓他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這樣一個想法的驅動,劉錦等13名大學生村官從2016年便開始醞釀創建通泉街道大學生村官工作室,2017年8月7日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沒有成立儀式、沒有牌匾、沒有經費,但“通泉街道大學生村官工作室”這個名字去深深的刻在了13名大學生村官的心裡。

他們每天帶著對農村的愛,對泥土的情,辛勤耕耘在農村廣泛的舞臺上,或坐在農戶家中,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傳遞市場信息;或跟著村組幹部、農科人員下到田間地頭,積累農村工作經驗;或走進困難群眾家裡,幫助他們接電線、換電燈、修櫃子、指導孩子做作業。

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讓他們成熟了、成長了,也讓村組幹部、農戶接受了這群年青的90後。每逢週末、節假日,他們都會相約聚在一起,聊聊農村的所見所見,談談自己的工作心得。慢慢的,這群年青人褪去了90後的矯氣,成長為村情民情的一本通,村組幹部的好助手,困難群眾的知心人。

一種模式:“大學生村官+互聯網+農產品+貧困戶”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當活力青春和聰明智慧碰撞時,一定會發生一個創新的奇蹟。在馬龍區通泉街道,“大學生村官+互聯網+農產品+貧困戶”這一新穎的扶貧模式,就發生在一群90後大學生村官的身上。“

我們平時到貧困戶家裡走訪,發現他們種的菜、養的雞豬都是拿到小集鎮上以很便宜的價格就賣了,而我們很多城裡的朋友天天都在找綠色、有機的農特產品。我們幾個人就想,能不能以大學生村官工作室的名義建一個微信公眾號,用圖片的形式把貧困戶家裡的土雞、土豬、土雞蛋發佈在網絡上,吸引消費者,只要消費者下訂單,我們負責送貨上門。這樣一來,就在貧困戶與市場之間搭起了一座橋,讓雙方都受益”劉錦說。

據瞭解,通泉街道大學生村官工作室以公益為出發點,運用“互聯網+農特產”思維,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把馬龍本地貧困戶種養的農特產品包裝起來,及時銷售出去,實現效益最大化,帶動貧困戶脫貧。線上通過微信商城、淘寶、美團等形式開設店鋪,線下通過在工作室設立產品展示區、體驗區,客戶可以實地到展示區調查、瞭解農產品,客戶下訂單後,由大學生村官負責按要求收購農特產品,並送貨上門,以達到銷售馬龍農特產品的目的。這種網絡預售模式,實現了供給與需求的直接對接,構建起商品從原產地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直銷平臺,推動農產品供給由“小、散、弱”向商品化、組織化、規模化、品牌化轉變。

“你們大學生村官工作室利用網絡預售農特產品,有什麼收益嗎?”記者問。“我們團隊做這個網絡預售農特產品是純公益性質的,沒有一分錢收益。我們就是想盡自己所能,讓貧困戶過得好一些。我們每天利用空閒時間到農戶家收購土雞蛋,再用盒子包裝起來,按照網絡訂單的要求,把土雞蛋送到客戶手中,崑曲、曲靖的客戶都有。

目前,網絡預售土雞蛋做了兩批。4月份預售了第一批土雞蛋,三天內就銷售了100多盒,每盒40元左右,共計收益4000多元。第二批計劃定價在48元一盒,現在已經預訂了3000多盒,付款方式都是網絡預購,先付錢、後交貨。”劉錦說。“除了網絡預售土雞蛋,你們還計劃做其它農特產品嗎?”記者問。“目前,我們13個人的力量還很小,我們很希望吸收更多的扶貧愛心人士加入我們的團隊,一起幫助貧困群眾。下步,我們計劃把土豬、土雞、土蜂蜜認養也加到網絡預售當中”劉錦說。

據瞭解,通泉大學生村官工作室團隊目前正在籌劃土豬、土雞、土蜂蜜認養模式,客戶通過大學生村官工作室網絡平臺,認養土豬、土雞,並支付貨款,由大學生村官工作室聯繫農戶按照客戶要求飼養土豬土雞。大學生村官適時到飼養戶家中督促養殖情況,將客戶所認養土豬土雞的飼養情況、生長情況製作成圖片、小視頻,每週通過向微信、QQ等媒介,把圖片、小視頻發送給客戶,讓客戶全方位瞭解所認養土豬土雞的生長情況,提出飼養建議。年終時,農戶按約定的時間、約定的養殖規格向客戶交貨。這一全新的“大學生村官+互聯網+農產品+貧困戶”模式,避免了由市場波動給貧困戶養殖帶來的風險,在消費者與貧困戶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解決了農特產品賣難、消費者買有機農產品難的問題。

一段情緣: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親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通過互聯網幫助村民銷售土雞蛋只是我們熟悉農村、服務農民的一個載體,我們更多的是想通過這個載體來鍛鍊自己,積累農村工作經驗,讓當地村組幹部、群眾認可我們,給我們更多服務農村的機會和平臺”劉錦說。

日前,記者跟隨通泉街道大學生村官工作室的5名村官走進了通泉街道林場苗寨。綠樹掩隱下的林場苗寨宛如一個世外桃園,乾淨、平坦的街心水泥路,漂亮、整齊的小別墅,眼見的所見所聞悄悄的向我們講訴著苗寨鄉親們在黨和政府帶領下,過上幸福生活的動人故事。看見劉錦等幾名大學生村官的車停在小廣場上,村長張萬民大老遠就迎了上來,“小劉啊,張玉花、張銀香家又積攢了30多個土雞蛋,我帶你們去收”。

跟隨村民張萬民,記者一行人來到了張銀香家。“小劉錦啊,太謝謝你們啦,家裡的櫃子、沙發壞了,是你們幫著修的,電線也是你們自己掏錢給換的,真不知該怎麼感謝你們”坐在破舊的沙發上,張銀香一直拉著劉錦的手,不停感謝。“不用謝,不用謝,都是一點小事,聽說你家又攢了一些土雞蛋?”劉錦說。說話間,張銀香起身走進廚房,端著一個筲箕出來,裡面放著20多個雞蛋。劉錦上前接過筲箕,把雞蛋清點完,從褲兜裡掏出幾張百元鈔票遞給張銀香,並將一箱牛奶、一包黑芝麻糊也放到了桌上,並說“張阿姨,我們今天一來是收購一下你們積攢的土雞蛋,二來是看望一下你們,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不用,不用,你們已經幫了我家很多了,哪能收你們的東西”張銀香邊說邊把牛奶拎起來,遞給劉錦。“你收著,你收著,這是我們的一點小心意”劉錦說。

離開張銀香家,記者一行人又來到趙久林、張玉花等貧困戶家裡採訪。每戶貧困戶都對這群90後大學生村官有著說不完的話語,道不完的感謝,讓記者切身感受到了“不是一家,親如一家”的真情,他們把困難群眾的小事放在心裡,貧困群眾把他們的輪廓記在了心裡。

一份收穫:讀懂了“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真諦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曲靖大學生村官當起“紅娘”,把土雞蛋賣到網上!

努力了,奮鬥了,付出了,必然會有收穫,這群年青的90後到底收穫了什麼?從林場苗寨回城的路上,記者與隨行的劉錦、陸石紅、竇豔、蔡粉蘭、陳昱仲聊個不停。

“這些苗族群眾的生活真的很辛苦,很多時候,我們去走訪,看著簡陋的房屋、破舊的傢俱、清淡的吃食,心裡就會湧起一陣陣酸楚。通過每天力所能及幫助他們,我發現我整個人都變了,變得更成熟了”西部志願者蔡粉蘭說。“我記得有一次到一個老大爺家走訪,看著被柴火燻黑的茶壺,我就把車裡新買的電茶壺送給他,可大爺說‘不用了,不用了,我沒錢交電費’,大爺的話讓我沉思了很久,對我的觸動很大。每次與貧困群眾接觸,都讓我學到很多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懂得了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真諦”劉錦說。“雖然我現在不是一名大學生村官了,但大學生村官這個崗位讓我成長了很多,我會一直和大學生村官工作室站在一起”陸石紅說。一句句樸實的話語中透露出他們對農村滿滿的愛,對貧困群眾真切的情。

正是大學生村官這個崗位讓這群年青的90後走到了一起,風雨的洗禮,農村的鍛鍊,讓他們讀懂了“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真諦。

曲靖M記者:柳發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