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王曼昱105天雙決殺丁寧,"寧為昱碎"幾成定勢,丁寧大隊長為何被鰻魚吃的那麼死?

邱彼岸


從6月3日在中國公開賽(深圳)女單決賽上戰勝丁寧奪冠,到9月16日在全國錦標賽(鞍山)女單決賽上擊敗丁寧摘金,國乒女隊第一搶班小花王曼昱,在105天內兩度決賽殺大隊長丁寧,"寧為昱碎"似乎確實在隱隱趨於定勢。


那麼,丁寧大寶貝為何會被這隻小鰻魚吃的這麼死呢?我覺得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技術理念上有一項嚴重落後

丁寧作為“天下第一穩”,其技術之全面、功底之深厚,在世界女子乒壇絕對位列前茅。不過,在當下的最新潮流中,寧隊卻在一項技術上有“嚴重落後”的跡象,那就是:反手臺內擰拉。


丁寧是否掌握了這項技術?答案不言而喻,她肯定會。但是若論這項技術在實戰運用上的嫻熟有力與得心應手程度,顯然丁寧目前的表現遠遠遜色於以王曼昱為代表的二次元新興勢力。

數據統計顯示,丁寧在接發球環節,採用“撮球”方式緩進入的比例達到93%。也就是說,無論是控短還是劈長,丁寧在接發球時都首先放棄了主動搶先上手攻擊的機會,只能尋求守住對方的第一板,爾後進入相持,並在多板周旋的過程中追求以穩取勝。

換言之,丁寧的理念還是傳統的那句“爭取永遠比別人多一板”,打拼的核心是基本功的底子,而缺乏近臺高強度搏殺的手段與思維。

反觀王曼昱,在90%以上的接發球環節中都直接上手發動攻擊。此消彼長之間,王曼昱便牢牢掌握了進攻的主動權,丁寧的周旋能力再強,也只能在被調動的局面下處處被動、闆闆彆扭。


反手臺內擰拉技術,可以無視任何落點和任何旋轉屬性的臺內短球,基本上可以實現全臺無死角攻擊。這項技術掌握到登峰造極,運用成爐火純青,必然會在攻防之間佔據絕對主動,進而穩坐上風之位。丁寧目前在實戰中展現出來的整體技戰術架構,確確實實在“反手擰拉”一節上有重大不足,因而無法形成一個無堅不摧的完整閉環。

2.氣勢心態上有一份重大不足

從中國公開賽上的3:4惜敗於王曼昱,到全國錦標賽上1:4脆敗於王曼昱,105天時間裡,一個全方位回血的丁寧,卻被一個步步為營的王曼昱的在點對點較量中拉出了越來越大的差距,這其實不太符合科學規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樣的情形?


現在看來,丁寧在氣勢心態上,對比起王曼昱來,顯然是存有重大不足的。

王曼昱在所有比賽中,尤其是面對丁寧這樣的統治級前輩時,始終是一往無前,心無旁騖,猛搶到底。她不一味求穩、不懼怕失誤、不擔心失利、不憂患前途、不思慮退路,在比賽之前,最多謀劃出整盤佈局——甚至連這樣的謀劃都不屑於去做,只專注去設計著如何拿下每一分球而已。

就是這樣的氣勢這樣的心態,恰恰是現在的丁寧所完全無法具備的。


在氣勢心態上,丁寧居於高位無法自降,只能竭力去把自己打造成一方磐石,任由對手攻擊沖刷,力求做到穩如泰山,峁然不動。

但事實上,這樣的泰山、這樣的磐石,在乒乓球世界的當下,是不可能存在的。王曼昱狂風暴雨、雷霆萬鈞的暴力攻勢,是年近30的丁寧無論如何也吃不消的。不止是女乒,即使是男子選手中號稱六邊形戰士的無敵Captain馬龍,拿到兩套大滿貫的藏獒張繼科,也同樣無法依靠“後發制人”的厚重感來消耗掉二次元勢力的不講理搶攻搏殺。

其實,不止是王曼昱讓丁寧感到難受,在本屆全錦賽中,一度把丁寧逼入倚天絕境的直板選手張薔,同樣是憑藉著積極主動的搶先上手而險些把丁寧提前斬殺在四分之一決中。而在女團決賽中,丁寧也是被陳夢依靠著相持過程中大膽出位的率先變線,而生生擊倒。


沒有拼的氣勢,沒有搏的勇氣,這是丁寧目前的一個致命癥結。


從時間軌的長度來看,丁寧還有大把的機會去衝擊自己的東京奧運會夢想。從個性的堅韌規格、技術的突破空間、心態的調整可能以及教練團隊的呵護水準來看,丁寧還依然佔有巨大的領先優勢。只看接下來的將近18個月時間裡,丁寧能做出怎樣的改變了。

總之,單憑目前的綜合圍度,丁寧戲不大了。



邱彼岸


後浪推前浪,新人勝老將。這是國球常勝不衰的規律,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