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哪些将领的豪言壮语让你听了泪流满面?

钱包空了怎么办


郝梦龄

“往日见伤兵多爱惜,此次专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人人都应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决心。”


忻口会战:山西雁门关失守,忻口为山西抗击日军的第一道防线。

1937年10月11日,忻口战役战役打响,日军集结全部精锐,以飞机、大炮、坦克等立体攻势的密集火力网,向忻口阵地猛扑。郝梦龄亲临一线阻敌,南怀化主阵地被破,双方在主阵地周围两个高地开始近距离拉锯战,一昼夜阵地易手13次。


1937年10月16日凌晨,郝梦龄亲自率部反攻,为保占领阵地天亮不失,率部猛攻,被日军机枪扫射击中,英勇就义。

戴安澜

“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1942年3月19日,同古保卫战爆发。戴安澜率部200师三面受敌,背水一战。终孤军守卫同古12日,数次打退日军猛攻,终因粮草弹药告罄。战至30日凌晨,成功率部突围。

约瑟夫·史迪威:“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马占山

“此国家多难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莫不卧薪尝胆,誓求危亡,虽我黑龙江一隅,尚称一片干净土……尔后凡侵入我省者,誓必死一战”。


1931年11月4日,江桥战役爆发,马占山将军率部于江桥地区奋起抵抗日寇,打响抗日第一枪,数次打退日寇,阵地多次易手。其间未获张学良一兵一卒支援,孤军与数倍日军浴血奋战14日,终因寡不敌众。1931年11月18日下午,被迫撤出江桥。19日,齐齐哈尔沦陷,江桥之战结束。

刘湘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刘湘主动请缨抗日,通电全国。虽身患重病,但仍决心亲征。

1938年1月20日,刘湘病逝汉口,前句为其病逝临终遗嘱,逝前语不及私,勉励将士,此后川军每日升旗之时,必大声诵读,以示决心。

方先觉

“敌今晨由北门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1944年6月23日凌晨,衡阳保卫战爆发,方先觉率第10军1.7万余人与数十倍日寇交战,孤军守卫衡阳47日。终日寇惨胜。


方先觉将军大可以死殉国,保青史千古流芳。但47日昼夜鏖战,所部已无可战之兵,弹尽粮绝,将军为残部8000余伤兵之性命,于8月8日,无条件投降日本。此战失利,非战之罪,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谢晋元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卫国守土,职责所在,洒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必与敌周旋到底。”

谢将军亲率四百勇士,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四昼夜,此战为世界所知。正因血性所驱,中华不会亡!

...

青山处处埋忠骨。

抗日之战,无数热血男儿前仆后继,共赴国难。血洒中华大地的勇士,埋骨异乡的远征军将士,无数孤单伫立的无字碑文悄悄述说着一切。

“我活国死,我死国活”

一寸江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十四年抗战,中华大地家家户户身穿缟素方换今日之太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都要铭记历史。


木剑温不胜


卢沟桥事变后蒋中正发表的声明中有很多让人泪流满面的语句,其中最著名的是:“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陈怀民:“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之后在4.29空战中陈怀民击落日寇5架飞机后,飞机油箱着火,他本可逃生,但他却架机与日本的高桥宪一同归于尽了。

3军12师师长寸性奇:“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人格。”在中条山战役中,寸师长身中八弹,拔刀自杀,其父恨自己已88岁高龄,无力报国,遂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



川军出川时,第45军军长邓锡侯:“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左宗棠在中法战争时南下督师,行至福建病重,临终上折:“而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日本为招降马本斋,将其母亲捉走以此胁迫马本斋,马本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


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令人泪流满面的豪言壮语,我写几句主要是抛砖引玉。


司马长史


军人的血性跃然纸上,看了泪流满脸;言语铿锵,豪气冲天,舍生忘死,只为家国河山,前有历史豪杰,后有来人纪念之!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

说这句话的时候,陈汤只是一个校尉,他鼓动着犹疑不敢出击匈奴的上级将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终于杀出了汉军雄风,一直把勇悍的匈奴赶出大汉势力范围之止!这句话可是冒着随时掉脑袋的危险,终于成为了一直传到现在的豪言壮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

中国历史记载上第一个率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将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牛人。

抢`钱!抢`粮!抢`女人!!!————投名状里二虎挥舞着马刀鼓动着他的匪兵,赤裸裸的震撼了乱世中求生的灾民,逼民为匪的清末乱世,虽是电影演绎却震撼人心!

彼可取而代之————刚成年的项羽看着秦皇岛森严的巡游不屑一顾地说!

杀`光他们的男人,我喜欢他们的女人跪在我面前哭泣————成吉思汗在到处攻城掠地说的,野性而直接!

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不求连城璧, 但求杀`人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征匈奴时答汉武帝!

男兒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马援。一生南征北战,平定交趾、乌桓、西羌等民族的叛乱。从来不求回报,只求国家安康,最终因年老死于前线,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梦想。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朱元璋把蒙古元朝赶出中华,灰溜溜地回去草原放羊!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抗倭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蒋介石电告全国联合抗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言!








鬼谷伍


说说国军将领吧,和日军鏖战的时候,涌现出过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比如74军57师的余程万将军,在常德会战的时候殊死抵抗,率8000官兵和30000日军正面硬刚,最后减员至100人,在最后的时刻,他发电报给上将孙连仲这样说:“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这真的是最后时刻了,弹尽粮绝,水里来火里去,生命已经不在自己的手里,可能仅在须臾之间。在这时,他想的却不是如何活着,而是誓死抵抗。

最后,他和数十人突围而出,这是57师最后的力量。但他们不是逃离,而是在外围联系上一个团,转头杀回常德,收复失地。在他的殊死抵抗之下,常德仅仅沦陷了20余天就重新收复了。

每次看到“扼守一屋,誓死抵抗”都会很感动,心里酸酸的,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的革命先烈中也有很多感人事迹令人泪流满面,比如陈毅将军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当时陈毅将军在梅岭被国民党46师围困,又是伤病,又胶着了20余日,陈毅将军担心“虑不可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藏在衣袋中。



我想,这些将领之所以令人感动,令人泪流满面,是因为他们真正为人民谋福祉,他们不计个人安危,荣辱得失都抛诸脑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大先生的故纸堆


国破山河在!全民共抗日!英雄同赴死,将军血染江!抗日战争涌现出了太多伟岸的身躯,也传下许多让人听了泪流满面的豪言壮语:

蒋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1944年10月21日,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举起拳头,激动地发出了令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邓锡侯:“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八年抗战,川军功不可没!八年中出川的壮士超过了40万人,而等到抗战结束后,光牺牲的人数就有26万之多,其他还或多或少的负伤,川军的《死》字旗更是惨烈悲壮,让人看了忍不住潸然泪下!

姜玉贞:“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

【姜玉贞】1893~1937,山东菏泽人,时任66军65师196旅旅长。 1937年,日军7万人直扑太原,姜玉贞奉命死守原平等待援兵。他和5000官兵下定决心,血战到底。与日军在此血战十日,反复进行拉锯战,姜玉贞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后阵地上只剩下二三百人,姜玉贞奉命突围,但在突围途中中弹牺牲。原平死守为忻口会战歼敌2万赢得了时间。


郝梦龄:“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郝梦龄】1898~1937,河北藁城人,时任第9军军长。1937年忻口会战爆发之前,郝梦龄如此鼓励官兵。战争打到白热化阶段,他亲自到前线督战,告诫官兵,“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郝梦龄是抗日战争中我军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时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1933年5月,吉鸿昌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后被国民党亲日派杀害。

阚维雍:“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


【阚维雍】1900~1944,广西柳州人,时任31军131师师长。 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八个师团十余万人猛攻桂林,阚维雍指挥部队沉着应战,打退了日军多次疯狂进攻,双方损失惨重。日军使用了毒气,6000抗日将士被残害于岩洞中。在中正桥主阵地被日军突破后阚维雍将军亲自指挥敢死队,奋勇逆袭夺回阵地。后桂林陷落,阚维雍自杀殉国。

李必蕃:“误国之罪,一死犹轻,愿我同胞,努力杀敌!”

【李必蕃】1892~1938,湖南嘉禾人,时任第23师师长。1938年5月9日,日军十六师团进攻郓城,李必蕃令69旅死守。该旅守城不力,郓城失陷。后日军重兵临菏泽城下,他率部迎战,获胜后兵分两翼作钳形追击。日援军赶到,进行疯狂反击,他率师直属部队与敌军肉搏,后菏泽沦陷。他在城郊腹部中弹,临终前用军用地图反盖于胸,上有如上字样。

李家钰:“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李家钰】1890~1944,四川蒲江人,时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 。1944年5月21日,李率集团军总部官兵左右冲突,卒在秦家坡陷入日军伏击圈。在敌寇密集火力射击下,总部官兵200余人全部殉难,李家钰头额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弹破片击中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刘湘:“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1889~1938,四川大邑县人,时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第23集团军总司令。 “七七事变”爆发次日,四川省主席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呼吁“一致抗日”。刘湘准备带病出征,部下多劝他不必出川亲征,他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刘湘最终在前线吐血病发,死前留下如上遗嘱。

罗芳珪:“我死不足惜,你们要杀敌前进……”

【罗芳珪】1907~1938,湖南衡东人,时任第89师529团团长。 台儿庄血战打响后,双方反复拉锯战,汤恩伯军团快速驰援,89师罗芳珪团冲杀在前,连克敌阵地三处,杀进台儿庄。在敌从台儿庄溃退的时候,罗芳珪头部和胸部中弹,临死前还以微弱的声音说:“我死不足惜,你们要杀敌前进……”年仅31岁。

彭士量:“余献身革命,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国家。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憾!”


【彭士量】1904~1943,湖南浏阳人,时任73军暂五师师长。 1943年底,常德血战,73军被四面包围,军长汪之斌命暂编第五师留下坚守石门阵地,军主力向西突围。彭士量率部从14日夜晚到15日黄昏激战一天一夜,后敌机飞来,投下重磅炸弹,并用机枪扫射,年仅38岁的彭士量身中数弹,永远地倒下了。部下在装殓他的遗体时发现上述遗言。

齐学启:“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

【齐学启】1900~1945,湖南宁乡人,时任中国远征军新38师副师长。 在缅甸卡萨之战齐学启身负重伤被俘,决心以一死报国,拒绝换药和进食,敌旅团长询问有关情况,他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并猛力向前夺刀自刺。两年以后,汪伪政权派陆军部长叶蓬等前去劝降,他怒斥叶蓬等“认贼作父,不知人间羞耻事”。后伤重去世。

饶国华:“现在正是军人报国的时候,我们要为国争光,流尽最后一滴血!”

【饶国华】1894~1937,四川资阳人,时任川军145师师长。 1937年11月,145师师长饶国华受命固守安徽广德以拱卫南京,他亲率435旅刘儒斋团据守广德前五里阵地,在阵前振臂高呼此宣言。但孤军奋战,几被全歼,广德失守。遂挥泪写下绝命书,称“驱敌出境,复我国魂!今自决于城,虽死无恨。”然后开枪自戕,慷慨成仁。

萨师俊:诸人尽可离舰就医,惟我身任舰长,职资所在,应与舰共存亡,万难离此一步!”

【萨师俊】1895~1938,福建闽侯人,时任中山舰舰长。1938年10月,中山舰奉命开赴武汉上游26公里的金口迎敌,遭到日机狂轰滥炸。中山舰重损不可救矣,萨师俊左臂、左腿皆重创,右腿不知所踪,化为一血人。然其继续指挥,不离岗位,部下劝其离舰,萨师俊作此答复,最终与一代名舰共沉江底。


静言读史


中国远征军戴安澜将军的诗句。

不一定是最悲壮的,但自从少小时候读过,当时便抄在了笔记本上,一直镌刻在脑海里,再难遗忘。借此分享出来,希望能有同好:

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歧;

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

死生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

人能不歧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意盎然矣!

~~~下图为戴安澜将军像



云是鹤家乡680


我最喜欢的一首军歌,是当时一名驻印新一军战士所作,目前曲调已经失传,只有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阿译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用新四军军歌的曲调唱的,比较遗憾,这首歌曲不长,但是辞藻极为华丽,全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典故。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当时抗战已经到了1944年,当时中国正面战场上,在与日军为打通南北通道的“一号作战”''中惨败,而招来了社会各界的责难国民政府把责任推到了“士兵军事素养”上来,认为是士兵没什么文化,因而在对敌作战中无法根本战场做出科学的反应,所以发起了让知识青年参军的口号,当时认为,一个有文化的知识青年,比招十个普通士兵战斗力要高的多。

当时为了能够让知识分子参军,还特地给出了优惠条件,比如只要年满18到35周岁,受过中等以上的教育,身体健康者参军,可以保留学籍,免试升学,缩短学期,优先录取等鼓励办法,原定征军十万,服役期为两年,结果很快变突破这一人数,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这两所学校的报名人数竟然超过了三分之一的在校生,蒋介石8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都送到了远征军内服役,包括一些省市县的长官,也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参军,投笔从戎,保卫国家,成了当时的一股潮流,“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响遍大江南北。


风云一点通


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百年来我国反侵略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1932年淞沪的“一·二八”事变时 驻守在上海的第19路军的蔡廷锴向全国发出通电:卑军守土有则,尺地寸草,不得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决不退缩。19路军官兵在上海与日军血战33天,使日本侵略军四度更换指挥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气势。


1941年5月,中条山会战时,第3军军长唐淮源被日军包围,唐淮源写下了遗书:

余身受国恩,委以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环境险绝,总军两部失去联系。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余死瞑目矣!


写完之后,唐淮源自杀殉国。

1942年应英国政府的邀请,国民政府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任第5军第200师的师长戴安澜给妻子写的遗书:

现孤军奋战,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在民族大义面前,这些将领都是好样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每一位抗日军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


历史军魂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杨靖宇

这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对劝降自己的村民赵廷喜所说的话,或许这根本算不上豪言壮语,甚至听来让人心酸,但是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人热血沸腾,眼睛湿润。要知道这是一个身陷绝境、满身伤病、饥肠辘辘的人所说的话,这种信念真的比金子都珍贵!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县人,原名马尚德,著名抗日英雄,革命家和军事家,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率领抗日军民与日伪军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由于叛徒出卖,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大量日伪军周旋几昼夜,壮烈牺牲,敌人解剖其遗体发现,肚子里没有一粒粮食,全是树皮草根之类的东西,敌人都惊呆了,以至于在场的日军头目都敬佩不已!

2009年杨靖宇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最后让我们看看杨靖宇与村民赵廷喜的对话:

赵: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他哪里知道,岂止是不杀,如果杨靖宇投降,日本人准备让他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

杨靖宇沉默了一会儿,说了本文开头的话:

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这句话真的是震人心魄!在四面合围之下,冰天雪地之中,孤身一人的杨靖宇是有着怎样的血性胆气和坚定的“誓死不当亡国奴”信念,用沸腾的热血和整个生命,来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军人!中国之所以不但存在而且屹立于东方,就是因为有杨靖宇这样的血性男儿,在国家危难之时,用灵魂血性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磨史作镜


第一句话,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这八个字也是诸葛亮的真实写照,诸葛亮以管仲、乐毅自比,他的梦想,就是继承刘备的遗志,匡扶汉室,还以旧都,诸葛亮与刘备的托孤之情,君臣之义,确实是千古佳话,后面姜维又秉承诸葛遗志,继续北伐,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也是战死。

诸葛亮虽然不是战死于沙场,却是累死在沙场之上,三国人物都为之动容,三国与晋时,还有后代,都给了诸葛亮极高的评价,所以有读《出师表》不流泪者,是为不忠的说法,诸葛亮本人也被列入了武庙十哲。

即使到了现在,不管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还是三国志的影响,还是有很多人都很喜欢诸葛亮这个人物的。

第二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出自西汉的陈汤之口,张汤当时驻扎在西域,而匈奴郅支单于杀害了汉朝的使者,张汤和主将甘延寿与西域各国联合起来,打败了匈奴的军队,并将郅支单于杀死。

第三句话,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自从刘邦的白登之围战败之后,西汉对匈奴都是采取的是和亲的办法,一直到了汉武帝前期,但是匈奴对西汉仍然多有侵扰,这时候就出现了两个优秀的军事天才,一个是卫青,一个是霍去病,战功赫赫,将匈奴赶到漠北。

汉武帝为了奖励霍去病,赏给他一个宅院,让霍去病去看一下,霍去病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霍去病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