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说“房价降低,国家不用鼓励就会普及二胎”,对此你怎么看?

万里xp


我感觉房子和二胎有联系,但不是必然联系。首先现在房价这么高,有些想生的还是会生,有些是因为考虑房价太高所以不敢生,而有些并不是因为房价,就是不想生。再者,现在无论男女都比较自立自主,有自己的工作和朋友圈,自己还是被爸妈疼爱的孩子,所以很多甚至连一胎都不想生。你可以说他们自私,但这个世界谁又不是自私的呢?自己都照顾不来,再生个孩子,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准备。最后呢,有一小部分人,当然也不仅限这些原因。比如我,有一个宝宝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自己也是初当妈妈,什么都不懂,一个人带孩子,各种心酸只有妈妈能懂,肯定是抑郁了,就是没走到最坏的那一步,但是也想过一死了之。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差,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受到影响脾气也不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孩子大点了,我也可以轻松一点了。你再让我生二胎?可笑,还不如给我一刀,来个痛快一了百了,一次就刻骨铭心。所以就是生二胎送套房我也不会生。那种给自己和孩子带来的痛苦不想再来一次。所以房子降价肯定有生二胎或者三胎的,但也肯定有不生二胎,甚至一胎都不生的。



微微凉ho


我是俩个宝宝的妈妈,平时有公公婆婆帮忙带孩子,偶尔有时间独自带俩宝!刚开始姐弟俩玩的挺好的,用不了半个小时,就我打你一下,我推你一下,一个宝宝一哭,另外一个宝宝也跟着哭!



这极考验我的耐心,感觉忍着不发飙已经用尽了我全身的力气!带着俩宝出去玩,有时会出现大宝想做秋千、小宝想滑滑梯,而二者又离的比较远,我只好多费些口舌,和俩宝商量好怎么玩耍?

晚上讲故事的话,俩宝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大宝拿着小公主书要我讲,小宝则拿着图画书让我讲,我先讲哪个都不合适,同样需要高超的谈判计巧!

哄睡时,一个宝宝自然入睡法就可以了。俩个宝宝一起玩的不亦乐乎,你关灯、装着睡着了,俩宝照样玩的很开心!合伙挖你的鼻孔、撑你的眼皮、摆弄你的牙齿,然后俩宝发出恶作剧得逞的坏笑声!

即使俩宝瞌睡了,也得一手一个哄着睡,有时还把对方望外推,希望自己是妈妈唯一的宝宝,妈妈只抱着自己!


房子降价了,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妈妈们可能会考虑要二胎!


但育有俩宝,不仅仅要考虑经济压力,更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教育成本,这与事业处于上升期的年轻人私人时间严重不足相矛盾!所以房子降价,二胎数量也不会大幅度提升!


俩宝娜妈mn


不知道能不能显著提高生育率,但能提高生育率是肯定的。就说几个实例吧,例一是我自己,我很想生二胎,想给老大有个伴,但我老公怎么都不肯,就一个原因,生老二必须换房子,我们现在的房子才70平,换了房子就得背100多万的贷款,到时候老大都养不起了,别说养老二了,所以我们也就没二胎计划了。

例二是我同事,夫妻两是大学生,今年有小三十了,去年凑了六个钱包买了房,贷款200万,婚也结了,房也买了,问他们是不是该要个孩子了啊?同事无奈的说到,拿什么养啊?先缓几年再说吧。一胎计划推迟了,二胎估计也够呛了。

例三也我同事,男同事,大学生,事业单位,新上海人,也三十岁了,女盆友找好了,但人家说不买房不结婚,目前还在拼命赚钱买房中……。不知道啥时候能生一胎呢。

例四也是我同事,前两年意外怀了二胎,到也巧了,刚刚换好房子就怀了二胎,就生了。同事说要是房子没买这孩子肯定不会要的。

例子真是不胜枚举啊, 所以房价和生育率还是密切相关的。


诺贝儿1120


近几日,由于人民日报刊登“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的文章以及部分学者倡议不生二胎者缴纳税金用来鼓励生二胎,使得对生育、尤其是对二胎的探讨又多起来。抛去对生育政策多变的情绪因素外,其中一个主流的意见是人们不愿意多生,是因为房价太高。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因此说降低房价就能自动普及二胎,这恐怕是不太现实的。

首先,生育率有其自身规律,一般来讲,一个社会越是发达,人们越是不愿意多生孩子。固然中国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生二胎人群很少,但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且文化与我们相近的日本、韩国、台湾,生二胎也谈不上普及,特别是台湾。因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成为了育龄人口(不凑巧的是,中国目前的育龄人口恰恰与自我意识膨胀的一两代人重合)更加优先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生孩子必然会耽误夫妻双方投入到追求自我价值的事业中的精力。

其次,在这种情况下,固然房价导致的婚育成本高会抑制部分人的生育愿望,但这种抑制其实不是绝对和单向的。在上述的日本和台湾,除东京、台北这样的大城市外,其实其他地方房价收入比已经比较低了,但生育率并不高,远远达不到每对夫妇平均二胎的地步。这是因为,一方面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女性的职业发展,比如育儿成本或复杂程度等,在限制人们的生育,另一方面,不少人其实不愿意要孩子或者至多要一个孩子,却用没有房子来作为借口搪塞愿意多要孙辈的老年人的督促。也就是说,即便房价降下来或者房价收入比降下来,降到今日日本中小城市的房价,不愿意生孩子的人们仍然会用没有房子为借口来延迟生育。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情况。之所以人们会提出“房价降低,国家不用鼓励就会普及二胎”,是因为房价问题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是最为突出的矛盾,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所以人们会想到用房价降低来指代生活成本降低。但如上所述,即便包括房价和其他生活成本真的降低了,人们,特别是中产阶级及以上的职业女性,是否愿意生二胎,都还真要打个问号。


科学时评


近期对于二胎的讨论又多起来了,导火索是近期人民日报的一则“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的新闻。但这则新闻把网友的情绪全都激发了起来,遭到了网友的大力吐槽,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养不起!

众所周知,站在历史的角度拉长周期来看,近40年的改革开放都是中国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也借助开放,并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成为了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众所周知。

不过近20年的住宅商品化改革,催生了房价的持续上涨,尤其是2015年之后的大涨,让很多刚需开始抱怨买不起,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85、90后,房价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痛!

房价是避孕药——这话一点没错,不是老百姓不想生,而是真的生不起,就算国家有生娃补贴政策也是杯水车薪。说那么多没用,房价下降大家买的起、消费的起时自然会生,不用鼓励!

但……这个梦会实现吗?不得而知……

(咨询加助理公号:LY_1898)



喜欢吗?别忘记点赞,留下脚印,常聊!


天檀



大蝎子用户5950467594


买不起房只是不敢生的一个方面,房价下降并不能提高人的生育愿望,要想提高生育率,要多项并举,切实让育龄人员敢生、想生、生得起,养得起,光靠一个房价的降低,无法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数量。

人不仅要买得起房住得起,还要上得起学,生得起病、有一定的上升通道,养得了小,还要养得起老,不仅活得起,还要死得起。

提高生育意愿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减轻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茫然。要重塑婚恋观和生育观。

几十年的"要想富,少生孩子多栽树"、早已深入人心,想要提高生育意愿,不仅要降低生孩子的成本,还要改变人们固化的观念,而多年形成的观念,又岂是说改就能改的。

生育率的提高还要依赖于底层民众,越是高层知识分子生育意愿越淡薄,要提高底层民众的收入和幸福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曲阜星


二胎问题、生育率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然而,对于居民普遍生育意愿低下,确实与高房价、高房租以及配套不合理、生活成本高居不下等因素有关。实际上,高房价对社会良性发展的冲击还是不少,而在高房价的影响下,实际上年轻人结婚、生二胎的意愿也大大降低了,但遗憾的是,因房子捆绑着诸多利益,而高房价背后,实际上还是资本利益的博弈,但孩子出生多离不开落户、离不开教育资源以及社会保障资源等因素,而此时此刻房子就非常重要了,但一套房子,往往捆绑着六个钱包的利益,而仅仅依靠年轻人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对此,高房价现象的负面影响也就骤然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结婚、生育产生了恐惧感,更谈不上二胎了。


郭施亮


就我身边亲戚朋友而言,房价不是影响二胎的因素,我们都是双独,彼此父母条件也不错,房子门头都有,可是我几个朋友第一个是女儿也没要二胎,我们的问题是没人看孩子,父母年纪大了,能照顾自己就是给我们减轻负担了,肯定不能帮我们看孩子,我爸在我儿子三岁时去世了,我这个年纪的长辈开始去天堂了,生完以后没人看是我们不打算要二胎的重要原因,另外我的表弟媳(因为都是独生子女跟表弟表妹处的像亲兄妹一样)是有个哥哥,家里重男轻女,所以她也不要,说是对第二个不公平,应该说每个不打算要二胎的都有各家的原因,不见得就是房价


半夏微凉34986391


我认为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房价只是其中之一,生活成本不仅是房子,吃穿住行住只是其中之一,其实现在很多人不要二胎并不是因为担心孩子的生活质量,而是担心自己的生活质量,就看每个人愿不愿意牺牲自己吃穿行的享受来用到孩子身上,馆子能不能就在家里解决,衣服能不能少买点,化妆品能不能少用点用便宜的,能不能不买车,绿色出行,别的不说,单一个车这一年的消费会有多少!再就是这个社会给了每个家长太大的压力,致使很多教育成本不断增加!就像丁克说的,孩子的出现完全会扰乱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能过以前的小资生活,有太多的束缚,没有了生活的意义!

还有就是国家政策方面,想当年计划生育,抓着就罚,各种控制,但是现在鼓励生育呢,有什么鼓励政策呢!有没有针对现如今家长担心的问题出政策呢?增加教育经费,增加更多的公立幼儿园~学校,让师资力量更加平衡,保障老师的利益,让老百姓不会因为孩子的上学发愁!只是一个简单的为国生,没有任何鼓励政策,你让谁会真正敢生!

个人一点拙见,希望每个家庭和和美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