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养蜂调脾有什么技术要求?

毛氏部落


调脾是活框养殖的重要技术,也是科学养殖的基本技巧,正确调脾是调动蜜蜂积极性和克服不利因素,获得高产的关键。调脾必须要根据蜂群的群势、季节、蜜源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调脾主要包括箱内调脾和蜂群之间调脾,其中还包含蜂路的调整。

箱内调脾

(一)巢脾顺序与调整

繁殖期,蜂群必须保持34-35度的恒定温度,蜂王一般在蜂巢中间产卵,根据这一特性,蜜脾布置在蜂巢的两侧,向蜂巢中心依次放置新封盖蛹脾、幼虫脾、卵脾、老蛹脾,这样既利于蜂群保温,又便于蜂群管理。蜂巢中心的老蛹脾,随着新蜂不断羽化,蜂王很快在腾出的巢房中产卵。一星期左右,再把正在羽化的蛹脾或已经羽化的空脾调到中央供蜂王产卵,逐渐将封盖子脾、大幼虫脾向外移动。

(二)蜂脾比例与蜂路

调整蜂脾关系,必须根据不同季节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蜂脾比例,并通过扩大或缩小蜂路,促使蜂群密集保温或疏散通风。

(1)繁殖期

在繁殖期,特别是早春温度较低、温差大,必须保持蜜蜂密集、蜂多于脾,利于蜂群保温。繁殖期常用8-10mm蜂路,强群蜂路适当宽些,增加蜜蜂厚度;弱群蜜蜂数量少,蜂路适当缩小。分蜂季节,蜂路加宽1-2mm避免产生分蜂热。

(2)流蜜期

大流蜜初期,保持蜂多于脾和正常蜂路;大流蜜中期,暂时可脾略多于蜂,使用12~14mm蜂路,增加空气流通,并让蜜蜂加高蜜脾,有利于蜂蜜成熟、提高蜂蜜产量。 

(3)度夏期

大流蜜过后,及时抽出多余巢脾,做到蜂多于脾,调整蜂路到12mm左右,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巢虫滋生,确保蜂群安全度夏。

(4)越冬期

越冬前抽出多余的老旧巢脾,保证越冬蜂群蜂多于脾,蜂路调整到12mm左右,将大糖脾放于蜂群的中心便于蜜蜂食用,这样有利于蜂群的结团和保温。

蜂群之间调脾

1.将小群的卵虫脾调到强群哺育,加空脾到小群产卵,利用小群产卵强群哺育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2.组织强群采集时,可以将一群的封盖子脾调入另一群中,让其中一群迅速投入采集工作,来达到高产的目的。

3.把弱群的卵虫脾调入强群哺育,再把强群的封盖子脾补充弱群,让弱群迅速发展,起到强弱互补、均衡发展的作用,还能有效遏制强群的分蜂热。

4.在新收蜂群、停产蜂群中,适时调入卵虫脾,能够刺激蜂王产卵、稳定蜜蜂情绪,让蜂群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还能预防蜜蜂飞逃。

5.失王蜂群、交尾群调入卵虫脾,可以让工蜂急造王台、增加工蜂哺育工作,既能补充蜂量又可防止工蜂产卵。

总结: 正确调脾是调动蜜蜂积极性和克服不利因素,获得高产的关键。调脾主要包括箱内调脾和蜂群之间调脾,其中还包含蜂路的调整。调整蜂脾关系,必须根据不同季节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蜂脾比例,并通过扩大或缩小蜂路,促使蜂群密集保温或疏散通风。


蜂语语


正确、及时、科学地调动蜂脾,是根据蜜蜂生物学原理,调动蜜蜂的积极性,克服不利的消极因素,获得蜂产品高产的关键之一,也是蜂群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一般分为箱内调脾和蜂群间的调脾两种。

一、蜂群内巢脾的陈列

根据蜜蜂生物学原理,蜂群内中心温度应恒定在32—35°C之间,蜂王产卵,蜂儿的发育必须在35°C时,才能正常进行。因此,卵、幼虫脾,应陈列在蜂群的中间,两侧依次陈放大幼虫脾、初封盖子脾、老封盖子脾和蜜、粉脾。

二、箱内调脾

巢内各类巢脾,经常都在发生变化。小幼虫脾几天之后,就会变成大幼虫脾,大幼虫脾几天之后就会发育成为封盖子脾,而封盖子脾随着幼蜂的不断羽化出房,而变成空脾。所谓箱内调脾,就是定期(一般5—7天)调动箱内巢脾的陈列位置,把自己羽化出房的空脾,调至蜂巢中间,供蜂王产卵,而逐渐将原来的封盖子脾、大幼虫脾向外移动。也就是巢脾由里逐渐向外移,然后将空脾又移至巢脾中间的方法。这有利于蜂王产卵、蜂儿的发育和蜂群的保温作用。

三、蜂群之间的调脾

—个蜂场,各蜂群间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各个时期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进行蜂群之间的调脾。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方面。

1、以弱补强

强群内工蜂数量多,哺育蜂儿能力强。但是,蜂巢内环境复杂,蜂王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巢房产卵,需要花较长的时间,相应地产卵速度减慢,产卵量下降,蜂群增长变慢;而弱群巢内蜂脾较少,环境不太复杂,蜂王产卵速度相对较快,但群内哺育蜂较少,哺育能力弱,无力完全保证蜂王所产的卵完全孵化和幼虫的正常发育。因此,及时将弱群内的卵、幼虫脾,调入强群哺育,同时在弱群中间加入空巢脾,供蜂王产卵,产满一脾提出—脾,加入强群哺育。这样既调动了弱群蜂王的产卵积极性,也调动了强群哺育的积极性,就称之为“以弱补强”。

早春,采取以弱补强,可以很快培养一部分强群,强群投入采蜜,可获繁蜂和采蜜双丰收。但还必须注意,在一定时间内要给弱群补入一定数量的幼蜂(老封盖子),保持一定幼蜂的比例,才能保证对蜂王饲喂充足的蜂王浆,保持蜂王很好的产卵力。同时,还应经常补喂饲料。

2、以强补弱

大流蜜期快结束前,为了给下一个蜜源组织更多更强的蜂群,必须进行一次蜂群之间的调脾。就是将强群的封盖子脾调一部分到弱群里去,让弱群很快变强,投入下一个蜜源的采集。但是,强群通过一个蜜源的采集,工蜂劳累而死的较多,群势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从强群提取封盖子,每次不能太多,以l一2脾为宜。否则会得不偿失。

3、强弱互补

均等群蜂,就是把蜂群里的卵,小幼虫脾,调入强群哺育。同时又把强群里的封盖子脾,提入弱群,补充弱群,弱群也会很快强起来。达到均等群势的目的。


毛氏部落


你好我是双桥养蜂人,首先在蜂群管理方面,蜂脾调整是一门较为重要的技术,它关乎着蜂群的新衰和蜂群的生产能力。调整好蜂与脾的关系是技术中的技术。不用的季节,根据外界气候的变化,蜜源的新衰合理调整蜂脾关系至关重要,现在就我养蜂经验和个人观点来论述一下这个问题。

一年四季不管是恢复期还是繁殖期、流蜜期或是越冬期都涉及到蜂脾的调整和排列,巢脾的多少及安全合理与否可以改变蜂群的内在条件,也能引起蜂群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繁殖、生产、越冬等重大的环节都你造成影响,所以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要根据蜂群的情况、气候的变化、和蜜源等多方面因素来灵活掌握。

正常情况下在繁殖期或温度较低时,要紧脾饲喂做到蜂多于脾,在晚春、初秋或蜂群过度期应保持蜂脾相称,而在大流蜜期为了生产的需要,可占时做到脾略多于蜂,但最低也要保证8成以上的蜂。大流蜜过后需及时调整,抽出生产所用的空饲料脾,做到蜂脾相称。而在冬季也需要做到蜂大于脾,这样有利于蜂群的结团和保温。

在蜂脾的排列顺序上也很有讲究,合理的排列饲料脾、卵虫脾及蛹虫脾可以直接影响蜂群的发展和蜜蜂的健康。正常情况下饲料脾应在蜂群的外侧,蛹脾虫脾在饲料脾的内侧,而卵虫脾应该在蜂群的中心最为合理。而在越冬期需将大糖脾放于蜂群的中心以供蜜蜂便于食用。

这是我根据自己养蜂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如有瑕疵还请各位大佬多多指教。


双桥养蜂人



谢了,我养的是元始“土蜂”,它不能调脾,其所以不知道,抱歉。


结缘646651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