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包青天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SQ周大大


据说现在没有图都能瞎编了?不知道信息不会查资料吗?

电视剧里面的包公就是穿错了,为的是舞台效果,承认错误很难吗?

纠正几个谣言:

第一,宋代的官服根本就没图,没有花鸟鱼虫,没有五爪金龙,没有飞禽走兽。

第二,蟒袍是明代出现的,就算是宋代有人穿蟒袍,也不能叫蟒袍。

第三,五爪龙的分别也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以前三爪、四爪、五爪都是皇家专属。

第四,五爪龙是指五个指头,不是五只手。


别拿明清的官衔制度给宋代扣帽子

更重要的是,别拿电视剧里看来的东西,就认为是真的。

电视剧本来就是演绎,为了舞台效果进行一些加工也无可否非,仅凭一点就能认为电视剧无法还原历史。

都知道包公黑,有谁知道色号是多少?所以根本没办法百分百还原。

其实宋代的官服很简单,因为他们讲求朴实无华,大公无私这样一个办公理念,不能穿的跟秀场似得,官就要为人民服务。当然,他们内心可能不是这样想的,所以也只能说制度是这样定的。

以下笔者讲给大家介绍宋代的朝服,也叫具服,一般大型典礼、朝会什么的才穿,这样是宋代最华丽丽的官服了。至于官服,又叫常服,形式上简单很多,颜色基本就能区分。

宋代的朝服也很容易看出来品阶,主要识别冠、袍、裙、蔽膝、单、带、锦绶、领、履。

给大家的挨个介绍一下:

冠:头上戴的东西,又叫梁冠,也叫通天冠、进贤冠、高山冠、远游冠,不同时期的叫法不一样,反正你要是去宋代的话,叫梁冠大家肯定听得懂。

梁冠主要看横脊,横着的脊梁,数量越多,官衔越大。宋代有七梁冠、六梁冠、五梁冠、四梁冠、三梁冠、二梁冠,共计六种。

不过,这六种是宋神宗时期改的,包公主要伺候宋神宗的爷爷和爹。而当时主要为三种,分别为五梁冠、三梁冠、二梁冠。

五梁冠就是一品、二品的用;三梁冠是三品、四品(御史台),还有两省五品用;二梁冠就是四品、五品的侍祠用。至于宋神宗以前六、七品用什么,笔者表示不知道,因为没找到资料,也可能那些人根本穿朝服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梁冠属于各朝各代都有,笔者也不知道宋代梁冠到底长什么样,所以就不放图了。

袍:就是最外面那层衣服,形式比较简单,基本上统一绯色罗袍,能带五梁冠稍微高级点,用立笔绯罗袍。刚才也说了,宋代官服比较低调,不喜欢乱七八糟的花纹,还有乱七八糟的颜色,能统一的尽量统一,能简化的尽量简化。

毕竟考功名是为人民服务么,虽然说是这么说。

另外,绯色其实就是一种暗红色,《说文新附》里面的解释是:绯,帛赤色也。

至于罗袍,罗是一种布料,是丝织物,工艺不算太好,也不会太舒服,所以现在没人用了。

裙和蔽膝:裙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毕竟古人喜欢里面穿个裤子,外面弄个裙子,也知道为什么,难道古代很冷吗?

蔽膝可能就要截个图了,看到绿色圈起来的那个地方没,这就是蔽膝。

蔽膝的作用就是遮羞,这是古代文化意识的一种特殊产物。而且,穿那么厚,天天闷着,不怎么洗澡,也容易有异味,加上一层布会好一些。

另外笔者也好奇一点,那么多人穿汉服,追求传统文化,请问蔽膝去哪儿了?这可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啊。

至于把裙和蔽膝放在一起介绍,原因很简单,包公使其的宋代的裙和蔽膝,就一种形式,分被叫绯罗裙、绯罗蔽膝。刚才绯红和罗都解释了,这里不再墨迹了。

单:又叫中单,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反正现在是没人穿。其实就是裹衣,以前也叫中衣,用现在的词理解,就叫里衣。大家可以理解为古人的内内,但是因为比较大,多少会漏出来一点,比如领子的地方。

包公时期的中单并不太讲究,五梁冠用白花罗中单,就是白花的颜色,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大官能露出来一点,至于三梁冠、二梁冠不要求,反正也包的严严实实的,别人也看不见。

带:指的是大带,其实就是腰带,这东西也是统一化的,清一色白罗大带。

锦绶:其实就是绶带,不过可不是现在的绶带,古时候绶带是用来挂东西用的,也就是说在腰间。

刚才说到,包公时期的朝服总共分三种,其实就是对应不同的梁冠,那不同的梁冠,锦绶也会不同。

五梁冠是晕锦绶、三梁冠狮子锦绶、二梁冠练鹊锦绶。也就是说,宋代的花纹在锦绶上,由此可见,他们确实低调。

领:就是衣领子,包公时期的领都一个样,叫白罗方心曲领,看下图:

绿框框里面的就叫方心曲领,然后包拯时期所用的材质是白色罗布。

履:这方面好像没什么特殊要求,笔者查信息的时候发现,应该是统一的皂皮履。皂皮就是黑色的皮革,至于宋朝的皮革技术怎么样,笔者表示不知道。

现在确认的宋代的官服形式,那包公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首先,北宋初期的管制比较复杂,可以这样来看,首先是官,这个是带品级的,其次是职,有点朝中地位的意思,最后是差,就是说具体干什么活。

有人说包公做过枢密副使,所以品级很高,对不起,枢密副使当时是差,没有品级,只有权利。

后来宋神宗改制之后,枢密副使才有了正二品的品级。

另外,包拯最大的品级是礼部尚书,不过是追封的,按照宋神宗改制之前的状况,北宋应该沿用的是唐代的制度,也就是正三品。

包拯在世的时候,最大的官是给事中,在当时应该是正五品,而且属于寄禄官,没有职事,算是个发工资的职称。

也就是说,包公的职称一直都不高,不过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比如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这就相当于在中科院某了个职位,。

而且,包公的职权一直很高,也就是差这方面程度相当不错,曾经权知开封府,就是代掌管开封府的意思。

有人说相当于北京市长,这点不正确。北宋时期的开封府一直是有官职的,基本上都是太子去,去了之后就当皇上,所以这个官职是属于太子,或者有希望当皇上的皇子,包公仅是负责干活。

所以,开封府尹的品级很高,如果是皇子去了,那就是从一品,如果暂时不立储君,就由亲王代掌官职,一般是正二品。

大家注意,亲王代掌的是官职,包公代掌的是活儿。

当然,有人会说,展昭都四品御前带刀护卫了,包公怎么可能才五品?

对此笔者只能说:你要是拿《三侠五义》来聊历史,我只能去找孙悟空来跟你掰扯了。

所以,包公长期的朝服是五梁冠那一套体系

而且,早期的包公连穿朝服的资格都没有。

那么,五梁冠朝服体系的整体描述是这样的:头戴进贤五梁冠,身穿绯色罗袍、绯罗裙、绯罗蔽膝,腰缠白罗大带、铜剑、佩,练鹊锦缓,白罗方心曲领,皂皮履。

当然,朝服是最华丽的,宋代官员平时穿官服,也就是常服。

官服主要靠颜色区分,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

按照包拯的品级,其应该长期穿绿色,后期穿朱色。在影视作品中,连黑色都出来的,显然就是为了效果么。另外,包公权知开封府的时候,品级是尚书右司郎中,还不到五品,也应该穿绿的才对。

至于衣服的样式,可以说包公时期的朝服已经够简单了,官服自然更简单,白罗大带没了,直接改成革带,白罗方心曲领直接用个暗色的圆领,梁冠这种高级货自然也不会用,改成幞头了,也叫乌纱帽,就是帽子上面有两个小东西扑闪扑闪。看下图就明白。

所以,影视剧中包公所穿的衣服,其实就是一种基于艺术的修饰。


最后必须要说一句,所谓的蟒袍,其实指的是蟒袍玉带,起源于明代,而民间能接触到的主要是戏曲之中。

所以,包公的官服和朝服,根本不可能存在蟒袍,五爪龙之类的说法,不知道某些大号是怎么想着编出来的,什么“一二品饰龙,三四品饰山水”,这在宋代是不可能出现的。

而且,即使到了明代,五爪龙为龙,四爪龙同样龙。古代对于龙的描述和认识有很多种,包括真龙、蟒龙、蛟龙、螭龙、蟠龙、虬龙等等,带了明代之后,五爪龙作为真龙,只有皇家可以用。而四爪龙,三抓龙,亦或者是无爪龙,就会分品级使用,其大部分叫做蟒袍。

但也仅限于明清,明清之间没有这个说法。

另外大家可以看一些朱元璋的画像,其中还有部分画四爪龙的。

还有事情需要辟谣:竟然有人编出来皇帝赐蟒袍的说法。

明清之前根本没有蟒袍这个东西,明代的蟒袍是官服,清代基本不受限制,不过绫罗绸缎普通人穿不起罢了。

怎么可能有赐予蟒袍的说法?

还有颜色的事情:有人黄色是皇家专属。

这是纯扯淡,唐代的时候黄色是人民专属,特别是清代使用的那种明黄色,当时皇家比较喜欢赭黄色,但那也是朝服用的,可以理解为重大节日。至于宋代,穿什么的都有,而清代才算是将明黄色定位龙袍的官方颜色。

不过,也是朝拜祭天用的,皇上平时也不穿拿东西,一般都是青色的袍子。要知道清代皇上四点多就得起床,五点多早朝,穿一套衣服折腾一个多小时,还用不上班了?

所以奉劝一些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麻烦去考证,不想考证,也要想想里面的逻辑。看了几集电视剧就出来胡说八道,这叫坑人。



小言詹詹


非常有趣的问题。

其实说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张冠李戴+臆测历史的现象。

大家应该都知道包大人又称包龙图,因为包大人被仁宗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其实这个说法不正确。在中国历史上,内阁大学士之设,始于明朝。 明初,设中书省,其长官曰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后废。洪武十五年,始置大学士,以备顾问,定为正五品。明成祖时,大学士开始参预政事。明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明世宗(万历)时,定四殿(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二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之制,常侍天子殿阁之下, 故称内阁大学士。   因此,包拯时候(宋朝),并无大学士,更无龙图阁大学士!后世的剧作家,出于剧情的需(包拯应当是实际上的宰相),就虚构了一个宋朝的龙图阁大学士!

那么,这个官职有没有原型呢?有的

宋朝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例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其后,又建有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 在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可说是代表最有学问的职位,百姓称呼龙图阁学士为老龙,龙图阁直学士为大龙,龙图阁待制为小龙。

问题来了,剧中夸张的龙袍怎么出现的?

原来,中国戏剧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京剧等,成形于清代。是以,戏服的设定带了清代的影子。帝王将相穿着的戏服则设定为蟒袍。所以,包大人的服装是戏曲里的服装。(仔细观察后还是五爪的)

蟒袍和龙袍造型非常的相似。那么区分开来就要看爪子了,四爪的就是蟒袍,五爪的就是龙袍。而电视剧里在这点上是个错误。

另外,在三侠五义小说里,皇帝嘉奖包拯,特赐五爪蟒袍一件。貌似也能说得通,仅供参考。


颜公子看剧


包青天,名包拯(999_1062),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人。28岁中进士,先后任扬州,庐州,赢州,开封等知府。后在刑部,兵部,财政部任职。最后做到了朝廷的宰相。曾经当过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被尊称为(包龙图),(包青天)。


包青天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包青天穿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龙袍,而是蟒袍。只是外形酷似龙袍罢了。龙袍是皇上的御用服饰,怎么可以随便给别人穿呢。所以包拯是不可能穿龙袍的。

那么什么是龙袍,蟒袍,有什么区别?

龙袍,

龙袍,顾名思义真龙天子的袍子,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有龙形图文的袍服,古代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也叫黄袍。



据史料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面绣有九条进龙,其中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有两个,还有一条隐藏在衣襟里面。前胸和后背的龙也就是面相外的龙被称(正龙)或者(坐龙)。侧身上的龙被称(行龙),行龙也分方向上下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

为什么要绣九条龙呢,原因就是历来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词描,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寓意真龙以飞上天,表达到了最高境界。象征着江山稳定,唯我独尊。

龙袍的特点是:圆领,右衽,主要以黄色为主,另有朱色和紫色。重点龙袍上的龙每个脚都有五个脚趾。

龙袍是历代皇帝专用的服饰。

蟒袍,

蟒袍又叫花衣,因袍上绣有蟒形图案而得名。古代官员的朝服,也叫礼服。蟒袍与龙袍的区别是,龙脚上为四趾,皇帝龙袍上是五趾图案。因此四趾龙为蟒而非龙。

蟒袍下方斜向排列的线条称(水脚),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上面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江牙海水)海水又有立水平水之分,立水指袍服下端斜状条纹组成的浪潮。平水指江牙下面麟状的海浪。海水寓意海潮,与朝廷的朝同音。因此做为官服专纹饰。江牙又叫江芽,似姜之芽,寓意饱满旺盛吉祥之意。总体图案代表着太平盛世,江山永固之意。

蟒袍的特点:齐肩圆领,大襟,袖宽,带水袖袍长及足。色彩以金色,银色,紫色为主。

蟒袍是历代朝廷将相和身份高贵之人通用的礼服。

综上所述,大家看到包青天穿的龙袍,确实不是什么龙袍。顶多算是蟒袍而已。因为帝王将相之别,包拯官职在大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穿上御用的龙袍。

所以包青天穿的不是龙袍。


任驰赢天下


这种衣服叫蟒袍,不是龙袍,虽然外形很像。龙袍是皇帝专用的,而蟒袍则是皇帝为了表彰有功的大臣,特别赐给他们的,是一种荣耀的表示。按照古人的说法, “五爪为龙,四爪为莽”。所谓的爪可不是脚,而是脚趾。龙袍上的龙每个脚都有五个脚趾,而莽的脚上都是四个脚趾。仔细看题图里的衣服,是不是发现是四个脚趾的。

不过电视剧中的样式是被艺术加工过的,历史上真实的蟒袍样式有严格规定的。每个品级所能穿戴的蟒袍都有严格要求。

这种衣服跟官服不同,平时是不穿的。官员平时办公、上朝时候都是穿的官服。蟒袍是什么时候穿呢?一般都是重大节庆典礼、祭祀什么的重要场合才穿的,就相当于礼服。

五爪的龙袍

蟒袍都是皇帝嘉奖有功劳的臣子的,如果你没有突出的表现是得不到这样的赏赐的,跟现在的军功章一样。所以有什么重要场合的,比如皇帝请臣子们吃饭了,被赐有蟒袍的就会传出来嘚瑟,没有的就只能穿着官服眼馋了。

宋代官服样子

而电视里这样,包青天不管断案还是平时,都是穿着蟒袍,这其实是错误的。包拯是北宋时候的官,他在电视里出现都是作为开封府的知府。放到现在就是首都的市长。这个官职在当时是个四品官,他平时穿的官服应该是下图这样的才对。


漂浮菌


题主看到的包青天形象,应该来自电视剧《包青天》。而电视剧《包青天》的包拯服装,则照搬自京剧“包公戏”的戏服。但是,“包公戏”的戏服是完全不合历史的,宋朝人的官服并不是那个样子的。

宋朝官员的公服为曲领(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革带,头戴幞头,脚登靴或革履。三品以上公服为紫色,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元丰年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

下图这样子的才是宋代官员的公服——


那么“包公戏”里的包公戏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来自清代官员的“蟒服”。按清制,“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于此时日之内,谓之花衣期。如万寿日,则前三日后四日为花衣期。花衣期内,官署皆停止刑事”。下图就是清代的蟒服——


清代蟒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继承自明代的“蟒衣”。蟒衣始见于明朝,是皇帝赏赐给臣下的荣耀之服、恩宠之服,正统初年,只赏赐给各个部落的首领;不知何时开始,又赐给司礼监的太监;弘治年间,内阁大学士也得到大红蟒衣之赐。嘉靖以降,蟒衣就泛滥开来了。


蟒衣是什么样子的呢?见上图。另按《万历野获编》的记载,“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蟒衣的图案看起来跟龙袍很像,区别在哪里?龙袍上的龙图案为五爪龙,而蟒衣上的蟒只能是四爪。

但到了清代,这个区别也消失了,出现了五爪蟒袍。据《清稗类钞》,“文官之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品至六品,八蟒五爪;七品至未入流,五蟒五爪,均不拘颜色。至蟒袍之金彩织绣,则各从其便,不论品级。武官之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品、五品,八蟒五爪;六品、七品,五蟒五爪。”

清代蟒袍与明代蟒衣虽然一脉相承,但样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包公戏”里的包公蟒袍,样式跟清代的蟒服更接近,包括蟒的图案,也是五爪。

说到这里,纠正题主的一个错误:包公戏里的包公,穿的并不是龙袍,而是蟒袍。但是,真实的包拯是不可能穿蟒袍的,因为明代才开始出现蟒衣。事实上,宋朝的皇帝也几乎不穿龙袍。你能找到一幅宋代皇帝身着龙袍的画像吗?

编撰“包公戏”的文人,没什么文化,大概以为宋代的包拯也像清代官员那样穿着一身丑陋的蟒袍。而电视剧《包青天》的制作方,肯定也没多少文化,直接拷贝了舞台上的戏服。


吴钩的钩沉


铁面无私的包拯,在民间享有一般官员所难以企及的声誉。在民间传说和演义中,包拯更是被塑造成一位不仅断案如神,而且清廉正直、敢于为民申冤青天大老爷。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子侄至亲,只要是违反乱纪,狗头铡下绝不留情。



就我个人认为,93版《包青天》中包拯,应该是最符合历史上包拯的样子。相比于一些电视剧中把包拯演绎成一个名侦探的模样,93版的《包青天》中包拯铁面无私的判官形象显然更加真实。再配合上金超群的演技,据中的包拯确实很有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

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由金超群主演的几部包青天,电视剧中包拯的服饰应该是相当“嚣张”:不论是以黑色为底还是绯色为底的官袍上,绣着一条张牙舞爪的“大金龙”。而且大家如果观察的仔细一点的话,就会发现,这条大金龙一会爪子上有四个趾头,一会又变成了5个趾头。



在封建时代,皇帝们自命为“真龙天子”,龙是皇帝的象征,龙袍是皇帝一人的专属之物,包拯区区一个开封府尹,怎么会有资格穿戴这样的“龙袍”?

(实际上,正史上的包拯其实没有当过开封府尹,其正式的职位应该叫做权知开封府事,相当于代理开封府尹,北宋时期开封府尹只有亲王才有资格担任。)

包拯当然没有资格穿戴龙袍,但是作为北宋首都的代理市长,包拯的品级是相当高档,是可以穿戴蟒袍的。

蟒袍和龙袍其实非常相似:龙袍上面的“龙”爪上有5个趾头,而蟒袍上面的“龙”只有4个趾头。五爪为龙,不是说龙长了5个爪子,而是爪子上有5个趾头,现在各种小说中把五爪金龙描绘成长了5个爪子的金龙,其实是不对的。

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电视剧中包拯的官袍上一会出现4个趾头的龙,一会出现5个趾头的龙,这是不对的。4个趾头的蟒袍,包拯穿着倒是没啥问题;不过5个趾头的“龙袍”,包拯是万万不敢穿的,这个可是造反,要砍头的!

另外,不论是龙袍还是蟒袍,造价都比较高,属于礼服性质,只有在重大场合才会穿,平时一般都是穿戴公服或者朝服,而且蟒袍大多出现于明清时期,像电视剧中包拯这种天天穿着蟒袍的现象是不会出现的。


小镇月明


知名侦探“有书君”今天接获一宗线报:"包青天穿龙袍!"


老包穿龙袍?他是要造反吗?这个问题很严重呀,如果属实,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呀!“有书君”决心查个水落石出。



1.包青天真的穿“龙袍”了吗?


接到线报后,有书君向报案者详细了解“案情”。报案者说不仅电视剧《包青天》里包青天穿着饰黄龙纹的龙袍,京剧“包公戏”里的包公也穿着一样的服装。言之凿凿,难道包青天真的穿“龙袍”了吗?


大家先别着急,既然有了案情的线索,就让有书君带着大家来玩一个“案情分析”游戏——“数爪辨身份”:


这位穿着“五爪”龙袍,这位一派老子天下第一的气概,没错,这位是“一哥”——皇帝;


这位穿着“四爪”蟒袍,气宇轩昂,这位是亲王;


这位穿着“三爪”龙纹服,挺精神的,这是普通官员。


五爪金龙,每只爪有五个分支,和人的手掌一样,这样的是真龙。龙袍,真龙天子的袍子,即皇帝的朝服。除了皇帝以外,不管哪位仁兄豪姐胆敢穿着五爪龙的服饰等同于宣布造反,斩立决! 而四爪的龙形物,只能叫蛟龙,或蟒 ,似龙非龙也。


蟒,源于明、清时代的"蟒衣"。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至清代,"蟒衣"则列为"吉服",衣上的蟒纹与龙纹相似,只少一爪(趾),即四爪龙为"蟒"。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案情资料”分析至此,有书君总结两点:


一是连王爷都只能穿四爪蟒袍,如果硬要说包拯的官服上有龙纹,而且是饰以五爪龙的龙袍,这个跟历史肯定是不符的,身为严明执法者的包大人当然不会让自己“提着脑袋穿龙袍”啦!


二是影视戏剧里包青天穿的是蟒袍,那也是不可能的。虽然从唐宋开始就有五爪、四爪、三爪龙形物的区分,但蟒袍是明朝才出现的。包公是宋朝人,如果说包拯穿的是蟒袍,难道包青天穿越啦?哈哈。



现在影视戏剧里宋朝戏的戏服尤其是官服,实际上并不完全按照朝代设计,宋朝的官服并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些戏服是参考了明清两朝的官服并加以美化而成的。因此包公戏服可以用蟒,还可以是黄色的。


至于官服颜色,正宗的宋朝官服并不是黑色的。影视戏剧里包青天穿黑色饰黄龙纹的戏服,是为了衬托包拯的铁面无私。


2.包大人身处的北宋,官服是什么样的呢?


既然造反嫌疑排除了,龙袍、蟒袍包青天都穿不成了,可是身为北宋官员的包大人总得穿官服吧,那么包大人威风凛凛,帅气大拍惊堂木时究竟穿的是什么样的官服呢?


宋朝官员的朝服沿袭了唐代官服的特点,朱衣朱裳,里面穿着白色罗中单,外面扎系罗料的大带,身上挂着锦绶、玉佩、脚上穿着白绫抹黑皮履。


朝服的样式是统一的,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没有禅衣和锦绶上的图案体现级别变化。官员穿着朝服的时候,必须戴进贤冠貂蝉冠和獬豸冠。手里要拿着笏(手板)。


宋代官服中最有特色、最有创新的是男子的首服——幞头。这个时期的幞头已经完全脱离了隋唐时期巾帕的形式,而变成一种帽子。


由于幞头变成了帽子,并成为文武百官的规定服饰,官吏上朝面见皇上时带的幞头大多是直脚的,有一尺多长的帽翅,这种幞头还有一个名字叫“交头接耳”。


据说,这是皇帝防止臣子上朝时交头接耳而设计的。(呵呵,原来是皇帝也怕官员的开会开小差呀!)


宋朝的官服一般是以等级分,一、二品饰以龙(五爪以下),三、四、五品饰以山水,再往下官阶饰以花鸟。



找到了,终于找到包大人可以名正言顺穿的官服了。


包拯是进士出身,从知府做到开封府府伊(四品)再到枢密副使(一品),后被加官为龙图阁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就等于皇家图书馆荣誉馆长。在戏曲中,他穿的戏服上有龙,是大家喜爱他的表现。实际上,包拯的官服并没有真龙的图案。包大人不同时期穿的官服纹饰的图案会随着他官职的升迁而变化。


好了,有书君分析至此,案情已经水落石出了,“包青天穿龙袍”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大家都不用为包大人担心了。


人们之所以说:“包青天穿龙袍”,有书君觉得一是人们把“包青天”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为人民伸张正义,就算穿龙袍也不过份;二是被影视戏剧美化了的戏服误导。


包拯一生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最高峰时做到了副宰相之职,相当于现在的纽约市市长加国家司法机关最高长官兼皇家图书馆荣誉馆长,真是好厉害呀!


有书君在此对一心为民的包大人深鞠一躬,同时为破解了“包青天穿龙袍”之谜还包大人清白,没砸了"有书君"知名侦探的名牌而窃喜。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包青天,即包拯,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包拯祖籍庐州合肥,进士出身,素有孝名,在奉养父母天年之后,才入仕为官。

包拯从一州的税官做起,一直做到了枢密副使之职,成为了宋朝廷的正二品大员。包拯去世后,归葬家乡庐州合肥,谥号“孝肃”,准确的概括了包拯的一生。

包拯的五爪龙袍服

包拯为人刚毅,不苟言笑,为官廉洁奉公,执法公正,断案如神,在百姓中素有声名。特别是在任开封府尹之时,大开府衙正门,令百姓可以直趋堂前告状鸣冤,贵戚宦官皆惮之,为之敛手,素有“阎罗包老”之称。又因为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其为民申冤做主之事,令百姓皆知其名,纷纷称之为“包待制”。包拯在待制之后,又曾迁龙图阁直学士之职,于是在后世剧本中,就有了“包龙图”之称。

我们在包青天相关的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面黑如碳,额有月牙的包拯,穿着黑色绣有金色龙纹的袍服,升堂审案的情景。包拯不是皇帝,却穿着龙袍,这不是僭越么?不是应该被抓起来杀头灭族的么?

包拯的四爪龙袍服

完全不必担心,这在宋朝这还真不是个事。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

我们现在普遍都知道“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龙纹制度。这里的爪不是腿,也不是脚,而是龙脚上的指。“五爪”龙才是皇帝使用的金龙,才是真龙,其他的都是蟒蛇。而在某些宫斗剧中,还有将五爪龙挑掉一个爪,变成四爪蟒的情节,用来掩盖僭越的事实。

由此推断,是不是只要包拯穿的是四爪蟒袍就没关系了?

如果是在清朝,的确是这样。朝廷的高级官员是有权穿戴绣有四爪龙纹的蟒袍的,只是按爵位的高低,蟒袍上蟒的数量是不同的。清朝廷有明确的规定,皇帝的龙袍绣有九条五爪金龙;而亲王、大臣的蟒袍上,按等级分别绣九蟒、八蟒和五蟒。按照包拯的级别,在清朝穿绣有八蟒的蟒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雍正的五爪龙袍画像

明朝,不但皇帝可以用五爪龙纹,各宗室王侯也是可以穿绣有五爪龙的龙袍的。包拯如果在明朝,因为不是皇室,所以,穿四爪的蟒袍还是被允许的。

元朝,因为蒙古人相对以前的统治者汉族而言,是异族,他们为了树立权威,就想将龙纹收归官有。但是,汉人已经习惯了龙纹装饰,实施难度巨大,于是元朝廷就做了折中,只规定了民间不可以用五爪龙,但是四爪和三爪龙纹,普通百姓可以继续使用。因此,在元朝,只要是官员,都可以穿绣有五爪龙的袍服。此时,五爪龙是官用,而非皇室或者皇帝专用。包拯如果在元朝,是朝廷命官,没事,随便穿。

台湾故宫所藏明太祖朱元璋的五爪龙袍画像

而实际上呢,包拯可是生活在宋朝。在元朝之前,龙纹即不是皇帝专用,也非官方专用,包括五爪龙纹。普通百姓都是可以将龙纹用在各类生活用品上的,包括服装,更不要说包拯了。

我们现在的龙纹使用常识,皆来自距离我们较近的清朝。所以,影视剧中为了彰显包青天的地位,就给他的衣服上加了龙纹。我在研究了电视剧的服装之后,发现包青天袍上的这个龙纹,有五爪的,也有四爪的。随便看看就好了,反正宋朝时,对把龙纹绣在衣服上也并不在意,历史上的包拯官服、礼服肯定不是那个样子的。

其实呢,对比一下宋朝皇帝和明清皇帝的画像就知道了,宋朝皇帝的袍服装饰非常朴素,根本就没有龙纹装饰。而在朱元璋之后的明清皇帝画像的袍服之上,才有了金龙装饰。这种做法纯粹是为了凸显阶级差别,加强皇权统治的封建糟粕。

宋仁宗身上的袍子虽然没有龙,照样是龙袍

既然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有必要了解龙图腾的演化过程。但是,龙图腾属于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要尊重我们的龙图腾,也都有权使用我们的龙图腾。


奕天读历史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其实包拯包大人是不可以穿龙袍的。你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被《93版包青天》《包青天之开封奇案》《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等等电视剧误解了。电视剧中的包拯服装可以称为戏服,就是唱戏用的服装,这种服装在宋朝不但包拯不会穿,就是其他的官员也是不会穿的,因为他就没有这种服装。

历史上的宋朝官服有一个特色就是简洁、大方;而且前胸后背也没有绣纹图案,更没有补子,同时也没有全身都是绣纹图案的。我看了一部分宋朝时期的电视剧,认为只有李雪健主演的98版《水浒传》比较接近真实的宋朝官服。

下面简单说一下宋朝的官服:

宋人公服为曲领(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革带,头戴幞头,脚登靴或革履。三品以上公服为紫色,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元丰年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

所以宋朝时是以颜色来区分等级,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至1085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

宋朝官帽又叫“长翅帽”。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赵匡胤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朝堂严肃性。宋朝官员平时戴幞头,又叫折上巾,这是一种包头的软巾,因为总是青黑色的,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乌纱”,就是咱们平常说的乌纱帽。


秋爽书斋


古代官员的衣服上都有非常醒目漂亮的刺绣,文官绣飞禽,五官绣走兽,所谓“衣冠禽兽”就是打这儿来的。——开个玩笑,我看到这个题,真的吓了一跳。包青天怎么可能穿龙袍?他是要造反?

包拯穿的肯定不是龙袍,只是蟒袍而已。

当时宋朝的大臣都穿蟒袍,如果蟒蛇没有脚的话,看上去不够威风,所以呢,就画成了这种四角的大蟒。而我们都知道画蛇添足的故事,实际上这个给蛇画脚的人并没有错,因为他是照着当时很多大官的官服上面的蟒图来画的,那上面的蟒蛇都是有脚的。

大家之所以有这种误会,可能也是从包龙图这个名字上来的。因为之前并没有龙图这个官职,只是包拯帮宋仁宗找到了老娘,皇上感激他。这位宋代皇帝特别擅长画画,就给包拯画了一幅画像。但是皇帝画的像呢,又不能让他自己随便拿回家,只能专门盖了一栋楼给他挂上,这个地方就叫龙图阁,让给包拯住。后来又封包拯为龙图阁大学士。从此以后,龙图阁就正式成为了一种官名,包拯包青天包龙图就成了一个人。所以包龙图跟龙跟皇上确实有关系,但是跟他穿的衣服却没什么关系。

龙袍当然只有皇帝一个人能穿了。包公的蟒袍上面的蟒蛇可以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什么色儿都行,但是衣服本身绝对不能是黄色的。所以包公一般穿的是黑色或者紫色的衣服,而只有皇帝能穿黄袍,就是黄颜色的龙袍。而蟒袍跟龙袍的图案之所以有点儿像,是因为龙是一种中国古代神化创造的神异动物,他本身原型就是蟒蛇,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口,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能腾云驾雾,并吞云吐雾。所以如果仔细分辨,龙和蟒的形象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金瓶梅》里西门庆搞到一个五品的副千户之职,马上置办了一身蟒袍官服。想必西门大官人传说它一定比包黑炭要帅多了!同样是蟒袍,也有黄金蟒和大长虫的区别,包大人您不得不服啊!

话休饶舌,欢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