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什么是雾霾,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图说农村事


造成雾霾的原因并非单一性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出现在人口集中、密度高的城市地区。雾霾也就是雾和霾的合称,分开来说的话,它们区别还是很大的。

雾,其实就是空气中的微小水珠或者极细小的冰晶,它们悬浮在空中,降低了空气的透明度,从而阻挡了人们的视线。而霾则是由空气中的细小物质组成,主要是灰尘、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各种粒子构成。当这些细小的颗粒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就会使能见度降低,并且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雾和霾混合出现时,称为雾霾。

雾霾对大气来说是一种污染,特别是那些直径小于2.5微米的物体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现在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多,危害不断加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把雾霾天气纳入了天气预报当中,给人们起到预警作用。

雾霾天气并非现代社会才有,它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在古时由于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都有可能造成雾霾天气的出现。而现代人类在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再加上人口的增多,生活等各方面的排放废弃物增多,雾霾天气也随之增多。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人类的活动和生产上,比如汽车的需求增加了,尾气排放不可避免的增多,还有就是工业生产上的排放,建筑工地上的灰尘,垃圾焚烧处理等,都是原因之一。

气候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由于现在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不利于空气中的微粒扩散,反到利于它们在城区积累。还有就是天空中的温度差异,比如高空中的温度比低空中的温度更高形成了逆温情况,这样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流动受限,空气中的微粒都被压在了低空中,很难向上方扩散。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原因。总之形成雾霾的原因是多样性的。

通常雾霾天气都是以上多种因素一起混合出现,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在雾霾天气,最好减少外出,一定要外出时,也要做好防护措施,毕竟身体是自己的,要多爱护。


宇宙天问


1.已到冬季,霜降,冰花,大务天气现象层层出现。

2.生活水平上升,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汽车尾汽排放,工广及工地大福度的工作,层土飞扬。

3.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的砍伐。


进松53967799384


雾霾的元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业污染。目前,我国工业结构偏重,主要依赖传统耗能高,污染重的能源,如钢铁,水泥工业。

2.地形因素。我国内陆地区,盆地居多,造成污染物不容易排放,扩散,冬季加重污染。

3.气候原因。冬季天气稳定,冷风少,导致污染物堆积。

农村燃煤,鞭炮只是雾霾的替罪羊。


爱上陕西


砖家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只不过谁也不说破,连个问的人都没有,终于等到了。

这些年的大笑话之一,有砖家研究了古今中外,各种原因,最后得出一个终极答案——做饭用火和炒菜油烟。

俺也同意,拿北上广深来说,几千万人一天三顿,还有饭店小吃店大牌档烧烤店一齐排放真够吓人的。

所以,首先第一个原因是人口过于集中,如果不加以限制,源源不断的人涌入城市,雾霾就不可能减少和消失。

第二,也是专家研究出来的,农村烧煤和用柴火做饭,野外烧荒,烟花爆竹,牲畜放屁等等。

不得不说,还是专家说话有用,最起码一句顶好几句。所以国家禁止放鞭炮,只有一些农村还可以放,那里雾霾不要紧。改用清洁能源。

第三,气象学家分析,气象因素是决定因素,一但有形成雾霾的天气条件,无论怎么防范,雾霾还是要形成。城市比农村多是因为高楼大厦阻挡了对流云系下沉,城市上空犹如一个盖子,雾霾难以消散。

第四,汽车尾气排放。一个城市几十万上百万辆机动车在路上行驶,化石能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会继续存在。pm2.5主要由汽车尾气产生。

第五,城市建设施工。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扬尘,也是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第六,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尾气排放。尤其是化工企业最为严重。

还有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城市上空挥之不去的阴霾。


穿了马甲的春


我首先说出解决方案,水坑、水塘、湿地。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专家!

当今国内,所谓雾霾、PM2.5都是近地污染,这种污染谁造成的污染谁,并不是别的地方飘来的。而且风解决不了太多问题。总不能天天求风。

前推最少10年前国内生产活动也不少、也没限制烧煤、焚烧秸秆、环保设施也不健全!为何情况也差不多呢?还有最近几年京津冀雨季经常看海的状况?

限产、限号等等手段是预防措施,不是解决已有问题的手段。

以前京津冀、村村有池塘并没有现在的排水设施,雨季也没事。雾霾灰尘PM2.5是会落地的,随着雨水冲刷进入池塘。

现在的池塘基本消失了!自然环境的自愈能力缺失了。这种问题专家不懂?长三角地区为何空气质量好,池塘密布!

解决雾霾只有把池塘还回来!让大自然治愈!


世界很大ing


“超大规模工业化的密集都市群”!

这是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

如老百姓俗话讲的:“人扎堆儿闻屁多”是一个道理!😛

跟焚烧秸秆以及什么燃放烟花爆竹没有毛的关系。

几千年的实践证明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天津春节期间的的确确是有了几天难得的好天气,就有“砖家”跑出来大放厥词:这是因为全面禁放烟花爆竹所致!

其实“砖家”们自己也明白,几天难得的好天气是工厂企业大多停工所致,和禁放烟花爆竹有什么直接关系?

这不,春节过后一上班儿,雾霾也接踵而至!

这就是事实!

不要再发展和扩大超大规模的工业化密集都市群(如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甚至说要将这种密集的工业化都市群消减规模,才是根本上解决雾霾的良方!🙏

一孔之见,多谢指教!




向往旷野


这个是农民烧柴做饭,农民焚烧秸秆,农民散养鸡鸭,农民做腊肉,农民不烧清洁煤……还有汽车尾气。记忆中只有农民烧秸秆,烤腊肉,不用清洁煤被拘留,罚款,至于汽车尾气没有听说罚款拘留的。得出的结论就是雾霾好像是农民引起的。


张老五4669


根本原因是华北平原地区一带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可承载的能力。

第一,长期以来华北平原的人口稠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口又大量增加,工农业活动更加频繁,特别是工业用水和废物及水汽排放成倍增加。

第二,城市化和人居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用水量增加。这两条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地表变得更干燥,但秋冬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反而因排放增大而增高,给雾霾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华北平原地形单一,植被单一,主要是单一农作物和城镇,生态脆弱,缺乏大江大河,湖泊和高山对地理的切割,更多的热岛效应使得局部小气候连成一片,从而形成大范围的不良气候。

第四,改革开放以后,农业人力劳动量逐渐减少,普遍采用机耕作业和化肥追肥,并且前些年连年放火烧秸秆,土壤有机物含量逐渐下降,土壤墒情变差,杀虫剂大量使用,农田微生物,昆虫,杂草等生物种群急剧减少,生态多样性变得脆弱,加剧了气候单一型的形成。

第五,五六十年代治理海河,大量河流截弯取直,排干水泊,经年日久,雨水在地表的径流时间越来越短。

第六,城市化使得大量的地表被水泥等建筑覆盖,对雾霾等不良气象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华北地区严重雾霾的分析,其实河南,长三角,黄淮江淮东部地区的雾霾,也有着有类似的因素。


苍野遗玉


不知道你所指的‘以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是从古代算的话确实是没有的,古代的人们对化石燃料的利用远远不及现在。雾霾的产生主要是西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开始的工业化造成的,因为西方国家在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目前在工业的环保方面做的比较好,至少比发展中国家要好的多。所以他们的雾霾才比较少,但并不是没有。

雾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工业化进步为背景,目前中国正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时刻,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比较高,但在环保方面我们和西方国家还是有差距的,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做好自已,早晚有一天我们也会在环保方面做的更好,雾霾的出现也尽可能的少了。


李小乙


雾霾形成原因是什么,或者说影响因素有哪些,每个人心中认可的答案都不一样。我说几点:一、根本原因:局地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比如一个人正常情况下(夏天)的饭量(环境容量)是一斤米,现在吃了两斤米(结果是消化不良,需要吃点消化药),吃了三斤米以上(可能需要去看医生,采取挂水等措施了)。二、为什么同样一个省环境质量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像大家身体素质差异一样,特长不一样,有些地区气的容量大些,有些地区水的容量大些。怎么造成的呢?先天因素(地理,地形地貌不一样,开阔地比盆地易扩散),后天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决定了污染排放结构,体现到具体方面一般涉及煤、车、尘、燃烧、工业源等方面,占比不一样),不可控因素(气象条件差异,雨水足、风速大、风向好的地区,垂直沉降好,水平易扩散,大气容量大,现在的研究与温度影响也很大)。三、为什么北方供暖地区夏秋季节情况好些,冬春季节差些。根本因素是冬春季节除了吃饭,还喝酒了(供暖期烧煤,一般地区采暖季燃煤量占全年一半左右),但是大家酒量不一样啊,有人能喝一斤以上,有人一两就倒,这时候上面提到的先天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就很重要了。冬季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边界层高度直接让冬季的环境容量大幅下降了。(夏天边界层高度一般在1500米左右,冬季一般在500米左右,极端气候下更低,把你所在的城市想象成箱体,底面积固定,决定大气容量的是你的边界层高度。换句话说,夏天你能吃一斤饭,冬天只能吃半斤饭或三两左右,本来需要静养,结果你还要喝酒,结果是什么就明了了)。四、为什么有些地方原来污染都差不多,先天、后天、不可控因素也类似,近几年大气环境差异很大了,这就和当地政府、企业、公众后天努力有关,其实污染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了。五、为什么有些地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已经很好,还是易产生雾霾,这是因为大气有流动性,换句话说是传染病,具有区域性特征,地理气象因素不利的地方更需要联防联控。最后我想说的是,雾霾治理已经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治理力度越来越大,成效也在显现,需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