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此惨烈的夺位,元世祖忽必烈如何登上大汗宝座?

巧铃


1259年,拖雷长子蒙哥汗在钓鱼山下突然去世,关于蒙哥的死至今也是个谜团,也因此在金庸的小说中,杜撰了大侠杨过杀死蒙哥的经过。蒙哥死后,最有力汗位竞争者有两人,分别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当时忽必烈明显占据劣势,但最终能够反败为胜,凭借的就是蒙古帝国内部新势力的崛起,以及各个汗国之间的矛盾。




蒙古帝国权力转移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分别为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四个儿子中,术赤和察合台不和,因此为了帝国不能分裂,成吉思汗选择了三子窝阔台继位大汗之位。

窝阔台继位时,由于蒙古人遵循的是“幼子守灶”制度,因此蒙古王公都认为应该立拖雷为大汗。此时二哥察合台表示坚决拥护窝阔台继位,由于长兄术赤已死,拖雷势单力孤,无奈退出了大汗之位的争夺。但拖雷掌握了蒙古帝国80%以上的军队,因此为后来子嗣夺权留下了伏笔。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窝阔台的儿子贵由汗死后,由于拖雷长子蒙哥得到了术赤儿子拔都的支持,夺得了汗位,成为了蒙古帝国地第四任大汗。但此举遭到了窝阔台和察合台后人的反对,为后来的蒙古帝国分裂和忽必烈夺权埋下了伏笔。




拖雷系的内部争斗

拖雷和成吉思汗一样,同样是拥有四个嫡子,分别是长子蒙哥、次子忽必烈、三子旭烈兀、幼子阿里不哥。蒙哥继位后,命令忽必烈南征,命令旭烈兀西征,而命令幼弟阿里不哥守在了老家。

蒙古人的征伐战争中非常暴力,动不动就会屠城,但南征的忽必烈却因为总领漠南的原因,有了明显的汉化倾向。在征服大理的之后,竟然以怀柔政策让大理皇帝段兴智当了大理总督,此举为忽必烈得到了很多被征服地区的支持。

蒙哥突然去世后,忽必烈召集了部分宗王举行了库里台大会,抢先在开平称汗。随后阿里不哥也在蒙古帝国的都城哈拉和林称汗。



两个人称汗后,开始积极的寻求实权人物的支持。自然,蒙古帝国四大汗国则成为了两人的拉拢对象。

  • 钦察汗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如今掌权的是术赤的儿子别儿哥,选择支持阿里不哥。
  • 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距离中原和蒙古高原较近的诸王封地,因此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派遣了察合台后人前去争夺国主之位,但最终阿里不哥派遣的阿鲁忽成为察合台汗国的国主。
  • 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窝阔台继位后,曾经将封地传给子孙。如今海都认为忽必烈已经汉化,自己是窝阔台后裔,应该由自己继承蒙古大汗的位置,因此极力反对忽必烈。
  • 伊尔汗国;拖雷三子旭烈兀的封地,选择支持忽必烈。

外部的支持各有私心,内部的实力才是最终决胜的关键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争斗,实际上蒙古两个派系的争斗。分别是以阿里不哥为代表的守旧派,这一派认为忽必烈久居汉地,已经汉化,因此他们实际上是在捍卫传统意义上的蒙古。

忽必烈也代表着被蒙古征服的地区,他们企图在被蒙古征服的广大地区,寻找一个更佳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因此忽必烈身边距离了很多汉族地主阶级出身的将领和谋士,比如史天泽、李璮、汪惟正、董文炳等人。

1260年,忽必烈亲自率军征讨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大败,向忽必烈求和。但第二年恢复实力后,阿里不哥主动发动攻击,双方在昔木土脑儿相遇,展开决战。这一次还是阿里不哥大败,只得退守都城哈拉和林。




1262年,发生了一件决定阿里不哥命运的事情,那就是察合台汗国叛变,投靠了忽必烈。原因是当时的阿里不哥粮草难以为继,命令阿鲁忽援助,可能是因为命令过于强硬,也可能索要过多,最终阿鲁忽与阿里不哥决裂,投靠了忽必烈。

察合台汗国的倒戈,让阿里不哥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放弃哈拉和林,远征察合台汗国。阿里不哥西迁后,忽必烈轻而易举的收复了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声望骤增。

反观阿里不哥,远征阿鲁忽驻守的察合台汗国,获胜后展开了残忍的屠杀。伊犁河流域为此赤地千里,百姓民不聊生,当地根本无法供养大军。最终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最终选择了投降忽必烈,长达五年的汗位之争到此结束。



虽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斗结束,但四大汗国却因为这件事脱离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尤其是海都领导的窝阔台汗国,终其一生与忽必烈的元朝为敌,这也让蒙古帝国名存实亡。


我是越关


忽必烈在夺蒙古大汗之位前,整个蒙古草原上的贵族们,基本上都不支持他。但是在大家都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却获得了大汗之位。忽必烈是怎么实现这一奇迹的呢?

(忽必烈画像)

之所以整个蒙古草原上的贵族们,基本上都不支持忽必烈,有几个原因:

一是忽必烈继承大汗之位不合规矩。既不合蒙古“幼子守灶”的规矩,又不合汉人“嫡长子制”的规矩,前一任大汗蒙哥也没有立下遗嘱要传位给他。

二是在蒙哥当大汗的时候,忽必烈就在漠南搞得风生水起。当时很多蒙古贵族就对忽必烈不满,在蒙哥面前说忽必烈想闹独立。结果蒙哥对忽必烈进行查账,削夺了忽必烈的兵权。

三是忽必烈实施汉化的政策,让蒙古贵族们认为忽必烈是忘本。大家都不满意他,都反对他那样做。

也因此,在忽必烈宣布自立为汗以后,蒙古贵族们又在蒙古草原上召开了一次忽里台大会,大家一致推举蒙哥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为大汗。

不过尽管如此,最终忽必烈依然取得了全胜,夺取了蒙古的大汗之位。不被大家看好的忽必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蒙哥画像)

一、提前谋划。

忽必烈之所以最后成功,绝对是提前谋划得很好。可以说,当蒙哥上台,派他去攻打大理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提前谋划了。

为了得到南方人的认可,攻打大理的时候,他特意改变了蒙古人喜欢屠城的习惯,特别写了几十张“止杀”的牌子,让士兵们全城宣传。当时的大理王不服,一直在抵抗,忽必烈也没有为难他,最终还让他当大理的王。这让他亲善王爷的名声,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之后,忽必烈被蒙哥安排总理漠南。在漠南期间,忽必烈广泛吸纳人才,尤其是吸纳汉人知识分子。这样一来,他的王府一时之间人才济济,远远超过了大汗蒙哥所有的人才。这为他最终夺得大汗之位,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证。

接着,忽必烈再次训练军队,囤积钱粮。

按照规定,忽必烈收起来的钱粮,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上缴中央国库。但是他指示下属,瞒报数量。绝大多数钱粮,都运进了忽必烈的开平王府。这也造成蒙哥“钩考”(查账)他的事件发生。

可以说,在争夺大汗之位前,忽必烈已经是兵强马壮。这也使得他争夺大汗之位,变得水到渠成。

(察必画像)

二、提高警惕。

蒙古人打仗,将领们有把家属带在身边,一同前往战场的习惯。这样的家属,通常都会组织成一个队伍,称为“奥鲁营”。

但是忽必烈随蒙哥南下攻打南宋的时候,他并没有把他的妻子察必带在身边,让察必留在王爷府上,观察阿里不哥的一举一动。

也正是因为察必的留守,当蒙哥去世,忽必烈还准备继续进攻南宋的时候,察必给他来信说,大鱼(蒙哥)已经死了,小鱼们都在蠢蠢欲动,你还留在南方干什么?

忽必烈接到这封信后,立刻匆匆忙忙和南宋贾似道签订了停战协议,回到北方,果断开始夺位行动。

(阿里不哥)

三、提速夺位。

忽必烈回到他的开平王府的时候,阿里不哥一边悄悄准备武力,一边派人前来通知忽必烈回漠北,商量召开忽里台的事情。

忽必烈并没有前往蒙古漠北。他知道,一旦前去,肯定就会被阿里不哥软禁起来,甚至可能性命不保。

不仅如此,忽必烈还抛开了众多的繁文缛节,自己组织人马开忽里台,把自己选为大汗。如此一来,就抢先了一步。让阿里不哥搞的忽里台,落在了后面。所谓“先到为君,后到位寇”,忽必烈就这样抢先树立了君王的形象。

又有军队,又有粮草,又有人才,又有声威。不管阿里不哥有多少人支持,缺了这些,在战场上自然不是忽必烈的对手。


张生全精彩历史


1242年蒙哥汗在攻打南宋的过程中命丧钓鱼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两兄弟展开了惨烈的汗位之争。




阿里不哥,蒙古大汗托雷第七子,蒙古大汗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蒙哥大汗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阿里不哥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对忽必烈的重用汉人改汉制意见很大。1259年8月11日蒙哥汗于攻打南宋钓鱼城时受重伤而死。汗位空缺,1260年,正在宋蒙前线的忽必烈匆匆撤军抵达燕京准备争夺汗位。




早有夺取蒙古汗位野心的阿里不哥想诱使忽必烈到漠北以便软禁他逼他就范。但忽必烈经营汉地多年,自己在控制和调动进入汉地的蒙古军及汉军方面拥有莫大的优势与便利。在汉地根基深厚,所以绝不会轻易离开这里。1260年4月,忽必烈首先打破僵局,于开平宣布继承汗位。


忽必烈率先宣布称汗位,阿里不哥自然也不甘示弱,他有漠北地区蒙古龙兴之地王公贵族的支持,1260年夏,阿里不哥在他单独举行的忽里台大会上被推举为大汗。

一夜之间,出现了两个大汗。双方优劣势各有,阿里不哥有西道诸王及钦察汗国的支持,忽必烈的支持者主要来自东道诸王。皇弟兀列旭和立足于伏尔加河的拔都后玉别儿哥则态度暧昧,没有表明立场。

一个伟大的帝国,只能有一个皇帝。因此,两个人必须分出高下,战争不可避免。1260年阿里不哥率先发难,兵分两路大举南下。但阿里不哥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渣,在忽必烈的军队面前溃不成军。忽必烈乘胜追击,挥师北进,目标直指阿里不哥的老巢和林城。



阿里不哥倾巢而出南下攻打忽必烈,而后方的和林城粮道被截,和林城陷入断粮的绝境,忽必烈大军未至,和林城已是破城在即。面对极为不利的形势,阿里不哥被迫向忽必烈求和。而忽必烈因为出师日久,恐后方不稳,于是答应阿里不哥求和,回军南下,双方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都没有达到最终目的。

次年(1261年)阿里不哥卷土重来再一次大军南下。先击败依附于忽必烈的宗王先哥,进围和林。最终与忽必烈在昔木土脑儿相遇,两军展开了决定双方命运的大决战。



这一次,忽必烈没有给阿里不哥任何喘息的机会,大败阿里不哥大军并收降他的部众。此役在《元史·卷四·世祖纪一》有详细的记载“十一月壬戌,大兵与阿里不哥遇于昔木土脑儿之地,诸王合丹等斩其将合丹火儿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儿与合必赤等复分兵奋击,大破之,追北五十余里。帝亲率诸军以蹑其后,其部将阿脱等降,阿里不哥北遁”。


昔木土脑儿之战的惨败让阿里不哥彻底一蹶不振。1264年,更大的灾难到来,阿里不哥的统治地出现大饥荒,导致军心涣散统治根基动摇,绝境之中的阿里不哥被迫向忽必烈投降,阿里不哥此后遭到忽必烈的软禁。至此持续时间长达5年的蒙古汗位之争以忽必烈的完胜结束。


大国布衣



对于整个蒙古史,包括元史,忽必烈算是名气最大的,仅次于成吉思汗,但有些功绩已经超过祖父,尤其是代表的地区性比较强,忽必烈是中国的。在教科书中,一提忽必烈耳熟能详,在讲忽必烈专栏中,要大篇幅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有它独特和创新的一面,比如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印下了深深的痕迹,开创了大统一的先河,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忽必烈功不可没,他相对于成吉思汗是个全面性帝王,所以忽必烈是中国最伟大帝王之一不容置疑。


忽必烈当上皇帝,按理说是不合法的,因为他没有得到全蒙古支持,原因是蒙古内部已经分化,成为守旧派与革新派,尤其是守旧派占大多数,这也就有后来争夺汗位的惨烈局面。忽必烈恰恰和守旧派对着来,因为他常年在汉地呆,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有必要将蒙古改新换面,在他认为蒙古是个单一性政权,必须采取汉法,不然蒙古就不能以一个新姿态屹立于历史之列。忽必烈所谓的变述祖制,遭到了守旧派的不满,他们认为不蹈他国之法。在他的兄弟父辈中,都延续成吉思汗治国之路,追随《大扎撒》,可忽必烈却不一样,他有大有为之天下的野心,试图想在各方面超越成吉思汗,唯一选择就是改朝换代,入主中原。所以他的大汗位没有得到太多蒙古贵族的支持,只有东部诸王和汉地将领和谋士。


而他的幼弟却被历史推到前面,那就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素来反对忽必烈汉法,所以他得到大部分蒙古诸王的支持。在当时守旧派占有的势力很大,尤其是蒙古本土还有西方三大汗国,窝阔台汗国和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当初他们还没有独立,维持在蒙哥汗时期,属于大蒙古帝国一部分。蒙哥就是忽必烈的哥哥,拖雷家长子,忽必烈排行老四,阿里不哥排老七,还有旭烈兀排名老五。在当时,蒙哥汗被钦察大汗拔都提携,得到了全蒙古的支持,由于汗位从窝阔台系转移到拖雷系,蒙古那时已出现裂痕,可蒙哥铁腕手段硬,将窝阔台系尽数打压,分割处置,还将前汗贵由的妻子海迷失等反叛者投入河里淹死。蒙哥汗将权利牢牢把握到手,由于本身崇祖特性,蒙哥汗一直踏踏实实的沿着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道路走,武力至上原则,所以蒙哥较他的四弟忽必烈而言,是兵血刃得到全蒙古认可的大汗的,那时蒙古帝国高度统一,疆域横跨欧亚大陆。


而忽必烈却和他的大哥相反,因为没有得到全蒙古认可,在漠南称汗违背传统这也导致一场决定蒙古命运的大战发生。忽必烈没有大哥那么顺利当皇帝,可手握重兵,在中原实力稳固,这也是他拿到胜劵的唯一筹码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哥蒙哥皇帝身死他乡,在攻宋遇到意外,被击毙而亡,走时匆忙没有留下遗诏这也成了他们夺汗位的导火索。


阿里不哥本身身居漠北,坐在监国这个位置,相当于代皇帝,由于本身崇尚祖宗之法,所以他被推举为大汗。忽必烈相对他而言很弱势,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个带兵打仗的王爷,名分上占不到优,所以就有之后实力决定一切的办法。忽必烈在之前由于治理汉地政绩卓越,南攻大理,又扼江淮于大宋,他当时就有盖过蒙哥大汗的势头,只是不敢声张而已,直到大汗已死,这场被包多少年的火气终于爆发出来。

忽必烈为了当上大汗,拉拢西方诸王,擅自将波斯划分给五弟旭烈兀,让他当伊儿汗,这就有后来的伊儿汗国出来。不直如此,他还将河中赐给了察合台大汗兀鲁忽,准许自治,察合台汗国由此出现。钦察汗国也跟着起哄,老早就独立出去。忽必烈得到这些筹码后,等于就有了名分,他后来靠着强大的中原实力打败了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在孤立无援下,几经折腾,最后投降。至此长达四年的汗位之争就此结束,忽必烈才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大汗,可背后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他占有的只有中原和蒙古,后来建立大元,所以忽必烈当上大汗是很曲折的,和后来过渡到大元皇帝的,都是一步步探索,一步步革新才有的结果。


龙文说史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幼子)拖雷的第四个儿子,虽然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规矩,汗位是应该传给拖雷的,但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汗位应该由他的第三子窝阔台继承。

窝阔台系的没落

不过蒙古汗国的继承制和中原王朝不同,新的大汗需要通过“忽里台大会”的确认,才能合法即位,窝阔台登录两年才成功上位,这两年,就是按照“幼子守灶”的规矩让拖雷监国。

窝阔台上位后,作为大汗侄子的忽必烈应该是没有继位可能的,尤其在托雷不明不白地暴毙后,忽必烈兄弟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在母亲唆鲁禾·帖尼的运筹下,忽必烈兄弟几个得以在窝阔台的威势下保全,并且还继承了相当一部分托雷的军队,这是他们向汗位发起冲击的基础。

窝阔台在位十余年后去世,指定第三子阔出的儿子失烈门为继承人(本来是阔出,但其战死)。然而失烈门太小,窝阔台之妻乃马真掌握政权,立自己的长子贵由为汗。

贵由经过忽里台大会确认后,成为新的大汗,然而他只在位三年。贵由汗死后,他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把持朝政。

托雷系的崛起

海迷失的掌权,激起拔都等人的反对,再加上乃马真的教训,拔都认为窝阔台系的人太差,总是让女人掌权,还是别当大汗了。

于是,拔都拥立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其他人纷纷赞同,蒙哥成为新的大汗,汗位转到了托雷系手中。

蒙哥当大汗,作为其弟弟的忽必烈被委以重任,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忽必烈得以大量接触汉人谋士。后又南下攻灭大理,继而南下攻宋。

1259年,在位八年的蒙古意外地死在了南宋的钓鱼城下,由于蒙哥根本不信自己会在这座小城折戟,生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汗位之争就此展开。

汗位争夺

蒙哥死后,最有实力继承汗位的,就是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忽必烈本人极度沉迷和推崇汉文化,因此遭到了不少他蒙古贵族的嫌弃,这些人认为他不那么“蒙古”了,而阿里不哥向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所以那些贵族都倒向了阿里不哥那边。

虽然阿里不哥得到蒙古本土贵族的支持,明面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最重要的军队,他反而是占劣势的。

忽必烈当时正在长江攻打南宋,手握重兵,在得到阿里不哥要与他争位的消息后,忽必烈匆忙与南宋订立了和约,率军北返。

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军抵达燕京(今北京市),解散了支持阿里不哥的脱里赤所征集的民兵。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在开平自立为大汗。次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

1261年,忽必烈占领哈拉和林,随后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不哥军。

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将他幽禁,持续四年的蒙古汗国内战结束,忽必烈成功成为新的大汗。但同时,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和忽必烈治下的未来的元朝只剩下名义上的从属,实际上就是独立国家,蒙古汗国正式分裂。


平沙趣说历史


忽必烈身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第四子,本无多少承嗣大汗帝王的希望。然而,在贵由汗猝然去世后,由于术赤家族和拖雷家族的联合,使得汗位转移到拖雷家族长子、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手里,自此,拖雷的几个儿子逐渐掌握了大蒙古国的兵权。

在此前,忽必烈几乎没有领军作战过,蒙哥成为大汗后,忽必烈得以开府金莲川,搜罗了大批各族精英为己用,成为其以后争横天下的重要资本。公元1252年,蒙哥汗认命忽必烈和名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为正副统帅,率大军绕道吐蕃、远征云南的大理国,以达到在战略上包抄南宋王朝的声势。由于部下英勇效命,忽必烈的这次处女远征大获成功,灭亡了大理政权,招抚了云南、吐蕃一带的番邦部落。然而,令人玩味的是,蒙哥汗之后却表现出了对忽必烈这个兄弟的明显不信任感,不但将征服领地全部交给副将的兀良合台镇守,并且在忽必烈率军班师途中就下令撤销了他的兵权,让其径自回归封地。

公元1256年,急于建立不世奇功的蒙哥汗下令三路大举伐宋,以幼弟阿里不哥和自己的长子玉龙答失留守和林,塔察儿王率左翼诸王及北方汉人世侯的军队进攻湖广;兀良合台率云南驻军配合进攻广西、湖南;自己率怯薛精锐及四川地区蒙、汉、探马赤军,直取四川。战事铺开后,塔察儿的左翼军进展缓慢,接连遭到了蒙哥汗的训斥,而恰好忽必烈又遣使前来请求从征,于是蒙哥汗顺水推舟,下诏让忽必烈代替塔察儿为左翼军统帅,务必控制湖广,以接应以后东出四川的大军。

1259年2月,忽必烈于邢州与军中诸王会面,并接受了手下谋士们稳扎稳打的建议。到7月12日,左翼军主力刚刚抵达淮河北岸,就传来了蒙哥汗死于合州钓鱼城下的消息。但忽必烈与心腹大将霸都鲁(木华黎国王之孙)商议后,认为是南宋军队散布的谣言,遂下令继续渡河南下,与南宋军激战于鄂州、江州一线。到9月1日,从蒙哥汗征战四川的穆哥,因与忽必烈交好,派来告知大汗死讯、并劝忽必烈赶紧北返以登汗位的使者到了军营,但忽必烈以为如果无功而返,将难以赢得汗位,于是依然坚持要进行鄂州会战,但直到11月,左翼诸军虽然在野战、水战中多次击溃宋军,却始终拿不下鄂州,且风闻宋军的援军正在集中前来,忽必烈的主要谋士郝经看出了危险,专门上了《班师议》,希望主公不要再顾忌太多,必须断然北返,这最终促成了忽必烈与宋军议和班师。

尽管忽必烈集团班师回到燕京的速度很快,但其竞争对手阿里不哥已经在和林做好了准备,不但漠北诸王及部落军队听命于他,连蒙哥的几个儿子及随征四川的多数将领也都支持阿里不哥,因此他邀请忽必烈等来和林奔丧,准备趁机拿获。忽必烈看出了端倪,遂于1260年3月,在拥护自己的东道诸王塔察儿、移相哥、呼剌忽儿、西道诸王合丹、阿只吉、穆哥等的要求下,在开平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尽管参与的宗王人数远远不是全部),正式宣布登上汗位。

阿里不哥闻讯后愤怒不已,于四月在和林城西也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在拥护自己的宗王簇拥下,也宣布登上汗位,大蒙古国第一次出现了两位大汗公开对峙的局面,解决之道也唯有战争了。

当时散布于关中和四川的原蒙哥汗从征诸军中,本来支持阿里不哥的占多数,但由于各不统属,有的如四川的紐璘与乞带不花等还有矛盾,故而未能形成有利的态势。相反,在忽必烈派出的使者廉希宪的联络下,刘黑马、汪惟正、汪良臣等迅速行动,诛杀了乞带不花、刘太平等,控制了东川诸军,而后配合诸王合丹的讨伐军进入关中,九月间在甘州以东的耀碑谷进行的会战中,阿里不哥集团在关中地区的大将阿兰答儿、浑都海皆大败阵亡,这意味着阿里不哥在中原地区仅有的势力趋于消亡。

与此同时,在北方战场上,阿里不哥军的统帅出术哈儿(旭烈兀之子)、哈喇察儿的军队,也被支持忽必烈的东道诸王移相哥(哈撒儿之子)的军队打败。该年冬,忽必烈以中原驻诸军北征和林,阿里不哥自知不敌,不战西退,忽必烈大军夺取和林,自此似乎大局已定。

然阿里不哥之后施展缓兵之计,一面遣使悔罪,自称来年将亲自觐见忽必烈;一面加紧搜集军马。1261年秋,阿里不哥自认为羽翼已丰,遂突袭和林,留守的移相哥部毫无防备,被打得大败,阿里不哥重新夺回和林。到该年11月,忽必烈以诸王合丹为主将,于昔木土脑儿之地大败阿里不哥,斩杀其先锋合丹火儿赤。但在十天后的另一场会战中,双方激战一天均伤亡惨重、未分胜败。此后,因发生山东军阀李璮之乱,忽必烈不得不分军南下,北方战场遂陷入对峙、拉锯的局面。

由于阿里不哥统辖之地均贫瘠、苦寒,相持数年后渐渐不支,但其到处搜刮的恶行,最终使得原来的同盟者——察合台汗国统治者阿鲁忽决定背叛阿里不哥、投效忽必烈,于是阿里不哥被迫又展开了与察合台汗国的另一场战争。。。。到了公元1264年七月,面对众叛亲离、缺衣少食、东西受敌的绝望局面,阿里不哥只得承认争位失败、决定向忽必烈投降。

史书记载的两人见面时的景象十分有趣,忽必烈当时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我与你孰是孰非?”,阿里不哥也良久才回答道:“昔日我是,今日你是”。。。。最终,忽必烈宣布赦免阿里不哥争位的罪行,仅诛杀了其部下中最主要的十人,然阿里不哥仅仅一个月后即染病身亡,具体病因史书没有注明。

若有希望了解忽必烈、阿里不哥争位内战详细过程的读者,可参阅李治安先生著《忽必烈传》。

忽必烈汗


史海悠游闾春晖


忽必烈之所以能登上大汗宝座是因为他具备了阿里不哥和其他蒙古宗王所不具备的优势——这就是掌握了北中国庞大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有一批忠实的汉人职业官僚为其出谋划策,所以,这得益于其相对友好的汉化政策。

1251年,忽必烈获得了中国北部的宗王管辖权,立即开府建衙,招揽各方人才。忽必烈认识到连年战乱给河朔,关中之地造成的严重破坏,而这些地区一旦生产恢复过来将给予他何等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忽必烈也十分期待。

在汉人谋士刘秉忠等人的建议下,忽必烈决定用汉法治理汉地。通过赈灾,安抚流民,整顿军纪吏治,严惩违法乱纪,稳定民心。在姚枢的建议下,谋得了富有战略价值而富饶的渭水流域作为其私人封地,并开始汉化改革治理,让河南,陕西,河北地区得以恢复元气,人丁兴旺,对忽必烈也有了爱戴之心(总比那些想把北中国变牧场的蒙古蛮子宗王好)。

忽必烈实力的强大甚至引起了蒙哥的猜忌,认为自己这位难以看透的兄弟准备在中原构建一个独立政权的基础。

忽必烈的底气就是汉人之地和汉人官僚集团以及自己所统帅的蒙古大军,


这些都是实的。阿里不哥表面看上去盟友众多,那些都是虚的,没人为他掏心掏肺。

阿里不哥充其量驻守哈剌和林有点政治基础,但忽必烈打云南和南宋建立的军事威信和积攒的精兵可比这扎实多了,那些推崇蒙古旧俗,反对汉化的蒙古王公们聚集在阿里不哥周围也不过一团散沙,不在外征战的蒙古人不能算蒙古人。

金帐太遥远,旭烈兀是忽必烈支持者,只有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能提供点实在的。

窝阔台系的海都是个狠人,但海都的真正想法是让窝阔台系重新执掌蒙古帝国,而且根本没有充足的资源也不会真心帮助阿里不哥。

而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本身依附于阿里不哥,并且以中亚为基地成了阿里不哥的补给来源。但双方后来因税收分配权和战利品产生了冲突,因此阿里不哥在1262年以后更加孤立无援了。

所以说,什么蒙古风俗传统和汉化冲突都不是最核心的,关键是宗王们的权力和利益,是他们的世俗野心。阿里不哥掌握的实在资源太少了,在这种执掌千万人性命的可怕力量的诱惑之下,什么兄弟朋友都靠不住。

而忽必烈的军事征服,经济恢复,政治稳定的作为都为得赢得了实在的支持和可支配力量,汉人臣民和汉地资源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

就像李易峰主演的《动物世界》里那个带钻石的伤疤男所说的那样——“绝对利益面前,什么都不可信,你得有些实际的。”


普鲁士之魂


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托雷的第四个儿子,元宪宗蒙哥之弟,为元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的大汗宝座却不是轻易地得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皇位之路吧。


元宪宗蒙哥继位之后,让弟弟忽必烈继位执掌中原的军政要务,并继续对南宋用兵。因为长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忽必烈也是决定统一天下之后,用中原文化的“汉法”来治理。也正是那些他麾下人才的辅佐下,使得忽必烈可以战胜政敌,登上帝位。


公元前1258年,元宪宗蒙哥发动三路大军攻打南宋,忽必烈攻鄂州,兀良哈台攻潭州,他自己则亲率大军攻打四川。可惜天不遂人愿啊,还没等攻下四川,意外发生了。攻城之时蒙哥不慎被飞石打伤,回营之后就一命呜呼了,这可给当时的蒙古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大汗被杀,群龙无首,蒙古亲贵们纷纷蠢蠢欲动,想要将自己的主子推上那大汗之位。


而当时的忽必烈听闻此消息时,也是大惊。便决定攻下鄂州之后,回去继承汗位。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想要这个位子的可不止他一个人。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想要谋夺大汗之位,阿里不哥是托雷最小的儿子,按照蒙古人“幼小守产”的习惯。在众人纷纷出战南宋的时候,他却安然的驻守在都城。而且,他与忽必烈治国的理念也截然不同,他主张以蒙古的习俗治理国家。大战就这样一触即发了。


公元1259年,忽必烈到达燕京,遣散了阿里不哥手下的人马。随后1260年,忽必烈抵达开平,在手下也先哥、合丹等人的劝说下,进位为汗。正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一个国家怎么能有两位主人呢?当时漠南、中原的诸王纷纷都支持忽必烈,而漠北的蒙古贵族纷纷支持阿里不哥。从军力上来看,忽必烈的实力更为强大,不仅执掌着漠南,更兼有着中原的兵马。

忽必烈先下手为强,派遣大将廉溪宪向陕西进军,一场恶战,击溃了阿里不哥当地的驻军,更是活捉了首领二将。随后的有一次大战中,击杀了阿里不哥手下大将阿兰答儿和浑都海。至此,阿里不哥已无实力再与忽必烈争雄。

加之当时的蒙古草原又发生了很多饥荒,原本支持阿里不哥的诸王们纷纷倒戈,向忽必烈投诚,内忧外患的打击使得阿里不哥只得投降。而忽必烈虽然宽恕了阿里不哥,但是对于那些怂恿阿里不哥夺位的谋臣们,忽必烈下诏全部处死,以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

经过了一番惊涛骇浪的争斗,元世祖忽必烈终于成功登上汗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蒙古帝国。

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关注,你们的鼓励就是我前行的动力,也谢谢大家可以看到这里。


小小呆萝卜


蒙哥死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展开了对汗位争夺。

阿里不哥主张恢复蒙古的旧制,按照蒙古人的老规矩,限制大汗的权利,尊重之前草原上部落首领的地位,限制大汗对之前那些部落首领的生杀之权。而忽必烈为了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不得不重用南方的汉人官僚,为他搞到更多的钱,以便与阿里不哥竞争。最后忽必烈通过金钱收买这些办法,打败了阿里不哥,最后导致了蒙古贵族的腐化,也开始破坏蒙古人之前的封建制度,并在后来导致了封建领主们的反叛,也断送了蒙古人长时间的霸权。


帝国历史


开庆元年,蒙哥在攻打宋朝的过程中身负重伤,在四川去世。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时候留在漠北拥有继承权的一些贵族就坐不住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贵族不是好贵族。如果争取一下就可以得到无上的权利,这对每个男人都是巨大的诱惑,天下第一至尊的位置谁都想坐一坐。忽必烈之弟、蒙哥深信不疑的阿里不哥在蒙哥诸子和心腹大臣的支持下,都开始谋划准备继承汗位。

由于宪宗蒙哥死的过于匆忙,他并没有对自己的后事做出安排。这样等于说每个人都有竞争资格,这样在蒙古王室之内引起一场关于争位的战争。忽必烈无疑是最有资格和实力继承汗位,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和宪宗之子也有这个资格,就在这种情况下拖雷系诸王人人都想登上大汗天子的宝座,兄弟之间勾心斗角,各显神通的时候到了,这场夺取王位的争斗情况十分惨烈,最后以元世祖忽必烈登上大汗天子的宝座结束。

在政治上:宪宗蒙哥南下攻宋之时,阿里不哥听命留守在和林,主持大兀鲁思,管制留守军队和诸斡儿朵,这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皇后忽都台以及蒙哥诸子都是阿里不哥的忠实拥护者。在军事上:他拥有和林的军队,这些都是忽必烈不具有的优势。特别是在蒙哥死后,忽必烈正在南下征战,为了夺取王位忽必烈准备返回漠北。当时的南宋贾似道派使者讲和,忽必烈同意将大军留在江北,自己则统领一支心腹军先行。


忽必烈在和林称自己听从遗诏继承汗位。经过四年双方的混战,阿里不哥最终惨败归降忽必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