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甲午海战后,日军发现一份清朝将领的家书,有此将领焉能不败

甲午海战时的清政府已经十分的腐败落后了,但是日本在当时的清政府眼中仍旧是一个弹丸小国。再加上李鸿章发展了清朝海军,购买了国外的先进装备。这种种的措施当然让清政府觉得可以打。于是浩浩荡荡的中日海战就打响了,战争的结局出乎意料。清朝海军惨败,被日本的海军打的连连败退。

甲午海战后,日军发现一份清朝将领的家书,有此将领焉能不败

失败了以后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清朝政府向日本赔偿了巨额赔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次战争失败的后果由李鸿章承担了起来。他当时已经年过七十,还要远赴海外去签订这个肯定会遭来国人唾骂的条约。

甲午海战后,日军发现一份清朝将领的家书,有此将领焉能不败

但是不签又不行,谁让清政府无能呢,谁让清朝军队打不过人家呢?那么大的一个清王朝,在和国家外交时只能派出李鸿章,连一个年轻有为的大臣都找不出来,真是可悲。而且李鸿章用自己身中一枪的后果,为国家减少了一亿两白银的赔偿。偌大一个清王朝落得如此地步,真是可悲之极。

甲午海战后,日军发现一份清朝将领的家书,有此将领焉能不败

这场战争结束后清朝的大臣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失败了,打不过西方大国也就算了。日本,在古代是经常来中国学习的,如今却连他都打不过了。当时有的人认为打不过是因为武器没有日军先进,有人认为是李鸿章制定的战斗策略不当,更有甚者是认为原因在于慈禧,使她挪用国库,奢侈浪费。致使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去买好的战舰,因此才导致这样的后果。

甲午海战后,日军发现一份清朝将领的家书,有此将领焉能不败

日军平壤之战后发现了清军遗留一封家书,上面写着一位妻子对丈夫的叮嘱,说他如今已经是个统帅了,家中也不缺钱财,你已经好好保护自己,而且年岁也不小了,千万不要冲在前面。这封信是清军海师的一个统领卫大人他的家书。

卫大人显然听进去他妻子的话了,在战斗刚刚打响的时候就远遁五百里,过了七八天才回到大部队。清军的统帅如此怕死畏战,那还能指望手下人能拼命的打啊?归根结底,清政府在当时酿成那么多的惨剧主要原因还是清朝已经把人民的精神给磨没了,每个人都是麻麻木木,对于国家危难,民族危机无动于衷。思想上已经腐败了,以这样的态度与人交战那能不败?在清政府的统治下,中国已经没有了尚武精神,缺少了拼搏的勇气。

甲午海战后,日军发现一份清朝将领的家书,有此将领焉能不败

梁启超对于这一现状看的很明白,所以写下了流传百世的《少年中国说》,把国家的希望寄在了祖国未来的少年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