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有所隐瞒不是坏事: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一个“灰色地带”


作者 | 兰迪·古德尔,博士,南加州知名临床心理学家与婚姻咨询师。已出版读物《当爱情步履蹒跚》、《如何在两性关系中重拾爱请、信任、找回自我满足感》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牛泽宇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企鹅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email protected]

很多人认为:与最亲密的伴侣交往时要保持真诚与透明,这对于维持长期的关系极其重要。很多来咨询我的人都高度重视两性关系中的忠心与坦诚。

他们的抱怨始终离不开这些观念:

“如果你足够尊重并热爱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难道你不会情不自禁地渴望了解对方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吗?”

“如果你还会刻意在自己最在乎的人面前控制情绪,不让对方知道你需要什么,那你真的不能奢望一段真正亲密的关系。”

“如果双方都会对对方有所隐瞒,你们怎么了解彼此的境况?又怎么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如果能尽早暴露出来,就还有解决的余地,但我不希望多年后,看到很多类似的,本可以尽早解决的问题。”

“如果双方都会对对方有所隐瞒,你们怎么了解彼此的境况?又怎么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如果能尽早暴露出来,就还有解决的余地,但我不希望多年后,看到很多类似的,本可以尽早解决的问题。”

有所隐瞒不是坏事: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一个“灰色地带”

有所隐瞒不是坏事: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一个“灰色地带”

四十多年来,作为一名两性关系治疗师和一名沟通专家,我帮助过很多伴侣,教会了他们如何向对方开诚布公地表达内心的观点。

但很多来咨询我的伴侣本来相处得很不错,但其中有人也提出了质疑,认为我的教学方法并非随时随地都能适用。

他们问过我:

难道在一切情况下,保持绝对真诚,对伴侣毫无保留都是最合理的选择吗?

经过了多年的自我反省,我必须小心地修正这个问题的答案:

并不一定

——除非一方始终有意识地隐瞒自己对伴侣的欺骗或背叛。

因为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一个“灰色地带”:

在这一区域里,绝对的坦诚与适当的隐瞒总会或多或少的发生重叠,这时,坦诚已不再是最佳选择。

每一对亲密伴侣对于何时、何故,以及相互分享多少、隐瞒多少,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在自我保护与自我服务倾向的驱使下,有些人会觉得分享信息所带来的代价太大,自己根本无法承受。

关于伴侣间决定向对方分享的内容与时机,我想列举一些更普遍的理由供读者和伴侣互相参考。听完这些促使你的伴侣对你真诚透明或是选择隐瞒真情的理由,你们或许就能调整一些交往方式,从而给予对方更多的安全感。

你们一起参考这些建议时,请千万不要询问对方对自己有何隐瞒、为何隐瞒。必须首先明白:

双方的隐瞒都是源于对另一方的考虑,而不是为了自己

个人秘密 VS 隐私想法

有些内心的感触与想法只有自己才懂,每个人都是这样。他们可能被前任欺负,被他人拒绝,或者因为分享太多而失去了潜在的机会——所有一切负面的经历,都只是因为他们过于坦诚。

选择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时,对对方的不信任会使你主动隐瞒一些不敢向对方分享的经历,这是很自然的倾向。在两人相处的任何阶段,是否决定向对方分享自己的往事,或是分享什么往事,这都只取决于你本人。

当感情发展到后期,如果这些不愿分享的经历暴露出来,会引发伴侣间的矛盾。你的伴侣可能会佯装不知,继续保持原本的关系,但他/她很可能想知道你究竟还有什么隐瞒。

有所隐瞒不是坏事: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一个“灰色地带”

多年来,我的病人们分享了很多类似的感受:

  • “我只是想最好是把这事儿瞒着,何况这种事,日后也不可能被发现,我又为何甘冒风险向对方坦白呢?”
  • “我已经很久没有像以前那样行事了,如今和我约会的男生或许也不知道以前的我。即便日后被发现了,我也已经编好了能使风险最小化的故事。”
  • “我母亲骗了我父亲大半辈子,我男朋友的前两任女友也欺骗了他很多次。如果他得知生我养我的母亲是怎样的人,我很担心他会对我失去信任。”

很多人都会有不愿向他人分享的隐私想法,但如果这些事情的出现不会危及伴侣间的关系,就没必要向对方分享。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谁能保证在和伴侣亲热的时候不会想到他人?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因为伴侣和其前任的关系而感到不安,却不希望在对方面前表现出过分的占有欲和嫉妒之心?或许你偶尔会偷偷地暗恋某人,甚至希望和他发生点什么——但你不会真的付诸行动。

正常来说,每个人都会有隐私想法。但是,当他们的存在对另一半产生负面影响时,或者当你在伴侣不知情的情况下冒险采取行动时,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关系的危险。

此时,隐私就变成了秘密。你会对伴侣隐藏自己的秘密,因为你一旦表达出来,就会使自己的伴侣痛苦不堪。任何可能威胁到双方关系的行动,在采取行动之前,另一方都应该有权利参与“投票表决”。

许多人为何选择隐瞒

很多来访者会向我坦白他们对伴侣隐瞒的事实,并告诉了我很多选择隐瞒的原因。有时,他们仅仅是不想让伴侣担心,或是不希望遇到不必要的情感危机

如果你有类似的感受,那你向另一半隐瞒秘密的动机,一定是基于“自我服务”与“利他主义”的综合考量。若你的动机倾向于自我服务,那你考虑自己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大。同理,当你对伴侣的关心大于自己的需求时,那你的动机越可能是考虑到他或她的体验。

有所隐瞒不是坏事: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一个“灰色地带”

以下是我的病人们分享的几个例子,都是展示情侣在利他主义与自我服务的共同驱动下隐瞒秘密的实例:

  • “如果我确实被他最好的朋友迷住了,仅仅因为他比我的伴侣更加性感,我究竟为什么要告诉他呢?我才不会这么做呢!”
  • “最近她胖了不少,我也知道她对体重很敏感。我很担心她的体重会失去控制,可我只要提及这个问题,她就会倍感难受。她经常问我是否还渴望拥有她,但我知道,她所需要的不过是一句确认罢了。她也知道我很看重她的健康,但无论怎样我是爱她的,我只是希望他能尽早控制住体重,回归正常。”
  • “他并不知道我在十五年前曾因一夜风流而感染了疱疹。我是一个很小心的人,所以没对任何人说过这件事。如今我们在一起三年了,做爱时几乎不用保护措施,也没遇到什么问题。但如果我现在把这事儿告诉他,那我就完蛋了!”
  • “我最近一次的心电图不太正常,医生说我需要适当减压,建议我减去二十磅体重,一切才有可能恢复正常。我伴侣地父亲在和我差不多年龄时就死于心脏病。如今,既然我有能力结局这个问题,为什么还要去担心她呢?我还是等一切恢复正常后再告诉她吧。”
  • “我高中时的男朋友最近一直在Facebook上联系我。他说分手后就从没忘记过我,当我们分开后,我整整一年都魂不守舍。有时我只希望和他偶遇,告诉他我现在过得多好,然后让他彻底死心,摆脱他的纠缠。如果我将此事告现任男友,他肯定会发飙的——但我知道现在,我无法和他交代这个曾经伤害过我的男生——哪怕就说一次。这种事到底该隐瞒吗?”
  • “我已经受够了这段感情,却不能在她情绪稳定前离开她。我不想和她的前任一样,像逃犯一般悄悄溜走,让她感到被抛弃了,但她确实已经快把我逼疯了!我不想当着她的面大发雷霆,但只要每次对她提起我们之间的问题,她要么又哭又闹、胡搅蛮缠,要么就像问明星要签名的马屁精一般对我奴颜婢膝。这样的态度只会令我更加反感。我曾劝她去接受心理治疗,但她拒绝了,现在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 “每当我尝试和男朋友交流,劝他纠正爱抚我的方式时,他马上就会非常激动地批评我,说我从没就对他所做的任何事情满足过——这真是一场闹剧。为了合理地接近他,我几乎尝试了所有方法,但始终无济于事。我知道他对我越来越不满意了,也知道两人地关系正在渐渐疏远,但他似乎仍对此无动于衷。”
  • “我老婆太喜欢孩子们了,每天照顾好孩子回到房间,她倒头就睡,甚至不会对我道声晚安。我承认,即使她没有那么热爱孩子,我也很喜欢我家的双胞胎。但喜爱孩子并不意味着牺牲我和老婆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也知道,如果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老婆,他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欲望强烈却内心懦弱的小人,也一定会要求多支持她。顺便说一句——我们已经六个月没亲热过了。有时我甚至有离家出走的冲动——虽然我知道,那样并不好。”

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冒着风险坦白事实?

没有人希望被负面的“惊雷”击中——它是一把双刃剑,有些耻辱又有些失望。对于任何两性关系,如果你足够珍视并希望长久保鲜,你就必须将所有可能在当下或未来对这段关系构成威胁的一切坦诚地与伴侣共享——无论用情感还是肢体语言,无论它们多么难以启齿

但何时坦白才合适?在一段新的两性关系中,有可能在日后危害关系的事情并不多,情侣们选择尽早坦白的事情不过如下几类:

  • 我很有可能会染上遗传病
  • 我患有性传染病
  • 我还有一屁股债没还清
  • 你有前科,虽然已经被删除
  • 我的某个前任会对任何我关心的人心生仇恨。

但如果你已经开始了一段稳定的关系,那是时候分享一些你一直藏在心底并当成私密的“存货”了。

有所隐瞒不是坏事: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一个“灰色地带”

这里有一些例子:

  • 我已经从不和家里人说话了
  • 我不太会理财
  • 我有很强烈的政治和社会偏见
  • 我有性焦虑

如果你们最终变成了对方的唯一,这时,家人和朋友就成为了你们社交圈子的一部分。你们会一起规划未来,因此你们都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和对方分享自己的经历,互相理解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

有所隐瞒不是坏事: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一个“灰色地带”

举例来说:

  • 对于有过被强暴经历的人,可能会在同伴侣做爱时,对某些伴侣在无意中说出的词汇异常敏感——这些词汇,往往会使他们回忆起曾经的不堪。
  • 有时,你理想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但你并不知道这会对你的家庭有何影响。或许你曾经的生活十分混乱,你也害怕伴侣接受不了曾经的你而一走了之。
  • 也有可能,你已经不再信宗教了(考虑文化差异,美国是基督教文化,在中国可以弱化具体的宗教名词,叫某个宗教),但你的伴侣仍然是虔诚的信徒,你也因此害怕她会因为自己的信仰而不再信任你。
  • 或许你仍能时时想起在过去曾犯下的罪行,但却始终窝藏在心里默默承受。

未来的,都是未知数

每个人都会随着生活改变自己。过时的期待总会被更新的愿景取代。一切成功的两性关系,本质上都是双方不间断地转变自己的过程。转变会渐渐变成改变,改变则会带来新的思考与感受

如果你或你的伴侣出于某种原因,开始对自己或是你们的关系有了别的看法,却不愿意与彼此分享,那你们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互相疏远了。有些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对方更像是老朋友,却不再像是你地亲密伴侣了。

很多来咨询我的病人都反映,自己缺乏“破釜沉舟”地果敢,害怕一旦说出实话,或许会带来一些令双方都无法接受的后果。这一心态的形成或许只是源于某些稍纵即逝的外部干扰,因此情侣们决定暂时不说实话,以防不测。

每段亲密的两性关系都有其独特之处。在每段伴侣关系中,我们必须要决定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和对方分享自己的经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伴侣间的透明度与忠诚度才是决定伴侣亲密程度的首要因素

如果每次,当你决定和向伴侣隐瞒某些真相的时候,都很清楚自己的动机所在,你可以试着诚实的回答如下问题:

  • 如果我说出自己要保守的秘密,伴侣会不会离我而去?我是为了自己的一时爽快才保守秘密的吗?
  • 我决定不说实话,是因为怕另一半得知我的感受后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吗?
  • 我是为了个人隐私保守秘密,还是只因为害怕另一半得知后会无法宽容我?
  • 对于我们的未来,现在保守秘密究竟是福是祸?
  • 我会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做同样的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