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經濟學人》比特幣有致命缺陷,恐復甦無望

3月28日,《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發佈了一篇題為 “Flaws in Bitcoin make a lasting revival unlikely (比特幣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迎來持久復甦)”的文章。


《經濟學人》比特幣有致命缺陷,恐復甦無望


上圖為《經濟學人》2019年3月30日版封面

《經濟學人》是一份非常老牌的經濟學雜誌,始創於1843年,要知道1843年的中國,洪秀全剛剛創立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它面向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讀者中包括諸多具有影響力的高管和決策者。

所以,我們首先要看到《經濟學人》在過去上百年中所持有的固定立場是什麼,這些立場也代表了他那些固定讀者的立場。因此,不要過分去爭論某一個觀點的對錯,更重要的是理解不同立場的人的訴求。世界是個矛盾對立的統一體,只有理解對方才能理解自己。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一個應用,我們不應因為應用廢掉一個行業,也不能因為一個行業廢掉一個應用。

《經濟學人》自己也承認,它的社論持有古典自由主義與經濟自由主義的立場,傾向於支持自由貿易、全球化、人口自由流動和社會自由主義(例如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它曾將自己形容為“亞當·斯密與大衛·休謨的蘇格蘭式自由主義的產物”。

文中提到比特幣的三個主要問題 :實際交易量被誇大、技術擴展性不足、欺詐問題。我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縮減版。原版內容可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


《經濟學人》比特幣有致命缺陷,恐復甦無望


當比特幣價格一路飆升到37000美金的時候,巴克萊 (Barclays) 和高盛 (Goldman Sachs) 等大型金融機構曾考慮開設加密貨幣交易櫃檯;經紀商也曾滿懷興奮地向客戶發送著電子郵件;全球領先的衍生品交易所之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CBOE) 也推出了一種比特幣期貨合約。數百種山寨加密貨幣也大幅增長,其中一些加密貨幣的表現甚至超過了他們對標的比特幣,比如 Ripple 在2017年增長了36,000%!

相應地,隨之到來的大蕭條也是相當的殘酷。那些在價格高點附近買入加密資產的人,其資產經歷了全球最差的一次資產投資。諸多加密貨幣初創公司解僱員工,銀行凍結了他們的加密貨幣產品和公司賬戶。2019年3月14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CBOE) 表示將很快停止提供比特幣期貨。最近,比特幣礦機廠商比特大陸 Bitmain 在中國香港交易所的 IPO 申請計劃也因失效而落空。(礦商使用大量的專業計算機來維護某條加密貨幣區塊鏈——一個分佈式交易數據庫,並通過這種方式來鑄造新幣獲得報酬)。

《經濟學人》比特幣有致命缺陷,恐復甦無望


(上圖)比特幣價格趨勢圖

比特幣價格泡沫從膨脹到破裂的速度之快,讓人不禁將其與過去的金融狂熱相提並論,比如1636年至1637年的荷蘭鬱金香熱潮,以及1720年倫敦南海公司 (South Sea Company) 的興衰。加密貨幣的狂熱者們喜歡將其與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相比,這是一種更為恭維的比較。他們認為,儘管存在泡沫,但仍有一些可行的企業走出了那段時期。但加密貨幣的慘敗暴露了三個深層次的相關問題:真實加密貨幣活動的程度被嚴重誇大;該技術的擴展性不足;欺詐現象也時有發生。

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對加密貨幣活動被誇大的問題。在加密貨幣發明10年後的今天,使用加密貨幣支付商品和服務仍然是一種小群體消遣方式。比特幣是最初但是的加密貨幣,現在仍然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加密貨幣。今年1月,加密貨幣公司 Satoshi Capital Research 宣佈,2018年比特幣交易總額達到3.3萬億美元,是 PayPal 交易量的六倍多。但是,比特幣區塊鏈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的高級經濟師 Kim Grauer 表示,這些數據包含了大量的重複計算,主要與比特幣處理兌換的方式有關。

Grauer 估計,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比特幣是用於購物。約24億美元的比特幣流向了為企業提供支付服務的商業服務提供商,相比於2017年中國兩款支付應用支付寶 (Alipay) 和微信 Pay 的交易額達到15萬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微不足道的。銷售被盜信用卡信息、娛樂藥品、廉價藥品等的“暗網”市場的比特幣交易量為6.05億美元,博彩網站規模為8.57億美元。其餘大部分交易量與比特幣投機有關。

即使對於比特幣投機者來說,該領域也沒有看上去那麼紅火。“虛假交易”(Wash trading) 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交易方式,即交易員相互買賣 (或自己買賣),以製造交易量的假象。2019年3月20日,比特幣基金管理公司 Bitwise Asset Management 向美國金融監管機構 SEC (證券交易委員會) 提交的報告中,分析了81家加密貨幣交易所。該公司估計,95%的比特幣交易量可能是人為的。當前,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比特幣價格操縱的指控。

第二個問題是,該技術過於笨重,很難大規模進行擴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的計算機科學家 Nicholas Weaver 表示,加密貨幣不太可能獲得大規模採用。與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不同,加密貨幣的目的是帶來全新的金融體系,而不是現有金融系統的擴展。但加密貨幣帶有嚴重的設計缺陷。

比特幣的匿名創造者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希望比特幣能夠抵抗專制政府和銀行的控制。因此,交易記錄不是集中保存的,而是廣播給所有用戶。平均每十分鐘就會有一批新的比特幣發行。這限制了比特幣網絡每秒只能處理大約7筆交易 (相比之下,Visa 每秒可以處理數萬個事務)。2017年,隨著加密貨幣泡沫的膨脹,網絡變得阻塞。為了確保交易的順利進行,在某一時間,用戶曾需要為每筆交易支付50美元你的交易費給礦工。

此外,比特幣的設計是隻能創造 2100 萬枚比特幣,這使得比特幣與生俱來帶有具有通貨緊縮性。挖礦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調整的彩票,參與者通過競爭來購買彩票。在比特幣挖礦行業的鼎盛時期,其耗電量被認為與愛爾蘭全年的用電量相當 (如今,比特幣挖礦的耗電量僅與羅馬尼亞相當)。

最後一個問題是欺詐。加密貨幣交易是不可逆轉的,這對騙子來說是件好事。在這一領域中,龐氏騙局很常見。加密貨幣交易所經常倒閉或遭到黑客攻擊。今年2月,加拿大證券交易所 Quadrigacx 申請破產,申請文件中稱其創始人 Gerard Cotton去世時,公司損失了1.65億美元的存款,因為只有 Gerard 知道保護 Quadrigacx 存款的加密密鑰。但在3月1日,負責處理該破產案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Ernst & Young) 表示,在 Gerard 去世的日期之前,這些存款地址似乎已經空了至少8個月。

近期熱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