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腦科學家揭祕科學的讀書方法!

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論讀書》書中說到:“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腦科學家揭秘科學的讀書方法!

書是一面“照見自己成長的樣子”,那應該讀什麼書,又該怎麼讀書呢?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作者從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憑藉獨特的閱讀理念,彙集他讀過其中的68本書籍的精華,教讀者從“好(hào)讀書---讀好(hǎo)書---書讀好(hǎo)”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讀書方法,把書的內容變成大腦發育的養料,使讀者掌握“體驗更美好人生的技能”。

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腦科學家揭秘科學的讀書方法!

作者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著名腦科學家、腦科學創意經濟的領跑者,日本腦科學應用第一人。他酷愛閱讀,讀過的書涉及到科學、文學、哲學、小說、歷史、政治、社科、等多個領域,他認為讀書越多,看世界的角度就越高,能夠增加自己的經歷,同時,讀書是鍛鍊大腦的首先方式。

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腦科學家揭秘科學的讀書方法!

好讀書---解決如何愛上讀書的問題

 如今,娛樂的方式有多種多樣,為什麼要推崇讀書呢?要讓自己喜歡上讀書這回事,首先要知道讀書有什麼好處。

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只能活一次

  俗話說,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只能活一次。也就是作者所說的“讀書可以增加自己的經歷。”指的是廣度,“讀書越多,看世界的角度就越高。”說的是高度,要使我們的頭腦變得更聰明,正需要這種“廣度“和”高度”。

讀書是我們大腦的“健身房”

 有時候我們在閱讀書中內容時,會有種感同身受的體驗,觸動心中某個情感點,然後原本無處排解的糾結會一掃而空,那是因為書中有些語言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展現了我們自己的思想。作者在書中說到:人一旦找到恰到好處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就可以讓別人更加深刻地瞭解自己,從而發現這世界上還存在與自己感同身受的人,自己的心靈也會被治癒。 當然,如果一個人熟悉了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就可以更好的表達自己了。

  書籍凝結了眾人的智慧並經過反覆錘鍊打造出來的文章,能夠打磨自己的語言能力。我們只要像健身一樣每天堅持閱讀,就會慢慢擁有力量,可以閱讀更多的書籍,慢慢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風格。茂木健一郎為了保持自己的母語能力,時常通過反覆閱讀夏目漱石的小說來堅持鍛鍊大腦。

讀書可以讓我們大腦製造更多的“多巴胺”

眾所周知,我們常常感到快樂是因為我們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有關。從專業角度來講,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興奮劑就是類似的特質構成,作者研究表時,人的學習行為與這種興奮劑的中毒行為在結構上是相同的。在完成自己本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或發生了本以為不可能發生的事的時候,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是最多的。對於不愛讀書的人來說,原本以為讀不下去,結果卻成功做到了,大腦就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從而令自己喜歡上讀書。

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腦科學家揭秘科學的讀書方法!

讀好書---解決讀什麼書的問題

對於身處信息量爆棚的時代,我們要讀些什麼書?要怎樣讀書?這個抉擇關係到我們以後能否睿智生活,作者在書中給出幾點建議:

多讀經典書,並將經典書籍中的背景替換成“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讀。

經典作品歷經時間的洗禮之後,依然廣為流傳,那是因為它代表了其個時代最完美的文字。比如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作者童年讀過的日本的冠軍之作《我是貓》、《三四郎》等作品。剛開始閱讀這些名著可能會有些難度,需要反覆閱讀。當將經典名著裡的背景置換成現代,就可以發現閱讀的有趣之處。儘管花費的時間會增加,但讀書的方式會因此發生巨大的改變。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三四郎》書中一段內容,在小說中若無其事地將當時擁有絕對權威的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寫成“不過是虛無的存在”。在現代背景下進行解讀,當今日本國內在大學的基礎成形於明治時代,東京帝國大學下是明治政府在日本創立的第一所大學,作者認為,教育體系從明治時代沿襲至今,其侷限性正成為日本面臨的課題。就是說夏目漱石一早就看出了日本大學體系終有一日將走入誤區。

閱讀各個領域的“冠軍”

 不同的領域都有不同的代表作,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找到相關的作品進行閱讀,通過接觸優秀的文章來提高個人素養。作者在書中羅列了各個領域的冠軍,比如日本的除了夏目漱石的作品,還有活躍在文藝與藝術評論領域的小林秀雄,查爾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與罰》、《白痴》、《卡拉馬佐夫兄弟》等作品,當然,還有我們中國的《論語》,林語堂的作品等也是傳聞中外的好作品。作者認為,肯有個人風格的語言是一種才甕城,是在超載世間常識,經歷無數體驗、不斷思考的基礎上獲得的能力。

好書會讓人想要拿它作為聊天的話題,打造“幸福的基礎”。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人,因為人生經歷、環境背景、學識稟賦都不相同,找到合適自己“好書”也不一樣。作者認為,判定一本好書的關鍵就在於你會不會想要談論此書,比如作者多次將《史蒂夫.喬布斯定傳》中的“喬布斯散步做決”的一段話用於演講報告中,成為絕佳的話題,可以把大腦的作用解釋得通俗易懂。 讀書時要有一種意識:自己要會“講述”這本書,可以使自己的閱讀方法發生飛躍性改變。這樣一來,目光所到之處都會發生質的改變,讀書也會變得其樂無窮。

 我比較認同這個觀點,每次有小夥伴問起推薦什麼書時,我都會主動跟群友們分享了王瀟的《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因為這是一本影響我對人生觀看法的書,而且使我越變越好,每次跟人聊天我都特別衝動去講這本書,這本書增加了我的話題,令我成為聊天的中心,所以,對於我來說,這也許就是一本好書,就這麼簡單。

 誠然,聊天是一件不可小覷的事情,甚至聊天能力決定了人類的幸福度。還要跟自己屬於不同領域的人,不太喜歡的人,偶爾打招呼的鄰居之間保持寬鬆的聯繫是相當重要的。

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腦科學家揭秘科學的讀書方法!

書讀好---解決怎麼讀書的問題

如何把一本書讀好,把書中知識吸收並將之巧妙運用於自己人生中,作者提出幾個絕對的關鍵點:

大腦喜歡雜食,要不分領域地雜讀

作者認為,能找到令自己深受觸動的“決定命運之書”是一件難呼其難的事。因為我們無法知識哪個話題能更好幫助我們更好地工作,所以只有對書進行雜食,才有機會與機遇邂逅。

剛開始雖然不知道哪本書會發揮作用,但大量讀書可以令大腦如腐葉土般進行發酵,在腦內形成優質的土壤。讀過一千本一萬本書的人,他們腦中會積蓄相應的養分,最終結出新鮮美味的果實。

一天只讀十頁,同時閱讀多本書

  有人以為多讀書就是用快速的閱讀方法盲目多讀書,但往往這種一開始就太過認真的去急於求成的方法,最終很難堅持下來。作者認為把讀書培養成習慣的關鍵是將一項大任務細化拆分開來,降低心理上的難度。從一天讀十頁開始,無需一本本按順序讀完,也可以同時閱讀幾本書。

找到對自己影響巨大的一本書

  茂木健一郎閱書無數,其中《綠山牆的安妮》讓他意識到世界還存在與自已所處的社會截然不同的價值觀,閱讀《皇帝新腦》受到進一步啟發,走上了腦科學的研究,他反覆閱讀這些書,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書在他心中佔據軸心地位的作品稱為“教典”。作者通過這些“教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與瞭解不同知識的人做朋友

 博覽全書並不代表一下子就能掌握相應的知識,作者提出可以與瞭解那些知識的人做朋友,試著從朋友那裡借知識。這也是非常棒的方法,有時聽了專業人士的介紹好比你獨研一本書來得快,當引發興趣之後,自己也就願意主動去讀相關的書籍啦。

在網絡時代,珍惜閱讀紙質書的機會

 作者認為書是一個生命體,好比一位偶然邂逅,共同成長的益友。現在網絡信息時代,很難判斷信息的真假,從這一點來說,紙質書是經過反覆斟酌推敲出來的高端信息,給人的價值感更高。珍惜書箱就是珍惜人生中的體驗與經歷。

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腦科學家揭秘科學的讀書方法!

好書是可供一生使用的財富,作者在書中的最後推薦了精選的十本書,涉及思考、人性、思維、心理等領域的好書,讀完這本書,或許能找到屬於你自己一生財富的一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