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終是讀自己

無論是學術著作,還是小說讀物,還是行業知識,只要拿起書本,書籍就在無時無刻對我們產生影響。書就像一個永遠充滿生機的源泉,涓涓細流、無聲無息,滋養著我們。讀什麼樣的書,最終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讀書,最終都是讀自己。

讀書,終是讀自己

01

讀書,是自我認知的過程

認清普遍的真理。讀書讓我們認識到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真理往往告訴我們,事物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的,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人生總是禍福相倚,不可能永遠倒黴,也不會一直走運;世間種因得因,種果得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人生經歷的每一次創傷都是成熟的過程……

認識真實的自我。讀書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看的越多,瞭解的越深。看名人傳記、看史學記述,看到了他人的命運,看遍了世態炎涼、人生冷暖。以人為鑑、以史為鑑,才能真正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只有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進而改變世界。

認準前行的道路。貓有貓道,狗有狗道,條條大道通羅馬。沒有絕對成功之道,也沒有絕對適合每一個人的生存之道。人生因選擇而不同,人世因選擇而多姿。書讀的多了,就自然明白,凡事不能強求自己,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讀書,終是讀自己

02

讀書,是境界提升的過程

王國維先生的人生三境界,不僅是人生的境界,也是讀書的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求學求知的過程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面對浩如煙海的知識,面對汗牛充棟的書籍,我們也曾彷徨無助,也曾茫然四顧,不知從何入手,不知哪些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哪些是害人不淺的毒藥。一眼到頭,路漫漫其修遠,上下求索不得,不知何處是征程,何日是歸期。這正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生動寫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歷經人生初始的苦難,嚐遍人世的苦辣酸甜,碰過了無數次冰冷堅硬的牆壁,回過頭來,深刻地反思,發奮讀書,從書中找尋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猶如晨光熹微中發現那一閃而過的亮光,從此放下所有雜念,投入自己的一切,緊緊追隨,至死方休,做一個“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的追風少年,肝腦塗地、無怨無悔。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讀遍天下書,閱盡天下人,了卻眾生緣,吃過萬千苦。經歷過、成功過、失敗過、哭過、笑過,了斷過,書越讀越多,道理越辯越明,心智越來越成熟,就達到了一個手中有書、心中無書的境界。彼時,讀透閱懂人生的這部“大書”,大千世界皆是學問,走過的路、經歷的事都是收穫,“燈火闌珊”之處即有世間大道。

讀書,終是讀自己

03

讀書,是知行合一的過程

知行合一,是讀書的最終目標。在讀書的過程中,找到並遵循內心的良知,複雜的外部世界就將變得格外清晰,腳下的路就將變得格外寬廣。

求真知。無論什麼知識,最終都是要拿來用的,有用的知識才是真知。發財賺錢也好,修身養性也罷,只要有積極的作用,知識方能創造價值,知識方能稱之為知識。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有無數瑰寶,世界人類史上也有無數精華,但清流與濁流並行,精華與糟粕同在。要有基本的辨別和判斷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感真情。用心用情去讀書,方能讀得進書,讀的懂書。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是社會人,有感情、有思想。讀每一本書的過程都是與作者、與書中的人物深刻交流的過程。讀的過程都是感情體驗的過程,體驗喜怒哀樂、體驗悲歡離合,體驗生死抉擇。體驗過後方能領悟生活的真諦。

務真行。讀書的最終目的還是實踐,促使自己更好地走好人生的道理。隱匿和避世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不要做脫離實際的腐儒,也不做百無一用的書生。要在知識的汲取中,領略智慧,付諸於實踐,用實踐檢驗真理、用真理推動實踐,做到真知、真行,“知行合一”,在“亂花漸欲迷人眼”中尋求“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篤定,成就一個大寫的人生。

讀書,終是讀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