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用户64673469061


曹操在征伐汉中的时候遭到了刘备的顽强抵抗,面对着这个一生的老对手曹操显得力不从心。就在这个情况下曹操随口说出了“鸡肋”作为口令。曹操手下的谋士杨修立刻猜出来了曹操的意思,回去就收拾行装准备离开(当然杨修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猜透曹操的意思了),曹操因此愤怒万分,最终杀死了杨修。

这时候距离曹操去世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杨修虽然屡次猜透曹操的心思,但是并没有直接威胁到曹操的统治。而曹操的另一个谋士司马懿则是有鹰视狼顾之相,并且胸怀大志,那么曹操为什么在去世前杀死了杨修,反而放过了司马懿呢?

作为老板不喜欢用动不动就猜透自己意思的员工,作为君主也不喜欢用能轻易看透自己意图的臣子,曹操对于杨修的讨厌是发自内心的。曹操写了一个“活”字,杨修立刻就把曹操的门拆掉了。曹操写了一个“一合酥”,杨修把曹操的糕点吃掉了。这不光是喜欢猜测领导的心思,还爱拿出来显摆。曹操不光在杨修面前几乎没有隐私了,周围人也都知道杨修聪明这个事。再继续发展说不定曹操的手下做事情之前都要去问一问杨修,这件事是否符合曹操心意。所以杀死杨修是曹操早就想做的事情了,只是在晚年的时候,曹操才忍无可忍爆发的。

我们再反观司马懿,从始至终在曹操面前都表现出一副听话的模样,从来不违背曹操的意思。对于曹操只是军事上出谋划策,从来不在小事上多纠缠,以至于曹操到死都没有杀死司马懿。当然曹操也制衡了司马懿的权力,虽然知道司马懿善于用兵,但从来不让司马懿独自领兵,曹魏早期的军权都在曹操自家人手里面。

在《三国志》中,曹操给杨修的父亲杨彪写信的时候说:“你这个儿子,仗着你的关系,经常让我难堪,我想要把他杀死,只是顾忌你的面子罢了”!这样看来杨修只是有点小聪明,并没有真正的大智慧,以至于曹操在给老朋友写信的时候都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杨修不会做事是他死亡的最直接原因,不过并不是根本原因。司马懿确实要比杨修会做事,但是司马懿真正能够活下来主要是因为政治站队的原因。

司马懿是曹丕一派的主要谋士,杨修是曹植一派的主要谋士,在曹植和曹丕的储君斗争中,曹丕击败了曹植。在杨修被杀的时候,曹丕已经确立了继承人的位置。而杨修作为曹植一方势力的代表,平常又展现的非常聪明,他的父亲是朝廷里面有威望的大臣。曹操需要考虑到曹丕继位之后政治的稳定性,曹操肯定不会打击自己的儿子曹植,就只能杀死曹植的帮手杨修了,杨修成为了曹植政治斗争失败的替罪羊。

综上所诉,杨修被杀是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政治斗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个人性格的原因。而司马懿和曹丕关系亲密,作为未来皇帝的辅佐者,司马懿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曹操的攻击目标。杨修的死和司马懿没啥关系,把这两人放一起只是加以解释,而不是作比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