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沒有傳統功底,我們能創造出屬於當代的書法嗎?

千千千里馬


不可否認,書法已經成為了獨立的一門藝術,既然是藝術,就要迎合時代的審美,但是書法的審美和其它藝術的審美又有所差別,這麼說吧,書法沒有“流派”之分,只有“字體”之分,所以確切的說“傳統的審美”就是書法藝術的審美,不管在任何時代都一樣,



筆墨紙硯中的“筆墨”除了是書法的創作工具,更是書法藝術的精髓,當書法誕生時,古人就一直在研究“筆墨”的精髓,發揮它的“文化底蘊”的價值,而且還是“傳統”,具體點說,如果書法不需要繼承“傳統”的話,那麼就不必耗費精力和時間的去臨摹古代書法大家的作品了,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傳統功底,就絕對無法創造出屬於當代的書法,為什麼說的那麼絕對呢?道理很簡單,當代的書法依舊需要有傳統的文化底蘊,並不是說書法到了當代就可以毫無章法的進行創新了,要知道“藝術字體”和真正的“書法字體”是有很大區別的,

何為傳統功底呢?最起碼不能失去由來已久的文化底蘊,一個書法家把文化底蘊都弄丟了,把字寫的再美觀,充其量也只是“藝術字體”而不叫“書法字體”,所謂的“藝術字體”就如同“個性簽名”,個性簽名,三歲小孩子都會寫,那麼作為一個書法家就肯定不能和三歲小孩相提並論對吧,



總而言之就是當代書法依舊離不開嚴謹的“筆法、筆勢、筆意”,倘若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沒有掌握好,那麼寫出來的字體是毫無生氣的,傳統功底有多重要呢?千年以來,數以萬計的書法家都在練習“書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其目的就是可以像王羲之一樣把書法傳統的文化底蘊展現出來,


詩夜城主



石千石519


書法這一門藝術與其他藝術的不同之處首先是注重傳承!傳統對於書法家而言,相當於樹根主幹與枝葉的關係,傳統是樹根,枝葉是書法家!這是書法藝術的特性!那麼,有沒有不向傳統取法而成功的書法家?沒有?為什麼?

因為書法的所有藝術元素都是在傳統中積澱而成……傳統文化與傳統哲學,等等,一一融入書法中,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如果僅僅有這些行嗎?不行,變化、和諧,還要統一,統一涉及到風格問題,風格問題自然而然需要取法的專一性,至少是某一段時間需要專一性!

凡是沒有傳統傳承的書法,都因為過於簡單,過於浮淺,過於惡俗,成為了江湖書法家!

是的,再了不起的天才,也不可能在藝術審美、技法掌握、文化融合等方面無師自通!





陳天哲


如果沒有傳統功底,我們能創造出屬於當代的書法嗎?

肯定的回答你,能。

或許大家說我是不是神精錯亂了在胡說八道。我清醒著呢,三個千里馬先生提出的問題是“創造屬於當代的書法”,沒有說是比傳統書法更好的書法,對不對?什麼是沒有傳統書法功底的當代書法呢?

硬筆書法,是不是與傳統書法不同的當代書法?硬筆書法不就是不需要傳統的毛筆書法功底的當代書法。

這裡說的是書寫方式,不是文字的形態字體。文字是古人創造的。我們沒必要為了藝術而重新發明一種和古代先聖遺留給我們的光輝燦爛的文字相異的東西。書寫工具的改變,由原來傳統的毛筆,改變成了現在的鋼筆、鉛筆、圓珠筆等硬筆書寫工具。在書寫的方法上毛筆的提按頓挫,在硬筆書法中便派不上用場。要寫出美觀的硬筆字,就有了硬筆書法的用筆方法。


在硬筆書法中能不能借鑑傳統書法的地方呢?當然能。在筆畫的形態和結構上,大家對文字的體態已經根植入了我們的血脈之中。美觀的字是什麼樣,寫出來大家都知道。沒有傳統書法功底,並不等於完全拋棄傳統。利用硬筆的特殊性,模仿古代優秀書法作品進行硬筆書法創作,這是完全可以的。


子衿書法


沒有傳統功底,就只好去搞射書、吼書、頓腳書、雜技書、女體書、醜書……,還能搞出什麼不違背書法本質的創造?

別的不說,光是點畫的修煉就會耗去一輩子的光陰,有的人筆下的點畫還不是書法的點畫就沾沾自喜狂妄自大起來,把不能當成了不為。

萬變不離其宗,書法的本質是書寫,不是畫畫,必須戴著法度的鐐銬跳舞。

一些人的醜書和現場表演,應該是西方現代派行為藝術,與書法無關,中國書法內省、清高,遠離俗世和庸眾,不是熱鬧的藝術。


大悔憶智冰


只有那些弄不懂傳統書法的人,才會有此謬誤的理論。


書法的審美已是傳承千年的古典審美精華,同時,她也蘊含著中國古典文人的風骨與精神!所以書法不僅是藝術,也是修養與才學。


現在的書法界已經嚴重缺失了書法的內涵,需要書法界的有識之士去探索去追尋,也只有把書法的內涵找回來,我們才能把書法藝術弘揚光大,然後才能提到發展!


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自己對書法的認知尚且一知半解,沒有令人信服的書法理論與技能的支撐,就妄圖在書法界博得話語權,所以他們只能劍走偏鋒,用創新,發展去迷惑世人,這種險惡的居心是普通的書法人還沒有什麼危害,如果是書法界級權威的人士那將是書法界的災難!

書法是要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但絕不是把以往的精華推翻去發展,應該是建立在古典的基礎上的發展,沒有了古典,沒有了傳統,書法還是書法嗎?


一笑貫長天


沒有傳統,能創屬於當代之書法?

比如說蓋樓無基礎,則為空中樓閣,做學問不讀書,那有一步一步入高境,學書法不學基礎,那能寫成好看的字,那麼傳統乃基礎,古今經典就是基礎,非常淺顯易懂的道,已經習慣於跟帖跟傳下來的統一之書技,已經是形成了藝之價值,即欣賞的價值觀,有時變其欣賞習慣,必有創作之新貌,無論昨變化,或多或少有以前的藝技之典存在,事物之連接,承載了繼承與發展二元素,相互間之轉化,實為辯證關係,富有哲性,理性地告訴我們在創作當代書法藝術,要站在新時代之起點上,充分運用所學的經驗經典,予以創作出內容到形式具有現代感的欣賞之自覺,形式不拘一格,內容向上,亦不可永滯留在古低堆中,孤芳伶仃,眼光退後而不前,陶醉於往日光環,也算古板冷究,卻步不前,裹足束腰,園囿窠臼 , 是謂原地踏步,那麼談何發展。

因此繼承經典傳統文化藝術,創新當代書法藝術,也正是時代賦予歷史使命。



狂喜淡墨a


我認為如果沒有傳統書法功底 ,要創造出屬於當代的“書法”是不可能的!

原因如下:有沒有可能,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傳統書法,什麼是當代書法?所謂傳統書法是中國書法三千多年來能夠流傳下來的都是經典,是前人的精華,也是經過書法歷史檢驗、大浪淘沙篩選出的精品,學習傳統書法就是站在前人的肩上,立足於一個高的起點,可以避免走彎路。如果丟掉傳統,憑自己摸索 ,不可能超過歷史上優秀書法家創造過的集體成果,因此要在書法上有大的造詣是不可能的。

關於當代書法,絕不是隨心所欲的創新,也不是雜亂無章的塗抹,更不是譁眾取寵的江湖書法,而是能夠打上這個時代烙印、能夠傳承、具有代表性的書法精品,這樣的書法不能割裂時代,斷開傳統,必須汲取傳統的營養,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這樣的書法才有生命力,才能代表這個時代,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沒有傳統的滋養,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凡學書法者都離不開傳統經典,如要寫出代表當代水平的書法就更離不開傳統,那些想走捷徑或歪門邪道的註定沒有出路。







文可之



鬱香墨


沒有傳統書法功底就好比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創新必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中國書法一貫來講究傳承。不學習古代名家的書法,談何創新?

流傳下來的古代碑帖,都是經過了歷史和時代檢驗的精品佳作,只有學習這些經典碑帖,才能夠掌握書法的精髓,才能夠鍛鍊你的書法基本功,為以後創新書法打下基礎。歷史上的書法家無不是如此,像王羲之學鍾繇、衛夫人;顏真卿學王羲之、張旭;趙孟頫學王羲之、李邕,他們學了之後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了書法的風格,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面貌。所以中國書法必須學習前人,才能夠創新,這是幾千年來的一個規律。



如果不學習古人的碑帖,那就沒有傳統書法的韻味和精神,線條筆法肯定也不過關,充其量只能叫畫字或者是美術字,談不上真正意義的中國書法,唯有繼承傳統書法,才能夠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