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被網友拉進炒股群 結果16個人的群15個是騙子

每日商報 通訊員 胡學軍 劉文逸 記者 駱靜怡

去年10月底,住在下城區石橋街道的孫女士,被網友拉進了一個股票分享群。

這個股票群非常活躍,群裡的老師會定時給大家推薦股票。股民們就跟著操作,然後討論。孫女士觀察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群裡有個叫“吳雲飛”的老師分析得非常準確,不少股民跟著他炒股,都賺得盆滿缽滿。

孫女士心動了,也開始跟著吳雲飛炒股。經過吳雲飛的指導,很快,孫女士在某正規股票平臺投了一隻股票,結果賺了6000元。過了一個月,吳雲飛跟孫女士說,股票賺錢通道越來越狹窄,建議做香港恆生指數,漲跌都能賺錢。見群裡跟著老師做恆生指數的股民們,先後都賺了錢在群裡曬單,她決定一試。

孫女士在“香港富贏通平臺”開戶後,先打了2萬入戶,結果因操作不當爆倉。後來又打了2萬,之後一直盈虧相當。

這時,吳雲飛表示資金太少經不起震盪,很難操作。孫女士就又追投了2萬,沒想到5天之內就賺了將近10萬。她滿心歡喜,以為終於找到了快速賺錢的竅門,就又陸陸續續地投錢。但是結果並不理想,算起來大概虧了13萬。當她想將剩下的錢提現時,發現遲遲不到賬。她這才起了疑心,報了警。

果然,這是一起團伙作案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今年3月26日,下城公安在深圳將15名嫌疑人一舉抓獲。

經過審訊,嫌疑人交代,這個炒股群16人裡面,除了孫女士其他都是騙子。而且,為了作案,他們人手一本《培訓手冊》,裡面總結了詐騙“四部曲”。

一是“養號”,由專人建立普通微信號,平時會發一些生活動態,然後進一些股票投資的微信群,與群內人員閒聊、培養感情。

二是“吸粉”,感情培養到一定程度時,引導他們進入平臺建立的炒股群,這個群裡有平臺公司提供的“老師”,教大家炒股。

三是“養粉”,每天在群內討論股票,或者曬單,讓受害者心動。

四是“詐騙”,引導受害者進入他們建立的鏈接平臺,錢進了平臺後就等於進了這個團伙的腰包。

辦案民警提醒,詐騙團伙為了掩飾犯罪事實,想盡辦法讓投資者們相信錢沒了,是因為自己操作不當虧損所致,跟平臺無關。如果大家遇到了類似上面的情況,一定要多留個心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