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样子没怎么改变,为什么人类的变化这么大?

小强历史世界


恰恰相反,从恐龙的角度来看,是人类一直没有变化,而恐龙变化大多了。

恐龙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二叠纪末期的大灭绝开始,大灭绝大大减少陆栖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改变了物种进化辐射格局。大灭绝后进化出来的物种中,最早出现的是祖龙类(archosaur),祖龙属是所有鳄鱼、翼龙、鸟类、恐龙和许多其他爬行动物谱系最早的直系祖先。

三叠纪是祖龙的全盛时期,许多类群进化并辐射成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恐龙是相对较晚出现的。直到大约2.3亿年前三叠纪末,第一个真正的恐龙出现。目前发现的最早出现的一批恐龙包括兔鳄(Lagosuchus)和阿希利龙(Asilisaurus),兔鳄体型相对较小不足1米,生活在温暖的南方,与其他的祖龙生活在早三叠纪的南美洲森林中。

三叠纪末期的另一次大灭绝导致许多祖龙灭绝,恐龙存活下来开始崛起为生态霸主

恐龙在进化的早期就分裂成两个主要的类群——蜥臀目(包括兽脚亚目和蜥脚亚目)和鸟臀目(包括鸭嘴龙、角龙和甲龙等多种恐龙),在侏罗纪,这些类群中的谱系进一步进化成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物种。新类型的大型食肉兽脚亚目(包括霸王龙和迅猛龙)和蜥脚亚目(如)开始出现。虽然早期的鸟臀目并不多,但在侏罗纪时期,鸟臀目也迅速辐射,进化出许多新物种。

事实上,侏罗纪早期不仅恐龙数量增多,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形态和体型大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及差异。最大的阿根廷龙重达90吨,是最小的中生代恐龙体重的600万倍。

在侏罗纪初期这些主要的恐龙家系建立之后,进化继续进行,但根据研究显示,恐龙的适应速度在白垩纪后期急剧放缓,恐龙的物种形成和多样化的速度减慢,最后由于流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为恐龙的崛起铺平了道路,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也为哺乳动物的崛起扫清了道路。

总之,恐龙是包括了1000多种物种的总称,而现在的人类仅仅只是一个物种,即使追溯到200多万年前的最早的人属——能人开始,也才14个物种。


科学闰土


恐龙生存了那么久,样子没什么变化,我们人类的变化却这么大。真的如此吗?下面给大家看几张图片

上图是最原始恐龙之一的始盗龙(Eoraptor),生活在距今2.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时期。最早的恐龙几乎都是这个样子,体型较小,身体纤瘦,身体表面是光滑的鳞片,以后肢双足行走,行走敏捷。

1.6亿年前之后,到了白垩纪大灭绝之前恐龙是什么样子呢?以著名的地狱溪组(Hell Creek Formation)地层中发现的恐龙为例,看图

从地狱溪组发现的恐龙来看,经过1.6亿年的演化,恐龙家族中分出了蜥臀类和鸟臀类,蜥臀类包括有所有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和几乎所有吃肉的兽脚类恐龙;鸟臀类则包括了著名耳朵剑龙类、角龙类、甲龙类、鸭嘴龙类、肿头龙类等。

图注:蜥臀类和鸟臀类最主要的区别是在盆骨结构上,图片来自网络


别忘了,鸟类也是恐龙哦,它们是由兽脚类恐龙演化来的。

图注:地狱溪组发现的鸟类,已经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体型还是结构,恐龙家族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它们占据了陆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主要位置,在食物链中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对比始盗龙和三角龙、马门溪龙、小盗龙,我想你绝对想不到它们属于同一个家族。

再来看看人类,我们以人属(Homo)为讨论对象,最早的人属成员是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长这个样子。

之后人属之中又出现了13个种,包括我们智人。如果你仔细观察人属在450万年间的变化,会发现身体结构的变化并不大,真正的不同其实是大脑及所产生的意识和认知能力等。我们人类巨大的变化其实是在认识世界、制造工具、产生语言和文字,最终建立文明。

图注:正在打制石器的直立人,图片来自网络

许多人认为恐龙在长达1.6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其实指的是恐龙没有出现高智商,没有建立文明。这个其实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其中既包括了其本身身体结构的限制,也有中生代稳定环境的牵绊,还有别的因素。恐龙演化成了具有高智商的生物,从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最后回答问题:恐龙经过了1.6亿年的演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而是我们人类在演化过程中身体的变化并不是非常明显。



古生物探索


首先,恐龙的样子并非没有改变的!最早出现的恐龙种类是始盗龙,最晚出现的恐龙种类是暴龙。以及恐龙繁殖的黄金时期出现的双冠龙我们来做一个比较。

首先是最早出现的,叫始盗龙,它们的模样长这样。

它们的身体小型,成长后约1米长,重量估计约10公斤。它是趾行动物,以后肢支撑身体。它的前肢只是后肢长度的一半,而每只手都有五指。其中最长的三根手指都有爪。

在始盗龙的上下颌上,后面的牙齿像带槽的牛排刀一样,与其它的食肉恐龙相似;但是前面的牙齿却是树叶状,与其它的素食恐龙相似。这一特征表明,始盗龙很可能既吃植物又吃肉。始盗龙的腰部只有三块脊椎骨支持着它那小巧的腰带。

那么我们在看恐龙发展中期出现的双冠龙。

双冠龙长达6米,站立时头部高约2.4 米。头顶上长着两片大大的骨冠,故名双冠龙。身长约6米,体形修长。它们的头顶上长有两片半月形的骨质顶饰;部纤细,有许多细小而尖利的牙齿;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用后肢行走,行动敏捷;尾巴长而有力,行走时能保持身体平衡。

从这里可以发现,恐龙的一些种类体型开始越发展越庞大。

而到了后期出现的暴龙。

暴龙体长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

始盗龙具有5根“手指”,而后来出现的食肉恐龙的“手指”数则趋于减少,到了最后出现的霸王龙等大型食肉恐龙只剩下三到两根“手指”了。再如,始盗龙的腰部只有三块脊椎骨支持着它那小巧的腰带,而后来的恐龙越变越大时,支持腰带的腰部脊椎骨的数目就增加了。

所以其实恐龙是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其中有气候环境的变化,也有自身进化的要求。


胖福的小木屋


“恐龙”两个字背后是中生代时期整整一类爬行动物,“人类”两个字背后仅仅是几十万年来的15个人属物种


目前人类一共发现了2000多个恐龙痕迹(包括但不限于化石足迹恐龙蛋),古生物学家根据这些痕迹把恐龙分成了2目7亚目57科350余属800余种,也就是说“恐龙”两个字背后起码有800多种不同的恐龙,而这些恐龙的样子完全是天差地别。

长达35米的易碎双腔龙和长达89厘米的美颌龙能称得上是“样子没有什么改变”吗?


事实上恐龙也是由小型低等生物一步步根据环境演化而来的,但由于全体非鸟类恐龙都被6500万年前那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灭绝了,因此如今的我们很难再找到恐龙进化的证据,但难找不代表没有。

古生物学家已经确定我们熟知的霸王龙的祖先是2亿年前的始盗龙,这种体长仅1.5米的早期恐龙在漫长的岁月中演化为了高达14米的肉食霸王龙,但正由于霸王龙体积太大因此没能在小行星撞击后的世界找到足够的食物,最终也灭绝了。


相比恐龙直径的天差地别,现存唯一的智人(就是我们)和已经灭绝的14个人属物种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和大猩猩和黑猩猩这种“生物学亲戚”也拥有一定相似之处,所以说几十万年来真正没什么变化是人类自己,而不是65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在太空工作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太空一代”们的身高肯定会超过地球上的人类们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恐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至少有数百种类恐龙,而仅仅霸王龙这种恐龙,在1亿多年的时间内体型从和人类差不多演变到身高14米,这是没怎么变吗?简直大变样了好嘛。

人类的面貌其实变化才是不大,因为毕竟人类进化的历史才数百万年,还保持着很多和一些灵长类动物相似的原始反射行为,而且光从面貌上来看的话,人也确实和猿类有些相像,不同之处在于人类直立行走,而且全身的毛发细碎,看起来稀疏。而恐龙时代自2.5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近2亿年的时间内恐龙演化出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只是目前人类已经找到化石的恐龙就有2目7亚目57科350余属800余种,而且仍在持续发现新的恐龙化石。

而且恐龙的体型和外部特征变化多样,体型最小的就到人类膝盖,最大的从头到尾长达100多米、重百十吨,外部特征差异非常大,还有一些浑身长满了羽毛,看起来就像现代的鸟一样,还有专门生活在水里的蛇颈龙、飞在天上的翼龙等物种,海陆空代表着不同的阻力,因此它们的体型差异相当显著。

拿霸王龙来说,祖先来自三叠纪晚期的始盗龙(大约2亿多年前),身长只有0.9米,还不到1米,体重只有5到7千克,十分小巧,但是由于其进化史漫长,而且夹在地球两次生物大灭绝之间,环境较为平稳,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体型多次大型化又缩小最后又变大,在6500万年前灭绝的时候头高14米,而且演化出的物种家族在全世界多个地方都有分布,证明它们是一种演化相当成功的物种,无奈躲不过小行星的撞击而灭绝。而且遗留下来的一些兽脚亚目的恐龙演化为鸟类,鸟类的历史至少也有1.3亿年了,目前最早的化石发现于我国,被称为弥曼始今鸟,而就现在的鸟类来说,和那些长羽毛的恐龙也有相当的区别,主要是有无胸骨、叉骨、翎羽等。所以不存在恐龙不怎么改变,它们也是顺应环境而生的物种,而地球有一定的气候周期,自然会影响恐龙的演化。

(弥曼始今鸟)

人类的演化史从南方古猿算下来也才七八百万年,远远不及恐龙的演化史,而且人类的分支种在进化中都灭绝了,如今只剩下人类这一种,即便如此,不同地区的人类虽然基因方面的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外部特征却也有相当的差别。


来看世界呀


觉得恐龙变化不大那不过是心理原因。实际上恐龙在那1.6亿年间的变化可大了,种类的分化也远超人类。对于恐龙来说,人类的那点点变化都算不得什么,而现今不同种族之间肤色、头发和眼睛的颜色的差异对恐龙来说就更不算是差异了。

我们先来个直观感受吧:

上图:恐龙的各种类型(图中少量不是恐龙,是同时期的爬行动物,如翼手龙、龟和鳄等)。

从外形来看,恐龙完全就是“变形金刚”啊!

恐龙分为鸟臀目(Ornithischuia)和蜥臀目(Saurischia)两个大的类别,这两个目的恐龙就有非常鲜明的外形差异。见下图,鸟臀目(上)与蜥臀目(下)恐龙的的骨骼生理结构差异主要在于骨盆的形态。

现代鸟类与鸟臀目恐龙拥有类似的骨盆结构(大家吃鸡的时候应该能够发现这个结构)。

不同的骨盆结构适应了不同的行走姿态,鸟臀目恐龙的骨盆有助于恐龙维持双足行走的姿势(这也为鸟类的飞行创造了条件),而蜥臀目的骨盆结构则适应了它们的四足行走和更为笨重的身体。一个双足站着,一个四脚趴着,这可是天差地别了!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恐龙简直是“千龙千面”啊!

恐龙的“面容”对人类来说,是太过丰富和诡异了,科幻片里面的外星人的造型都没有这么丰富。实际上不少科幻片就是将恐龙和人的脸揉到一起就创造出一张张外星人的脸谱,例如下面这些。

恐龙头面部的多样性,与如今鸟类头部以及羽毛的多样性具有类似的进化逻辑,那就是性选择。鸟类性选择的强度超过大多数物种,因为鸟类大多是活跃在阳光之下的,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比人类强很多倍。而哺乳动物最早的祖先就是夜行的,在恐龙称霸的年代,哺乳动物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地下和夜里低调地进化,因此让哺乳动物对于外形并没那么挑剔,很多哺乳动物甚至就是色盲。而作为鸟类祖先的恐龙(至少鸟臀目这一支),科学家猜测其对颜色的辨别能力也应该是超高的,因此很可能恐龙不仅具有复杂的外形,其皮肤和体毛都可能是具有丰富色彩或者花纹的。

在一个食物丰沛,气候温和的时期(侏罗纪和白垩纪就是这样的时期),在生物生存压力相对较轻的情况下,性选择就成为了推动生物外形变化的主要动力,雌性不喜欢的那些特性将不会遗传下去——些微的心理偏好就会导致一种新的外观特征被强化。恐龙头脑简单,应该不会有什么情感交流或者交心之类,它们只看外表,于是恐龙在外表的进化速度远超人类。人类要看脸也要看身材,但很大一部分则是要看能力、地位精神默契等等(因为人类要共同抚养孩子,不默契的夫妻孩子也很难活下来,或者童年的阴影也不利于第三代的出生……)。

总结

显然题主说恐龙的样子没怎么变是一种误解。人类的变化并不大,几百万年前就站立起来的人科物种,除了脑容量巨变之外,其它倒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恐龙的进化不是朝着智力的方向去的,而人是直奔着智力去的。这归因于不同的环境因素,恐龙时代的地球气候太温和(全球大部分时期都跟亚马逊丛林一样),生存太容易;而人类则诞生于冰河时代,不动脑筋就活不下去,所以恐龙实际上比人类的改变花哨得多。作为人属唯一的物种,我们人类真的是太单调!


小宇堂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很不严谨。

恐龙是一个大类别,而不是某一个物种。人是一个种,最多算是一个科属动物。两者没法进行进化差异比较。

恐龙是生活在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恐龙开始时被列为爬行类的一目,但现是独立的一纲。

省去进化为鸟类这段,恐龙单独是一个纲属的总称,人类是人科生物,从动物分类学上,用一个纲的进化史和一个科的进化史比较差异,这不科学啊。

如果把人类的进化放大到哺乳动物进化,那么其差异之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下图,是哺乳动物的祖先。最多是大老鼠一只。

接下来在谈谈人类为进化出“智慧”,说实话,这点是否真的证明在生物进化上是成功的,还有待观察。

哺乳动物因为采用了胎生繁殖,这种方式效率很低,但有个好处,就是幼体有机会在母体里继续成长。这就为高脑容量创造了条件。其中一只,最终选择了以进化智力为方向的道路,也就是我们人类,从此走上了这条充满风险的不归路。呵呵。进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活下去。智力这个方向,在它一开始是很成功的,或者说是无奈的,或者说是必须的选择。因为再同时期的其他物种选择的方向上,人类都没有优势,比如速度,力量,包括食物选择等等。进化智力,恰恰是一种省力原则。真正按照生存原则来说,人类是不是比蟑螂进化的成功,还是个未知数呢。

接下来说一下人类进化的文明锁定。这是笔者提出的理论假说。

进化的原动力,源自于基因突变,这在任何方向上都是均质的。然后依靠自然选择完成进化方向的基因积累。也就是通过基因突变,后代把适合生存的基因发扬光大,留下更多的后代。没什么复杂的,大自然的公式往往很简单。

但人类随着文明的进步,因为能力的增长,已经退出了自然选择。因为伦理的发展,又主动的退出了人工选择。可以说,人类的进化,到现在已经停止了。不出意外,人类将终结在目前的状态下。(当然少部分有资源又觉醒了的人类除外,但数量太少,不能称之为一个种族了)我们近一万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特别是近200-300年。人类伦理上把生育机会均等,等于自我锁定了进化的道路,同时又禁止进行基因改造,彻底的断绝了自我进化。这就是现状。智力的进化促进了文明的诞生,文明有反过来限制了进化的发展。感兴趣以后再讨论吧。


香象渡河27


人类变化大而动物变化小主要原因是人类成为完全形成人之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早期猿人,也称能人。出现在300万年至2000万年之间。二是晚期猿人,也称直立人。其生存年代约从180万年至二三十万年前。三是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在20万至4万年前。四是晚期智人,也称新人。出现4万年至今,晚期智人就是现代人类。

综上所述,200万年前,我们祖先的大脑只有我们如今的大脑一半大,而骨骼和肌肉被我们强壮得多。有人据此认为,在未来一两百万年中,我们的大脑还将增加一倍,而随着越来越先进的节省体力技术和应用,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脆弱,一些无用的器官如小脚趾将完全退化。人类和许许多多物种一样,进化是因为我们还不是那么完善,身体还没有调整到最佳,还有上升空间!


张文禅


恐龙吋代,是地球生态朂好朂稳定的吋段,食物链丰富,恐龙们过着无忧的生活,无忧无愁,饿了就捕食,吃饱了就玩,玩累了就睡觉休息,所以在相当稳定的生态空间,生物是不会进化的。

也就是恐龙的祖祖辈辈,在相对稳定的空间环境生活久了,没有经历过大风大雨和其它大的自然灾难,所以当有灾难来吋,特别是大灾难来吋,恐龙就没有对付灾难的遗传基因经验,它们就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灭亡了。


雅阁居士闲逸雅居


事实上恰恰相反,恐龙统治了地球长达一亿多年,样子变化很大,怎么说没有什么改变呢?

最大的恐龙地震龙,体型长达近40米,重达40吨,而最小的恐龙是美颌龙,只有不到一米长,体型相差数十倍。

同时,恐龙并不是都想我们印象中那样是食肉动物,也有食草的,还有会飞翔的恐龙,千差万别。

而人类呢?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的体型外观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有人说是因为时间太短,恐龙出现了数亿年,而人类不过百万年!

事实上根本原因并不是这样,严格来讲拿恐龙与人类想比并不公平,也不严谨!因为恐龙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一个物种,只能说是一大类,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鱼一样,鱼同样有很多种类,体型大小相差很大!

我想问题想表达的应该是智慧的出现,恐龙统治了地球近2亿年,远超人类,为什么它们没有智慧。很简单,进化的过程是非常随机的,而智慧也并非是物种进化的唯一方向,而是非常随机的方向,进化的目的只是适用环境,而智慧并不是适应环境的唯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