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內審6年收穫了納稅評估

我從事內審工作近6年,發現和查找財稅問題,駕輕就熟,特別是“以最短的時間發掘最重大的問題”;2007年稅局在稽查中,也運用到了“以物推物”(Roll back test)的審計手段,你做的賬經得起這樣的推敲嗎?2009年6月新的評稅體系即將推出,國稅總局正在測試中,《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國稅發[2005]43號文)要加以完善。 ­

案例:“以電控稅”是指按行業歸類的方法、對不同行業納稅人單位耗電稅負水平進行測算並制定稅負預警值,再據以比對分析納稅人申報的真實性,從而發現異常疑點,對明顯不匹配的,按稅法規定核定納稅人單位耗電量應納稅款。吉安市國稅局在總結2006年大米加工和磚瓦窯行業稅收管理經驗的基礎上,2007年8月起擴大應用範圍,對全市生產、加工、修理修配行業的納稅人實行“以電控稅”管理。該局的主要做法是: ­

一是強化戶籍管理。對全市生產、加工、修理修配行業納稅人加強戶籍管理,逐戶進行實地調查,掌握業主、經營地址、生產能力、經營方式、生產週期、市場價格,尤其對其用電業戶代碼、電錶箱號及電力來源等涉電信息要全面掌握,建立《納稅人基本情況登記表》,對新辦或重新開業的納稅人,在稅務登記(或錄入稅務登記信息)後5個工作日內,將納稅人的有關涉電信息錄入《“以電控稅”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稅務端信息與供電端信息的對應關係,目前全市有11409戶納稅人與供電的用電戶建立了數據對應關係。 ­

二是規範納稅申報。採取定額徵收方式的納稅人,或雖採取查賬徵收方式但帳務不健全、不能正確核算應繳稅款的納稅人,按以下方法計算應稅銷售額、應納稅額並申報: ­

當月應納增值稅額=當月產品銷售數量×產品銷售不含稅平均單價×徵收率 ­

當月產品銷售數量=月初產品庫存數量+當月產品生產數量-月末產品庫存數量 ­

當月產品生產數量=當月生產耗電量×單位電量產品數量×(1-生產損耗率) ­

當月生產耗電量=耗電總度數×(1-生活用電所佔比率) ­

對生產用電和生活用電確實無法分開的,按以下方法計算生活用電所佔比率: ­

生活用電所佔比率=(生活用電設施的功率小計÷生產及生活所有用電設施的總功率)×100%。 ­

三是加強發票管理。對從事生產、加工、修理修配行業的納稅人的電錶管理,做到“一戶一表”或“一企一表”。充分利用目前供電、供水等企業已統一使用計算機開票軟件開具普通發票,並且能夠實現開票到戶的有利時機,認真貫徹《江西省國家稅務局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使用計算機開具普通發票有關問題的批覆〉的通知》精神,加強與供電企業的聯繫,規範其普通發票存根聯電子信息的儲存、清分、報解管理制度,並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第三方數據信息的增值利用。

同時,通過爭取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支持,加強對用電戶的戶籍管理,規範對用電戶的電錶管理,強化對偷電戶的打擊力度。8月份試運行以來,全市納入“以電控稅”管理用電戶頭68955個;導入《以電控稅管理信息系統》的供電信息87827條,實現了全市供電信息的全面傳遞,為“以電控稅”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四是實行稅負預警。為規避稅收風險,吉安市國稅局經過反覆實地調查,充分論證,綜合測算並下發稅負預警值。同時,在保持行業單位耗電稅負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根據各行業生產經營特點及市場行情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單位耗電稅負。目前設定了穀物磨製、粘土磚瓦、水泥製造、皮手套製造、機制紙製造、其它常用有色金屬冶煉六個行業單位耗電稅負預警值,全市有968戶納稅人納入預警範圍。 ­

五是增值信息利用。稅源管理單位於每月的15日前,應用《“以電控稅”信息管理系統》,對“以電控稅”行業內的納稅戶進行比對分析,篩選低於稅負預警值的納稅人,以及耗電量較大卻沒有稅務開業登記信息的漏管戶嫌疑。對單位耗電稅負水平低於系統稅負預警值的,屬於查賬徵收的納稅人,稅源管理部門將其視為納稅評估的案源錄入納稅評估系統,按照納稅評估的有關規定及時核查原因;屬於核定徵收的,應該重新調查核實其生產經營情況,並調整其定額。對耗電量較大卻沒有稅務開業登記信息的漏管戶,稅源管理部門組織核查,並在《“以電控稅”信息管理系統》中進行處理。 ­

吉安市國稅局通過推行“以電控制”信息管理系統,夯實了徵收管理,提高了徵管質量,效果初步顯現: 2006年在大米加工和磚瓦窯實行以電控稅,兩行業增加稅款792萬元,較上年增長115.7%。2007年大米加工和磚瓦窯兩行業入庫稅款持續增長,僅8月份就入庫稅款280多萬元,同比增長100多萬元。

並且通過六個行業以電控稅管理,對其下游產業稅收徵管起到了輻射效應,相關行業稅收呈同步增長趨勢,建材生產、加工行業同比增長59.9%,建材商貿企業增長25.39%,房地產稅收增長10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