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来秦皇岛旅行听故事:抚宁北十公里,葬着戚继光的千里驹

出门看风景,有时约等于“出门听故事

”。

来秦皇岛旅行听故事:抚宁北十公里,葬着戚继光的千里驹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概总是要为遇见“好看的皮囊或有趣的灵魂”。景区自然风光是皮囊,人文历史则是灵魂。

千年小岛,民间流传的趣闻、轶事颇多,多为反映本地人民对某个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爱戴,对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的描述等等。

来秦皇岛旅行听故事:抚宁北十公里,葬着戚继光的千里驹

天马山位于秦皇岛抚宁县城北10公里,山势销挺,其上有多处明代文字摩崖,山东侧有民族英雄戚继光所书“天马山”三个大字,是难得的真迹。

来秦皇岛旅行听故事:抚宁北十公里,葬着戚继光的千里驹

据传,成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匮时,当地百姓感念他抗有功,为民除害,送给他一匹名“千里驹”的红马。

这匹马载着戚继光巡视营地,督察边备,日行一千里,夜行双五百,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体轻如风,在东起山海关西至昌平西的漫漫长长城防线上,处处留下它的蹄迹。

一年酷暑,这匹马行至马头崖下,终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临死前,它面向北方长嘶一声,转身面对戚继光前膝跪下,闭上了双眼。戚继光念它履经征战,便把它安葬在半山腰的平合上。

从此,人们常在深夜见到一道红光腾空而起。

几年后,鞑靼骑兵又犯边境,经董家口一战,戚家军一举把入侵之贼杀得大败而归,敌首领长禿被活捉,他的坐骑受惊,长嘶一声,脱缰而去。

后来这匹马跑到马头崖下的一个山村(现名战马王),被一个财主牵回家去。它全身雪白,四蹄如月,到这里后,夜夜溜走,天明归来,损毛破皮,汗湿淋淋,疲惫不堪。

马主人很是纳闷。当晚,那马又脱缰出走,主人暗中尾随,直跟到马头崖半山腰的“神泉”。

这“神泉”是戚继光养马的地方,大旱不涸,严寒不冻,泉水清,甘甜爽口。

这时,忽见一匹枣红马从迷朦的月色中飞腾奔驰而来,两马相见,视若仇敌,互相撕咬,白马因为银鬃苫背,头缓遮目,吃了败仗,狼狈逃回。

马主人怕自己的马再吃亏,当天就把白马的头缨和马鬃剪短,谁料第二天清早,马主人赶到“神泉”一看,白马已被咬死。

红马正空而去,奔到半山腰,只听轰然一声巨响,峭壁裂开一条缝,红马一头钻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石缝闭合。

后来,戚继光因积劳成疾到马头崖养病。一天清晨,他信步绕到马头崖北,忽闻一声长嘶,嘶声酷似曾乘骑多年的“千里驹”,左右观之,并无马的踪影,正自纳闷,猛抬头看到山腰峭壁处有一枣红马,若隐若现。

来秦皇岛旅行听故事:抚宁北十公里,葬着戚继光的千里驹

返回的路上,成继光回想起“千里驹”的赫赫功绩,联想到村民的传说,心潮澎湃,呼唤左右,拿来笔,在石门左侧写下“天马山”三个大字。

来秦皇岛旅行听故事:抚宁北十公里,葬着戚继光的千里驹

从此,人们就将马头崖改名天马山了。

小编后话:古代名将爱马,而名马通灵的故事也是不胜枚举,这里面虽然有人们的浪漫憧憬,未尝不是对一些通灵性动物的怀念。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