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江西有個地方千年不澇,全靠古人的智慧

一個城市的良心,就是它的排水系統。排水系統往往被埋在地底下,遠離人們的視野,常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因此,一個城市排水系統的好壞,最能體現出一個城市的良心。 許多城市大樓街道修的光鮮亮麗,可是遇到大一點的暴雨天氣,全城就開啟“看海模式”,嚴重影響人們的出行,也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江西有個地方千年不澇,全靠古人的智慧

在江西有這麼一個城市,三面環水,可卻千年不澇,世界各地的專家來考察學習後,無一不驚歎古人的智慧,著實讓現代人汗顏。沒錯,這個地方就是位於江西南部的贛州市。就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城市,卻有著讓現代人汗顏的排水系統“福壽溝”。

江西有個地方千年不澇,全靠古人的智慧

贛州,又稱虔州,三面環水,是中國的風水之鄉。在唐朝末年,風水大師楊救貧為虔州刺史盧光稠做城市擴建規劃,由於當時工程浩大,城西北地勢低窪及城市排水系統規劃建設的不合理等原因,此後的一、兩百年中,贛州城人民屢屢遭受洪澇災害的侵襲,老百姓苦不堪言。這種情況一直到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1077年)劉彝上任贛州知軍後才得到改善。

江西有個地方千年不澇,全靠古人的智慧

劉彝上任後目睹洪澇災害給城市廣大老百姓帶來的損失和痛苦,他經過反覆的思考和實地踏勘,比較科學地提出了根據城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特點,在結合各街道的佈局,採取分區排水的原則,建成了贛州城西北跟東南兩個獨立的排水乾道系統。因為兩條溝的走向形似篆體的“福”“壽”二字,故名“福壽溝”。

江西有個地方千年不澇,全靠古人的智慧

福壽溝工程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一是將原來簡易的下水道改造成矩形斷面,磚石砌壘,斷面寬大約90公分,高180公分左右,溝頂用磚石壘蓋,縱橫遍佈城市的的各個角落,分別將城市的汙水收集排放到貢江和章江。

江西有個地方千年不澇,全靠古人的智慧

二是將福壽二溝與城內的的三池(鳳凰池、金魚池、嘶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蕹菜塘、花園塘、鐵盔塘等幾十口池塘連通起來,一方面增加城市暴雨時的雨水調節容量,減少街道淹沒的面積和時間,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池塘養魚、淤泥種菜,形成生態環保循環鏈。

江西有個地方千年不澇,全靠古人的智慧

三是建設了12個防止洪水季節江水倒灌,造成城內內澇災害的水窗,這種水窗結構由外閘門、度龍橋、內閘門和調節池四部分組成,主要是運用水力學原理,江水上漲時,利用水力將外閘門自動關閉,若水位下降到低於水窗,則借水窗內溝道之水力將內閘門衝開。

江西有個地方千年不澇,全靠古人的智慧

福壽溝呈磚拱結構,溝頂分佈著銅錢狀的排水孔,現存排水孔最大處寬1米、高1.6米;最小處寬、深各0.6米。福壽溝綜合集成了城市汙水排放、雨水疏導、河湖調劑、池沼串聯、空氣溼度調節等功能,甚至形成了池塘養魚、淤泥作為有機肥料用來種菜的生態環保循環鏈。

江西有個地方千年不澇,全靠古人的智慧

古人在城市建設方面的智慧以及前瞻性,足以打臉現在的許多城市。在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現在,儘管城市內澇頻頻出現,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屢遭威脅,卻很少現代版“福壽溝”出現,這值得政府部門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